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西蜀教师|查看: 13468|回复: 79
[2015年

嫦娥四号(上)──出发远征

 [复制链接]
70#
 一对山 发表于: 2018-12-14 04: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记者:白杨北京报道


  导语: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近110小时的飞行,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并实施近月制动,成功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据知乎天文话题优秀回答者、东京大学行星科学博士haibaraemily统计,自1958年开始尝试探索月球以来,人类和无人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月球数十次,总计有20台着陆器、6台月球车、12个宇航员踏上过月球表面,其中包括中国2013年12月成功着陆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一直以来,中国的探月工程每一期任务都会进行“一主一备”两手准备,嫦娥四号实际上是嫦娥三号的备用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完成目标任务后,国防科工局便开启嫦娥四号新的方案论证工作,最终确定由嫦娥四号来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于月球背面并开展巡视探测的目标。
  因此,无论是外形还是携带的科学仪器,嫦娥四号都和嫦娥三号非常相似,但却不尽相同。一位航天领域专家12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之前有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经验,但是,嫦娥四号面对的是人类从未踏足过的月球背面,所以实施难度会大很多。

全新的探月之旅
  据记者了解,整个嫦娥四号工程由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探测器系统由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组成。
  这里的中继星,外界其实已经相对熟悉,它就是今年5月21日发射升空的“鹊桥号”。目前,鹊桥号已经飞抵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它将帮助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
  上述航天专家告诉记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基本继承了嫦娥三号的状态,但也根据新的任务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根据月球背面地形条件调整了着陆导航控制策略;针对中继通信的新需求更改了测控通信分系统软硬件;以及针对新的科学目标和国际合作需求调整了有效载荷配置。
  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将先后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及正式着陆等阶段,目前,嫦娥四号已经进入到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而接下来,嫦娥四号将择机实施轨道机动,进入到100公里乘以15公里的椭圆轨道,然后再择机在近月点实施动力下降。
  整个动力下降过程又会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此前,火星探测器“洞察号”的成功着陆,让大家知道了火星着陆的“恐怖7分钟”,虽然月球不比火星,但探测器着陆的难度同样巨大。
  与“洞察号”着陆一样,嫦娥四号着陆月球的过程几乎也是“盲降”。落月过程的测控通信都需要通过中继星“鹊桥号”中转,因此,整个过程都将由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自主操控,再加上回传画面的延迟,地球上的人们只能静静地等待结果。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四号将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Kármán)撞击坑内。据悉,冯·卡门撞击坑位于SPA盆地的中部,直径约186km,中心坐标为(44.8°S,175.9°E)。
  haibaraemily表示,SPA盆地对人类认识月球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和特殊意义。一方面,SPA盆地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同时,SPA盆地深达13公里,是月球上最深的撞击盆地,这意味着当年的撞击事件很可能会挖出月壳深处甚至月幔的物质,这些或将成为人类研究月球内部成分的“钥匙”。

神秘的月之暗面
  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同时,嫦娥四号还带有三方面的科学任务:一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二是进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三是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嫦娥四号还承担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包括我国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的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
  按照规划,嫦娥四号的着陆器设计寿命为6个月,巡视器设计寿命为3个月。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设计寿命分别为1年和3个月,但最终月球车工作了2年9个月,而着陆器目前仍在运行,工作5年状态依然很好。
  据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基于“玉兔号”的经验做了很多针对性改进,包括尽量减少电缆裸露在外的面积,从而减少电缆的故障风险等。其预计,嫦娥四号巡视器的工作时间将比“玉兔号”更长。
  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嫦娥四号保留了着陆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替换的新仪器则包括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和中性原子探测器。
  其中,低频射电频谱仪用于探测0.1~40MHz范围内的太阳低频射电特征和月表射电环境;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用于测量月表包括带电粒子、γ射线和中子的综合粒子辐射剂量及LET谱,以及测量月表快中子能谱和热中子通量。这将为未来载人登月安全活动和月表综合粒子辐射模型修正提供最新数据支持。
  此外,为了验证动植物在月面太阳自然光照和低重力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嫦娥四号着陆器上还搭载了一个重量为3公斤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内含植物种子及昆虫卵等。
  上述航天专家告诉记者,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展太空竞赛,实现了无人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载人登月,但这些探月任务的着陆点都位于月球正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中继通信技术和工程实现难度大等原因。
  但实际上,月球背面拥有独一无二的探索价值。它能屏蔽人类活动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以及闪电、极光带来的无线电发射,因此被认为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绝佳地点。同时,利用月球背面独特的无线电环境,可填补0.1~1MHz频段的空白,有望在太阳风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高能电子束的产生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成果。
  2010年12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一组高清月球背面照片,解析度是以往所拍月球背面照片的106倍,所呈现的细节精细程度也创下了历史纪录。
  现在,嫦娥四号将代表人类首次踏上月球背面,实现零距离接触,这也将进一步揭开月球另一面的神秘面纱。
69#
 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8-12-12 18:53:15|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刹车” 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刹车”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飞临月球附近时,探测器通过减速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16时39分,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探测器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只于12月9日进行了1次,达到预期目标。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环月轨道运行一段时间,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开展与中继星的中继链路在轨测试和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确保探测器最终能进入预定的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68#
 btkj 发表于: 2018-12-12 18: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将择机着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将择机着陆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今天(12月12日)下午,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四号探测器效果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飞临月球附近时,探测器通过减速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16时39分,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探测器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只于12月9日进行了1次,达到预期目标。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环月轨道运行一段时间,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开展与中继星的中继链路在轨测试和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确保探测器最终能进入预定的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记者:倪伟 见习编辑:贾文程 校对:陆爱英
67#
 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12 17:23: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完成近月制动 进入环月轨道

源自:环球时报
  [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完成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2018年12月12日16点39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100km×400km环月椭圆轨道。目前,整器功率平衡,运行正常。后续将择机开展环月中继在轨测试和环月轨道修正等工作。(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66#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12 10:42: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奔月进行时,月球为啥有个“背面”?

源自:科技日报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了奔月之旅。她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月球背面。
  曾经无数次举头望明月的你,是否留意过,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亮有玉兔和月桂树的那一面?没错,千百年来月球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始终背对地球。
  问题来了,是谁把月球变成了双面伊人?

同步自转只是表面原因
  用一句话解释这个现象,也很容易: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和月球自转一圈的时间,都是28天左右。
  想象一下,绕大树画个大圆圈,在大圆圈上均匀标出360个刻度。始终面对这棵大树走一圈,用360步走完。在大圆圈上每走1步,身体就倾斜1度。走完时身体也同时完成360度旋转,回到原位。
  也就是说,当你用同样的时间完成自转和公转时,你始终会一面对着大树。月球始终一面对着地球的现象也是如此。在天文学中,这叫同步自转。
  然而,这只是表面原因。
  “月球形成早期,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多了。只有几个小时,而不是现在的28天左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地球而言,月球也曾是“多面伊人”。是数亿年来,月球自转速度不断变慢,慢到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一样,才导致它始终一面对着地球。
  所以,根本原因在于,是谁给月球自转踩了刹车?

潮汐力难辞其咎
  要解释月球自转变慢,潮汐力是最容易想到的因素。
  地球和月球相互绕转,且相互具有万有引力,彼此都会给对方施加潮汐力。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就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住在海边的人,会发现海水一天有两次涨潮和落潮。一次是月亮在地球背面时,另一次是月亮在头顶时。
  周礼勇解释说,这是因为地球正对月亮的那面,受到的月球引力更强;背对月亮的那面,受到的月球引力较弱。引力的方向都朝着月球。而地球在绕月球转时,无论哪个点的离心力都一样。离心力的方向与月球施加于地球的引力方向相反。
  如此一来,地球背对月球的那面,受到的月球引力稍小于离心力,面对月球的那面月球引力稍大于离心力,最终两面都感受到一个离开地心方向的力。所以地球两侧的海水就涨起来了。
  “月球在绕地球转时,同样会受到地球带来的潮汐力。”周礼勇说,地球潮汐力的作用,是让月球正对和背对地球的面都鼓起来,让月球变扁了。
  尽管月球上没有海水,月壳、月幔和月核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潮汐力,并在月球内部形成不断涌动的固体潮。这种固体潮导致月球幔层之间不断摩擦,转变为月壳内部的热能。这在几十亿年时间内,可以耗散月球部分动能。

力矩才是直接刹车机制
  不过,潮汐力带来的摩擦耗散可能是有限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和同事们研究发现,月核与月幔之间的流体属于超低粘性层,这意味着潮汐力所引发的月核与月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不至于耗散月球太多动能。
  “关键在于潮汐作用引起的摩擦作用发生在月球内部,这种过程只能耗散掉地球、月球这个系统的总机械能,而不能直接给月球自转踩刹车。”周礼勇说。
  两位天文学者都认为,最直接的刹车机制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力矩作用。力矩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
  周礼勇解释说,月球在逐渐变扁的过程中,依然要在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想象在月球内部,有一条与地心和月心连线方向一致的长轴。长轴在瞬间是指着地心的,但由于月球要自转,下一瞬间这条长轴就会偏过去,不再指着地心。
  这时,来自地球的潮汐力对月球这个长轴的两端都会产生力矩。这个力矩与长轴偏移过去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跟月球自转方向正好相反。这会直接改变月球自转的角动量,导致月球自转速度逐渐减慢。
  天长月久,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变得相差无几,最终有了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的“背面”。
65#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8-12-12 00:23: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嫦娥四号任务充满“国际范儿” 美媒:揭开月球隐秘面纱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中国嫦娥四号任务充满“国际范儿”美媒:揭开月球隐秘面纱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美媒称,人们已经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和轨道飞行器探测月球,但太阳系中人们这个最近的邻居有整整一半仍然未被探测过。月球背面如此令人好奇,以至中国发射了一个探测器进行探测。该探测器刚刚开始其漫长旅程的第一段。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2月11日报道,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研发工作已进行多年,它8日最终发射升空。这将是继嫦娥三号之后中国第二个在月球上着陆的探测器。
  报道称,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不是在探测器抵达轨道后让其降落那么简单。除了正常着陆的难度之外,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任务还带来另一个挑战:一旦被遮挡在月球背后,探测器将无法与地球上的任何人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航天机构不得不在今年5月发射一颗中继卫星。
  报道指出,嫦娥四号可能将于明年1月初某时在月球南极附近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该撞击坑是范围更广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的一部分,该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和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通过这次任务,科学家最终将能够近距离深入观察该区域,并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历史。
  另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2月10日报道,在帮助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太空的火箭箭体上,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贡献表达了认可,在箭体上印上了嫦娥四号及“鹊桥”中继卫星所搭载设备研制机构的标志。“鹊桥”中继卫星将帮助探测器与地球通信。
  报道指出,以下是中国在用以保护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火箭头锥上提及的国家。荷兰奈梅亨大学牵头设计了一种无线电天线,该天线早些时候随“鹊桥”中继卫星发射升空。科学家们希望该天线接收到可以透露宇宙起源线索的信号。由于受到干扰,在地球上很难捕捉到这些信号。
  报道称,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帮助研制了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将用来测定月球辐射水平以及开展其他实验。基尔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学研究所主任罗伯特·威默-施魏因格鲁伯对记者说,这一合作始于德国航天企业OHB系统公司2015年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之后。威默-施魏因格鲁伯说:“我们的想法得到中国相关评审委员会的赞同,因此我们2016年1月被选中研制一台辐射探测仪,即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
  报道称,沙特科学家研制了摄影仪器,为月球拍摄影像和照片。该仪器搭载在与“鹊桥”中继卫星任务一起发射的一颗微卫星上。
  据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马丁·维泽尔博士透露,除上述国家外,嫦娥四号还配备了瑞典制造的一台探测仪,该设备可以分析太阳风如何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该设备系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制。
  报道指出,在嫦娥四号任务之后,中国还拥有更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正如“嫦娥工程”的标志所暗示的一样。
  为“环球时代”网站及其他机构撰写中国太空计划相关文章的安德鲁·琼斯指出,“嫦娥工程”的标志整体形状看上去像中国古汉字“月”字,也像一轮新月。
  根据中国2006年作出的解释,该标志圆弧起笔处是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当年,该标志在政府从全国征集的1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该标志底部是一群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报道称,该标志圆弧内的灰色标记是脚印,代表中国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编译/杜源江)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64#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12-10 10:42: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踏上奔月征程 她与“三姐”有何不同?

源自:科技日报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记者从该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是一对“双胞胎”,当“三姐”圆满完成任务后,原本作为替补的“四妹”被赋予了新的担当,将成为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先锋。
  为了应对全新任务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五院科研团队对嫦娥四号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研制改进。因此,“四妹”虽然与“三姐”外貌一样,其实已经脱胎换骨。归结起来,主要有几大方面不同。

科学目标不同
  2013年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以“测月、巡天、观地”为科学目标,即开展月球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开展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进行月球内部结构研究,以及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而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都将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等。
  “因为过去没有别的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降落过,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都将是人类首次获得一手数据。”该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

工程目标不同
  通过实施重大航天实践推动工程的进步,是中国航天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月球探测工程更是如此。
  嫦娥三号任务的工程目标有3个: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站在这样的起点上,嫦娥四号将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其任务工程目标锁定在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着陆环境不同
  嫦娥三号着陆区是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开阔、平坦。作为大型撞击坑、月海、高地的交汇地区,那里既便于选择科学勘察目标,也有利于与地球通信联系。
  而嫦娥四号的首选着陆地点,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部的冯·卡门撞击坑。探测器系统项目产品保证经理吴学英说,该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但是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
  要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平安降落,嫦娥四号需要有比嫦娥三号更高的着陆精度,并要采取几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通信方式不同
  无论探测器飞多远,都需要测控通信系统作为联络的纽带。深空探测任务周期长、通信时延大、链路带宽有限、信号衰减明显,测控通信难度很大,对星上设备、地面设备都有很高要求。
  而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通信信号完全被月球遮挡,与地面通信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无法像嫦娥三号那样直接和地面联系,“飞鸽传书”的任务只能落到中继卫星身上。今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中继卫星,并架设在地月拉格朗日2点。通过它实现通信信号“接力”,嫦娥四号才能够跟家乡的亲人联络。

有效载荷不同
  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有一样的“身形”和“骨架”,携带的装备却不一样。
  嫦娥三号有效载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用来观察月球,包括全景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测月雷达等;第二类用来观测宇宙,主要由月基光学望远镜承担;第三类用来观察地球周围的等离子层。三种载荷各有所长,也能相互配合。
  而月球背面可以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对许多科学研究项目来说具有天然优势。根据着陆区域和科学目标的变化,科研团队为嫦娥四号配备了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携带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巡视器装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还搭载了“国际范儿”装备,分别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
  除了上述区别,科研团队还在轨道设计、动力下降策略、休眠唤醒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制定了符合任务特征的故障预案,以全力保障嫦娥四号顺利完成这次非凡之旅。
63#
 不取 发表于: 2018-12-10 09: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为何嫦娥四号要去月球背面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为何嫦娥四号要去月球背面?那里有没有外星人?

⊙记者:肖洋 徐湘东

  12月9日,在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后,“嫦娥之父”、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来到西昌,在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光华探月营启动仪式上,进行了主题为“迎接第一个100年,中国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演讲。
欧阳院士做主题演讲
  演讲中,欧阳自远细致、通俗地讲解了中国探月工程,说了未来的火星探索,以及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神秘传说,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等问题。

嫦娥四号登月后将干啥?接收宇宙起源信号
去月球背面,接收来自宇宙各个时期的信号
  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由于嫦娥三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于是,科研人员对嫦娥四号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改造,使其“备份变首飞”,成为与嫦娥三号截然不同的探测器。
  其中,在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把原本的月基望远镜(MUVT)换成了低频射电频谱仪(LFS)。欧阳院士说,此次嫦娥四号要登陆月球背面,就得充分发挥月球背面的优势,而月球背面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有一段来自宇宙的电磁波,我们称之为低频射电,受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只能在这儿才能收到。
  月球正面把什么信号干扰都挡住了,使得月球背面非常“干净”。他说,这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测量位置,所有科学家到月球背面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各种长波、短频的无线电信号,因为这里头包含着来自宇宙起源和宇宙各个时间段的信息。

为什么要降落月球背面?为人类提供月球完整历史
  嫦娥四号要软着陆于月球背面,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登陆月球背面呢?
嫦娥四号为什么要落在月球背面?了解完整的月球历史
  “为人类提供完整的月球历史!”欧阳院士说,月球上有个大坑叫艾肯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陨石砸出来的,这次撞击,把月球里古老的岩石都给拨开了。
  月球的正面,阿波罗采了6次样,前苏联采了3次样,明年,中国也将在月球正面采样,“月球东南西北各个角的样本都有了。”他说,月球正面的历史我们都很清楚,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在月球正面得不到,它埋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为此,必须去月球背面,“把月球完整的历史提供给所有人。”

月球背面有没有外星人?答案是没有
月球背面没有外星人
  自从中国宣布嫦娥四号将登陆月球背面,欧阳院士说,他就收到了无数关于月球背面的信,这些信里说,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同时,市面上还有着许多相关书籍,甚至出现了这样的传言:外星人曾警告阿姆斯特朗,让人类远离月球。
  为此,欧阳院士就这个问题,特地询问了和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奥尔德林。“胡说八道,当时我们什么都没碰到。”欧阳院士说,这就是他从奥尔德林口中得到的答案。
1988年4月5日《世界新闻周刊》刊登的月背有外星人的假新闻
  除了一些书籍传言,一些不实的新闻报道也为月球背面蒙上了神秘、诡异的面纱。其中,引起世界轰动的一次是1988年4月5日,《世界新闻周刊》在一篇名为《WORLD WAR 2 BOMBER FOUND ON THE MOON!》的新闻报道中,刊登了一张照片,说二战时期,美国的轰炸机群经过百慕大三角时,一架轰炸机无故失踪,被外星人劫持到了月球背面的撞击坑中。
欧阳院士做主题演讲
  “一看就是假的。”欧阳院士说,他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月球图片,看到这个消息,他拿出图片一看,“我的图里没有飞机嘛。”说完,现场爆发一阵笑声。
欧阳院士讲1988年4月5日《世界新闻周刊》刊登的外星人劫持轰炸机到月球背面的故事
  他随后解释说,那个坑,是阿波罗11号拍摄的代达罗斯撞击坑,直径93KM,深度3KM,位于5.9。S,179.4。E。按照这个尺寸,那个飞机机长得有50KM,机翼展开宽度大概在60KM左右。他说,月球背面绝不是诡异、神秘的,什么都没有,才是它真正的面貌。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62#
 张各国 发表于: 2018-12-9 18:23: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探测器昨日成功发射 今天下午进行第二次轨道修正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昨日成功发射 今天下午进行第二次轨道修正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昨天发射成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佳木斯、喀什、青岛等多个测控站点接续跟踪,并于今天下午两点开始进行嫦娥四号探测器地月转移轨道段的第二次轨道修正。
61#
 dilei110 发表于: 2018-12-9 15:46: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源自:北京青年报

  “……3、2、1,点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同时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尚属国际空白,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其科学任务包括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还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探测器、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取得“四战四捷”。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此后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嫦娥三号着陆器也成为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本版文/本报记者雷嘉通讯员蔡金曼
  图片制作/沙楠图片来源/新华社
  任务
  嫦娥要去月球背面做什么?
  继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代表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足月球背面的航天器。
  由于引力引发的潮汐锁定,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的绝大部分在地球上看不到,被称为神秘的月球背面。数百万年来,人类只能仰望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而目前已知月球两面有显著不同:正面有许多巨大的月海(即月面上的低洼平原),约占总面积31.2%;另一面遍布密集的陨石坑,只有约2.5%的面积被月海覆盖。
  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务包括首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首先,嫦娥四号要对月球背面,尤其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陨石坑进行探测。大约半个月后,它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陨坑软着陆。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陨石坑,直径达2480公里(月球直径为3400公里),深达12.8公里,1968年执行绕月任务的美国阿波罗8号首次发现了它。艾特肯盆地内部还有众多陨石坑叠套,其深度已暴露出月球地幔物质,被认为保留了太阳系内最古老的物质。对其进行勘测将有助于解答与月球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疑问,包括内部结构和热演化等。其间,嫦娥四号将应对月球背面的崎岖地形,这一任务要依靠嫦娥四号搭载的月球车帮忙实现。
  另外,嫦娥四号要尝试月球背面的中继通信。但月球背面受月面遮蔽,接收不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传输。为了帮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传回数据,今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期发射了一颗“鹊桥”数据中继卫星,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距地球45万公里,距月球6.5万公里。它可以同时向月球和地球后方提供数据中继通信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将为嫦娥四号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
  同时,嫦娥四号要进行世界首次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由于月面的天然阻拦,月球背面虽没有无线电信号,但也不会受太阳影响,拥有纯净的电磁空间。这为射电观测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望填补100KHz—10MHz射电天文观测的空白。
  此外,嫦娥四号月球车上还搭载了一台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分析仪,用于观测巡视探测点的高能粒子,这将是国际首次在月表开展能量中性原子探测任务。
  1994年
  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04年1月23日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圆满句号,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同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
  2014年11月1日
  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返回地球平安着陆,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释疑
  嫦娥着陆月球背面很难吗?
  在月球背面环境未知的陨石坑里软着陆,对中国航天提出了巨大挑战。
  艾特肯盆地地形崎岖,陨石坑大且分布密集,这就对探测器着陆区的选择和着陆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着陆区在月球背面,使得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必须用中继星中继的方式;同时,在动力下降过程中,着陆器也不能对地直接通信,只能通过中继星进行上下行操作,这些都是此次任务的难点。
  不同于嫦娥三号任务时,科研人员可以在监控屏前实时观察到巡视器对指令的执行状况。此次从指令发出到行动图像传回至少有数分钟延迟,对于巡视器的移动和机构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
  嫦娥四号究竟会怎样分步骤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着陆,只能拭目以待了。
  月球背面人类会看到什么?
  1959年之前,人类只能通过月球的“天秤动”看到有限的月球背面边缘地带。1959年10月7日,前苏联太空船月球3号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经过影像分析,苏联科学院于1960年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图,一年后又制作了第一个比例为1:13600000的月球仪。1965年,前苏联太空船探测器3号又传回25张画质非常好的月球背面照片。
  人类首次亲眼看到月球背面是在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执行任务时。太空员威廉·安德斯如此描述:“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只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此后,从阿波罗8号到阿波罗17号,多位太空员都看到了月球背面,也拍回过照片。
  但在月球背面的表面,由探测器拍摄并传回图片,此前却从未有过。这一空白将由嫦娥四号填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7:2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