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559|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易可情 发表于: 2003-7-22 17:13:40|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文物·古迹锦江区水井坊街道 武侯区双楠街道试点社会厕所对外开放

 [复制链接]
  在成都市区东南部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东面,就是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附近,有一处遗址,在最近的时间里,连同这个名字牵连到的东西,都成为了新闻的焦点,这一点从新浪搜索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这处遗址叫做“水井坊”烧坊,人称“中国白酒第一坊”(虽然广州也有一个水井坊有此称号),盖因它那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遗址的发现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八年,这年的八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嘿嘿,大家对于四川全兴足球队一定早有耳闻吧!)在曲酒生产车间改造厂房时,发现了地下埋藏有古代酿酒的遗迹,于是在九九年由多家考古、研究单位的挖掘下,“发现了不同时代的酒窖、晾堂、灶坑、蒸馏器基座、灰坑、灰沟、路基(散水)、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以及大批的瓷器和陶器残片、兽骨等遗物。”
  在九九年挖掘的当年,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过一个世纪后,在今年的上个月,呵呵,也就是距今刚刚一个月的时间,“水井坊”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权威部门给它的评定是:迄今为止全国以至世界发现的最古老、最全面、保存最完整、极具民族独创性的古代酿酒作坊,被我国考古界、史学界、白酒界专家誉为白酒行业的“活文物”、“中国白酒第一坊”。
  而这一切的原由,据说只是在公元十四世纪,由一个姓王的小客商从水井街建造一个小酒坊开始的,当时的生意状况是否兴隆已无从考究,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七百年后,大家把它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来说去,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水井坊附近的那个民居区,那里的旧宅故居,大街小巷,同样诉说着一个逝去的年代,或许清代一个老头的鼻涕还清晰的挂在那屋墙的一角。当然,它不是很辉煌,只是普通平民的住宅罢了,只不过奇怪的是它在过去是,现在仍然还是,更因此得到了保留,大家还是随我一起看看那些,带着岁月疤痕、有些震颤的生命吧!
  呵呵,还附有一份当代学界专家对“水井坊”的评价:
  沈怡方(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一份从酿酒到造酒,比较全面的考古遗址,因此这个发掘对我们的白酒业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相当于西安秦始皇兵马涌在我国和全世界上的影响。中国白酒作为四大蒸馏酒之一,从酿酒工艺、生产方法和产品风格都是世界上其它蒸馏酒所不能相比拟的,是我们宝贵的民族、工业、民族遗产。
  黄景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白酒是世界独有的,历史久远。从发现酿造酒的遗址角度,以前还没听说过,考古专业以前也没做过。通过早上看考古发掘遗址,有以下两点是清楚的:
  1、年代断定比较清楚、准确;
  2、平面布局基本上清楚,比如说第二层晾堂有窖,还有灰坑。
  所以总的来说收获比较大,做的工作达到考古专业的要求,此次发现,为中国古代考古,特别是手工作坊考古开辟了新的思路。
  王晓田(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
  此次考古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填补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是全国第一次发现真实的酿酒作坊,而且有各个时期(明代—清代—现代)连续使用,从未间断,这对研究中国酿酒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庄名扬(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从发掘出的窖、窖泥、车间性状可以断定几百年该作坊的生产工艺就是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考古还发现糟子,如果将那时的糟子、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与现代糟子、窖泥的微生物菌群相对比,对白酒工业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向四川大学教授)
  水井街酒坊遗址将古代酿酒工艺流程暴露出来,这在全国是第一次,国外无此酿酒工艺,所以是成都第一、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年代定为明代,从地层、发掘实物看是有把握的;年代还有可能进一步往前追溯,因为第三层晾堂下还有大量的历史堆积。
  梁旭仲(四川省文物局局长)
  成都平原、古蜀国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由于历史、技术、经济等方面原因,我们以前对古蜀国了解不够,有待于考古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作科学的研究、考证和展示。此次全兴烧坊考古发掘成果是展示我们古四川、古蜀国过去经济文化发达标志性的考古发掘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这是全国唯一对古代传统酿酒工艺比较全面的展示,这对研究我国古代酿酒史,提高全兴集团声誉,促进成都市、四川省的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此次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考古工作怎么样坚持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重点抢救、重点保护的原则。这次工作是几个关系处理得很好的典范,需把这个经验、作法推广,而且这是文化与经济工作结合的典范,是考古工作者老、中、青共同合作的结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易可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易可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易可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小马精灵》Spirit[转帖] [转帖]震惊人的照片,是中国人请耐心看
5# 华蓥山
 天雨ai2 发表于: 2019-2-27 10: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锦江区水井坊街道 武侯区双楠街道试点社会厕所对外开放

源自:成都日报
  共享经济时代,厕所也能参与共享。今年年初开始,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武侯区双楠街道等地开始试行社会公厕对外开,实现市政道路步行4分钟如厕。记者了解到,我市正在起草《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实施方案》,探索和鼓励社会公厕对外开放外,多渠道增加公厕有效供给,解决“如厕难”的问题。
  “再也不用连跑带走地四处找厕所了,几分钟就可以找到厕所使用。”家住锦江区点将台东街的市民张林阳指了指街口酒店门前摆放的“小蓝牌”说,“以前,找个厕所,小心翼翼地找商家问,生怕人家拒绝你,现在就不会有这种尴尬了。”
  从今年1月开始,张林阳所在的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开始试点社会公厕对外开放。在点将台东街上,除了酒店后门的公厕对外开放外,在街的另一头还有一个茶坊的厕所也对外开放,门口都摆放了一个厕所对外开放的定制标识牌。“运行了2个月的时间,现在每天大概会增加20~30个如厕的人,‘两纸一液’的损耗速度肯定会增加,我们也增加了打扫的频次。”茶坊的老板告诉记者,但是,这也提升了茶坊为社会服务的形象。
  记者了解到,之前,水井坊街道办有10个环卫公厕,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9个社会公厕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我们辖区内,共有19个公厕,基本能实现公厕与公厕间的距离不超过650米,正常步行4分钟便能如厕。”水井坊街道办城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居民就近如厕,这些社会公厕一般为临街的茶楼、餐馆、酒店等,“这些单位将与街道办签署管理协议,纳入到环卫公厕管理标准中,同时,城管部门给予这些单位水、电、人工等费用的补助,管理和维护仍由他们自己负责。”
  据了解,今年以来,锦江区城管园林局积极协调商家店铺,号召单位、商家将自有厕所向附近市民和游客开放。截至2月,已在锦江区16个街道办设立了“共享厕所”60余处。同时,我市武侯区双楠街道和金堂县等地也在积极进行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记者:李霞)
原文标题:锦江区水井坊街道 武侯区双楠街道试点社会厕所对外开放 步行4分钟 就能找到厕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蜀猴 发表于: 2017-6-27 08: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水井坊街区打造小游园 向社会征集金点子

源自:成都商报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的水井坊社区是一个散发着浓浓酒香的特色街区。水井街不但有浓浓酒香笼罩的水井坊博物馆,还有淡淡书香溢出的七中育才学校,因为颇具特色的建筑和整洁优美的环境,入围了2017成都市“最美街道”15强。
  酒香、书香,如今水井坊街区更要添上阵阵花香。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议精神,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的目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四季多彩的花卉彩叶景观,成都市锦江区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局近日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金点子”,参与水井坊游园的规划设计。

活动初衷:
想保留老街区的一些特点

  锦江区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吴成昆介绍,水井坊是锦江区重点打造的小游园。水井坊游园打造方案的征集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以何种文化为主题进行打造。具体为以什么样的设计理念进行打造?怎样与现有建筑、周边环境相融?需要增加些什么元素?二是文化理念、设计理念以何种方式来体现?具体如小品、雕塑、景墙等等。充分发掘周边的历史故事、名人典故、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文化记忆。
  “城市在飞速地变化,但是我们仍然想保存老街区的一些特色。”谈到征集“金点子”活动的初衷,吴局长表示,“我们打造水井坊游园就是希望市民可以广泛参与,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展示街区特色文化,让水井坊不仅有酒香,还延续城市印记。”

专家建议:
结合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游园

  “金点子”征集活动开展以来,至今已经征集到了不少好点子。网友“WEI”建议在水井坊建一个空中花园,“多种些多肉植物,还有开花时间长的花中之后铁线莲、牡丹等,既能节约土地,又能增加美感!多种些原生植物,它们自我生长,无需园丁过多关照。灌木、多年生植物、原生植物被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色彩缤纷,高低错落,自我繁殖,呈现出极具动感的四季变化。”这个点子目前被评为第一名。
  还有市民希望添置健身器材和滑梯玩具,设置坐椅,修建亭子、廊桥等供休憩的建筑,这些点子也得到锦江区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局的赞许。甚至有市民直接提交了设计图,图中有许多熊猫图案的街区景墙。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体现了城市共建共享的特点和政府对一些重点项目的规划引导。”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昨日向记者介绍,“水井坊社区是一个历史文化特点和社区本身结合得比较完好的社区。”陈院长还给出自己对于水井坊游园的建议:“首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来打造;二是结合环境空间特点;三是体现多功能性,比如生态功能、满足市民游憩功能。”
  据锦江区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局透露,水井坊游园的点子征集将在本月底结束,届时评选出的“金点子”提供者将获得奖励。预计在下月展开水井坊游园的建设工作。
⊙记者:胡敏娟

  
2# 四姑娘山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4-11 19:54:52|只看该作者

水井坊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蜀酒文化

⊙作者:张弘 练红宇

  四川有着悠久的传统酒文化,古代蜀酒的文化,是我国酒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四川的酒,在全国酒林中独树一帜,川酒堪称酒林中的一绝。四川的名酒更是全国之冠,国际、部、省级名酒多不胜数,闻名遐迩的成都全兴、水井坊、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古蔺郎酒、射洪沱牌曲酒六大中国名酒更是享誉中外。由于四川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冬暖夏凉,雾多湿度大,雨量充沛,境内江河纵横,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金沙江横贯其中,地下水源丰富,水质清冽甘甜,适宜于酿酒,加之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传统的酿酒技术,使得四川历代都成为出产佳酿的地区,历史上蜀郡的成都,广汉郡的绵竹、射洪,犍为郡的宜宾,江阳郡的泸州等地,都是出产好酒的地方。据文献记载,秦汉以后,四川地区的酿酒更加普及,各类酿酒作坊应运而生。酒作为一种消费饮品更加普及,上至官家士绅,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争相饮用这玉液琼浆。

一:水井坊遗址的考古发现
  地处成都平原的古蜀国,同中原殷商王朝一样,酿酒技术和酒事活动都是相当发达昌盛的。除了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酒器,彭县竹瓦街商周窖藏、成都西郊土坑墓、新都马家战国早期墓葬等都出土有各种铜酒器。据统计成都平原出土的古蜀铜酒器已有一百多件。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铜鍪,李学勤先生指出:“它们的发祥地可能是巴蜀,秦灭巴蜀后传到秦,再流布到其他地区”,“是古代巴蜀人民在文化史上的一项贡献”。林向先生认为铜鍪是巴蜀酒具中的特产,是“起源巴蜀而流布各地的温酒器”。这说明蜀酒文化自先秦以来不仅发达,而且对周边区域亦有一定的影响。
  如1975年成都西郊土桥曾家包东汉墓葬出土的石刻“酿酒”画像,刻画了酿酒作坊中投曲酿酒的场面,排列整齐的酿酒大陶缸有五个之多,右边有人赶着牛车正运粮而来,应是“地主庄园内酿酒的写照”。又如新都出土的酿酒画像砖,画面上不仅刻画了一妇一男在酒舍中酿酒卖酒的情形,还表现了两位酤酒者一人挑着两坛酒另一人推着独轮车满载而去。还有彭县出土的“酒肆”画像砖与“羊尊酒肆”画像砖,同样表现了店主于酒肆内卖酒与酤酒者肩挑车载而去的热闹情景。此外,成都、广汉、新都等地出土的“市井”画像砖与“市集”画像砖,画面中亦有卖酒酤酒的情景。成都地区还出土了不少表现宴饮内容的画像,如郫县出土石棺上的“宴客乐舞杂技图”、成都羊子山一号汉墓出土画像砖上的“宴集图”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四川社会各阶层的饮酒生活习俗。
  通过这些画像石画像砖提供的图像资料,我们可以了解汉代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昌盛和社会生活的繁荣,酿酒业极为发达,有许多人专门从事酿酒和经营酒的买卖这一行业。而且揭示了蜀人有着很浓的饮酒之风,不论是官吏富豪,还是市井百姓,宴乐饮酒是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统治阶层,饮酒之风极盛,从祭祀、赏赐、会盟、庆祝胜利到宴客、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酒,豪门地主更是成日沉醉于酒宴之中,逍遥为乐。
  水井街酒坊遗址位于成都市老东门大桥外的水井街南侧,原是成都全兴酒厂的一个老车间,1998年8月改建厂房时被发现。1999年三四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水井街酒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水井街酒坊遗址已发现的面积约1,700平方米,发掘面积280平方米。2000年,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研究上获得了重大的收获,填补了我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研究内容。发掘的遗迹现象有晾堂3座,年代分属明代、清代和现代,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和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出土的陶瓷器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瓷器的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褐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其中以青花瓷的数量最多。部分陶器表面施釉。青花瓷的装饰图案题材种类繁多,以折枝和缠枝花卉纹、卷叶纹、竹、松、梅等植物类图案最为常见,还有垂钓、婴戏图等人物类,山水风景类,鱼、龙、鸟、怪兽等动物类,梵文等题材。图案一般装饰于器物腹表及内壁,部分瓷器口部有边饰。少数瓷器内底或外底有题款,有“永乐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年造”、“同治年制”等年号,“锦(江)春”、“兴”、“刘”、“英”、“益”、“玉堂片造”、“天号陈”、“顺”等名号,“永保长寿”、“古”、“福”、“吉”、“富贵佳器”、“玉堂佳器”、“(状元)(及)第”等吉语。
  根据遗迹和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和出土遗物的时代特征,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起始年代当不晚于明代中期,并且一直沿至现代,并无间断。遗址发掘的出土物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明代前期和少量元代、宋代瓷片,表明此处还存在着比酿酒遗址更早的遗迹。根据现有的发掘材料和初步研究,水井街酒坊遗址历经明清发展至今,连续不断,出土遗物众多,遗迹丰富,堪称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一部无字史书。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掘是国内首例对古代酿酒作坊遗址进行全面揭露的专题性考古发掘,填补了酿酒史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从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掘情况看,这是一处明清时期典型的“前店后坊”的酿酒遗址,从水井街酒坊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看,遗址的西面即是环绕成都老城著名的府河,北侧即是当时出成都东门通九眼桥水码头的街道。水井街酒坊遗址发现了自明代以来地层连续不断的不同时期的酿酒灶台、晾堂、酒窖、酿酒工具和陶、瓷酒具,遗迹遗物丰富,保存完好。水井街酒坊遗址完整的保存了古代酿酒作坊的全部酿酒过程,是研究古代酿酒史的最佳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水井坊遗址与蜀酒文化
  建国以来,在蜀文化的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器物,也充分证明了当时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在中原地区之下。在四川发现的大量古代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酒文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陶、铜酒器,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陶制品易碎,保存不易,出土时多已残损,现被保存下来的多为青铜酒器。
  巴蜀大地历代盛产美酒,传统酒文化源远流长、成就斐然。成都平原的新津宝墩、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等史前时期古城遗址,出土有陶尊、簋、罐等制作精美的陶质酒具,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巴蜀酒文化实物遗存。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说“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表明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已生产名为醴的美酒。广汉三星堆遗址、彭县青铜器窖藏、新都战国木椁墓等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尊、罍等地方色彩浓郁的商周时期青铜酒具,更是同时期巴蜀酒文化的实物证据。如果说先秦时期巴蜀酒文化的主题是为“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而服务,那么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巴蜀酒文化则主要以市井之间的世俗文化为表现形式。巴蜀地区发现的为数众多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上有不少酿酒、卖酒内容的图案,凤凰山西汉木椁墓还出土了两件表面写有“甘酒”字样的陶罐。据文献记载,这个时期的名酒有“巴乡清”、“酴 酒”、“清酉票酒”、“郫筒酒”、“甘酒”等品种,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才子佳人,当垆卖酒”的故事千古流传,当时人称“朝酤成都酒,暝数河间钱”,“成都酒”享誉天下。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巴蜀酒文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其主体表现方式则升华为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的精英文化形态。“剑南之烧春”、“生春酒”、“锦江春”等蜀地佳酿成为进献朝廷的贡品,宋代成都酒业苛税数目更是位居全国之冠。“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诗人们饱含激情的浓墨蘸写,是对巴蜀酒文化高度发达的形象写照。
  由于明末战争的破坏,巴蜀酒业暂时处于萧条。但进入清代以后,巴蜀酒业迅速又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巴蜀酒类的产地增多,运销空前扩大,城镇居民对酒的消费量激增。这是因为,清代初年的禁酒政策在巴蜀实际上未能贯彻执行;同时,南北移民有组织地大量进入巴蜀地区,带来了优良的制曲烤酒工艺;巴蜀地区农业生产持续丰收,余粮增多,为巴蜀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水陆交通畅达和贸易流通网络的形成,为巴蜀酒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在四川,考古发现的四川历代与酿酒、饮酒题材相关的文物极为丰富,在各个名酒所在地发现的酿酒遗址、老窖池、各种酒文物,更是充分反映了四川名酒的悠久历史文化与丰富内涵。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考古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四川悠久的酿酒历史。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且最为完整的,能全面反映古代酿酒作坊前店后坊式生产蒸馏酿酒全过程的酒坊遗址。这种前店后坊式的作坊式生产,在《汉书·司马相如列传》中就有所反映,司马相如“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垆”的酒舍,就是这种既在前面卖酒又在后面酿酒的场所,在四川省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也有所表现。如前所述新都出土的酿酒画像砖,彭县出土的“酒肆”画像砖与“羊尊酒肆”画像砖,就生动地反映了前店后坊式的作坊生产。另从水井坊的遗址情况看,该遗址有年代分属明代、清代和现代的晾堂3座,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和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出土的陶瓷器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反映的酿酒工艺从原料煮熟、拌曲发酵到蒸馏烤酒,各个环节具备,遗迹、遗物丰富,保存完好,再现了古代酿酒工艺的全过程,而且水井街酒坊遗址所反映的酿酒工艺达到的高度,已和现代酿酒技术无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在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年代以前,我国古代酿造蒸馏白酒的技术已有较长的发展阶段。水井街酒坊遗址是研究我国古代酿酒史,特别是蒸馏白酒的发展史最佳的实物资料。水井街酒坊遗址丰富的酒文化内涵,是蜀酒文化,特别是蜀名酒文化传统的生动再现,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张弘,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源自:《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7:31, Processed in 2.402404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