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360|回复: 12
 犁田汗 发表于: 2005-3-31 09:38:5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名人] 中国春节有多牛? 这位古人界定了现在的春节

 [复制链接]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犁田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犁田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犁田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犁田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犁田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犁田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2-17 12:07: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春节有多牛? 这位古人界定了现在的春节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古代有春节吗?谁界定了现在的春节?中国春节有多牛?:你只知过春节,却未必懂春节的前世今生

rFz5-fyrpeif1747183.jpg
2月16日,盱眙县民间艺人在表演舞龙。大年初一,江苏省盱眙县举行具有地方特色的舞龙舞狮展演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新华社发(周海军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天湖、谢佼
  中国农历狗年春节前夕,中美分别通过火箭,把北斗卫星和特斯拉汽车送入了太空。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火箭是脱离地心引力的奇迹。但放眼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火箭只是进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高维时空中,火箭维度就如我们观察蚂蚁的平面维度一般。
  值得人类骄傲的,是不断超越已知维度的智慧火花。
  自我升维,才是人类走向宇宙的核心推动力。中国人早在火箭发明的数千年前,思想就已脱离“地心引力”,进行了精准的宇宙测量,其推演结果光耀着中国人五千年文明史,使得中华文明成为当今唯一延续的古代文明。
  有些人怀疑,吹牛吧,我们有这样的天文测量技术?在哪里?
  它就在最熟悉的地方,如同血脉一样,从未远离。它,就是春节。
Zpkz-fyrpeif1762948.jpg

春节始于宇宙测量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没有之一。
  接近除夕,从天空俯瞰东亚庞大的版图,全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在流动。预计2018年春运期间,中国将发送旅客29.8亿人次。全球的华人,也都会互相拜年。有人说:这可能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等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回归亲情,这一天就是中华民族的团圆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居何职,在这一天都要奔向同一个地方──家。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春节的中国会是怎样!
bxxl-fyrpeif1747283.jpg
四川阆中落下闳
  这一切必须得感谢一个人──四川阆中落下闳,界定春节第一人。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
  科学不会遗忘里程碑。
  中国上古,有春节,但不固定。《史记·历法》记载,秦朝十月过年,周朝十一月过年,商朝十二月过年,周襄王还闹出过闰三月来。
  为什么?要从中国人时间概念的形成说起。
  陆游诗云:野人无历日,鸟鸣知四时。《后汉书》说,人见鸟兽孳乳以别四节。可见人类早期,曾以候鸟南飞等动物活动规律来掌握时间。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开始驯化自然。甲骨卜辞:今岁受禾,弘吉。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萧放教授曾撰文指出,“岁”在甲骨文中像一把石斧,而“年”起源于农作物的生长。“年”字上为禾,下为手型的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年,谷熟也。《谷梁传》曰: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从跟从鸟兽,到总结作物,农耕文化陶冶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先人不断总结,不断超越,通过改善自然条件,获得“水旱从人”“一年多熟”的农耕大发展。此时,再跟从鸟兽,跟从农作物生长,就显得刻舟求剑。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这个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及太史令司马迁联名上书:“秦之历法延用至今,历法已经坏废,宜修改正朔。”
  在司马迁等人上书那一刻,整个中华的学术界已为着改历目标,默默地奋斗了若干年。汉文帝时,就已证实十月过年不符合实践,但无力确立新的体系。
  四川阆中人落下闳被征召到长安,授官太史待招,参加改制立法,负责对所有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总结和编制。经比较,落下闳等人编制的历法因测量精准,被汉武帝正式颁布试行,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太初历》。
  《太初历》一改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的规定,向前击穿了商周的规定,直接承袭夏历,恢复了正月初一为岁首。《太初历》还确立了闰月和二十四节气,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使农事与四季相吻合,从此四季分明,让百姓都能掌握农时,解决了种庄稼的大事!
  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才从国力上真正强大起来,保护了远古文明的传承。以春节确立为代表的《太初历》,堪称中国科学史上的万里长城!
  春节定在正月初一,中华才算是真正地融为了一体。此后若干次改修历法,只是修正,从未脱离《太初历》框架。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不少人也还习惯于用农历计时。
KhiZ-fyrpeif1747310.jpg

宇宙测量的秘密
  放眼中国历史有诸多未解之谜。比如今天许多科学探索,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朝被提出并初步实施。关于宇宙就有3种学说。
  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圆是周期,方为永恒。日月星辰并非起落,而是和地球远近不同;浑天说,认为天地皆动,地球并非静止;宣夜说,认为万物为气体的不同形态,颇似理论物理学的“超弦”。三者中浑天说为百姓总结的历法成就最大。
  人类童年何以能迸发出如此洞察力?
  在浑天说创始人落下闳的家乡阆中,记者登上相传为落下闳观天之处的高阳山,眼前顿时开阔:这是周围山势最高点,天穹澄净,下临山河,纵横阡陌犹如经纬。而从空中俯瞰阆中城,盘龙山、中天楼到印斗山列为一线,这条线非常神奇,有天文学者认为这是确定冬至夏至的一条观测线。
  不得不说,四川是观测宇宙的绝佳位置。古往今来,一条昭然“星脉”在此传承。
  春秋时,孔子问律于苌弘,苌弘是四川资中人,精通律历,“碧血丹心”说的就是他。汉初成都严君平精通天象,著《老子指归》。阆中天文世家并出,汉朝谯隆、谯玄、谯英三代,任文公、任文孙父子,能预测风雨水患记录日食,三国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在宅院建楼台观测天文,家学精深。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纲、李淳风几乎同时来到阆中定居,观测宇宙……“天数在蜀”不胫而走,成为共识。
UiBP-fyrpeif1762526.jpg
  用什么来测量宇宙?被老子一语道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实际上是一套对世界的观测方法,人通过观测地表的圭尺等仪器的光影变化,来推演天象变化,进而掌握宇宙之道,最终阐述整个自然。世间没有全知全能的神,只有不断求索的人。
  这不就是现代物理、化学等一切科学的发展轨迹吗?这不就是古天文的大数据吗?
  把规律从观测中抽象出来,以古中国特有的符号系统加以记载和阐述,对宇宙进行推演,以洞察宇宙真理。这套符号系统,是中国传承自远古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秘密。
  它生生不息,是因为它源起实际,植根严谨。
za-f-fyrpeif1747378.jpg

替往圣继绝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还在于传人。
  问及阆中街头老老少少,落下闳在哪里?不约而同指向一处:管星街。记者步入管星街,眼前是一间古城民居,主人敬晓钦把本可以做成民宿客栈的小院,开辟为落下闳纪念馆,牺牲了商业利益,展出的是一个民族的良心。
  敬晓钦早在2005年便发觉:“洋节”蜂拥而至,年轻人多只知道圣诞老人,不了解华夏先圣;中国传统文化承传,需要有表现载体。于是他通过媒体建议将落下闳作为“春节老人”形象推出。阆中市政府及时采纳,每年都进行“春节老人”巡游赐福活动,形成新的民俗。
EG9G-fyrpeif1747398.jpg
  在阆中,103岁的老学者杨林由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早年在国立中央大学求学时,教授贺昌群对落下闳推崇备至,杨林由来到阆中,立志传承。当他年老精衰时,千挑万选,选中了阆中图书馆馆长李文福,嘱咐李文福一定要把落下闳研究透,传承下去。记者见到杨林由时,老人颤颤巍巍,说起落下闳,眼睛猛然神光乍现。
  李文福一辈子潜心在文史书籍中钻研,他发现阆中不少民俗传承自远古。如当地正月十六游百病,与巴人农耕文化有关系。巴人古称板盾蛮、蒲人等,秦灭巴蜀之前他们有很多习俗,三国割据、五代、前后蜀时期,阆中虽遭战火,但比较稳定,文化的传承才能延续至今。
  今年77岁的贾信太也是一位落下闳迷。作为退休的小学校长,他自小在落下闳传说流传的落阳山上长大。山顶有古“长公殿”,他还记得“长公菩萨”的塑像,殿外十人合抱的古柏,古蜀道从这里穿行而过……后来读书多了,就明白,长公是落下闳的字,这是老百姓对造福万代先圣的纪念!
  一位位平凡的人,一座不平凡的城,这里牢牢地守护着春节文化的起源,这里就是中国人完成自我升维的涅槃之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2-16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放大假你该感谢他 落下闳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源自:华西都市报
  日前,“春节老人原来是他”这一话题迅速在网上蹿红,受到各大媒体平台聚焦和网络热议。如果告诉你,“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春节老人送给全世界的礼物,你们会不会更加疯狂地为春节老人打call呢?
  “春节老人”落下闳,这位和汉武帝同年生、同年死的草根天文学家,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岁岁年年人不同,你知道吗?春节已经有2124年历史了!
  2月10日,阆中古城街头年味越来越浓了,“春节老人”在哪里?


制定《太初历》
“春节”已有2124年历史

  汉武帝,中国帝王的杰出代表;落下闳,一个民间天文爱好者。据落下闳研究第一人、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推断,落下闳和汉武帝同年生,同年死,是《太初历》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到底从哪开始?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不完全一致,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两者不在一起。
  汉武帝发现历纪太乱,不合天象,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组织编造“新历”。司马迁先后从全国各地招来20多人,落下闳是其中之一。落下闳从故乡巴郡阆中到京城长安。他与邓平、唐都合作,组成“三人小组”,编制《太初历》。唐都是司马谈的天文学老师,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掌管天文。司马谈死后,其子司马迁,续任太史。邓平是天文官员,善于协调和辩论,在《太初历》颁发之后,任命邓平为“太史丞”。
  三人当中,另两人都是官员,只有落下闳是个技术人员,他负责各种计算“运算转历”,造浑天仪,测定星度,进行推算等。落下闳一心一意制作浑天仪,观测日月五星,运算转历。《太初历》中各种天文观测的数字以及各种推算的数字,至今仍完整保存在《汉书》中。在世界科学史和中国科学史中,都以落下闳为制定《太初历》的代表人物。
  《太初历》优越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经实际的天象观测鉴定后,为汉武帝采纳,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正式施行,并定此年为太初元年。《太初历》为中国以后的100多种汉历,提供了“样板”。确定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制度,使国家历史、政治上的年度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年度,协调统一起来,改变秦和汉初“以冬十月到次年九月作为一个政治年度”的历法制度。
  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法定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正式颁布《太初历》起,全国人民每年过法定“春节”已有2124年了。
  一名国宝级的天文学家,为何史书上记载这么简略,以至于生卒年代都要推断。专家认为,史马迁心胸狭窄,因为落下闳的天文成就远远盖过司马父子,《史记》上只有片言只语。再者天文历法,在汉唐都是“术数”,上不了正统台面,文字记载惜墨如金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落下闳,只在京都长安呆了7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隐于阆中山水,史官们也不会关注他到底在做什么。


大隐隐于市
辞官回到“落亭”观天象

  桥楼乡,阆中市西北角,北与苍溪接壤,西与南部为邻,为阆中的偏远乡镇之一。《华阳国志》、《保宁府志》记载,桥楼,落下闳的故里,落下闳早年和晚年都曾隐居在桥楼乡的高阳山麓观天测地,研习天文。桥楼乡独特的地貌,丰富的古天文资源,不断引起国内外天文学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他们络绎不绝来到桥楼进行天文考古研究;民歌、灯戏、舞草龙、说春、鞭春牛等春节文艺活动传承久远。
  桥楼乡党委书记赵勇刚介绍,落下闳成功完成了《太初历》的研创工作后,毅然辞官回到故里“落亭”(桥楼乡落阳村),潜心研究天文地理。当地的初阳山、双阳山、赶阳山、落阳垭等地,都有众多古庙、古碑等古天文遗存,一 一见证着当年落下闳在这里从事天文研究的活动轨迹。
  《桥楼乡志》载:落下闳是桥楼乡落阳旮人,他从小聪明伶俐,常到屋后的高阳山看日出日落,用竹竿测日影,晚上看星星,用铜壶制漏仪。查有梁认为,落下闳来自民间,回归民间。他分析,落下闳的老师,很可能是一位隐士,落下闳效仿他的老师,也成了一名隐士。
  如今的桥楼乡数千村民中,没有一人姓落下。“百家姓”里根本就没有“落下”这个姓,后裔们又到哪里去了呢?有专家猜测“落下”不是落下闳的姓,而是落下闳所居住之地名,姓氏来源于地名。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的史料显示,历史上,落下姓为闳阳湾的大姓。明末清初时,明军、清军以及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队伍,在阆中一带展开厮杀。外来军队的涌入,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保住族人,当年落下姓的长者出计改姓,部分落下姓改姓王,部分改姓罗。
  阆中有个天象台,又名思依山,相传当年落下闳回归家乡后,住在思依山上的西观平仙洞。平仙洞是思依山腹地一块突起的山峰。落下闳在这里建起了天象台,用以观测天象,研究天文。后来,人们将此山称为棋盘山。落下闳去世后,家乡人为纪念他,在落阳山顶建起一座寺庙,也就是如今的长公寺。
  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称落下闳为世界天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落下闳还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天仪。


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太初历》演化而来的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地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汉书·律历志》载:“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志也,启闭者,节也。分志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这是说万物生长叫做启,秋收冬藏叫做闭,启就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闭则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中气,是秋收冬藏的季节,应该分别安排在四季中的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总之,“二十四节气”中的12个中气,要逐一安排在12个月份内。如遇闰年,有13个月,那就有一个月安排不上中气,这叫做闰月,即“朔不得中是为闰月。”
  《太初历》对“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将节气、天象、农事很好地结合起来,纠正了之前天象与季节不吻合的现象,解决了农耕的大问题。落下闳的“无中气之月置闰”,使每一节气或中气的日期和它的平均日期相差不到半个月。英国李约瑟博士还把落下闳所处时代的东西方天文成就做了一个比较,共列出了十大成就,落下闳的成就有三个:编制《太初历》、提出浑天学说、发明通其率。
  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认为,《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这一有关农业气象的周期系统与日月星辰的天文周期系统较好地协调起来。从历法中可较准确地预先告知季节,以便安排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系统的科学设置,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省人大代表建议
落下闳春节文化纳入教材

  处于北纬30度附近的阆中适合观测天象,落下闳长期以来坚持在阆中进行天象实测,考订历代重大天文数据,使《太初历》的制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远在西南一隅的阆中古天文研究的发达。
  落下闳的故里,阆中桥楼乡如今还保存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大量遗存。很多村民还记得流传于桥楼一带的节气歌。桥楼乡至今存有大量与落下闳相关的 寺 庙 或 地名。在纪念落下闳的长公殿附近,一座5米高的落下闳雕像已经矗立在高阳山上。雕像手拿窥管,仰望天空,神态庄严,高大伟岸,似穷尽宇宙的无穷奥秘,探究天地人一体的精髓。
  省人大代表杨雨龙曾建议,将“落下闳·春节文化”纳入中小学教材,依靠专家队伍根据文献史料撰写《落下闳传》。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落下闳,客观真实地反映落下闳的杰出贡献,深入挖掘落下闳“春节老人”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让落下闳及“春节文化”“活”起来。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专家一行曾专程考察桥楼乡落阳山,认为落阳山的得名与古天文活动相关,而落下闳的活动应该与落阳村相关,建议阆中将桥楼打造成“世界古天文朝圣地”。
  2018年 春节,一场“年味最浓、舞台最大、时间最长、传承最广”的春节文化盛宴将在春节文化之源阆中上演。
  落下闳,一位阆中老人,灿烂了一片星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2-16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2-16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壳子 发表于: 2016-12-17 07:24:00|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阆中人落下闳 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源自:华西都市报
VSQ0-fxytqax6358439.jpg
  “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到二十四节气,一定会想到它在生产生活上的重要作用。那么,二十四节气和四川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古代诗人又是怎样歌咏“二十四节气”的呢?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认为,虽然现在流行的24节气很多都是中原地区的,但四川人在节气意识方面仍然是非常领先的,尤其是,把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中国历法体系的,正是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阆中人落下闳 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何开四介绍说,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何开四曾写过一篇《阆中赋》,其中提到:“阆中是春节文化之乡。落下闳创八十一分‘太初历’,列二十四节气入历法体系。置立春于正月,列岁首为元旦。年节由此肇始,继而称之春节。”
  他说,把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中国历法体系的,正是四川阆中人落下闳。落下闳第一次把农学、天文、数学融为一体,并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这些都是划时代的。落下闳是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他是世界天文学领域一颗“灿烂的星座”。李约瑟还把落下闳所处的时代的东西方天文成就作了一个比较,共列出了十大成就,其中落下闳的成就有三个,包括:编制《太初历》、提出浑天学说、发明通其率。
  由于落下闳是在历法上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老百姓还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200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古代诗人笔下 也不乏“二十四节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也不乏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四川诗歌里面的节气意识特别强,有些是诗人潜意识里面体现出来。”何开四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这首诗是在成都写的,体现了四川的‘雨水’节气;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有人考证是出现在四川;四川人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立春’,是人对自然、对春天的感应;还有李白的《立冬》等。”
  写四川二十四节气的诗歌不少,但在何开四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虽然这不是李白在四川写的诗,但他潜意识写四川的节气,把杜鹃花跟节气结合得很紧密。”他说。

成都解放之初 军民“岁修”都江堰
  何开四还讲了一个发生在解放时期的真实故事:每一年,都江堰都要从冬至开始进行岁修,一直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完工。但在1949年冬,岁修迟迟未动,如不再及时进行,势必影响来年的生产。“当时解放四川的有两支军队,其中一支是贺龙司令员带领的,当时的地下党员就有马识途,他们向贺龙汇报四川的情况,称取蜀容易治蜀难,建议抢修都江堰成为解放军入川后的第一要务。因为天气不等人,如果不修都江堰,错过时节影响了春耕,千万川西人吃什么呢?于是,解放军花大力气抢修都江堰。
  现在的都江堰景区,还耸立着一块1994年3月设立的石碑,上面书写着“军民同心协力,一手持枪剿匪,一手操畚修堰,不逾月叛乱平定,再二月岁修告成。清明佳节,春风万里,成都军管会于渠首筑台张旗,隆重举行放水庆功大典。军民欢腾,载歌载舞,盛况空前。放水时刻,杩槎砍倒,盈盈春水即顺宝瓶口奔腾而下,膏土沃壤尽得润泽,熙熙万民额手相庆……”
⊙记者:荀超


同步报道
“节气”也是节日

  今天在很多地方,仍有相关节气的活动,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比如,流传较远的“三门祭冬”、霜降节和赶秋节等。
  “三门祭冬”历史悠久,祭冬拜祖已流传了700余年。由祭天、拜祖、祝寿、老人宴等仪式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2014年11月,“三门祭冬”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荀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巴丁 发表于: 2006-7-18 21:54:44|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版主辛苦了。
 杨旭 发表于: 2006-7-12 19:42:18|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能在楼主的帖子里学到一些东西,谢谢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7-8 20:43:23|显示全部楼层
落下闳──2000多年前的中国第一部完整历书的主编,呵荷,厉害!!
 巴丁 发表于: 2006-7-8 19:00:38|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人民的落下闳,中国人民的落下闳,归根是阆中人落下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巴丁 发表于: 2006-7-8 18:41:4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落下闳·世界的落下闳

⊙作者:欧维佳

  他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奠基人,在天文学领域有多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他又是一位淡泊名利的老人,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授他侍中之职,他辞而不就。
  就因为他的淡泊、低调,世人对他知之甚少。但随着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春节老人”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6月19日,落下闳的故乡阆中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阆中古城追寻落下闳的足迹。“这个人真的太棒了!”他们不断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群人,是包括3位中科院院士和来自德国、英国的研究员在内的100多名天文专家学者,他们都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天文学界的领军人物。随着对落下闳的深入了解,他们对如何发扬落下闳文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进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的同时,对增进天文学会与西部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天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在阆中的延续和扩大天文学对大众科学观的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在天文学界,一般来说只有两种大型的会议,一种是郭守敬培训会,一种就是张衡学术研讨会。在此之前,张衡学术研讨会举行过五届,但从来没有在四川举行过。这种大型会议对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当地与国际之间展开科技协作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不少城市都为之积极争取,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也随之展开。
  中国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邓李才博士是此次会议的全程策划者。瘦小精干的他是四川人,“选择在四川开会,是因为有故乡情结在里面吧。”邓博士笑言。然而,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于邓博士的故乡情结,而是这几年四川天文学迅猛发展,四川籍的前沿天文科学家数量直线上升,全国500多个天文科学家里,就有40多个是四川籍,而之前没有在四川开过这样大型的会议,此次开会选在四川天经地义。但即使选在四川,也有成都、九寨沟、江油、峨眉等地在积极争取。
  “‘花落’阆中,还得感谢落下闳。”邓博士坦言。阆中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乡,200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接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建议,把由国家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同时,随着“春节老人”口号的提出,“沉寂”已久的落下闳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就是趁着这股热浪来的。”

中国人、外国人眼中“不一样”的落下闳
  中科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苏定强,中科院院士、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陆埮、熊大闰分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访谈中,三名中科院院士一致认为,落下闳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制的《太初历》以及浑天仪,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天文史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天文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苏定强院士特别强调,对于一位来自民间的天文学者来说,能够在天文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他为人又十分低调,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授他侍中之职,他辞而不就。我们研究落下闳,不仅仅只限于对他的学术成就进行研究,更应该弘扬落下闳求真务实、追求真理、不畏权利、淡泊名利的宝贵精神。
  在外国人眼中,落下闳被稍微添加了一些“喜剧”色彩。德国慕尼黑大学福兰克研究员在了解了落下闳后,除了发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棒的人”的感叹之外,还认为落下闳研究的浑天仪是一个比较“好玩”的仪器。福兰克之前对落下闳知之甚少,此次来阆中参加落下闳研讨后,福兰克对落下闳的“浑天说”以及创制的“浑天仪”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福兰克觉得这种说法新颖奇特。而供职于云南天文台的英国人理查德也认为落下闳的发明十分有意思,值得进一步研究。
  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对落下闳的研究成果都表示出极高的认可,认为落下闳及其研究的科技成果,不仅仅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

弘扬落下闳文化,阆中任重道远
  “弘扬落下闳文化,迫在眉睫。”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落下闳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大声疾呼。查有梁说,目前社会上不少人还不知道落下闳,这对落下闳学术研究成果的深入推广是相当不利的。当然,这与当地宣传力度不够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落下闳的故乡,阆中应该在当地小学、中学开设课程讲述落下闳及其科学成就,试想,本地人对落下闳都不了解,怎么能够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在南充的高等院校里,也可专门开设落下闳选修课,让大学生更好地将落下闳的研究成果及其宝贵精神传承下去。阆中市政府还可在开发春节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落下闳,提高落下闳的知名度。
  延伸阅读:落下闳,西汉巴郡阆中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汉武帝元封六年,落下闳被征召进长安制造新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创制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落下闳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体系之中,我国的“春节”由此而来,落下闳因此被今人尊称为“春节老人”。他的又一贡献,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比较精密、完整的观测天象仪器──浑天仪,其浑天说是世界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2:1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