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892|回复: 4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军事美军隐身机盘点

 [复制链接]
美国50年飞行器隐身技术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气势逼人。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那就来看看这些模样古怪的东西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5·12大地震“敬礼娃娃”的作者杨卫华离世 赣州监狱犯人死亡事件调查:八名犯人死因查明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4:0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A-12/SR-71战略侦察机

早在1955年,在U—2侦察机首次试飞不久,洛克希德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研究的“臭鼬工厂”,便开始对U—2的后继机,一种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超音速侦察机进行基础研究。为了对付当时技术性能逐步提高的苏联雷达系统,在U—2飞机的著名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的领导下,“臭鼬工厂”执行了一项代号为“热忱”的计划,以研究速度M3一级、且能极大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新式侦察机A—12。

A—12“牛车”,是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在美国人设置的层层“黑幕”的笼罩下,长期以来人们无法了解“黑鸟”家族的真相。实际上,“黑鸟”家族,即“黑鸟”系列飞机有三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单座侦察机A—12“牛车”及其派生型、试验战斗机YF—12A和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SR—7l。这三种型别的飞机分别制造了15架、3架和31架。目前仍在使用的“黑鸟”只有4架:由美国空军第9侦察联队第2分遣队使用的两架SR—71A重新服役型、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赖顿飞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

在“黑鸟”家族这老少三代中,实际完成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中只有A—12“牛车”和SR—7l“黑鸟”,但SR—71的问世是与前两者密不可分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4:47|只看该作者

D-21无人侦察机

D-21是美国6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产、改进的高空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其隐身特征是:翼身融合体构型;冲压发动机装在机身中,有延长的尾喷管;机体中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于机翼和机身中部上下表面,大面积敷设雷达吸波材料覆盖层。

4# 金佛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5:28|只看该作者

Have Blue验证机

1976年,臭鼬工厂开始展开第一代低可侦测性飞机的研究计划:“海弗蓝”(Have Blue),随后以海弗蓝为基础制造出史上第一架隐身军用机F-117。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6:18|只看该作者

Senior Prom验证机

senior prom是洛马公司的极度机密的隐身技术验证机计划。

6# 青城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7:05|只看该作者

F-117隐身攻击机

F-117 是实用化的采用多面体隐身设计的第一代作战飞机,号称战斗机,实际上没有空战能力,只能用于对地攻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8:07|只看该作者

Tacit Blue验证机

诺思罗普 Tacit Blue 是另一个隐身研究机,重点研究全向隐身,采用锅盖形截面,使雷达波能量从边缘流散。上方是波音的“捕食鸟”隐身研究机。

诺思罗普的方案和洛克希德的多面体思路不同,采用上圆下平的锅盖外形,使雷达波的能量从边缘流泄发散而达到隐身。这个外形和诺思罗普一向钟爱的飞翼是天作之合,诺思罗普的努力最终导致了B-2 轰炸机。

8#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09:25|只看该作者

AGM-137隐身导 弹

AGM-137型导 弹是一种空中发射的隐身战术导 弹,射程为6000公里,于1996年至2004年陆续装备在B-52、B-1B、B-2三种轰炸机上,成为美国空军轰炸机攻击重大目标的主要常规武器。MGM-137型导 弹是地面发射的隐身战术导 弹,射程为500公里,是美国三军通用的攻击型导 弹,可装载常规弹头或核弹头,重约1000公斤,能以亚音速飞行,性能比其他任何隐身导 弹都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10:42|只看该作者

B-2战略轰炸机

锅盖形截面最终导致飞翼,这就是 B-2 的由来。

B-2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79年,美国空军根据战略上的考虑,要求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B-2隐身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78年,1989年确定的采购计划包括1架原型机和132架作战型飞机(其中5架是由原型机改装的)。总费用达600亿美元(1989年币值),平均每架4.5亿。

建造B—2A轰炸机的最初构想始于1975年。当时,美国国防部所属的“先进计划局”出笼了一个代号为“哈维”的项目,落实到空军,就派生出了XST(实验、隐身、战斗)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将隐身技术运用到飞机上的设想被首次提出。富有研制军用飞机经验的洛克希德公司捷足先登,率先获得了军方的研制合同,并很快拿出两架全尺寸XST样机,初步证明隐身技术在飞机上加以应用具有可行性。

1977年,“冷战”仍酣。为了能隐秘突入苏联领空,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机动型洲际弹道核导 弹发射架和纵深内的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型战略轰炸机,要求它能够避开对方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网,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入了具体议事日程。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样机受到好评,空军便将生产F—117A隐身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这家公司。随着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并于1979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报告。次年,美国空军就研制“先进战略突防飞机(ASPA)”进行了公开招标,诺斯罗普公司提出的方案得到了首肯。随后,美国空军把该机的研制项目正式定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ATB)”,—这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初名称。

在80年代的最初几年中,B—2的设计经历了几次大的更改。比如,在1984年,就对飞机主翼的设计进行了重大改动,因为空军不仅要求飞机能从高空突入,而且还要能超低空突防,从而带来了提高飞机升力、增强机械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其雷达反射截面等一系列问题,使飞机的设计历经数年才得以定型。

1988年4月20日,美国空军首次展示了一幅B—2飞机的手绘外形彩图,世界为之一震,航空界人士和众多的军用飞机爱好者无不对其独特的外形而啧啧称奇。同年11月22日,编号为AV—1的B—2原型轰炸机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时成为美国公众争相一睹的怪物,世界各国的军事刊物也争相对它加以报道。但此后,B—2再次销声匿迹长达数年。这期间,它经历了军方进行的多次秘密试飞和严格检验,生产厂家不得不根据空军方面提出的种种意见和各种苛刻要求不断进行设计修改。在历时整整5年之后, 1993年12月17日,美国空军终于推出了第一架B—2A型飞机。

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隐身轰炸机正式在美国空军服役,另外15架也将按计划陆续交付部队使用。

10#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2-26 22:12:47|只看该作者

AGM-129巡航导 弹



1982年,美国第一个航空中队的16架B-52轰炸机完成了改装AGM-86B空射巡航导 弹后,随着隐身技术的突破,开始研制空防能力更强的隐身巡航导 弹。当空军这一建议提出仅一月,美国总统就批准了这一计划,于1983年4月正式开始研制被称为AGM(先进巡航导 弹)的隐身退租导 弹。1985年7月,开始飞行试验,1986年7月小批量生产。该计划二分保密,研制过程中的许多重要细节和关键技术从未透露,连导 弹的分类、编号AGM-129也是在一年后才正式公布。

AGM-129隐身巡航导 弹,弹长6.37米,弹体最大直径0.74米,发射质量1682千克,带一颗当量为20万吨级TNT的W80-1核弹头,射程为3000千米,1991年开始装备B-52战略轰炸机,每架飞机可在翼下携带12枚导 弹。

与AGM-86B空射巡航导 弹相比,AGM-129导 弹的主要特点:一是采用独特的隐身气动外形设计和巧妙的结构布局,使导 弹具有较好的隐雷达、隐红外和隐声学的性能;二是弹体和翼面均采用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大幅度减小了导 弹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不容易被敌方的雷达探测到;三是采用耗油率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并用气冷式高压涡轮叶片,可提高推力、增大射程,明显降低红外信号特征;四是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复合制导系统中使用激光雷达,提高了其测高仪的精度和地形分辨率,使导 弹在超低空以高亚音速进行地形跟踪和机动飞行,导 弹的命中精度约16米;五是由于采用新技术较多,生产数量较少,导 弹成本大幅度增加。AGM-86B采购单价为157.4万美元,而AGM-129隐身巡航导 弹的采购单价高达673.4万美元。

AGM-129是一种隐形空射战略导 弹,它大幅度地提高了AGM-86的射程、命中率和生存能力。该弹能够有效躲避雷达和地面防空体系,在任何地形条件下摧毁敌方坚固的地面工事。该弹最初计划生产2500枚,再先后被削减到1460枚和1000枚,最后由于冷战结束,1992年美国空军宣布暂停生产,截至1993年最后一枚AGM129出厂,共生产了460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2:3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