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1852|回复: 72
[诗人

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举行,好友:很悲痛也很怀念他

 [复制链接]
13#
 何晓 发表于: 2004-10-11 12:32:11|只看该作者
问好山东祁白水。
12#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10-11 11:09: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是啊,没有文化的书太多,有文化的书太少,并且时不时湮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10-11 11:07:29|只看该作者
读沙河老师的文章,真受益匪浅。
10#
 祁白水 发表于: 2004-10-11 09:57:07|只看该作者

流沙河随笔之一

笑说蟹文之灾
⊙作者:流沙河

  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消遣”)。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 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乃自思忖:“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返家兴犹未尽,又查英汉字典方知还可译成特种太太、专门太太、额外的太太、特别亲密的太太。名从主人,不知她选哪个。如果用文言文,似可译成专宠,更不像话,该掌嘴了。
  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但窃以为被动容纳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才好。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笑话罢了,那不算啥。我指的是考试。学生要考英语,考吧。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
  英文应该学,但不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观今鉴古,人情不二。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
  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今则变本加厉,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胪列如下,请共赏之。
  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这本书我读过了)。
  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早晨我起床时)。
  作为政协委员的我(我当政协委员)。
  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越女如花)。
  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我出门,见他在哭)。
  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必须严办)。
  你有吃过午饭了吗(你吃午饭了吗)?
  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妻)。
  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窠蜂去学样,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
  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我答:拿文言文。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显。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
  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

流沙河,2003-07-08 12:08:06,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DSC44986.jpg  保存到相册
流沙河,2003-07-08 12:08:06,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祁白水 发表于: 2004-10-11 09:43:02|只看该作者

致流沙河先生

流沙河先生:您好!
  最近购得大着《书鱼知小》一册,拜读一过。该书内容丰赡,文笔朴实,索隐与推演并用,知识与文采兼备。读来兴味非常,为我所喜爱。先生在《花椒古称椒花》一文中说,花椒不开花,颇令人疑惑。不仅蜀地产椒
  ,我们沂蒙山也盛产花椒。而我们这里的花椒却是开花的。时间大约在农历三月末,花细碎,色浅黄,味清香,状类梨花之蕊。可以这样说,在我们沂蒙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遍植花椒,漫山遍野皆种花椒。它是我们沂蒙山区主要的经济树木。耐干旱,易管理,十分适宜当地气候。花开时节,其盛况一点也不比清明节前后的桃花逊色。我以为亦当得“沂蒙山的香雪海”!橘生淮南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想必先生那里的花椒与鲁地不同,是不开花的。另,先生的书,我非常喜欢。多方搜求,仅得《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书鱼知小》。先生的书,我以为是有文化的书。而现在,没有文化的书遍地都是!
  专此
  遥祝暑安!
  祁白水敬笔
  五月二十一日夜

  此信曾委托毛边书局的傅天斌先生转致流沙河先生,但不知流沙河先生收到否。读流沙河先生的书,多见先生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争鸣文章附录于后。对先生的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甚是钦敬。因此,也就冒昧将此短信贴在网站上。还请傅先生及流沙河先生谅解。是真诚的讨论,不是哗众取宠。特此告白。
8#
 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6:21:05|只看该作者

人物轶事


流沙河为本站《巴蜀》网写对

笔名来由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6:20:37|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腾讯网评)
  流沙河的人生在18岁那一年被分为两截。前半截属于“旧社会”,后半截则颇为波折:50年代小露锋芒的青年诗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被毛泽东4次点名的钦定“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诗人、作家;今天的训诂学者,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和辩护人。(《南方人物周刊》评)

  他的一生都浓缩在汉字中。他的诗歌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诗歌与文字学的研究。擅长于破译文字密码,对文字解释独具慧眼。他心系四川文化,魂绕《芙蓉秋梦》,他从来只说四川方言,这方言就像扎起的篱笆,虽然他的成就早已远播四方,但是篱笆内才是他的归属。他坚持公益讲座,从《庄子》《诗经》,到六朝诗歌,从唐诗,到宋词,多年坚守讲坛,传播经典。(《成都商报》评)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被写进中学语文课本,打动了无数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上世纪80年代《流沙河诗话》出版时,曾引起巨大轰动,直到今天,新华书店网站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可做中国诗鉴赏入门,亦是写诗者登堂入室之宝典”。(《北京青年报》评)

曾伯炎、流沙河,2003-08-12 12:24:42,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DSC47183.jpg  保存到相册
  “流沙河是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脉铸成的一个现代书生”。(四川文人曾伯炎评)
6# 青城山
 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6:20:06|只看该作者

获奖记录

作品
  1982,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流沙河诗集》,(获奖)
  1980,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故园六咏》,(获奖)
  1957,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文学奖,《辣椒与米糖》,(获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20:49|只看该作者

创作特点

一:历史现实
  流沙河开始大量的诗歌创作,是在中国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诗人表现时代生活面貌,抒发自己投身新社会革命洪流的情绪,有他独特的表现方法,他不是孤立、单纯地作横断面的反映、抒情,而常常是把反映对象和抒情主体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联系中,在横的方面拓展所表现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从纵的方面进行历史的深思和开掘深化,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不倦揭橥,以及对未来积极执着的追求。所以,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个体现象的完整性中,就具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给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审美感受。
  《寄黄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带有早期诗歌创作的明显不足,过多而直白的议论影响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抒情氛围。但诗人反映现实事件,却自觉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把久远的历史和未来的明天联结起来,表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在历史的深度中显示了对未来的呼唤和追求,因而具有一种引人深入地认识现实和思考的艺术力量,富有空间的广阔感。
  在诸多“声”的背景中突出了“只有她无声”。“刑场一片慌乱的脚步声/周围拥挤的嘈杂声/凶手的喝骂声/镣铐声/口令声/枪声”(《只有她无声》)。句式逐渐缩短,节奏增快,造成一种紧张感,最后“枪声”真如迸发,它像卷入狭谷的狂风,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整首诗低昂沉重但不使人消极,在历史的思索中有不倦的追求,在内心的绞痛中又隐含着深沉的期待和告诫。《老人与海》在写那个可敬的老人“到海里来游泳”的种种融洽场面时,诗人又回头一笔:“那时候他和上千万的同志一起/无端地被抛入黑色的苦海/……/在这生死关头/站出来了成千成万的爱国公民”。这个历史的顾盼,使诗歌出现了纵深,而在审视历史和描写现实中又透发着诗人厚重的理性思索,由此,历史和现实的艺术间的接连就为特定的赞美对象塑造了一尊立体雕象。

流沙河,2003-07-08 12:07:31,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DSC44980.jpg  保存到相册
流沙河,2003-07-08 12:07:31,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二:哲学审美
  深邃的哲理意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流沙河的诗具有一种历史主人翁的襟怀和眼界,诗人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渗透着他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热情。
  所以,他的诗既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对生活真实感受的抑制不住的咏唱和抒发,而诗人在抒自己之情中又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情感的波动中进行哲学的思考。流沙河的诗歌往往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诗人善于选择并抓住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现象进行典型概括,追寻著作品的哲理感,从而创造出具有生活普遍必然本质的艺术形象,赋予诗歌以理趣的美。这样,他的诗就有了较大的思想意义和较深的认识价值。但这种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诗人不是通过概念性的说教传达给读者,而是以富有描写性和形象感的诗句以及体现著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的议论去感染、启迪读者的。“一株三百年的槐树,春天里又披上了新绿。一个明代末年的暴君,在枝柯上选择了末路”(《景山一槐树》),似乎是不经意地向读者叙说一个故事,然而作者有意识地把两者对比,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孩子会走路了》又像是把日常生活所见断片随手抛给读者,但由于渗入了作者的人生思考,所以依然诱发我们深思诗中隐含的深意。
  1957年,流沙河因《草木篇》而罹罪,被打成右派,诗人的生活也发生了转折。因此,复出后的诗人发表了不少追抚往昔创痛的诗篇,然而,“活着从远方回来”的诗人,还不曾丢失那颗对生活挚热追求的纯洁之心,他并不总是在凭吊自己已逝的“昨夜”,而是在抚慰创痛的同时进行历史的反思和“明天”的瞻望,于是有了《带血的啼鹃》和《哭》。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终于从自己心坎里唱出了《孤立颂》《妻颂》《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交织着诗人激情和冷静思考的颂歌。“我爱你胜过当初的虔诚”,这个内心表白,既是诗人感情的真挚抒发,也是诗人经过深刻思考后对生活重新理解的结果。它是诗人觉醒的选择,是诗人在科学与迷信之间剔除了非科学的粉饰颂祷后,从历史的痛苦思索中升腾起的对真理的渴求。
  对于“给我们人间一切动力”的太阳(《太阳》),诗人也站在宇宙的高度,从哲学的角度作了重新的审美判断。诗的情思笃诚、坦率、凝重,又有对历史曲折的反思和现实社会责任的思索,使诗极具空间的广度性和深度性。因此,虽然笼罩着诗人沉重的人生经验,却闪烁着时代哲理的光辉,每一个从十年动乱中过来的人都会由此联想无穷,并得到哲理的启发。流沙河不少诗出言真率,语见警策,却有时缺乏必要的形象与蕴藉,感情过分外露冲淡了诗的韵味;有些诗立意虽好,但写事实,缺乏“言有尽而意无穷”(刘熙载语)的“味外味”(司空图、严羽语);还有些诗偏于诙谐幽默、沉郁伤感而减弱了诗的讥刺和讽喻作用。
  但总的来说,流沙河的诗对现实作了严肃剖析,体现出对美与光明的热切追求,对正直品格的歌颂,善于托物言志,既有古典诗韵又有民歌情调,显示出深沉庄重、集中而深远的艺术境界论流沙河诗歌的审美特色。

三:古典民歌
  流沙河的诗作在意境的创造、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表达以致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既可看到古典诗词的痕迹,又可体味到民歌的情调。诗人善于在诗中既用民歌的复沓铺叙,又运用叠词重言这种古典诗词常用来烘托意境、增强感情、美化声律的手法,使诗歌在自由中见端整,疏散中见紧凑,有一种韵致、简捷的美。可以说,诗人在把两者结合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这些诗有着摄人心魄的内在聚合力,读来使人在亲切的情味中融入到一种美的境界中去。《艾》、《情诗一束》《壁灯自叹》、《书魂入我梦》等句式短长条畅,节奏明快,在平凡、细小的生活事件中拓出奇境,表现深广不平凡的主题,有民歌、民谣的易于上口、浅白谐趣的特点;《理想》、《妻颂》等几乎全用对仗写成,显得古朴严整。《我们走进怀仁堂》、《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则较注意运用铺叙重言的句式来体现诗人的感情流动。而《归来》更是大量运用民歌的复沓铺叙和古诗常用的叠词重言来加强归来时的那种久别回故里(尤其是在22年的磨难后)的激动、不知所措的情绪,诗人通过一连串的反诘感叹,交织着22年的酸楚以及“归来”时的余悸、喜悦、感伤,复杂奔跃的感情配合著自然的音节构成了诗歌内在的节奏和旋律。紧接着,诗人又表示了对这个现实的怀疑,在前面一系列回忆的铺叙中,又提出疑问,映衬了心灵受创之深。这种表现手法与晏几道《鹧鸪天》“今霄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前面这些诗主要还是用铺叙重言的形式来烘托情绪的话,那么,《明天我们就要到深山去了》、《四季歌》、《梅花恋》、《一张糊墙的报纸》等则是用了既似民歌的复沓又如古诗词兴赋的手法来渲染意境。诗人也较经常地运用同一个意思的不同句式,构成诗意的回环往复;《太阳》运用层层递进的铺叙与深沉的感兴相结合,使诗句复迭往还,也使诗意螺旋上升;《新的与旧的》顶针层递;《重逢》音韵连绵,有音乐主旋律般的回肠荡气。
  流沙河还常常在诗中描绘一幅幅画面,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去补充诗的内容。他继承中国诗歌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注意在意象创造中追求清晰的感知效果,以表现形象中的思想。《四季歌》用寥寥数笔就把春天的活力、夏天的劳作与节奏、秋天收获的忙碌与喜悦以及冬天的情致描画出来了;《草木篇》、《草木新篇》、《草木余篇》则是诗人的“写意画”,浸蕴着诗人“积淀”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感受;而《告别火星》、《太阳》的各节,用写实的方式超越时空,就像中国长轴画中的散点透视和“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并行,返射着晋人理性观照的余辉。
  流沙河平反后的诗歌除仍保持古典韵味和民歌情调并在创作上更趋成熟外,还常在诗中用一些“典故”、历史名词等,而这些“典故”、“名词”又往往是诗人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凝结”,使人警醒。像《草木新篇》中的《虞美人》、《梧桐》等,既用典但不露痕迹,又很好地表现了新的思想和情感;《八点半》结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把全诗的内容主题凝缩到这句成语上了;《故园九咏·我家》尾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从元慎怀念妻子的组诗《遣悲怀》中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遣”出了诗人的悲怀。在诗中融入历史掌故、名词,不仅加强、丰富了诗的容量,而且赋予诗歌凝重感,在历史的联系中体现出时代精神,更见警策,能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
4# 金佛山
 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20:26|只看该作者

主要作品

  截至2013年,流沙河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年份作品
1956年《窗》《农村夜曲》
1957年《告别火星》
1982年《混血儿》《流沙河诗集》
1983年《游踪》《故园别》《台湾诗人十二家》
1984年《隔海说诗》
1985年《写诗十二课》
1987年《十二象》
1988年《余光中100首》《锯齿啮痕录》《台岛十二中年诗人》
1989年《独唱》
1992年《庄子现代版》
1994年《Y先生语录》
1995年《南窗笑笑录》《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
1999年《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2001年《流沙河短文》
2003年《老成都》《书鱼知小》
2004年《图说庄子》
2006年《流沙河近作》
2010年《流沙河认字》
2011年《文字侦探》
2013年《诗经现场》《白鱼解字》
2017年《流沙河讲诗经》《字看我一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10:2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