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8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3-11 16:24:4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蜀人吃茶三谈

 [复制链接]
  1

  旧时蜀人不说吸烟而说吃烟,不说饮酒而说吃酒,不说喝茶而说吃茶。凡我蜀人,莫不吃茶。那时家家户户厨房一角都置有棕包壶,每晨揭开壶盖,抓一把廉价的红白茶投壶中,冲沸水满,盖严,供全家吃一天。壶乃锡制,大若圆瓜,有铜提梁。锡壶不保温,须藏棕包内,覆以棉絮,棕盖压紧。壶嘴伸出棕包一寸,有塞。小孩渴慌了,从庭院里跑回厨房来,拔塞便啜。大人在室内做家务,闻脚步声如此急促,知其必然不守规矩,便要出来制止。守规矩的饮法,此时正好教给小孩,告知他左手持杯,右手摁着壶盖,向前微微一倾,茶水就能注入杯中,不允许含着壶嘴直接啜。小孩嫌麻烦,总不免偷偷啜。旧时贫穷落后,便是小康人家,亦不置备饮料,所以棕包壶在厨房据有显赫地位,扫目可见。我的童年回忆,厨房水缸边,高足茶几上,那个棕包壶,多么亲切啊。

  2

  居室仄窄,饭桌都安在厨房内。家中食指繁庶,挤满一桌。小孩们添第三碗饭,往往倾棕包壶,吃红白茶泡饭。蜀谚云:“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即指家常之红白茶泡干饭也。其风味回想起来很独特,饭粒入口而疏散,微香,嚼后回甜。若佐以泡豇豆、萝卜,脆生生的,尤佳。这也是蜀人吃茶啊。  

3

  四书五经不见茶字,只有荼字。荼者,中原大地常见之苦菜也。蜀人惯吃之茶,初无其字,但有cha声而已。到了  汉代,乃借中原荼字减一笔,因为茶亦可视为另类苦菜也。西汉蜀人王褒《憧约》有“武阳买茶”句,为茶字之首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不收,估计是因为中原人士不饮茶。何况蜀人造的这个茶字,完全不顾“六书”造字法则,许慎“说”不明,“解”不开,无从置喙。茶有别名,曰茗。这个茗字《说文解字》同样不收。最初创造茗字,专指茶之嫩芽,亦即今之芽茶。凡草木之嫩芽通称为萌。茗取萌声,专称茶萌。当然是茶的嫩芽了。《尔雅》郭璞注云说:“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乃是汉以后的说法。蜀国芽茶绝美,旧时通称西路芽茶,又称旗枪。嫩叶叫作旗,嫩芽叫作枪,取其形似也。

  ■流沙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刘绍禹 ──四川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 阆中藏家要建老照片客栈
2# 四姑娘山
 孙巍 发表于: 2005-3-12 08: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美文!《蜀人吃茶三谈》!愿楼主多发美文,有品位,耐读!犹如菩提树下的故事,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2 14:57, Processed in 5.46001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