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脆裂性打击|查看: 116973|回复: 584
[新冠肺炎

武汉解封一周年:致敬英雄之城 不负来时之路

 [复制链接]
 豆角 发表于: 2020-4-8 02:21:19|显示全部楼层

解封地标③ | 地铁2号线上重启的生活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解封地标③ | 地铁2号线上重启的生活

  吴亚记得,重启那天,她驾驶2号线首班车到达天河机场始发站,到站的时候,有人从电梯上走下来,她激动得难以平复,热爱的武汉又回来了。

f0f6-iryninw2956054.jpg
4月6日,清晨五点三十八分,武汉刚刚苏醒。一声汽笛轰鸣,地铁2号线常青车辆段,吴亚驾驶的B69号首班车从轨道内缓慢驶出,而后呼啸着疾驰入地铁隧道。
  吴亚是武汉市地铁车辆二部运转一车间班组长,这是她驾驶2号线列车的第八个年头。她毕业来地铁工作那年,穿越长江的2号线刚刚开通,她成了最早一批开着地铁穿长江的司机。现在,她也已经是一个十个月大孩子的母亲了。
  2号线贯穿武汉东西,也贯穿着武汉人的城市生活。在过去这些年,清晨六点,吴亚会准时开着列车到达天河机场首发站,等着机场到站武汉的乘客们上车;列车依次前往宋家岗、巨龙大道,这里大批上班族会涌入早高峰洪流;紧接着就来到武广商圈、街道口商圈、江汉路商圈,那些拎着大包小包购物袋的青年男女排着队等在地铁口,说说笑笑。当地铁到达光谷广场时,武汉“硅谷”的高科技人才早已久候多时,站台上人头攒动。
  每天,吴亚驾驶着2号线,就这样自东向西穿过60.8千米,把超过130万人运到38个站点,相当于武汉常住人口总量的十分之一。
  但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开通八年的2号线也按下了暂停键。
  两个多月来,吴亚身边不断有朋友向她打听,地铁什么时候恢复运营,这意味着大家离复工上班也就不远了。
  3月28日,“沉睡”两个多月的武汉地铁重启──6条线路184座车站同步恢复运营。
  据中山公园站值班站长戴涛涛介绍,恢复运营以来,武汉地铁每天客流量平均在22万人次。其中2号线约为10万人次,这个数字在疫情之前约为八九十万人次。
  吴亚记得,重启那天,她驾驶2号线首班车到达天河机场始发站,到站的时候,有人从电梯上走下来,她激动得难以平复,热爱的武汉又回来了。

df29-iryninw2956062.jpg
武汉地铁2号线光谷广场站,行人匆匆走过。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宋家岗-光谷广场:复工的工程师和推迟的婚礼
  2号线的地铁司机分三班倒。如果遇上早班,吴亚会在凌晨四点多到达车辆段。武汉还在恢复中,线上列车有60辆,大概是原来的四分之三,发车间隔时间推迟到七分钟左右,只在早晚高峰时增加车次。
  清晨的天河机场乘客并不多,吴亚的车到达第三站宋家岗时,正好是早上6:40,武汉的早高峰正酝酿着开始。
  这里位于盘龙城一带,曾是武汉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如今住宅小区密布。往常,这一站会涌上来不少上班族。现在,吴亚从车厢监视屏里看到,人少了一大半。但几乎每一排都有乘客入座,大家安静有序地按着座位上新贴的小黄标,间隔坐开。
  4月1日,27岁的胡京(化名)背着一个电脑包,戴着一个医用外科口罩,登上了这趟列车。这是他复工的第一天,他要前往光谷广场,他在那里的一家软件公司上班,是一名系统工程师。
  地铁上,胡京要花费将近一个半小时,途经25站。他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像往常一样,在路上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
  车厢里很安静。过去,胡京总能听到地铁上有人打电话、互相聊天、大声说笑,现在这些声音都消失了。只有广播里循环播放的“请扫描车厢内二维码进行实名乘车登记,请全程佩戴口罩”。乘客们都低着头看手机,听到有人咳嗽就抬头看看,判断一下是否要转移“阵地”。
  他还发现,地铁上的乘客大多数都是复工的年轻人,几乎看不到老人和小孩。

f665-iryninw2956092.jpg
4月3日,地铁2号线上的乘客间隔坐开。新京报记者 解蕾摄
  早上八点左右,胡京随着上班族的人群走出了地铁光谷广场站。
  对面的光谷广场步行街还没有完全开放,几个商家在做消毒工作,等着九点开门。
  在写字楼前,胡京需要进行第一波检测,量体温、扫大楼的健康二维码,显示绿码且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过去满满当当的电梯里,现在,进去三个人之后,大家就自觉排队等下一趟,排队的间隔也有半米左右。有些人会改成爬楼梯,胡京也是,“十一楼,就当锻炼身体了。”
  进公司前,他需要再扫一次公司的健康码、登记个人行程、量体温,用消毒洗手液洗手,显示正常才能去工位工作。
  这家软件公司有七十多名员工,大多是武汉本地人或者定居在此的新武汉人。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回了老家,但胡京留了下来。
  他原本计划春节和妻子童童(化名)回老家荆州办婚礼,两人在年前领了证,在宋家岗买了婚房。父母在一月初已先行回老家置办婚礼。
  童童是武汉儿童医院消化科的一名护士,这家医院也是儿童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胡京本想等童童除夕在医院的值班结束后,一起买票回家办婚礼,没想到疫情将他们滞留在武汉,婚礼也被搁置。
  大年三十,童童接到医院通知,就决定去支援一线。胡京在新闻上看到防护物资极度缺乏,起初并不同意,“很担心她万一被感染了又找不到地方救治怎么办?但她跟我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退缩。”
  未婚妻带着行李箱一去就是一个月。如今,武汉市儿童医院“清零”,恢复正常问诊,童童也回归了每天坐地铁正常上下班的日子。
  晚上六点,胡京下班。在过去,光谷广场是2号线人流量最多的一站。现在的晚高峰,每节车厢里也都站了很多人,胡京时不时会用随身携带的免洗洗手液洗手。一排座位最多只能坐三个人,有乘客耐不住疲惫会坐在中间的座位上,胡京便起身把座位让出来。
  他曾经计划过,武汉解封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买辆车。大年三十那晚,他送童童去上夜班,武汉下起了很大的雨,出租车也打不到,他知道将有半个多月都见不到妻子,前线的情况也是未知,那个时候他特别想有辆自己的车,送她安安心心去工作。
  但眼下,胡京还是决定先节约一点。等十一月的时候,两人先把这场迟到了一年的婚礼给办了。
  江汉路:“豆皮大王”重新开张
  八点钟,地铁开到金银潭站,吴亚结束早班,交车给其他同事。她是班组长,地铁尚在恢复运营阶段,她要负责司机对岗位技能测试和实操培训。
  吴亚说,金银潭站是二号线和六号线的换乘站,疫情前人来人往,尤其是周末,许多人来逛街,一到晚上七八点,站台上就排满了人,一趟车也上不去几个人,基本一直在排队。
  列车到达金银潭站前,白彭伟提前去更衣室换好制服,消毒、测体温、戴好口罩和医用手套,然后拿着水杯在站台等着车辆到站。
  这一天,是白彭伟的交班时间。和武汉其他线路不同,2号线全程需要将近两小时,为避免司机疲劳驾驶,2号线单程设有两个休息点,由两位司机跑完一趟全程。
  白彭伟驾驶的列车会到达江汉路站,从这一站点下车可直接通向武汉百年的商业老街──江汉路步行街,步行街长1600米,两侧商铺大部分都已经恢复营业。

679c-iryninw2956076.jpg
4月3日,汉江路步行街上的行人。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金店正在打折,服装店里也有顾客在徘徊选购,奶茶店的门口已经排起了小长队。一家手机店的老板说这两天来买手机的顾客虽比原来少,但也比预期要多,大多是年轻人来给父母买手机。平板电脑的销量也不错,都是家长给孩子买来上网课用的。
  沿着江汉路步行街往东南走几百米,当一路的白色欧式建筑瞬间变成红黑底色老字号的牌楼时,武汉有名的小吃街──吉庆街就到了。池莉的《生活秀》让这个裹挟着民间生活百态和酸甜苦辣滋味的小街巷变得有名。但疫情期间,这条曾经人声鼎沸的美食街也是冷冷清清。
  武汉解封前几日,吉庆街恢复了些许生气。老字号蔡林记热干面、“豆皮大王”老通城、德华楼包子纷纷开始营业,虽然不允许堂食,只能外带和线上外卖,店面门口排队的人仍旧络绎不绝。有些顾客就在吉庆街路口的雕塑群旁,找个人少的地方趁着热乎气享受着久违的美味。

6d05-iryninw2956113.jpg
4月3日,吉庆街门口。新京报记者解蕾 摄
  豆皮是武汉过早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小吃。老通城豆皮值班经理姜航说,早几天就有附近的居民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才能营业。小店里只有六种食品,三鲜豆皮、牛肉豆皮、藤椒鸡肉豆皮和虾仁豆皮,以及桂花糊米酒和银耳羹两种饮品,都是武汉人舌尖的挚爱。
  豆皮店在门口贴了告示。4月3日,有顾客看到老通城开门了,便都赶来。店门打开一半,另一半被一张长长的桌子阻断。有几次,门口的队伍都排到了七八人。姜航说,疫情之前基本上每到饭点,门店外面都会排起长队。据姜航粗略统计,恢复营业第一天,总共卖了一千二百份豆皮,是年前销量的三分之一。
  准备开业前,豆皮店要先申请复工,街道办接到申请之后就会过来进行防疫卫生检查。为此,姜航带着员工们提前几天就开始做消毒。
  现在,店铺里依稀可以闻到酒精的味道。三位戴着口罩的大厨在三口大锅前煎制、颠勺。豆皮出锅,还能听见油珠在金黄色表皮上吱吱啦啦的声音,香气扑鼻。
  两位服务员将煎好的豆皮放入打包盒内,交给门口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服务员。

0c11-iryninw2956112.jpg
4月3日,吉庆街的豆皮店在忙碌中。新京报记者解蕾
  店里原本有三十名员工,现在安排分批复工,目前上岗的只有七位员工。
  复工第一天,负责老通城武汉总运营的李经理也在店里,他说,疫情对老通城这些餐饮行业的影响很大。2月份的时候,有近10%的员工辞职,基本是一些家在湖北省外的员工。
  姜航三年前来到武汉,开始在老通城吉庆街这家门店工作。疫情之前,姜航一直是乘坐2号线上下班,从盘龙城到江汉路,跟随着上班的人流,一起挤入这个城市。现在,豆皮店为了员工安全,安排公司专车接送他们上下班。
  姜航记得,1月22日,是店铺年前最后一天营业,他原本打算买23日的城铁,和妻子一起回老家黄冈过年,与儿子和父母团圆。但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就看到“封城”的消息。
  姜航一直在外地工作,儿子出生六年来,头两年是妻子照看,后来妻子也来武汉打工,孩子就交给老人看管。这个疫情像是过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日子,姜航更想父母和儿子了。
  螃蟹岬:穿梭在2号线上的调研经理
  上午十点半,白彭伟开着列车到达螃蟹岬。与疫情之前相比,附近这几站上车的人变少了。车厢里也和往常不一样,原来人多的时,白彭伟能在驾驶室里听到列车里的人们在讲话,但现在只有车辆行驶的声音。从监视屏里他看到,有人戴着护目镜,也有穿雨衣和防护服的。
  32岁的孔辉从螃蟹岬站下车。他是一家调料厂商的城市经理,2017年被公司派来武汉驻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与各大卖场进行沟通,将公司产品在各个门店上货,做优惠活动。他们的产品几乎涵盖武汉所有超商。
  孔辉每天都坐着2号线逐站展开调研,江汉路、中山路、群光广场、光谷,都是他调研的主要区域。沿着2号线,他一天可以跑好几个地方。
  3月31日,孔辉复工的第一天,便坐着地铁跑遍了武汉三镇。第一天坐地铁,他特意戴了一个N95口罩出门,双肩背包里随身带了洗手液、备用口罩,路上遇到没有口罩的清洁工,他会拿出备用口罩让他们戴上。
  复工后,孔辉一天能跑八个超商,他发现,老城区里的中百仓储超市人非常多。据他观察,人们买的最多的就是肉;其次是疫情期间线上没有的冷冻食品;蔬菜水果、米面粮油也是人们必买的食品。此外,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防护用品区。
  出入商城和超市都要扫健康码、测体温。人们的防护装备基本是口罩和手套,也有人穿着雨衣。和以往不同,现在没有人会推着购物车闲逛,每个人的脚步都很快,在进超市之前就列好了购买清单,进入超市后直接奔着目标,采购完迅速撤离。

7167-iryninw2956132.jpg
4月5日,孔辉在商超里调研。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孔辉是江西赣州人,1月23日凌晨发布“封城”消息的时候,他退掉了当天早晨七点半回家的车票,担心回去影响家人。
  平时总在外面跑,疫情期间,他在武汉的家中闷了一个多月,很不适应。三月初,孔辉在“武汉发布”看到,住家附近的超商人手紧缺,公开招募志愿者。他便报了名。
  3月8日起,孔辉便开始在永旺金桥店进行志愿工作,为超市周边五公里以内的社区提供商品配送。
  他每天8点半到超市,9点开始将商品装进一个个“武汉加油”的购物袋中。然后跟着政府提供的公交车前往附近的社区,每辆公交车能运送2500到3000份订单。孔辉将商品运到地方之后,卸货,等着社区工作人员来对接。
  开始的一周,孔辉感到累,志愿者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在下午四点半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但他坚持了下来,一直持续到3月28日。
  志愿团队里是武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有做投资的,有滞留武汉的留学生,还有地铁司机,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戴着口罩,谁也不认识谁。
  4月1日永旺恢复营业的那天,志愿者们还是不约而同来到这个工作了二十多天的地方,彼此笑着打招呼。大家约定,疫情过去之后要聚会,每个人都摘下口罩,重新认识一下彼此。
  杨家湾:从一线护士回到体检中心
  傍晚五点多,晚高峰开始。地铁上的人多了起来,白彭伟驾驶的2号线到达杨家湾站,下车的人很少,人群聚拥在车厢里,座位基本间隔坐满。这一带是高校区,学校还没开学,学生也没回来。平日里热闹的大学城如今一片冷清寂静。
  两个多月前,袁志群每天都会赶在晚高峰之前在杨家湾上车回家。她今年40岁,在武汉一家连锁体检中心工作。
  最近,关闭两个多月的体检中心重新对外开放。丈夫负责每天接送她上下班。4月1日复工前两天,袁志群就和同事们去体检中心进行了消毒杀菌的清洁工作。尤其是CT室和采血台,所有桌面都要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灯照射。
  在疫情之前,体检中心有员工六七十人,现在有20人左右复工。复工当天,这些体检医生、后勤和销售人员成为第一批顾客,他们分别做了检查,然后开始正式上班。公司还给员工提供了充足的防护装备──N95口罩、头套、双层手套,医用防护服,面罩。
  现在,体检中心每天最多接待40个顾客。袁志群说,大多是企业安排的复工体检,主要包含抽血和CT两项。超过50人以上的核酸检测,他们便去对方单位做。“尽管复工的员工基本都是健康的,但这个病毒传染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一般不会在店里检测。”
  相比过去,现在的体检中心安静了许多。排队时,每个人都很自觉地保持一定距离,不会像原来那样扎堆聊天。过去,工作人员会和客户聊天问问情况,现在接触也少了,彼此间达成了一种默契。
  早餐期间,四人桌只能坐一个人。餐饮处共有12张桌子,一次只能进12个人。很多人选择做完体检后饿着肚子回家。
  袁志群最近发现,每天店里都会有一些顾客愁眉不展、焦虑不安,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体检结果,但以前,很少会遇到这种现象。因此,体检中心也安排了咨询医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袁志群能理解这样的心理压力,她在过去两月也直面过生死。
  她还记得,1月28日,单位发了动员支援一线护士的文件,她给院长发信息说,“我想报名,我也有临床经验,有机会我就上。”也是那天,丈夫所在的中建三局要建火神山医院,单位领导考虑到家里情况,就让丈夫回家照顾孩子,做妻子的后盾。
  2月3日,袁志群作为队长带领着五个80后、90后的姑娘去了汉阳医院发热门诊做支援护士。“当时情况很紧张,工作也很繁重,顾不上多想,但现在回头再想,很多感情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每天晚上下班从医院出来回宾馆,有十分钟的路程,袁志群走在路上,一片漆黑阒静,“你知道吗,我都感觉这不是武汉。尤其汉阳街一带,很繁华的一条老街,平时都是堵车的,那时候竟然只能看到寥寥几辆车,还是警车和救护车,一派萧条,让人觉得很心酸。”
  现在,生活已慢慢恢复正常。但袁志群还是特别注意防护。酒精、消毒纸巾是每天都放在口袋里的,门把手、快递、买东西的手提袋,她都会用酒精喷洒消毒。身上总会带两双手套,上班一双,下班一双,“想起来医院里的那些场景就很难受,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首先就是保护好自己。”
  复工后第一天,丈夫开车送她去单位的路上,她看到马路上的车多了起来,路上走路的、骑车的人也变多了,“那种久违的感觉就像是,整个城市睡醒了,都活过来了。”
  “武汉就要解封了,树也绿了,花也开了,连吹在脸上的风都是暖和和的。”袁志群说,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年中考的女儿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
  还有,在汉阳医院一线支援时,他们六个人就约好了,等疫情过去就一起吃烧烤、吃火锅、KTV唱歌,她期待这样的日子快点到来。
⊙记者:解蕾 编辑:陈晓舒

  校对 李世辉
 果然有你 发表于: 2020-4-8 02:20:3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武汉研究部署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关工作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武汉研究部署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关工作

源自:长江日报

  4月7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调度会,研究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加强疫情防控等工作。王忠林指出,“解封”不等于“解防”,要在稳妥有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的同时,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武汉保卫战取得全面彻底胜利。

e666-iryninw2953124.jpg

  76天之后,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王忠林说,这是全国抗击疫情的标志性事件,人民群众期盼已久。但解除通道管控不等于解除防控措施,要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想得更大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有力一些,坚持思想上不麻痹,工作上不松懈,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解封,积小胜为大胜。
  王忠林强调,要坚持科学精准地“防”,针对当前防控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继续强化小区管控,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小区“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力度,完善发热门诊闭环管理,严格商超、公园等公共区域出入管控,确保既管得住,又管得有序、有效。要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完善联动联防机制,落实对境外来汉人员统一信息、统一接送、统一管理、统一健康检测登记。要加强治安管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用心倾听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抗疫正能量。

e12f-iryninw2953134.jpg

  “疫情是一场大考,也是一面镜子。”王忠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冲在一线,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政治、守纪律、强作风,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要保持疫情防控战时体制不变、指挥部统筹力度不减,强化辖区、行业部门、单位、家庭个人四方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疫情不因离汉通道管控解除而出现反弹逆转,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胡立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与会。
  长江融媒出品 文字:记者郑汝可 高萌 ◎摄影:记者周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肖厚 发表于: 2020-4-8 02:14:45|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直击武汉“封城”76天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锐参考 | 外媒直击武汉“封城”76天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文/亚君)还有几个小时,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将重新调整呼吸,融入到和其他城市一样的脉动中。
  抵达这一刻,武汉用时两个多月,总计76天,其间牵动着无数国人和诸多外国媒体的目光。
  “武汉‘解封’意味着中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找到了‘突破口’。”日本《朝日新闻》评价道。一些西班牙媒体则形容,这一历程好似“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亮”。
  “武汉保卫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在外媒笔下,这座英雄城市得以重生所倚仗的,是国家,是人民解放军,是数万名“白衣天使”,还有无数市民个体表现出的坚韧与无畏。

f689-iryninw2794513.png
4月7日,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在武汉火车站广场泪别相送的武汉市民。 ●

“台风眼”:平静表面下的争分夺秒
  这两天的武汉市区,人们开始重新走上街头。尽管这只是部分市民的“尝试”,但与两个多月前相比,已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西班牙《国家报》记者1月21日首次探访了这座人口比纽约还要多的城市。彼时,报道形容了疫情蔓延的最糟糕时刻:天气阴冷潮湿、大街上的人戴着口罩……两天后,武汉宣布“封城”。自此,“昔日生机勃勃的武汉彻底变了样”。
  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封城后,“整座城市好像处于睡眠状态”。本该熙攘的街头只剩下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形单影只的路人步履匆忙,各种人间烟火似乎一夜间消散。
  武汉人的农历新年,因此显得更加冷清。然而《联合早报》采访的市民却告诉它,身处“台风眼”,似乎感觉更平静。
  一位律师说,令人安心的是柴米油盐供应充足。他和家人常去采购的超市贴出“绝不涨价”的告示,各种货品的供应基本没有短缺。
  智利留学生弗朗西斯科·伊瓦拉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和室友向智利《第三版时报》讲述道,在“封城”的第一周,所有学生都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
  “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活变得无聊,因为我们不能外出游玩或聚餐。但情况并不像在媒体上所看到的那样严重,而且物资没有短缺。”他说。
  普通人的生活按部就班地向前。但在城市另一边,争分夺秒的“战疫”行动已经打响。
  一支由450人组成的解放军医疗队除夕之夜(1月24日晚)抵达武汉。法新社注意到,其中有些人有过抗击非典或埃博拉病毒的经历。
  与此同时,“中国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而在仅仅10天内建成了一家专门医院。”美联社报道称,这标志着中国第二次几乎一夜之间建成专门医院,以应对新疫情。
  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专门骑着共享单车前去探访这座“特快”医院(火神山医院)。《国家报》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但一位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艰巨任务,现在情况十分危急。”
  2月3日,当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解放军医务工作者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马凌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截至今年3月初,解放军先后派出3批次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3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句话,后来被很多外国媒体援引。

a3d8-iryninw2794512.png
2月17日凌晨,空军出动包括国产运-20在内的3型8架运输机第四次向武汉空运676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一批医疗物资。(新华社 李贺摄)

“你不会飞,但你是我的超级英雄”
  包括解放军医护人员在内,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也打动了不少外国记者。
  拉美社用“不眠不休抗击新冠病毒”来描述这项工作的艰巨与紧迫。报道称,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口罩和护目镜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印记,因为他们每天都要穿戴着这些装备在重症监护室等岗位上工作很多个小时。
  西班牙媒体描述了1月26日在同济医院外看到的一个细节:透过医院玻璃门,可以看到几位护士在快速奔跑着照顾病人,病人大多数是打着点滴的老年人,那里是一个大厅,甚至不是候诊室,且没有一张椅子是空的。

0140-iryninw2794568.png
2月17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医护人员带领新冠肺炎患者练习八段锦。 ●
  自1月底开始,中国各地医护人员响应号召,收拾好行李前往武汉。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护士李红艳也是其中一员。她于2月17日抵达武汉市第一医院,因为担心物资短缺,她和同事们在手提箱里装满手套、口罩、消毒剂、维生素,甚至包括成人纸尿裤。
  “从给病人喂饭到帮他们在床上翻身,所有事情都要由护士来做。”香港《南华早报》写道,李红艳告诉记者,她闭着眼睛都能记得所有患者的名字和症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完全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安危。”另一名医护人员姚(音)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我们还必须谨慎对待病人,因为许多人非常恐惧地来到我们这里,其中一些人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
  回忆起疫情暴发后她自愿留在抗疫一线的原因,姚答道:“我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声音说‘你必须这样做’。”
  事实上姚的答案,也是无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选择。到2月中旬,包括解放军医疗队在内,中国已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其中有1.1万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
  拉美社注意到,尽管有10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们中不少人在康复之后选择继续工作。
  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在全民抗疫看到胜利曙光之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回报”。
  3月9日晚的武昌方舱医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捕捉到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中,一位医生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如释重负般躺在方舱医院的空病床上。
  照片的主人公叫江文洋,当晚,他结束了在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个夜班。第二天,随着最后一批患者走出该医院,武汉市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发现,一位中国互联网用户在江文洋照片下面的评论区写道:“你不会飞,但你是我的超级英雄。”

他们挺身而出,几乎是“一种本能”
  “英雄”这个字眼,不仅用来形容解放军和医护人员,也被外媒赋予了更多的普通人。
  美国《纽约时报》把目光投向“中国随处可见的外卖骑手和快递员”。
  “这项工作艰巨而危险。”报道写道,为了降低感染风险,骑手张赛被要求“不得将食物送到顾客的家门口”。然而,当得知顾客年纪大,无法下楼后,张赛“心软了”。
  《纽约时报》表示,在被封锁的武汉,快递小哥让新鲜的肉类、蔬菜和其他物资流向有需要的人。他们运送着食物,也运送着希望。
  另一名骑手李峰杰(音)的故事,则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关注。报道称,武汉的公共交通停摆后,李峰杰步行了30英里(约合48.3公里)回去上班。
  “我有一种责任感,因为我管理着一个骑手团队,那时有一部分人仍然在武汉干活,所以我必须过去支援。”他对《时代》周刊说,“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赶往武汉支援,我们这些骑手也应该在前线跟他们并肩作战。”

8147-iryninw2794567.png
1月31日,在武汉市汉阳区,外卖小哥在空旷的马路上合影留念。 ●
  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选择挺身而出、并肩作战,是“一种本能”。
  “疫情暴发后,我所在大学的学生会立即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小组,接送医生和护士并向邻近社区运送食物。我说服了父母让我加入,我告诉他们,有一天他们也会需要像我这样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学生王新义(音)对埃菲社记者说。
  埃菲社盛赞志愿者大军帮助武汉屹立不倒。对此美国《时代》周刊也表示认同。《时代》周刊解释道,志愿者们汇成了一支非正式的市民力量,来照顾负担过重的政府无法满足的紧急需求。
  “他们的行为是个人行为,比如一名年轻女子给环卫工人发口罩,一位母亲租用一架直升机来运送物资。各种网络被调动起来,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建立的为夜以继日工作的医护人员采购和递送卫生用品的网络……”一位要求不具名的32岁女性对美媒说:“我没想太多。我只是认为这是我需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埃菲社还注意到一些“最显眼的志愿者”:戴着红袖章并负责在小区和建筑物出入口进行防控和安保的人员。
  “我是一名党员。”一位在住宅区入口处工作的志愿者自豪地说。

“我相信这里,我们将留在这里”
  因“封城”而留守武汉的,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人。
  法国全科医生菲利普·克莱因在疫情发生后没有离开武汉。他主动提出将诊所房间提供给政府使用,而他自己则争分夺秒,为病人提供上门服务。
  智利《第三版时报》网站报道称,这位医生开着自己的车行驶在武汉的街道上,他不担心自己会被传染。克莱因说:“我们是科学家,如果自己都感到害怕,我们将无法帮助患者。”
  另一名科学家蒂莫·巴尔茨教授不是医生。他在武汉大学任教,专业领域是雷达遥感。在“封城”的第一周,德国《西塞罗》月刊网站编辑电话采访了蒂莫·巴尔茨。
  “在紧急情况下,您会感到安全吗?”蒂莫·巴尔茨回答道:中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武汉设有大型研究中心。这里有专业知识。我相信这里的系统,即使患者数量之多令人生畏。但中国有能力。
  他还向《西塞罗》月刊网站介绍道,当地政府努力做到尽可能开放。“手机也能接收到信息。还有针对外国人的电话号码,可以用英语询问情况。也有24小时热线电话……”

05d9-iryninw2794642.png
一些留在武汉的外国留学生成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
  在某种程度上,克莱因与巴尔茨或许是最早一批向外界讲述武汉真实状态的外国人。克莱因对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爆发的力量感到钦佩。他对智利《第三版时报》网站说,“中国人在抗击这场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纪律和团结。试想一下,一个欧洲国家是否有勇气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措施。毫无疑问,我们无法做到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疫情。如何应对未来的危机,我们应该反思”。
  德国专家比约恩·纳山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3月中旬,他接受德国《世界报》网站采访时直言:“与其嘲笑中国的抗疫措施,不如更认真地去倾听。”因为,这些措施显示出效果。仅过了6个星期,中国的感染人数就迅速减少,公共生活已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武汉,小心翼翼地调整呼吸声
  对武汉而言,3月18日是一个里程碑。当天,武汉市第一次没有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用西班牙《世界报》网站的话说,“这座城市重新看到了曙光”。
  而中国最高领导人3月10日视察武汉之行,则被认为“首先传递了一切正在逐渐回到正轨的信号”。
  “此后,政府开始放宽对湖北的防控措施,允许部分工厂及其他认定为重要级别的企业复工复产。”美联社写道,到3月底,公交和地铁也恢复了运营,火车站重新开放,数以千计的旅客来到武汉。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4月2日描述了这样一个的场景:站在江汉路地铁站的自动扶梯上,两个多月来第一次坐地铁的21岁武汉大学女学生李武玲(音)激动得身体发颤。尽管戴着口罩,但仍然能感觉到她脸上的笑意。李武玲说,她坐地铁只是想重温那种在摇摆的车厢里被陌生人包围的感觉。
  李武玲的同学则说,“我必须上街亲眼看看,街上是否有行人,商店有没有开门。看到我的城市一点一点地苏醒,感觉真是太好了。”
  这不是两位大学生才有的想法。一位英文名叫凯特的女老师在楚河汉街步行街购物。她对美联社记者大声说:“我太激动了,我想哭。”
  她还说:“在家里困了两个月后,我想跳跃。”于是,她激动地跳跃着。

6bd2-iryninw2794644.png
3月30日,人们在楚河汉街逛街。 ●
  在最新一波前往武汉的旅客中,有一位是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记者巴勃罗·M·迭斯。他在武汉入住了允许接待外国人的威斯汀酒店。进门前,他的行李箱和衣物被工作人员喷洒上了消毒剂,他的脚则踩过一个湿垫以防止病毒粘在鞋底。
  工作人员艾格尼丝·吴(音)告诉他,和很多滞留武汉的外地人一样,她要等到4月8日以后才能离开这里返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谈及于此,艾格尼丝·吴的口罩掩盖不住笑容。
  巴勃罗·M·迭斯写道,深夜到达武汉后,还有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他说:“现在我们为西班牙加油!”
  随着“解封”日的到来,武汉的社会气氛似乎轻松了很多。不过,这里仍然谨慎地迎接着最后倒计时。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6日援引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的话说,管控措施的解除,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放松。要坚持“动与静”“防与放”相结合。
  而在武汉市内,民众仍然小心翼翼。西班牙记者马卡雷娜·比达尔·莉伊在街头看到,开放的银行里,员工还穿着防护服;养老金领取者之间的距离超过一米;一位阿姨买完菜很快就离开,因为规定她只能离家两小时。
 宇彬 发表于: 2020-4-8 00:55:58|显示全部楼层

解封地标① | 武汉吉庆街: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解封地标① | 武汉吉庆街: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热干面配豆浆,这熟悉的味道,正在扫去“封城”70多天的阴霾。

2887-iryninw2856970.jpg
4月8日零时,武汉迎来“解封”。从1月23日10时正式关闭离汉通道起,武汉经历了76多天的“封城”。在这期间,吉庆街,武汉这条著名的民俗文化街也进入“休克”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吉庆街以民间艺人即兴、自选、面对面的表演声名鹊起,汇集汉味表演、美食夜市、大排档,形成了“白天老字号、晚上大排档”的格局,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武汉市民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吹拉弹唱”声起,喧嚣一直延续至凌晨三四点,旺季甚至会到五六点。
  疫情来袭,吉庆街上的店铺一度关闭,热闹不再。而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武汉“解封”前夕,吉庆街又渐渐恢复了活力。在一家“老字号”小吃面馆蔡林记门口,站着的、蹲着的、坐在花坛边的人们,吃上了刚做好的热干面。热干面配豆浆,这熟悉的味道,正在扫去“封城”70多天的阴霾。

43ff-iryninw2855931.jpg
4月4日,武汉市江岸区吉庆民俗街。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熟悉的老面孔又出现了”
  4月4日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准时响起,汉口江滩一元路广场,为新冠疫情期间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办的哀悼活动正在进行。哀悼的人群排列整齐,江上轮船汽笛长鸣,道路上的车辆暂停,路灯变成红色。哀悼持续了三分钟。
  参加完哀悼活动后,武汉市民刘先生和女伴走进吉庆街,在老字号美食店四季美买了豆皮、烧麦和糊米酒,坐在四季美门前一群“吹拉弹唱”的艺人雕塑中间吃了起来。一天前,四季美才刚刚恢复试营业。
  刘先生是地道武汉人,这是他“封城”以来第一次吃上吉庆街的“老字号”。坐在户外的阳光下,和朋友一起吃一份热气腾腾的烧麦,对在家足足憋了两个多月的武汉人来说,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

9936-iryninw2856239.jpg
4月4日,吉庆街的艺人雕塑。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四季美店员李露露有一把好嗓子,尽管戴着口罩,可当她熟练地招呼起“××号汤包好了”,每一位食客都能听到她响亮清脆的声音。恢复营业以来,李露露从早到晚忙不停,“人越来越多了。”
  李露露说,四季美的客户群体70%以上是本地的中老年人,有很多忠实的老顾客,“有些年纪大的人,几乎天天在我们家吃的。”4月4日这天,有一对老夫妻一口气买了200块钱的汤包。
  店长周晓蕊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前店外经常有几十个食客排队,现在生意虽然没有那么好,但很多熟悉的老面孔又出现了,她觉得“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武汉又活过来了。”

7159-iryninw2858389.jpg
4月4日,四季美吉庆街店,恢复营业第二天,迎来不少食客。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另一家老字号──以热干面闻名的蔡林记吉庆街店也于3月24日恢复营业。店主周秋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蔡林记从一恢复营业就“卖爆了”:3月24日当天,早上就接了六七十单外卖,25日有七八十单,26日增长到两三百单,到4月2日,外卖加上自提,一天能有接近一千单。
  武汉人没有在家吃早饭的习惯,在路边买一碗热干面,边走边吃,称为“过早”。在吉庆街,捧一碗热干面,蹲地上吃、坐路边吃、站着吃的,随处可见。
  留着络腮胡子的老唐是吉庆街“土著”,4月4日10点多,他和两位朋友在蔡林记买了热干面和豆浆,站在路边就地解决。平日里一碗热干面四五块钱,蔡林记这种知名连锁店稍微贵点,现在一碗面算上打包盒7块钱。
  老唐热心地向新京报记者讲起了吃热干面的心得──“不能放,买了要现场拌,立马吃,味道才最好,多放一会儿的话,面就很容易坨掉。”
  尽管蔡林记名气大,是外地游客“打卡”必备,但武汉本地人吃热干面还是更钟爱小馆子,“喜欢自家楼下那个熟悉的味道。”刘先生说,“武汉人口味相对要重一点,偏辛辣。”
  不过,现在小区街边的小吃店铺大都还没开张。刘先生家离吉庆街有点远,他准备吃完再带一份回家,让父母也解解馋。

c5b4-iryninw2856453.jpg
4月4日,武汉市民在蔡林记吉庆街店吃热干面。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他们会问什么时间开张,好想吃”
  现在的吉庆街不是老武汉人口中的吉庆街。2009年,武汉市在老吉庆街的基础上,打造了由东、西两区组成的全新街区,东区是一栋西洋风格的7层“轮船”大楼,西区为6栋三四层民国石库门风格楼房围成的“内街”。
  漫步吉庆街,除了鳞次栉比的传统美食小店──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五芳斋汤圆,还有迪吧、KTV、影院、酒楼、火锅店、茶餐厅店……新吉庆街在2011年底正式营业,成为代表武汉大排档文化的新地标,武汉人素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说法。
  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这里的热闹戛然而止。
  1月23日10时,武汉正式“封城”,吉庆街上的餐饮店悉数停业,前一天还在营业的四季美也关闭了临街一整栋三层楼。
  停业后,吉庆街做了多次消杀。吉庆街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吉庆街从“封城”之前就在做消杀,现在仍坚持每天多次基础消杀,范围覆盖吉庆街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两层地下室和市政道路。
  武汉四季美饮食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隽介绍,虽然疫情期间闭店了,但是很多人的工作没有停下。由于“封城”突然,有员工未能回老家,滞留在武汉,公司便建立了一个“四季美留守群”,他们组织员工带着设备进驻酒店,给六支医疗援助队做早点,还派员工在加工厂做包子,做好之后送往十多家医院。张德隽统计,在疫情期间,四季美共为14家医院捐赠价值150多万元的餐点。

5989-iryninw2856415.jpg
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上了四季美捐赠的汤包。受访者供图
  抗击疫情期间,四季美还派出了员工到火神山支援。
  1月30日,李露露和其他四位同事报名成为志愿者,住在火神山医院工地旁边的一个食堂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包包子、蒸包子、打包,送给工地的工人。
  吉庆街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是外卖小哥。往常,在吉庆街牌坊下,聚集着多家外卖平台小哥的身影,随时准备把吉庆街的美食送到食客手中。店铺关闭后,外卖小哥人数骤减,没有了吉庆街的业务,货单也发生了变化。“疫情之后主要是生鲜、水果、蔬菜、肉类等居家消费品,多是超市、便利店等团购。”外卖小哥黄先生说。
  另一家平台的外卖小哥易翔说,疫情期间吉庆街的店铺关闭,他不再送美食,反而跑了不少医院和隔离点,也为很多独居的老人送过药,不少人提出跟他加微信好友,“那个时候都是封闭的,只有我们能帮到他们。”
  热闹不再的吉庆街让不少老食客牵肠挂肚。李露露说,“我们的员工宿舍就在附近,(闭店期间)出门碰上街坊邻居,他们就会问什么时间开张,好想吃。”

b495-iryninw2856876.jpg
4月4日,吉庆街的外卖小哥正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他们打满了全场,理应得到一个凯旋的仪式”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武汉“解封”临近,吉庆街上的店铺开始复工。4月4日这天,吉庆街几家知名的老字号食品店基本都开业了,但影院、酒吧等依然关闭。所有的店铺只开了一道门或窗口,不能进店堂食,只供外卖和自提。
  “恢复营业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周晓蕊说,首先在湖北政务网进行复工复产申请,要保证复工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健康码绿码;政府审批通过之后,要对店面做消杀,准备防疫物资,包括口罩、84消毒水、酒精、洗手液等;之后政府部门上门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开业。
  在湖北政务网上的复工复产审批专栏,一份《企业申请操作手册》指导企业进行复工流程。申请复工复产企业需提交申请材料《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和《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网上可随时查看申报进度。

3519-iryninw2858256.jpg
《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部分截图。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办事效率很高。”周晓蕊告诉新京报记者,她于4月1日在网上申请,2日做店内消杀,准备防疫物资,3日就通过了检查,开始试营业。目前,四季美有大约10名员工在岗,疫情期间均未离开武汉,拥有健康码绿码。由于人手短缺,一名员工要负责两个岗位的工作。
  吉庆街上的骏骏牛肉粉店也在准备恢复营业。店主朱先生统计员工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绿码信息,准备报备。他刚买了一支体温枪,按照管理要求,他需要每天给员工测量体温,登记成表格供物业查询。
  吉庆街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预备复工期间,吉庆街的防疫工作毫不放松:对公共区域做消杀;合理安排专梯专用,对进入写字楼的人员分流,避免聚集;对于复工人员,保安部督促每天测量体温;监督店内做好消杀防疫措施。
  目前,吉庆街开放的是新街区域,老街由于在居民楼下面,仍然关闭,用拦板隔开。

e746-iryninw2857147.jpg
4月4日中午,吉庆街的食客。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
  陈先生介绍,从3月底至今,吉庆街有10多家单位复产复工,“不能一窝蜂地上,现在是紧张有序、陆续开放。”
  疫情之前,位于吉庆街中央地带的百姓大舞台每天都有艺人表演。吃饱喝足后,看看表演,再去江边吹吹风,是不少人来吉庆街的“标配”。而现在,舞台空荡荡的,舞台上方悬挂的红灯笼,边缘已经褪色。
  “餐营业可能是最后恢复的行业,因为有堂食有人群聚集,等他们都恢复了,那些表演艺人们才可能回来。”陈先生说,“那个时候,才能说吉庆街真的回来了。”
  张德隽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愿望:请武汉的医护人员来四季美,可以带家属,免费吃一周。“我想给武汉的白衣战士们做顿热气腾腾的包子,因为他们中许多人两个月只吃过放冷的、憨破了的(武汉方言:指破了皮的)、没有醋的包子。”张德隽说,“他们打满了全场,理应得到一个凯旋的仪式。”
⊙记者:向凯

  编辑:王婧祎 校对:赵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梦幻意境 发表于: 2020-4-8 00:55:42|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开城一刻!他们是“出城第一人”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武汉开城一刻!他们是“出城第一人”

  76天前,武汉人熊先生,有些不幸。因为封城,他不能离开武汉回黄冈过年。
  76天后,熊先生也有点幸运,在武汉开城日,他成了从龚家岭收费站“出城”的第一人。
  4月8日凌晨零时,武汉正式解除因疫情“封城”的离汉通道。和熊先生一样,有幸成为武汉“开城一刻”驾车离开武汉的车辆超过百辆。
  自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75个离汉通道管控卡点全部同时撤除。

下午4点排队
他有幸“抢”了第一位

8874-iryninw2846446.jpg

  4月7日22时30分许,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武汉龚家岭收费站。此时此刻,准备离汉的车辆已排了近两公里。
  熊先生排在第一位。“我是下午4点来的。可能是来的早,所以抢了第一位”。
  熊先生在武汉工作。今年春节前,老婆带着孩子,提前回到了黄冈乡下。他本打算结束工作,在1月23日当天驾车回黄冈过年。哪知,封城令让他只能作罢。
  76天时间,熊先生独自一人呆在武汉,老婆带着孩子则呆在黄冈。武汉到黄冈80公里左右,平时驾车只需40多分钟。而过去的76天,熊先生怎么也抵达不了。
  获知7月8日凌晨零时开城,熊先生下午4点便来到龚家岭收费站。可能是来的早,他排在了第一位。
  22时50分,现场交警作了一次开城一刻的演练,按照交警指挥,熊先生的车被招呼至入口处。随着隔离带被打开,熊先生驾着车,快速从第二个入口驶入了武鄂高速。

220d-iryninw2846458.jpg

现场排长队
他们结伴连夜回台州

  23时许,在熊先生后面500米处,三辆浙J车牌的车,也静静的等候在路边。金先生说,他们都是在武汉做生意的台州。往年春节,他们都会选择大年初二才回家团圆。今年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回家与父母的团圆,一拖就是76天。
  离汉通道将在8日凌晨零时打开,离汉人员,只需持健康绿码,而不再需要核酸检测报告等其他繁琐手续。金先生和老乡们一合计,决定趁离汉通道打开那一刻,结伴回台州。“病毒琢磨不透,也怕政策有变,所以能趁早找就趁早了。”另外一辆越野车上的女士如是说。
  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赶在武汉开城一刻,从武汉城东龚家岭收费站出城的车辆,足足排了好几公里。
  4月8日零时,离汉通道打开,数百辆车鱼贯而入。据封面新闻记者目测,短短5分钟,驶入高速的离汉车辆已超过百辆。
  4月8日零时,武汉将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武汉交警大数据预测,当日会现出城高峰,15日左右回落。

大数据分析
出城车流8日显最高峰

  据武汉交警依据大数据分析发布的信息,随着复工复产企业明显增加,近半个月内,武汉全市在途车辆数增加近40万辆,最高峰达到124万辆,已恢复至2019年12月的50%左右,预计4月8日后将达180万,届时进出城通道交通流量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出城车流预计在8日当天达到最高峰,15日左右逐渐缓解。其中京港澳高速武汉北收费站、武鄂高速龚家岭收费站、青郑高速武昌收费站、汉蔡高速琴台收费站的进出城车流量较大。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田雪皎 谢凯 李佳雨发自武汉
 豆包七 发表于: 2020-4-8 00:55:05|显示全部楼层

百图记疫:武汉,76个日与夜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百图记疫|武汉,76个日与夜

f3de-iryninw2770842.jpg
⊙记者:梁波 田雪皎 刁明康 杨雪 谢凯 沈轶 王祥龙 陈彦霏 杨尚智 廖秀 田源 李佳雨 王洪斌 纪陈杰 发自武汉

  樱花如期而至,游人却未能赴约,三月的武汉,少了一些烟火气。
  1月23日,一纸“封城”令,似乎透支了这座城市接下来好几个月的激情,哪怕春天正踏步而来,武汉却已经处于沉睡之中。
  在那场浩浩荡荡的逃离行动过后,有更多人选择了留下,尽管身受重伤,尽管有人倒在了地上,尽管大家似乎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在这场直面生死的大考中,有无数人留下了自己的剪影,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驾着助动车,将腿脚不便的老婆送到医院。数位年过半百的环卫工,坚守自己的岗位上。有烧得面红耳赤,依然要抽上一口烟的瘾君子;有苦苦等待,在医院门前排队守候的感染者……大疫之下的众生相,让人目不暇接。
  武汉人易中天曾说,武汉是一座“不好说”的城市,左右逢源,腹背受敌,亦南亦北,而又不三不四。
  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教会了武汉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人生哲学,这样的哲学让他们笑到了最后。
  4月8日零时,武汉迎来了新的开端,这座城市历时76天的封城宣告结束,武汉人的生活也将重回正轨。
  在这座有500万人离开的城市中,还有900万人一直岿然不动。他们既要捍卫自己的平安,又要保护其他健康的人。留下的和外来的人面前,是武汉的自救与拯救。在这76个日夜中,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惧,也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担当,更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强。
  疫情尚未结束,故事尚未讲完,但武汉必然能够过关,武汉有过英雄,武汉还有英雄。

029c-iryninw2770839.jpg
输上液的病人在回家途中

da3a-iryninw2770908.jpg
封城当天武汉市七医院门口等待做核酸检测的患者

3a0d-iryninw2770906.jpg
封城前半个小时的离开

fe6b-iryninw2770934.jpg
封城初期等待进超市的武汉市民

6901-iryninw2770935.jpg
封城当天的高速公路

1e9b-iryninw2770975.jpg
封城当天的武汉超市

a677-iryninw2770973.jpg
武昌医院留观输液的病人

c7f6-iryninw2771130.jpg
武汉第七医院门口等待核酸检测的患者

b1da-iryninw2770989.jpg
武汉街头用共享单车封路防疫

4b04-iryninw2771183.jpg
乡村封路防疫

a19a-iryninw2771184.jpg
疫情初期 仙桃口罩厂复工难

6b45-iryninw2771243.jpg
除夕夜同济医院内的一对相互拥抱的情侣

7f79-iryninw2771241.jpg
除夕夜营业的小卖部

b6ec-iryninw2771276.jpg
武昌医院急诊室

a458-iryninw2771275.jpg
封城当日的武汉第七医院

11a7-iryninw2771303.jpg
封城后的武汉长江大桥

3c36-iryninw2771304.jpg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

5bf1-iryninw2771348.jpg
一位患者的肺部ct显示受到严重感染

b9b1-iryninw2771349.jpg
武汉市三医院门外的告示

9798-iryninw2771409.jpg
120深夜接病人

01bf-iryninw2771403.jpg
120深夜送病人

4de1-iryninw2771442.jpg
“神医”李跃华:打一针

5f15-iryninw2771446.jpg
除夕夜同济医院外抽烟的患者

5636-iryninw2771508.jpg
湖北天门防疫 对上下高速的车辆进行消毒

eace-iryninw2771507.jpg
同济医院插管敢死队的凌晨插管抢救

f2de-iryninw2771602.jpg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

7b1a-iryninw2771603.jpg
武汉街道

aa64-iryninw2771682.jpg
火神山开建首日

1cb2-iryninw2771686.jpg
火神山工人正在给家人报平安

2263-iryninw2771758.jpg
火神山准备彻夜施工的工人

76f2-iryninw2771759.jpg
雪中正在执勤的交警

d585-iryninw2771826.jpg
大雪中的武汉七医院

bcb9-iryninw2771825.jpg
深夜提着ct影像图去医院的老人

14fa-iryninw2771898.jpg
居民等待量体温

7eb7-iryninw2771900.jpg
逝者家属

92d7-iryninw2771979.jpg
120医生戴口罩也要涂口红

3619-iryninw2771980.jpg
被消毒液腐蚀的医务人员的手

3ee9-iryninw2772023.jpg
手术结束后的护士长旷婉

eba6-iryninw2772019.jpg
华南海鲜市场大消杀

7789-iryninw2772062.jpg
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组织联合会诊

0b1d-iryninw2772063.jpg
拯救新冠宝宝

b7a1-iryninw2772121.jpg
国博方舱

01fd-iryninw2772123.jpg
医护人员写请战书

a1bb-iryninw2772177.jpg
封城以后居民用绳子吊菜上楼

5974-iryninw2772178.jpg
华南海鲜市场大消毒

a8a6-iryninw2772224.jpg
大雪中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

15d6-iryninw2772223.jpg
隔离病房的援鄂护士

05da-iryninw2772267.jpg
环卫工人帮忙建设第一批方舱医院

519f-iryninw2772266.jpg
环卫工人在方舱医院建设之前的休息

40e5-iryninw2772316.jpg
被联合国点赞的四川志愿者雨衣妹妹刘仙

b3fa-iryninw2772315.jpg
社区大排查时期间的消毒工作

3a0e-iryninw2772358.jpg
同济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在准备进行全球第一台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脑神经外科手术

ed6d-iryninw2772359.jpg
武汉夜景

a3e3-iryninw2772413.jpg
大雪中的环卫工人

9cf2-iryninw2772410.jpg
手术成功后医务人员的合影

10ea-iryninw2772472.jpg
江夏方舱开舱前夕

9ed7-iryninw2772474.jpg
餐饮店志愿者写给医护人员的卡片

d179-iryninw2772502.jpg
工作后正在吃饭的医务人员

d9e8-iryninw2772503.jpg
黄冈乡村医生上门量体温

93d9-iryninw2772542.jpg
手术完成拔管后医生迅速为病人带上口罩

491b-iryninw2772534.jpg
火神山摆渡人

1596-iryninw2772655.jpg
黄冈“小汤山”的志愿者

1960-iryninw2772644.jpg
黄冈小汤山投入使用

760e-iryninw2772711.jpg
黄冈市惠民医院临时被改名为传染病医院

40f4-iryninw2772708.jpg
火神山工人

bb60-iryninw2772743.jpg
火神山医院交付前夕

ff74-iryninw2772742.jpg
社区大排查工作人员上门量体温

543c-iryninw2772775.jpg
下沉干部正在工作

2951-iryninw2772777.jpg
医护人员在康复隔离区指导做康复练习

bda5-iryninw2772807.jpg
正在送菜的志愿者

a0c0-iryninw2772809.jpg
正月十五月亮与桥

7744-iryninw2772840.jpg
四川医疗队队员相互剪发

0280-iryninw2772836.jpg
大雪中的四川援鄂护士

0679-iryninw2772894.jpg
武汉一热干面店复工首日

da7e-iryninw2772916.jpg
志愿者和康复病人互相挥手道别

1b4f-iryninw2772962.jpg
工作人员送病人出院

aca0-iryninw2772963.jpg
等待出院的病人

5cda-iryninw2772998.jpg
志愿者、患者、康复者李小熊正在康复隔离点喝中药

2fda-iryninw2772997.jpg
网红医生余昌平康复隔离完后回家

f582-iryninw2773029.jpg
湖北大学康复隔离点探头出来聊天的老人

d328-iryninw2773031.jpg
黄鹤楼下的网红街

8054-iryninw2773057.jpg
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樊龙昌

dee2-iryninw2773059.jpg
志愿者在分发蔬菜

1e40-iryninw2773105.jpg
志愿者转运蔬菜

35d8-iryninw2773104.jpg
法医刘良

f018-iryninw2773123.jpg
武汉东湖樱园专门为医务人员开放

a11d-iryninw2773122.jpg
江上隔离的老人

e199-iryninw2773140.jpg
从广州来的务工人员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提供绿码不能乘车

6364-iryninw2773142.jpg
一家三口默哀结束后 儿子为父母拍照

2614-iryninw2773160.jpg
4月4日志愿者为逝者默哀

d665-iryninw2773159.jpg
4月4日镜头前的默哀者

37c2-iryninw2773187.jpg
志愿者任爱华(左)送别四川医疗队队员

5c54-iryninw2773188.jpg
默哀完毕 被抛进长江的一支白玫瑰

cc8e-iryninw2773208.jpg
志愿者

ae3e-iryninw2773206.jpg
志愿者为社区送菜

5bc3-iryninw2773222.jpg
用棉签擦眼泪的护士胡汐

f331-iryninw2773223.jpg
四川医疗队准备在机场准备返程

3f10-iryninw2773247.jpg
准备开门的店铺

c6b5-iryninw2773248.jpg
开城前一天的吉庆街

8b32-iryninw2773297.jpg
武汉夕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宇彬 发表于: 2020-4-8 00:45:58|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每日电讯:“封城”76天,武汉归来!致敬英雄的人民!

源自:新华每日电讯
原文标题:“封城”76天,武汉归来!致敬英雄的人民! | 每日快评

a742-iryninw2832499.png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王贤

  76天!这注定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特殊时光。
  1800多个小时!这座城里的近千万人书写了令世界惊叹的英雄史诗。
  1月23日起,为隔离凶猛的新冠病毒,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牺牲自己、隔离自己,毅然按下“暂停键”。这些天,武汉经历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b0d7-iryninw2834325.png
4月7日,在武汉动车段,列车停靠在存车线上。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坚强支持下,“封城”76天后,武汉迎来了城门重开的那一天:4月8日零时起,撤除交通管控卡口,有序恢复铁路、民航、水运、公路、城市公交运行。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是武汉的城市精神。千年古城武汉,从来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的人民从来都是英雄的人民。
  从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到一再肆虐的洪魔……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垮这座英雄的城市;历史正在证明,再凶猛的病毒也压不垮英雄的人民。

7cee-iryninw2832551.png
3月29日,湖北十堰武当山机场地勤人员指挥一架客机出港准备起飞。新华社发(陶德斌 摄)
  此刻,76天的“封城”正式结束,我们必须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致敬!
  在这段最艰难的岁月里,千万江城儿女自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构筑起阻隔病毒、与疫魔抗争的钢铁长城。我们看到,武汉“封城”的这76天,留在城里的人们要么坚守在各自岗位,为抗击疫情、城市运行尽心竭力;要么自愿当起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多的人足不出户,留在自己家中,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寒夜中,多少亲人默默守望。2月6日凌晨3点,阴风冷雨交加,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汪莹鹤,开车跟在妻子后面,用车灯为她默默护航。他的妻子在武昌医院当医生,担心传染家人,她坚持住宾馆,每天步行上下班。
  楼栋里,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在江岸区汉口花园小区,社区志愿者龚青每天帮助居民团购蔬菜,登记、对接商家、分批发放。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行动不便,龚青还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将菜送到家门口。

bc4a-iryninw2832574.png
3月10日,在武昌方舱医院,两位青海医疗队队员在等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时小憩。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社区里,白衣天使日夜守护。距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不远的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郑艳玲春节前两周就已进入战时状态,所有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大家每天上班主要做三件事:预检分诊、发热病人排查、对密切接触者上门随访。
  角落里,人们安静地翻开书本。在刚刚启用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众声嘈杂中,一位青年专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政治学名著。在武昌火车站的地下停车场,一位滞留在汉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堆满纸盒的角落,专注地翻看一本历史书。连日来,在方舱医院,在隔离点,甚至在隔离病房,人们看书、玩魔方、打太极拳,甚至跳起了广场舞。
  关闭76天的城门重新打开,这座饱受疫情折磨的城市,更需要人们的善待和呵护。

bb87-iryninw2832609.png
4月7日,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些天,武汉人互相说着的,听着最多的,就是四个字:武汉加油!
  一句句“加油”,给英雄的武汉人民莫大的鼓舞;而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批批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的驰援,更给了人们无穷的希望和力量。大病初愈的武汉,人们仍在坚守;在这段艰难复苏的日子里,请给予武汉、武汉人更多的善意和支持。

e3d8-iryninw2834363.jpg
2月17日拍摄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善意,在那一弯张开的臂膀里。随着交通管控卡口撤除,成千上万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将踏上归途,更多回武汉过年、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将启程返岗。对这些饱受磨难的人们,请多一分呵护,多一点善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病毒,绝不是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的武汉人民。
  善意,在那一双双温暖的手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请给武汉的产品、武汉的企业更多的呵护。

8e2a-iryninw2832634.jpg
2020年3月20日拍摄的武汉大学樱花。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草木葱茏的汉口江滩,一片片绿油油的芦苇傲然挺立。春天已经来了,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连日来,在武汉人中间传唱的一曲《武汉伢》,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这是我的家 我们守护她
  故乡的土 亲吻过脚丫
  如果有一天 她也需要我
  搭把手 就过了
  搭把手 就过了……
 antibody 发表于: 2020-4-8 00:45:07|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解封至少6.5万人离城 我们采访了当天就走的人

源自:时代周报
原文标题:武汉解封!至少6.5万人离城!我们采访了当天就走的人

fe24-iryninw2838033.jpg

  :猫叔、马妮、蓝战、陈佳慧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届时,铁路部门将恢复办理武汉市17个铁路客站的出发业务,大量始发终到或经停武汉的旅客列车将于8日起恢复开行。
  虽然武汉往来的高铁开通了,但武汉市相关部门也明确表态,将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引导居民非必要出行尽量不出门。从“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到“引导居民非必要出行尽量不出门”,都显示了管控力度仍然很强。
  一位武汉市居民告诉时代周报新媒体部记者(ID:timeweekly),目前武汉市内地铁公交各线路只通了一部分。餐饮、酒店、商场等第三产业暂时未全部开放。

1
初春苏醒

  据武汉市民实地探查,已经有些许店铺开了门。
  但江汉路美食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许多平日里排长队的店铺尚未开门,也有商家趁机装修店铺,以新面貌迎接人流。
  步行街上的人流则明显有所增长,但大部分商铺都没有开门。屈臣氏、斐乐、周黑鸭、阿迪达斯都已经开门,只是要么需要在门口测量体温入内,要么干脆只能在门口购买,不得入内。大型购物中心新世界百货、中心百货等大型商超则需要扫码入内。

e64c-iryninw2838048.jpg

  自1月23日当天上午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26日,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禁行管理。
  76天后的4月8日0时,离汉通道打开。市内公交车、地铁先后于3月25日、28日部分恢复运营。
  据武汉市交通局透露,武汉市将继续恢复市内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部分线路,市内交通线将恢复七成。此外,新增恢复轮渡、有轨电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但省际客运班线暂不恢复。

38a8-iryninw2838071.jpg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  |王效)">|王效)">1月23日,武汉封城,市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正在粘贴告示。(来源|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王效)" />  |王效)">|王效)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疫情防控需求,各类公共交通仍然将控制客座率,将继续实施各种安全防控措施。乘客凭健康码“绿码”实名登记扫码乘车。公交车、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轮渡、长途客车随车(船)配备管理人员,以督促乘客佩戴口罩、扫码乘车、检测体温。

2
5.5万旅客乘火车离汉
至少两万人前往珠三角

  4月8日0时,公路、铁路、飞机等离汉通道有序恢复对外交通、全面开启,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据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地区武昌站、武汉站、汉口站等火车站将重新开启进站通道,恢复办理旅客进站客运业务,旅客持健康码“绿码”经测量体温、身份核验后可乘车出行。

bc46-iryninw2838112.jpg
疫情期间,多地用自行车封路。(来源|予郗)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4月8日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湖北省内的首趟始发列车是6点25分从汉口站开往荆州的D9301次;开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发列车是7点06分从武汉站始发开往南宁东的G431次。
  4月8日当天,将有276列旅客列车从武汉地区各站开往上海、深圳、成都、福州、南宁等地,其中武汉地区始发54列。
  从4月7日的车票预售情况看,4月8日预计有5.5万余名旅客乘坐火车离汉,其中去往珠三角地区的旅客较为集中,占离汉旅客总量四成左右。
  面临着至少2万的武汉返粤人员,广州白云区、深圳、中山东区、韶关、湛江等地要求武汉返粤人员供最近的核酸检测结果,如不能提供,他们会帮助进行检查,结果为阴性才可回到社区和村里。
  深圳、韶关、湛江还要求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3
54个航班从武汉飞往15个热门城市

  航空方面,据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8日从武汉直飞的十五个热门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海口、昆明、厦门、温州、重庆、西安、沈阳、青岛、南宁、三亚共计约54个航班。其中,直飞成都的最多,共有10个航班。
  如果这54个航班载客量都满的情况下,4月8日当天会有将近1万人从武汉坐飞机离开,到以上这十五个热门城市。除了这15个热门城市外,武汉在解封日直飞的城市还很多。
  南方航空的复航时间表显示,4月8日当天,南航计划从武汉离港的航班共有52班次,目的地以广州、深圳、上海为主;中国国航则在4月8日当天恢复了13条航线,包括成都、沈阳、海口、青岛、厦门等地;东方航空在4月8日当天恢复了27趟出港航班和27趟进港航班,东航方面表示,在航线分布上,将重点加大国内干线和复工人员密集地区的航班投放力度。

ee4c-iryninw2838140.jpg

  来自飞常准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晚20:00,4月8日当天,共有134架次航班进港,17架次取消;共有130架次航班出港,23架次取消。
  其中,最早抵达武汉的航班是厦门航空的MF8095次航班。该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预计在早上7:29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而“解封“后首个飞离武汉的航班是东方航空MU2527次航班,将在早上7:25武汉从武汉起飞,目的地是海南三亚。
  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查询发现,目前4月8日从武汉起飞的机票余票充足,但票价以全价经济舱为主,几乎没有折扣。

4
解封日出行人员

  离汉通道解封在即,众多外出务工的武汉居民,以及此前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员将选择在解封首日离开武汉,返回工作地或者居住地。他们的这一次出行,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况?
  4月7日及8日,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计划于4月8日出行的旅客。他们当中,有人因为去取行李而滞留武汉,期间为了减少外出,整整八十天时间坚持每天只吃一顿饭;有人为了返回珠三角复工,已经在武汉进行核酸检测,后续还要开展多次检测,才能回到公司正常上班……

为了赶车不迟到,准备提前3小时出发
张同学:4月8日16时,武汉-珠海

  4月6日,对于普通人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对张同学来说却是一个“比高考出成绩还要紧张”的晚上。这一天晚上,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将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
  好在检测结果为阴性,他这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张同学在珠海一家企业上班,从事的是半导体芯片的开发工作。自从1月19日回到位于武汉市汉南区的家中后,整整75天他都没有出过门。直到4月3日这一天,他才第一次走出大门,到社区申请进行核酸检测。
  张同学计划在4月8日──离汉通道开通的第一天,离开武汉前往珠海,准备回到公司复工。早在3月底4月初的时候,他就开始频繁与在珠海的公司和社区联系,了解返回珠海要做的准备。
  核酸检测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张同学说,各地接收的条件不一样,他在珠海的社区提出了两项要求:连续3天登录“粤康码”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填写入粤申报,获得绿码方可入粤;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
  核酸检测需要向社区申请并自费,一次收费260元。4月6日,在向社区申请三天后,张同学来到武汉市亚心总医院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当晚他通过网络查询得知,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
  7日上午,张同学再次来到亚心总医院领取纸质检测结果。他发现在医院排队做核算检测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昨天我做检测的时候只有五六个人在排队,今天排队的有二三十人”。
  7日下午,张同学对时代周报新媒体(Timeweekly)记者说,高铁将在8日下午4时出发,原本从他家乘坐地铁到高铁站只要2个小时,但因为担心人多,他准备下午一点钟就出发,给自己留出3个小时的赶车时间。
  长途出行中如何防护,张同学说他准备了口罩和手套,“只是护目镜没有”。如无意外,他会在8日晚上到达位于珠海的所在社区。抵达社区第二天,他将按要求到社区报备,并在社区安排下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后面公司还会安排做3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期满后才会回公司上班。”疫情期间,张同学任职的公司正常发放工资,还在2月底给包括他在内的6名滞留湖北的员工,寄送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也寄送了用于居家办公的手提电脑。
  张同学说,4月8日将会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疫情期间一天吃一顿,赶着回去“报答老板”
曹零七:4月8日12时,武汉-西安

  曹零七年前刚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新工作,1月底她回到上一份工作的所在地武汉,准备收拾东西然后回到西安工作。
  万万没想到,不是武汉人的她一来到武汉,就因为疫情封城被困住,在这里呆了整整80天。
  曹零七计划在4月8日离汉通道解封首日就返回西安。“我要赶回去报答我的老板,”曹零七说,一月份她刚入职西安公司“只上了几天班”,疫情期间她在家远程办公,西安的律所也正常发放工资。她觉得这个老板人还不错。
  去往西安的高铁将在中午12点出发,曹零七早早就把行李都寄了快递。她预计离汉通道解封首日出行的人不少,提着大包小包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曹零七说,4月8日开始,离开武汉前往国内其他城市只要有绿码即可。她给所在社区打过电话,对方告知不需要开具其他证明。目前她只准备了绿码,以及西安公司开出的复工证明。
  虽然之前在武汉工作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曹零七说在武汉的这80天给她留下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她居住的小区,是周边疫情较为严重的小区,最严重时公布的确诊病例达到了30多个。
  “一开始见到人就怕,后来见到垃圾桶都怕。”曹零七说,疫情期间她每天只吃一顿饭,因为多吃一顿就会多生产一份垃圾,除了出门买生活必需的物资以外,下楼倒垃圾的感染风险也比较大。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曹零七说她“带薪休假了两个月”,还“成功减了肥”。我们希望到达西安以后,她也能延续这份乐观,并且一切顺利。

进京专列一票难求
赵铭:武汉-北京

  准备八号一解封就回北京的赵铭,六号就收拾好了行李,特意买了两条黄鹤楼,“备好精神食粮,到北京的14天隔离就不麻烦社区的人买了,”赵铭对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说。
  武汉封了76天,赵铭“疯得不行”,迫切想离开武汉回到北京。为了这次返程,他3月24号就在“京心相助”小程序上报备了自己的材料,26号,他在北京居住地的社区人员就联系上他,进行“点对点”返京。
  社区人员一对一解决赵铭“什么时候回?怎么回?回去后怎么接?怎么隔离?”等问题。按照原计划,赵铭将会在8号早上9点11点乘坐G4802次高铁,在下午14点24分到达北京西站。社区工作人员会安排车辆到车站,将赵铭送至北京的家中,再安排核酸检测,即使检测呈阴性,赵铭仍需隔离14天。
  但这些都是“原计划”,当前,摆在赵铭面前的是“进京专列”一票难求。
  “所有选择铁路进京的人员,都需要在京心相助的小程序上申请,申请通过后,会收到12306发来的购票链接,点击链接就可以买票了。”赵铭说,进京的高铁只能通过京心相助买票,无法通过12306或飞猪等第三方购票平台进行买票。
  在报备且连续健康16天后,赵铭一直在等购票短信,但短信迟迟不来。
  “我电话问了12306的客服,他们说这个不归他们管,进京的车票他们没有权限售卖。”赵铭说,“我又咨询了北京的12345,他们的回复是专列运力不足。”
  8日零点,赵铭收到京心相助小程序最新消息,“在武汉的北京人员,请您务必在返京前7日内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呈阴性方可返京。”赵铭懵了,却也知道自己为何一直都收不到购票短信的原因了。

5
76天后,武汉解封了

  从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到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整整76天,武汉经历了什么?
  1月23日,全国各地组建医疗队,奔赴武汉。
  1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超过“非典”。同一天,各地医务人员陆续奔赴抗疫一线。
  2月2日,4000多名工人赶工10天10夜,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
  2月5日,武汉首批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
  2月18日,新冠肺炎新增治愈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
  2月19日,全国累计有3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2月28日,全国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超过4万人。
  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3月24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为0。
  3月25日,湖北省宣布,“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制措施”。
  4月8日,武汉解封。
  76天终将是历史的切片,不要忘记那些把你送进了这个春天的人。
  时代周报伊妍、宣宣、陈泽秀、邓宇晨对此文亦有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我叫小风筝 发表于: 2020-4-8 00:35:26|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武汉解封,疫后重启尤需“雪中送炭”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武汉解封,疫后重启尤需“雪中送炭”| 新京报快评

  武汉,我们又见面了。山水迢迢,欢迎你来;前路漫漫,携手并肩。
  ▲武汉“解封日”火车票开售:可达多地,分散隔座。视频来源:新京报动新闻。
⊙作者:思凝

  落英缤纷,江城水暖。2020年4月8日,长达76天的“武汉保卫战”终于迎来开城时刻。今日零时,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九省通衢之地,天堑再变通途。

封不易,解亦难
  武汉重启,对全国疫情防控格局有着标志性的节点意义。然而,封不易,解亦难。“解封”与其说是疫情防控的句点,毋宁说是拉开了新的一幕。
  上个阶段,武汉集中一切力量投入疫情防控;接下来,武汉面临的是多重挑战的叠加。
  挑战,首先来在于病毒的捉摸不定。病毒溯源仍未“破局”,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无症状感染者则给防控带来新困难。和病毒的这场硬仗,远未到奏凯庆祝之时。
  因此,恢复对外交通,并不意味着放松内部防控。在“后封城时代”,武汉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要处于常态化防控之中,口罩不可摘、聚餐缓一缓。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依然要紧绷防控之弦,须臾不可懈怠。
  挑战,也来自于经济的浴火重生。武汉多数经济活动暂停两月有余,一季度各项指标基本落空。如何在巩固防控成果的同时,加速经济复苏──这是一道串联着城市发展、市民就业、消费回暖、社会稳定的必答题。
  目前,武汉水电气油、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平稳,但实实在在的复工复产,意味着工厂有订单、公司有生意、商场有人气、餐厅有烟火。可以说,没有经济的重归繁荣,人员的流动就失去了依托。
  挑战,更来自于无形的心墙。路通了,人心更要通。接下来,离汉人员将持“绿码”有序流动到全国各地。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武汉人,对各地政府和民众都是一场考验。
  目前个别地区针对来自武汉的返城人员,依然存在“码上加码”的现象,武汉虽然解封,但如果个别地区依旧对武汉“严防死守”,那将极大削弱武汉解封的价值,客观上还会加剧对武汉人的歧视,给全国恢复常态带来新一轮的不稳定因素。
  ▲等待武汉解封的滞留者:不要用另类的眼光看武汉人或者湖北人。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解封后的武汉,尤需“雪中送炭”
  武汉虽然挨过至暗时刻,但越是曙光将近,越可能面临“倒春寒”。“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过去的76天里,武汉以一城的血泪给全国抗疫赢得时间,如今是时候由我们接过武汉人身上的重担,帮助他们重塑一个欣欣向荣的家园。
  武汉的“倒春寒”,首要的是经济之寒。这两个月武汉财政收入堪忧、各项支出却大幅增长,客观说,仅靠自身力量难以有效激活经济。因此,武汉全面复苏,需要全国各地的支援。
  对此,民间投资不妨多向武汉倾斜。今年,武汉市提出建设230个市级重大项目,力争民间投资占到52%以上。
  武汉坐拥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原本就是中部地区的投资高地。但当下,囿于疫情风险,民间资本可能会望而却步。这一方面需要武汉政府采取更开放包容的招商政策,比如进一步加大土地供给、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减税降费、增加融资支持,拿出更多的诚意,拉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民间资本在武汉困难时期“拉把手”,尤其是与武汉有着渊源的校友、鄂商,当以更长远的眼光投资武汉。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但往往是低谷中的帮衬,最后成就了强势反弹。这段时间,武汉在灾难中积累了广泛的集体共识,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渴望用奋斗唤回常态,这些也都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宝贵要素资源。添一把火,武汉或许就能旺起来。
  ▲60秒回看武汉“封城”的76天,英雄之城迎来重启。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比武汉解封更关键的,是各地“解封武汉”
  在此之外,全国各地更要尽快拆掉针对武汉的“无形之墙”。
  武汉民众获得了出行的自由,但他们迈出脚步时或许也在惶惶不安。他们担忧不被其他城市接纳,担忧需要承担高额的隔离费用,担忧出去找工作遭遇歧视。
  “要关爱不要封锁”,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真正到了实际场景中,不排除某些隔阂依旧难消。
  不可否认,当下很多城市本身也是压力爆棚,为守住一方安宁,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慎之又慎。在“审慎”和“歧视”之间的度,不好把握。
  但我想,总有些方法可以在严控风险的同时,表达对武汉的接纳和善意。例如,在低风险地区推动与武汉“健康码互认”,让返城路少些梗阻;个别风险较高的城市和地区要进行隔离观察,也不妨采取影响更小的措施,例如加大政府补贴,减轻隔离费用负担。另外,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离汉人群的免费检测和筛查,进一步减少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扩散风险。
  要解除封锁的,不仅是武汉的人,还有武汉的小龙虾、武昌鱼、热干面,受疫情影响,武汉和湖北的农副产品遭遇卖难。

ca08-iryninw2780941.jpg
4月3日,西马路,新三巷社区的居民终于买到了小区门旁那味道熟悉的热干面,他说:“疫情后出门三次,买了三次热干面。”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新京报等媒体最近一直在呼吁善待湖北农副产品。我们或许没办法去武汉投资设厂,但“买买买”也同样是对武汉最实在的支援。
  归根到底,对武汉而言,该守的道已守住了,任何人都没有立场要求武汉无止境地牺牲。
  这场战疫是一场总体战,每个人、每个地区都应当承担起战线的一部分。对武汉市民,我们当道一声感谢,而谢意最终要靠行动来实践。帮一把武汉,也是帮助未来随时可能陷入困境中的自己;多一分关爱,也是为同心抗疫凝聚起磅礴的合力。
  武汉,我们又见面了,一个隔空拥抱胜过万语千言。山水迢迢,欢迎你来;前路漫漫,携手并肩。
⊙思凝(媒体人)
 晨风 发表于: 2020-4-8 00:25:49|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热干面,欢迎归队!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热干面,欢迎归队!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凛冬到暖春,漫长的2个多月后,武汉,终于“解封”了。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对于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1月23日,农历除夕的前一天,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有效切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九省通衢的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壮士断腕,何等悲壮!“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感天动地的牺牲和奉献。
  “封城”,意味着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意味着春节的团聚被阻隔,意味着千万人生活受到影响。社会停摆的不便,感染病毒的恐惧,亲人逝去的伤痛……这里的人们,一边忍受着疫情带来的磨难,一边守望相助积极生活,“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他们无愧为“英雄的人民”。
  据3月6日《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1月23日开始的武汉出行禁令,延缓了国内病毒传播3到5天;截至2月中旬,减少了近80%国际传播。3月31日《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再次证明,武汉“封城”避免了70万新增病例出现。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才有了全国本土疫情传播的基本阻断。同时,对于全世界而言,正是由于武汉及时采取的措施,用一己“隔离屏障”,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评价武汉为世界所做的贡献。减少人员流动、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修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设立方舱医院、全面排查、应收尽收、保证物资供应……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挺过来的武汉和武汉人民,用具体行动为世界各国战“疫”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武汉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情况也能扭转。”
  4月4日,一段武汉女孩街头痛哭的视频刷屏。2个多月没出门的女孩,看着三分钟默哀后街头红灯转绿,车流恢复涌动,哭着高喊“我的城市死了又活,活了不灭”。今日的武汉,英雄的武汉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武汉城门打开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解封通道不等于解除防控。只有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城市才能真正恢复往日的“烟火气”。随着热干面满城飘香,随着“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伤痛终将缓解,但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在这场战“疫”中武汉和武汉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迎来了战“疫”胜利的曙光,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竭尽所能协助武汉重塑辉煌。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武汉,让我们一起再次出发吧!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更新|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球多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7 03:4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