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刘作 发表于: 2019-12-31 14:13:57|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9年司马台旁城堡多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晚报
司马台长城敌楼众多,以“密”著称。TAKEFOTO供图

司马台城堡北门摄影:高文瑞
  ▌高文瑞
  春节将至,京城东北近几年有了一个好去处,去司马台过大年,吃喝玩乐,应有尽有。那里是攀登望京楼最近的路。孰不知,去司马台登望京楼并非只此一条路,而周边还有诸多历史文化与传说故事。
  司马台本是长城山脚下城堡之名,古代有“东塔、西寺、南楼、北真武”之说。城堡外东边为罗家祠堂的灵塔,南面山上建有敌楼,北面山上为真武庙,西边多寺庙。西边是西关,也称下街子,也有集市,为交易之地。以前百姓不能住城堡内,多居住在城西。百姓住进城里,逐渐发展成村落,是城堡失去战争作用之后的事。
  司马台村是个行政村,管辖7个自然村,仅就本村而言,约有100多户,近400口人。司马台以吕、徐、张、王等姓氏人口为多,曾有“吕半城、徐半街、上河有个罗大爷”之说,如今,罗姓不知何因已不在村中。
  村北的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共有敌楼35座,是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修筑者们的智慧创造,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奔驰,时宽时窄,时起时落,城台、敌楼、障墙在很短一段距离内的形式之多,变化之大,在整个万里长城之中都极为罕见。
  相识司马台始于照片,陡壁绝巘之上,危楼高悬,惊险刺激。慢说城墙砖阶破损,即使完整,攀爬也是艰难。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位置最高,站在楼台,西南可望京城,以致成为司马台长城的代名词。不过,笔者去司马台长城游览时,除了关注长城的壮观之外,把更多的视角放在了司马台周边的诸多古城堡。
  易被忽视的司马台古城堡
  司马台本指山脚下的城堡,在古代的性质是关口,作用是这一带的防御重地。明代万历四年编写的《四镇三关志》记载,“司马台营城堡一座,洪武年建”,说明其建造年代是明初。如今城堡旁开发出古北水镇,每日游客众多,停车场边车水马龙,打破了往昔的沉寂。但游客们往往关注长城及水镇,却极易忽视这座古城堡
  古城堡早已残破,城墙比过去矮了很多,而地面却相对增高,站得远些很难发现。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古城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所幸残垣尚存。我走近细看,南城墙断续不整,里边的材料是毛石,偶尔能见到外包灰砖。墙体坚固,可见明初修建时花费不菲。有一片砖墙保持原样,高约两三米,长约二十几米。砖墙一顺一丁(注:建筑术语,指一层砖顺砌,再一层砖丁砌),风化严重,大部分砖坑凹进去,不过砖缝之间的白灰极为结实,仍坚守在外,好像是打出线格的稿纸,书写着过去的历史,记录着往日的辉煌。
  城堡南门还在,门券是旧物。近些年重修了城门,形状恢复原样,看得出当年的高大。新修的城门青砖垒砌,与残砖形成对比,显出新意。城门有锁,无法进入,只能另寻他路。
  西墙内侧有不少巨大的毛石,每块重约千斤。这些毛石排放有序,墙面平整,一直延伸到城墙北端。古人缺乏如今的现代化器械,施工之艰难可想而知,其智慧与力量值得今人称道。城堡内部已经过整体改造,西半侧从南到北盖着大棚,四面有墙,没安门窗,没铺地面,很像停车场,但没启用。东半侧为经过修复的民居,整齐且美观,有些门楼或房舍似乎还保存着原样,可见修旧如旧已成为共识。
  城堡内无人居住,多是空房。村民搬到了城外的新居,住上了楼房。城中便有了改造的空间,建了点将台,前为空地,意为习武练兵之地,其实古时演武场多在城外,哪能在城中跺脚喊杀。不过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北面山脊上的长城及座座敌楼,体会出古人在此建城驻兵的意义。
  北城门存有门券,也依照原样修复,城门外立着长城保护石碑。正对北门有座影壁,用城砖垒砌,工艺并不精致,不知建于何年。历经风霜雪雨,影壁上面长出了荒草,颇有一些古意。两座城门并不正对,而是错开约三四十米,南门偏向东墙,这是古人讲的风水。现代村民也沿袭旧时习俗,丧事走北门,喜事走南门。
  现存的两座城门与古人所记相同。明末清初的《昌平山水记》载:“自潮河川而东二十里为司马台。有城,二门,提调一人守之。”有资料显示,司马台营城为方形,城墙基厚5.6米至5.4米,上有垛口。城门高5米。如今城堡四周有墙,高处有三四米,低处1米左右,外包青砖多已不在。上世纪中叶,村里盖房砌墙垒猪圈时,经常会从城墙上拆砖,逐渐拆成现状。
  司马台所处位置群山纵横,九条山脉相汇于此,称为九龙口,风水汇聚。城堡定在此地,必经严格考察。选址有河水穿过,称小汤河。建城时做了改造,把河水上游的山梁开了个豁子,让河水改道,分出两边,绕城而过。
  城里古迹很多,有衙门府,府门前曾有两尊石狮,应是提调在此地办公。衙门府在城的西北,从北门进来向西,便是后花园。前面有一片空地,多年来无人盖房居住。老百姓认为这里是官府升堂断案,拍惊堂木、打板子的地方,在这里睡觉不安稳,会被惊醒。
  城外有寺庙,多在西侧,分别有马神庙、九神庙、老爷庙等。规模最大的是老爷庙,坐北朝南,大殿内有壁画,曾经做过大队部,办过小学。过去门前有两株柏树,七八十厘米粗。突出的是庙中间那株柏树,高大直立挺拔,直径约有1.2米,需三人围抱。老爷庙对面是大戏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歇山顶,灰筒瓦,建得漂亮。戏楼又是庙的门楼,由此入庙,里面能容两三千人看戏。戏楼后面有道山砬子,称回音壁,能回音。在这里唱戏,声音可折射到对面山梁上的巴各庄村。古人建筑有讲究,利用山谷拢音,声波折射,让声音传得更远。城内外古迹均已不在,戏楼也在“文革”时拆掉了。
  司马台村名的由来,说法很多。一说唐初名将罗艺被斩,葬于此地。他手下的王司马甘愿为罗家世代守墓。罗家深受感动,把所属土地归王司马所用。王司马死后,其子孙与罗家后裔商量,将此地起名为“司马台”。二说隆庆五年(1571)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后,从古北口到后川口视察,司马化日向戚总兵建议,用自己的军饷,发动当地百姓修筑长城。五年后,戚继光再次到后川口,说道:“你司马大将战功卓著,又修了长城和城堡,我看就用你的姓叫‘司马台’吧。”三说宋朝潘仁美挂帅。帐下一名校尉叫黄龙,抢来一对双胞胎姊妹送给潘仁美。少女的父母苦苦哀求,无济于事。百姓憎恨黄龙,于寨外的山口设下陷阱。黄龙连人带马跌入坑中,马腿折断而死,故称“死马台”,后来人们觉得晦气而不雅,便谐音为“司马台”。说法还有其他,离不开官职、姓氏、谐音三种。
  (下转35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刘作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刘作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司法部街两高大院的孩提记忆 下周一开始尾号再轮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6:38,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