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少林寺塔林 阳光客/文、图
塔林位于武震天下的少林寺300米处,为少林寺历代主持和尚和高僧的墓地,占地14000平方米,后有嵩山作屏障。古往今来,无论地位高低修养深浅,寿命终期于尽,造化再高也无力回天。痛哉之余,魂归何处?道痕浅地位低的和尚是无缘在此栖息的,就如同平民百姓百年之后是挤不进八宝山的。
“塔”音译于梵文,意为坟冢,本是保存或埋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塔随佛教从东汉时由 印度传入我国,有塔庙与坟冢两种性质。前者如洛阳白马寺,后者如少林寺塔林。
说实话,塔林对凡夫俗子来讲总有那么几分神秘兮兮。怀着忐忑和向往,我蹑手蹑脚步入塔林。展现在眼前的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砖、石墓塔240多座。四角、六角、柱体、锥体、圆型、瓶型形态各异地被松树簇拥着,庄严而肃穆。因年代久远,最早建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一座低矮、素朴的砖塔已开裂和倾斜.蓝天下,它虽容颜苍老却闪着睿智的目光。在他的注视下,百年人生也只是短暂一瞬。无怪乎,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深长慨叹。
沐浴朝阳,峭兀、清寂的塔林,不仅丝毫没有我们想象的阴森恐怖,倒是让我们内心澄澈地谛视阳光带着佛一般仁慈、达观的笑容,为塔林慷慨镀上一层耀眼的金箔;冥冥中穿越时空,让人感觉到了众多高僧涅槃彼岸,于天籁里守戒参禅、持诚弘法。逝者如斯,一切都将归于寂灭。红尘的烦嚣,人世的纷争,在这里顷刻变得毫无意义。看淡名利,去掉孽障,人将活得更自在更潇洒。回望塔林,悲欣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