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7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四川 发表于: 2005-3-18 13:13: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整体搬迁的石棉县的雷灾村

 [复制链接]
  一个高山村寨频频遭受雷电袭击,连续两年人死畜亡;气象防雷专家三次深入村寨调查,揭开雷灾频发真相。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此文或许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气象知识。
  自2004年6月18日石棉县政府作出永和乡裕隆村5组集体搬迁的决定以来,这个彝族村寨全组29户村民目前已搬走6户。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寨,一切都源于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恶魔──雷电。

沈家山上雷灾不断
  裕隆村五组位于大渡河畔的高山上,全组158人散居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脊上。
  2003年4月26日下午5时,沈家山上空黑云翻滚,电光响雷十分惊人。36岁的彝族汉子沈杰民和妻子沙秀英正在盖猪圈,看到雷打得很凶,“赶紧回家吧。”沙秀英停下手中的活,把沈杰民拉到了屋内。
  堂屋的火塘边,沙秀英边剁猪食边跟沈杰民说话。突然一声巨大的霹雳震得房屋颤抖,随即一团火球扑进屋内,堂屋的立柱当即被打裂,在火塘边抽烟的沈杰民一声未哼,便倒在了地上。被吓呆的沙秀英过了好久才想起去拉丈夫,然而沈杰民早停止了呼吸。火塘另一侧,11岁的大女儿头发被烧焦,两眼紧闭昏迷在地。另一间屋内,75岁的沈母也被雷电击昏倒地。同一时间,距沈家不远的一户村民家两头猪也被雷电击死。
  让全寨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2004年4月,这个地处高山之巅的彝族村寨刚刚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雷电再次不期而至。4月2日下午5时许,隆隆雷声在寨子上空响起,突然一道闪电划过罗明全家的猪圈,只听一声巨响,猪圈里传来凄厉的猪叫声。罗明全壮着胆子到猪圈里一看,那头大白猪一边嚎叫,一边惊慌地四处转圈,而另一头黑猪早已僵死。
  恐慌之中,灾难频频降临。4月25日晚上,寨子上空雷电大作。29岁的马海河大正在母亲家看电视,见雷打得惊人,赶紧跑回自己家中。“你带两个娃娃先睡,我看屋里哪地方会漏雨。”大约10时30分左右,雷电窜入马家屋内,一阵耀眼的强光过后,床上的马海河大和妻子医生姆、两个孩子全被雷电击中昏迷。一个小时后,医生姆从昏迷中醒来,伸手去拉丈夫,发现马海河大浑身冰凉,早已停止了呼吸。
  四天之后,雷电又一次袭击了沈家山。4月29日傍晚8时,寨子上空被乌云笼罩得严严实实,持续不断的雷声和闪电一次又一次地袭向地面。寨子里鸡飞狗叫,猪和羊吓得四处逃窜,满山乱跑。雷鸣电闪中,沈呷呷家突然滚进一个火球,四溅的火星将被盖引燃,待全家手忙脚乱将火打灭后,一床被盖烧得只剩下了半截;住在山顶的沈玉武家更惨,雷电进屋后将一只木床腿当即打烂,睡在床上的沈妻一只腿被雷电击中,好多天还麻木不能下地。雷雨过后,寨子里一片狼藉,3头猪被雷电打死,4只鸡被烧焦;一村民家堂屋立柱上挂的杆秤被打为两截,寨子中的一株老核桃树主干被打裂,两根粗大的杉树被打断。
  自从雷击打死沈杰民后,寨子里便有许多令人恐怖的说法。一个村民也讲:每次雷灾出现的前两天,山林里都隐约传来一阵阵毛骨悚然的叫声。

雷为何老打沈家山
  2003年4月27日,即沈杰民被雷击死的第二天,永和乡政府就将雷灾报告了县政府。“那次雷击之所以致人伤亡,我们当时分析是电线引起的,因为距沈家不远的配电房也遭了雷击,房里的打米机和磨面机也被打坏了,还有从配电房到沈家的电线也被打成了几截。”县气象局局长陈品海说。根据气象部门的建议,乡人大副主席姜秀才带人把电线重新更换,原来裸露的铝线换成了皮线。哪知2004年4月25日,与2003年雷击死人几乎同一天,马海河大在雷击中死亡。
  4月27日,接到乡政府的报告后,陈品海带县防雷中心的工作人员再次爬上了沈家山。因为马海河大当时睡觉的床头距电线很近,所以防雷工作人员认为雷灾的始作俑者仍是电线。“气象局建议村民把电线全部拆除,先避过雷雨季节再说,谁知雷打得更凶。”姜秀才说,“4月29日晚上沈家山又遭受雷击后,第二天一早乡里就把情况报告了县政府。”
  副县长蒲永忠当天看到雷灾报告后,马上找来了陈品海:“老陈,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彻底解决不行,你是搞防雷的,你说咋办?”
  2004年“五一”大假刚过,雅安市气象局副局长刘伟就带法制科长乔启、市防雷中心主任胡林平等人赶到石棉。第二天,乔启等人攀爬6个多小时,一一走访了沈家山上受灾的人户。勘查中,防雷专家仔细查看了沈家山的地形地貌,分析了土壤成份和泥土的潮湿度。回到雅安后,刘伟立即主持召集防雷中心、法制科、气象台、专业气象台等单位的专家研究,对沈家山频频遭受雷击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最终形成了《雷灾成因分析》。
  “经我们现场调查分析,沈家山地处山脊,气流在经过此处时由于地形的作用沿山抬升,形成雷电荷积累,极易产生雷击,而正好部分村民的住宅都建在山脊的小块平台上,加上住宅四周的森林多被砍伐殆尽,于是房屋便成了雷电袭击的首选目标。当雷电能量积累到一个临界值,一旦天气条件适宜,就极易产生雷击。”法制科长乔启告诉笔者,“当地村民所建的住宅,正好成为了雷电泄流通道,一旦有人或动物、金属物体等在通道或附近时,由于电位差而极易形成接闪雷电通道,最终造成人身或财物损失。”
  在那次雷灾分析会上,专家们同时分析了雷灾频发的另一个原因:该组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便安装了供电线路,当时是由电力公司的安装队安装,其线路上每间隔一定距离便进行了防雷接地,所以近20多年来该地未受到大的雷灾。后来由于多方原因,供电线路被拆除,村民们自发架设了线路。而改建后的线路由山下沿山脊向山上架空引入,线路走向和山脊走向基本一致,且未有任何防雷措施,给雷电波的入侵提供了通道,所以近年来雷灾频频。
  市防雷中心主任胡林平称:“雷灾频发还有一个因素:近年来山上的村民收入增加,购置和使用家用电器的频率增多,而且存在乱拉乱接、线路裸露过多等多种因素,给雷电袭击造成了可乘之机。”
  至于为何连续两年都在4月发生雷打死人的现象,市专业气象台台长龙从彬从气候角度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石棉县的强对流天气较过去增多,雷暴日数也在相应增加。而且暖冬现象突出,整个雅安市的暖冬已经持续了5年,这使得大气热能量在春秋季较集中,因而沈家山的雷灾多出现在春秋季。”

政府决定雷灾村整体搬迁
  2004年5月30日,雅安市气象局将一份详实的《石棉县永和乡裕隆村5组雷灾成因分析》交给了石棉县政府。《成因分析》指出:裕隆村5组近年来不断遭受雷击事故,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由于该组所处的地理特殊性造成的。如果在该处设置相应的防雷装置进行保护,投入的经费很大,而且村民居住分散,安装防雷装置不太现实,因此建议当地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该处村民进行整体搬迁。
  6月3日,石棉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采纳了气象部门的建议,决定裕隆村5组整体搬迁。永和乡党委书记罗云告诉笔者:搬迁方式实行村民自愿、自主联系居住地,乡村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政府给予一定补助的方式搬迁,搬迁新建居住点应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条件。“如果村民自己联系不到接收点,乡政府、救灾办、民政局将帮助联系,在已搬迁的6户中,有3户就是乡政府帮助联系接收的。”
  “感谢气象局帮了我们的忙。”2004年8月9日,组长罗明贵带领两个村民背着山里产的花椒等土特产,专门来到县气象局,“感谢你们让我们摆脱了死亡的威胁。”罗明贵紧紧拉着局长陈品海的手,并把花椒等物硬塞到气象职工们的手中。12月12日,笔者与陪同采访的雅安市气象局副局长李小川等一行来到沈家山上时,全寨的村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用彝家最高的礼仪,杀了一只全羊款待我们。
  “争取在明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让山上的村民都能搬走。”永和乡党委书记罗云表态说,“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把裕隆村的搬迁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迷信信不得
⊙作者:姜永育

  对川西重重叠叠的大山群来说,位于石棉县境内的这座高山其实很普通。山脚下就是石棉县城,大渡河绕着山脚蜿蜒游走,终年滔滔不息。从山脚往上看,山陡如削,高若万仞,山上云遮雾绕,很难相信上面也会有人居住。
  但陪同采访的石棉县气象局长陈品海告诉我,屡屡遭受雷灾的29户彝族同胞就住在山上。
  路很陡,许多地方呈60度的斜角朝上延伸,有的路只是窄窄一线,而旁边就是悬崖峭壁,看一眼便头昏目眩。生活在山上的人们,祖祖辈辈上山下山只能靠人背马驮。爬了三个多小时,我们才爬到了半山腰。山坳里,卧着十几座泥坯瓦房,其中一座瓦房建在山坳后面的山脊上,矮矮的泥墙,房周围百米内没有一棵树。这座房子就是前年被雷击死男主人的沈家。当地人告诉我们,沈家老是遭雷击,而距沈家不远的山坳里的十多户人家却安然无恙,最多也只是电线被雷电烧坏。进到沈家屋里,女主人指着多处墙壁,让我们看雷击过的地方。陈品海告诉我们,沈家之所以屡屡遭到雷击,与居住在山脊上有很大关系。
  从沈家出来,继续往上爬。沈家以上的人家,全都是住在茅草屋里。听说有记者上山采访,男女老少全出来了,都想让我们看看自己家里被雷打过的痕迹。我们在一个名叫沈玉武的村民家里停了下来。沈玉武家也被雷电打过多次,在沈家的院坝里,全寨子的村民围着我们,争着讲述雷电袭击的恐怖景象。采访中,我问村民们知不知道雷为啥老打这里。几个老人神秘地说当然知道,并讲了许多鬼怪故事。不过年轻人都不信,沈玉武告诉我,气象局的同志到山上来了三次,他们也大体清楚雷击是咋回事了。“要相信科学,迷信信不得。”他对我们说。
  石棉县政府去年6月就作出了全寨整体搬迁的决定。听县气象局的同志讲,寨子的搬迁工作正在进行。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爱四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爱四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推荐]杨森与“唱歌” [转帖]四川方言剧从看点到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9:45,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