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459|回复: 7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5年嫦娥四号(上)──出发远征

 [复制链接]
  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计划于2018年12月8日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8月15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并对外公布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蜀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蜀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游客被曝在泰国景区洗手盆内洗脚 政协委员:纠正冤假错案不能靠小概率事件解决
79#
 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9-1-4 05:10:55|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玉兔二号效果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于今天(1月3日)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开始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为使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名称充分体现广大群众乃至全球华人的意愿,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经历了征名提交、评委函审、入围初审、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
  2018年8月15日月球车征名活动启动后,海内外各行各业民众积极参与,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7岁。
  在提交名称的22天里,共收到名称42945个,在合并整理重复的提名后,最后确认有效名称为14847个,其中2人以上重复提交的名称3192个,单个人提交的名称11655个。
  提交的名称中,有的引入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天狗食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等文献神话记载。有的源于古代传说故事,包括后羿、吴刚、金蟾、玉蟾、天狗,甚至天蓬、八戒、牛郎、织女。有的参阅了诗词经典名句,还有的直接引用了古代名人作为嫦娥四号月球车的名称。比如源于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提名月球车为“望舒”?,意在嫦娥四号月球车似望舒驾神车飞升月宫漫游求索,探测月球背面更多奥秘。
  还有些名称体现了中国探月“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理念和追求。类似于开拓、创新、求索;先锋、使命、勇气;巡天、远征、腾飞、追月、问月、觅月、无畏、奋进、跨越等。
  为提高征名的质量,主办单位成立了由航天科技方面专家、高校语言文化名人和国家主流媒体总编组成的23人评审委员会。首先由评委对所有提交的名称进行函审筛选,推荐了153个名称进行入围初审。然后于9月28日组织了初审评审,经过讨论、交流和最后投票,选出了“逐梦、光明、玉兔二号、探索、征途、精灵、无畏、望舒、行者、金兔”10个入围名称,再由广大群众对入围名称进行网络投票。
  在网络投票的基础上,评委进行了终审评审,再与公众投票结果加权计算排序,“玉兔二号”最终以最高分入选。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地在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背面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也被科学家认为可能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月面凹凸不平。与嫦娥三号相比,“玉兔二号”面临着比“玉兔号”更大的挑战。
⊙记者:倪伟编辑陈思
78#
 帮5买 发表于: 2019-1-3 13:42:00|只看该作者

这一刻,世界看中国!嫦娥四号代表人类首登月背!

源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1月3日10时2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示意图
  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此图片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

此图片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图中展示了巡视器即将驶离着陆器、驶向月背的方向。

此图片为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嫦娥四号任务为中外科学家提供了太空探索的机会。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以此为基础,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开展合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在地面控制下,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嫦娥四号任务进展
2018年5月21日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18年5月25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2点的转移轨道。

2018年6月14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12月12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功软着陆。
源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报》
77#
 戏游 发表于: 2019-1-3 13:23: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国家航天局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图中展示了巡视器即将驶离着陆器、驶向月背的方向。
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嫦娥四号任务为中外科学家提供了太空探索的机会。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以此为基础,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开展合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在地面控制下,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记者:倪伟 见习编辑:刘丹
76#
 帮5买 发表于: 2019-1-3 12:42: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演绎人类首次月背降落

源自:“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ID:kepubolan)
  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阿波罗16号拍摄的月球背面(图片源自:维基)  jQj6-hqzxptn9921428.jpg  保存到相册
冯-卡门撞击坑在月球上的位置(图片源自:NASA)  iQa_-hqzxptn9921567.jpg  保存到相册

  在发射四天后的12月12日,嫦娥四号开始在100公里高度的环月轨道上运行,并在环月轨道上与“鹊桥”中继星进行了4次中继链路测试和多项在轨测试,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奠定了基础。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环月轨道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着陆轨道,择机降落。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月球背面,这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鹊桥中继星(图片源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Vks6-hqzxptn9921627.jpg  保存到相册

嫦娥一号到四号,探月工程逐步实现
  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探月工程基本确定了在2020年左右实施绕、落、回的三步走战略。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环月探测,成功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一期绕月的目标。2010年,嫦娥二号不负众望,在完成环月先导探测之后,又进一步扩展了对L2点、小行星等多目标探测,圆满完成了其作为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的任务。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虹湾软着陆,释放玉兔号月球车。至此,探测工程第二步基本完成。

嫦娥3号探测器(图片源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9A2S-hqzxptn9921680.jpg  保存到相册

  嫦娥四号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其在设计、结构等方面基本是相同的。鉴于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那么嫦娥四号自然就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探索方向,登陆月球背面的任务由此诞生。2016年1月,嫦娥四号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小组审议,确定发射时间在2018年,实施人类无人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意义重大。

地月中继通信示意图(图片源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YjpR-hqzxptn9921721.jpg  保存到相册

  为了满足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的需求,鹊桥号中继星研发拉开序幕,其研制时间只有两年内,设计寿命为3年,携带了4.2米口径高增益抛物面天线,可实施地月系内任意目标指向与跟踪控制,为嫦娥四号着陆器、月面巡视器、地面控制中心之间建立联系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鹊桥号的研发真正体现了中国航天在探月方向上的技术积累,其诞生是为了嫦娥四号任务而存在。研制周期短、重量也小,只有400多公斤,星载燃料也少,设计轨道需要12次轨道控制修正,3次捕获控制修正,才能进入环月L2点。在轨飞行期间任何一脚“刹车”不及时,那么鹊桥号很可能错过预定轨道。鹊桥号本身燃料又不是太多,不足以让鹊桥号重建返回轨道,影响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正常推进。更重要的是,鹊桥号还携带了低频射电探测仪,在完成嫦娥四号中继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对早期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整星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

半个世纪,50多个着陆器奔向月球
  在嫦娥四号之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苏)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最近一次就是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虹湾着陆,再上一次就要追溯到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了。月球24号探测器具有返回能力,苏联科学家也获得了月表下2米大约170克月壤样本。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苏之间爆发了人类史上第一轮大规模无人探月、载人登月竞赛,一共发射了100个左右的涉月航天器,其中包括美国阿波罗计划6次载人登月和苏联2次在月面释放月球车。
  早期登月探测器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硬着陆方式登月,比如于1958年发射的苏联88所研发的月球1A探测器,按计划该探测器要撞击月球表面,以硬着陆的方式将人造物体第一次送到月球表面。苏联第6次尝试才获得成功,月球2号也成为第一个以撞月硬着陆方式抵达地外天体的人造物体。美国研发的徘徊者4号也在1962年成功硬着陆,史上第二。最早期的硬着陆方式不顾星载设备的安全,只求谁先把人造物体“扔”到月球上,但美苏的相关试验也表明,硬着陆如果控制在一定速度范围,可以确保航天器(弹头)结构完好。只不过美苏很快又开始竞争软着陆以及载人登月,硬着陆也就开始废弃的。在1970年代,美国利用潘兴系列弹道导 弹弹头进行的高速侵彻深度试验表明,在500至600米每秒的接地速度撞击泥沙地质,弹头可以保证完好无损,这个成果也可用于对其他太阳系天体的探测。
  1966年,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成功在月面实施软着陆,月表工作8小时多,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在同年完成月面软着陆,开启了月面软着陆的探测时代。到目前为止,苏联有7次软着陆月面成功,美国算上阿波罗计划6次载人登月,一共11次,勘测者4号有可能在软着陆前解体,因此不计入,然后就是中国嫦娥3号。前后19个无人/有人着陆器在月面成功降落,如果算上硬着陆或者撞击月面的探测器,那么数量要超过50个。这些航天器中,嫦娥四号是最特别的一个,不仅要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要释放一台月球车,这样的成就当然是半个世纪50多个涉月任务软硬着陆航天器中最突出的一个,开启了月背探索的新篇章。

四段飞行后,降于月球南极冯卡门坑
  作为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其软着陆设计与嫦娥三号基本相同。从轨道设计上看,两者也基本类似,嫦娥四号第一飞行段先由CZ-3B火箭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二飞行段实施近月点制动,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100公里高度环月轨道;第三段实施轨道机动,进入近点月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第四段为近月点实施动力下降: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
  嫦娥四号这次软着陆区域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该撞击坑直径大约180公里,差不多是上海到杭州的距离。而冯-卡门坑所在艾肯盆地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大型盆地,直径达到2600公里,具有的科学意义显然是非常重大的。

从月球极区看冯卡门坑(图片源自:NASA)  ISwc-hqzxptn9921785.jpg  保存到相册
冯-卡门撞击坑图像(图片源自:维基)  Puup-hqzxptn9921852.jpg  保存到相册

  冯-卡门撞击坑的特点在于:第一,地势比较平坦,适合探测器着落,所谓的坑大峰小;第二,年龄古老,距今40亿年以上,后期可挖掘出月球雨海纪玄武岩样本;第三,其冯-卡门坑在形成之前已经存在一个更大的撞击坑,通过撞击坑形成模型我们可以得知,冯-卡门坑表层或者浅表月壤中很可能有早期撞击暴露出的深层月幔物质。根据日本月神号探测器的数据,艾肯盆地内的月壳厚度较薄。同时,克莱门汀探测器的数据也显示,冯-卡门坑底有复杂的岩浆活动,多个证据显示雨海纪时冯-卡门坑存在重复撞击、月壳多次熔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玄武岩层。综合多个因素,登陆冯-卡门坑的科学意义重大,未来获得的发现成果也值得期待。

嫦娥3号接近段制动动画(图片源自:CCTV)  9_Zm-hqzxptn9921917.jpg  保存到相册

  从接近段开始,嫦娥4号上的光学成像仪介入,获取着陆区光学图像,由于嫦娥四号降落点选择在月球南极,因此太阳光照是一个控制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嫦娥四号的落月时间。只有降落点光照条件良好,着陆区光学图像越清晰越好,这样着陆器可识别月面大型障碍物。

嫦娥3号着陆器(图片源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egwh-hqzxptn9921968.jpg  保存到相册

  在悬停段时,嫦娥四号着陆器高度大约距离月面100米左右,通过激光三维成像仪建立着陆区三维高程数据,此时的横向、纵向速度都为零,姿态正上,缩小着陆区范围。接着,精细避障飞行开始,嫦娥四号着陆器高度开始进一步下降,从距离月面100米降低到30米左右,水平速度零,垂直速度值控制在每秒1.5米。从距离月面30米高度下降到月面,在关机传感器发出信号时,着陆器垂直速度应低于每秒3.8米,水平速度低于每秒1米,月面倾角小于8度,基本上可确保安全着陆。
  嫦娥四号登陆之后会进行仪器自检,后续将开展多个科学的任务,主要方向有三个:第一,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第二,冯-卡门坑巡视及浅层结构探测、下方矿物组分探测;第三,月背环境研究。嫦娥四号对月背的探测任务,有助于建立月背矿物、月面环境的早期研究框架,为今后的深入开发月球打下基础。
  三步走战略后,将开启载人登月任务
  在嫦娥四号完成任务后,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的“回”。这意味着嫦娥5号返回舱就要从月球表面起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上一次月壤返回要追溯到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也意味着时隔40多年后,人类再次从月球上采回样本。
  探月工程三步走完成之后,下一步就要开启载人登月的任务。随着NASA要重返月球,俄罗斯、欧洲跃跃欲试,私人航天企业也杀出重围。预计在2030年代,人类将再次开启新一轮载人登月窗口。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川陀太空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摘自: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75#
 零距离 发表于: 2019-1-3 12: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最困难最惊险时刻已过

源自:环球时报
原文标题:成了!!!

  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
  与六年前那次牵动亿万人神经的“嫦娥三号”月球正面软着陆任务相比,今天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既“默默无闻”,同时也要“孤勇”许多。六年前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是在先前“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所获取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的引导下迈出了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而今日的“嫦娥四号”则是在没有精确地形成像做参考的情况下踏出了全人类的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嫦娥二号获取的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局部三维景观图
  此外,由于月球独特的形貌构造,“嫦娥四号”所去往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地形状况要比月球正面复杂许多。与月球正面的“千里平畴”相比,月球背面遍布着大量的高山、撞击坑和环形山,地势十分陡峭,难以找到大片的平坦区域用于着陆。
  2013年“嫦娥三号”在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地区时,整个着陆过程所经区域地形起伏变化小,整体呈现为一个由南向北的缓坡,据了解,“嫦娥三号”月球正面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此次“嫦娥四号”着陆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高山峡谷交错,整体地形忽高忽低,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了6000米。因此,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中,真正适合嫦娥四号着陆的区域大概相当于嫦娥三号的二十分之一,这势必要求嫦娥四号必须要有更高的着陆精度,从“粗放型”的着陆方式向“精细化”升级。
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局部地形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拍摄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局部地形
  据航天科技五院“嫦娥四号”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如果说“嫦娥三号”是以一个抛物线的形式着陆,那么“嫦娥四号”就近乎于是垂直着陆。这种着陆方式,将先前着陆器在主减速段结束后由斜向前运动的轨迹改为垂直向下定点运动的轨迹,与之相应的是“嫦娥四号”的着陆导航敏感器的性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需要增加着陆导航敏感器的作用距离,使得“嫦娥四号”能够看得更远、飞得更稳、落得更准。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方微信
  1月3日上午十点一刻左右,行至月球背面人类“目力不及之地”的“嫦娥四号”开始自主执行我国第一座深空测控站──佳木斯站为它“精心准备”的预定指令,着陆器上7500N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以大约每秒钟1.7公里速度环月飞行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离月表15km高处的近月点开始实施动力下降。5分钟后,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开机,此时,“嫦娥四号”已经可以看见他即将踏足的那片人类未至之地了。
佳木斯站地面测控人员(吕炳宏、骆成摄)
  随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实时画面。荒凉的月面上,密布的陨石坑,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反衬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完成光学粗避障之后,离月面仅“一步之遥”的“嫦娥四号”暂缓脚步,悬停在距月面约100米的空中。接下来它只有不到30秒的时间,用自身的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精障碍检测,最终在这片怪石嶙峋之地选出一方最安全的着陆点。
  10点26分,“嫦娥四号”的着陆腿稳稳地“站”上月面,“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测控中心现场(葛立鑫摄)
  这也是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正面之后,中国探测器再度造访月球,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实现最终月球采样返回之前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实际意义要远大于象征意义。它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险阻来到月之暗面,必然要走走看看,有一番作为。接下来,它将不负重托,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利用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勘探”深埋月下的“矿藏”;还将利用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测量太阳风粒子在月表的作用。此外,“嫦娥四号”还搭载有一项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在荒凉月表上培育唯一的生命。
  这些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以技术指标先进性、科学目标创新性为原则,面向全球征集产生的科学载荷,不仅体现了各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还凸显了我国探月工程开放合作的理念。
  今年恰逢人类探索月球60周年,同时也是人类实现首次载人登月三十周年,几十年前,完成人类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的阿波罗计划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那句:“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 为开端,然而在这番豪言壮语的背后,却是人类首个载人登月任务是源自于美苏争霸的事实。
  与人类过往的疯狂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的探月工程始终都怀揣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践行着开放合作的理念。在我国探月工程之初,我们所获得的全月球影像与数据,都是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国际,供全球的科学家使用。
  此次,我们更进一步,选择去往更加艰难的月球背面并与全球致力于和平开发太空的国家一同展开探索,更是有别于过往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选择去往月球背面,不是因为它带来的那份独一无二的荣耀,而是因为这艰难的一步注定也是人类文明前行的一步!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74#
 btkj 发表于: 2019-1-3 12: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实现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还有一个首次要做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刚刚,嫦娥四号迎来新消息!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 孙自法 摄

嫦娥四号“奔月”都要做些啥?
  此前,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在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后,嫦娥四号今日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据报道,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此外,嫦娥四号的任务工程目标则锁定在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嫦娥四号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供图

为何要选择月球背面?
  神秘的月球背面,有许多未知等待着解答。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第一次身临其境去感触。
  对此,此前有航天专家接受采访时称,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尚属国际空白,也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现场。中新社发 梁珂岩 摄

月球背面“没信号”
嫦娥如何与地面联系?

  说到如此厉害的“嫦娥奔月”,就不得不提“鹊桥”。由于嫦娥四号落在月球背面,其通信信号完全被月球遮挡,与地面通信十分困难。
  为保障嫦娥四号抵达月背后与地球上的“娘家”联系,早在今年5月,给嫦娥四号奔赴月球背面“牵线搭桥”的“鹊桥”中继星,就已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实现通信信号的“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鹊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也是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时间轴回顾“嫦娥四号”
2016年1月

  嫦娥四号任务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
  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2018年5月25日21时46分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

2018年6月14日11时06分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2018年8月15日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对外公布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73#
 dilei110 发表于: 2019-1-3 10:26:00|只看该作者

是谁把嫦娥四号送上了月球?

源自:中国科普博览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成功,并于2018年12月12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绕月轨道。到目前为止嫦娥四号已经绕月球飞行了十多天了,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登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嫦娥四号(将)于2019年1月初(目前定为1月3日)进行月球登陆,届时将会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着陆造访月球背面。

月球的正面(左)和背面(右)图,可以看出,月球背面的陨石坑明显多于月球正面,因此,月球可以说为了地球的安危“挨了”不少的陨石撞击。
  嫦娥四号是我国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它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卫星。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嫦娥四号的身份只是一个“备胎”,但是在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到月球上以后,嫦娥四号就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一下子成了主角──它要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图片源自:http://www.sohu.com/a/280818884_100143896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绕月成功,甚至是登月成功(1月3号)的背后,谁是最大的功臣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研制嫦娥四号的科学家,有的可能会说是指挥嫦娥四号的科学家。这些说法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错。但是笔者认为,把嫦娥四号送上月球最大的功臣应该是牛顿。上过物理课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牛顿是17-18世纪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包括牛顿力学(牛顿三大运动定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微积分。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为什么说牛顿是把嫦娥四号送上月球最大的功臣呢?这里就不得不讲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非常的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两个质点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平方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2
  (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质心的距离。)
  有了万有引力定律,再结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太阳,地球以及月球的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嫦娥四号该以什么轨道飞向月球,绕月多久之后进行登月操作等等。就拿嫦娥四号的发射时间来说吧,嫦娥四号的发射时间是2018年12月8号,这是因为要想让嫦娥四号顺利地和月球交会,就要在特定的时间把它发射上去,也就是所谓的发射窗口。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只有12月8号和9号两天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的运动定律计算出来的。因为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能准确的得知地球和月球的公转轨道数据,从而可以用计算机去模拟发射,选择最好的发射时机。

嫦娥四号登月轨道示意图。这些轨道都是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精确计算出来的。
  此次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探测器登陆月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通讯问题。因为嫦娥四号要登陆月球背面,而月球背面永远背对着地球,因此当嫦娥四号登陆月球后,和地球之间是不能直接通讯的,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继站来保持和地球之间的通讯。这个中继站就是“鹊桥”号中继星。“鹊桥”号中继星处在地球和月球的一个拉格朗日点(编号L2)(拉格朗日点指是在两个天体的引力作用下,能够使小物体稳定的点。在该点处,小物体相对于两个天体基本保持静止),这样一来,处在拉格朗日点的“鹊桥”号中继星就能保证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能实时和地球进行通讯。这个拉格朗日点也是通过万有引力方程而得出来的。

求解万有引力方程得到的地球和月球的之间的5个拉格朗日点。“鹊桥”号中继星目前处于L2点,这样就能保证处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和地球之间的通讯了。
  心细的同学可能已经有所察觉,这不就是三体问题吗?对了,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三体问题,由于月球环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已经确定了,而且人造卫星的质量又不会影响它们的轨道,因此这个三体问题是比较容易求解的,它的解就是上图中的五个拉格朗日点。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三体文明所在的行星就位于三个恒星所形成的三体之中,这三个恒星所形成的三体很复杂,它们之间的引力互相影响,因此它们的精确轨道很难计算,这也导致了处在其中的行星轨道的混乱,这也就是处在其中的三体文明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原因。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
  当然,除了嫦娥四号以外,人类发射任何航天器都离不开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因为首先我们需要从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航天器的发射地点,发射轨道,还有航天器的发射速度等等。更进一步,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射任务来计算发射航天器所需要的火箭的推力和燃料等等,这些都要用到万有引力定律。
  可以说没有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现代的航天事业。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新知识的创造和普及。知识的普及程度越高,创造出新知识,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为了未来科技的发展,好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有朝一日,创造出新的知识吧,少年!
72#
 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31 11:53:00|只看该作者

月球开发中国领先一步 外媒关注嫦娥四号准备登月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月球开发,中国将领先世界一步!外媒关注嫦娥四号准备登月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参考消息网12月3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际电视台12月30日报道称,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准备在未来几天内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据德新社12月30日报道,这家电视台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的话说,探测器于30日凌晨进入预定轨道,使着陆成为可能。
  报道称,预计这次着陆将在1月3日进行。
  官方媒体此前曾报道称,12月7日发射的探测器将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它于1970年以美国宇航员罗伯特·格兰特·艾特肯的名字命名──着陆。
  嫦娥四号携带着在月球表面封闭环境下培育蔬菜的试验种子。它还配备了全景相机和测量设备。
  人类已抵达过月球的正面。1969年至1972年美国向月球派出12名宇航员。
  1976年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4号”在月球正面着陆。此后就再没有探测器登陆月球,直到2013年中国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
  另据路透社12月30日报道,据官方的新华社30日报道,中国的一个太空探测器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在中国寻求推进其太空计划之际,这一任务被视为重要一步。
  新华社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的话说,嫦娥四号探测器30日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报道没有指出何时着陆。
  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最后会达到同一周期,因此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以前,航天器见过月球的背面,但没有一次落在上面。
  中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它包括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探测车,以探测月球表面。
  新华社称,30日8时56分,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嫦娥四号于12月12日首次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四号的任务包括天文观测,观测月球的地形、地貌和矿物成分,以及中子辐射量和中性原子等探测以研究月球背面的环境。
  报道称,中国的目标是赶超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航天大国。中国计划明年发射自己的载人空间站。
  此外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9日报道,中国发射了为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际着陆展开调查,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望在水资源等调查上取得成果。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也是此次挑战的背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以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起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等、印度的“月船1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2007年和2010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
  不过,在美国通过“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之后,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计划几乎都没有成功。在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着陆到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着陆,这之间存在37年的空白。进入21世纪后,在月球实现着陆的只有中国的探测器。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
  报道称,提出成为“航天强国”、积极推进太空开发的中国将月球探测定位为重要计划之一。继嫦娥四号之后,中国正在推进2019年发射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岩石等样品的计划。在全世界展开月球探测和开发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经领先一步,这似乎确定无疑。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71#
 摩天方 发表于: 2018-12-30 09: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月降轨控制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月降轨控制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准备月背着陆预定轨道。
  4时55分,嫦娥四号任务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四号探测器注入调姿和变轨参数。8时54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轨制动。8时56分,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 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 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自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以来,成功完成环月轨道修正、“鹊桥”中继星链路测试、激光测距、三维成像、微波测距测速等在轨测试,为探测器进入预定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做好准备。
  编辑倪艳楠
70#
 张各国 发表于: 2018-12-25 00:38:00|只看该作者

美媒关注嫦娥四号奔月:中国将首次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美媒关注嫦娥四号奔月:中国将首次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在它快速推进的月球探索计划中再一次站到了创造史上首次的门槛上。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2月21日报道,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
  报道称,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中国探月工程进一步证明软实力
  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也是中国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黑德说:“所有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把目光投向月球,这既是为了自尊──它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也是为了声望──其他国家如何看待它们。”他说:“此外,正如在冷战初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中一样,成功的太空探索是‘软实力’的巨大实证,能够以不具威胁的和平方式展示技术实力和领导力。”他还说:“在国际社会对机器人和人类探索月球重新燃起的兴趣中,中国显然走在了前沿。”
  报道称,就中国而言,2018年5月为给嫦娥四号充当通信中继而发射的一颗名为“鹊桥”的卫星是与探索月球背面相关的技术实力之一。由于月球的“身体”会阻挡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无线电往来,只有像“鹊桥”这样的卫星才能实现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近乎实时的数据传输。黑德说,与其说“鹊桥”执行的是一次性的支持任务,不如说它是迅速发展的“探月通信全球基础设施”的第一个组件。
  至于他认为嫦娥四号能够发现些什么,黑德指出,任何对月球背面的探索本质上都是对“月球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必然会带来新的发现。

嫦娥四号任务的下一步是什么?
  报道称,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那么在嫦娥四号任务之后将是暂定于2019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将进行中国的第二次月球正面探索任务,尝试从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中的吕姆克山采集样本。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有它们自己的探月计划。印度的“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9年初发射,俄罗斯则宣布了在未来5年内进行一次机器人探月任务的计划。在美国,受特朗普政府支持重返月球立场的推动,NASA正在筹划“门户”空间站和“商业运载登月服务”(CLPS)项目。“门户”是一个派驻宇航员的月球轨道空间站,CLPS项目则是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计划,依靠私营企业提供运送特定载荷往返于月球表面的服务。
  黑德说:“特别是CLPS项目将通过商业机会和伙伴关系提供抵达月球的多种平台和能力。CLPS项目提供的机会是快速创新和快速太空飞行的关键,而在未来几年比较中美两国探月方式的结果将是很有意思的。”

探月工程是合作还是竞争?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荣誉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在重新开始的全球探月努力中,现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时候了。
  洛格斯登说:“中国的月球背面着陆器是该国规划已久的探月计划的下一步。在美国规划它自己的探月活动之际,在我看来,把中国的成就排除在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统筹规划之外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新国会或许不会将嫦娥四号视为对美国领导地位的竞争和威胁,而是会允许NASA与中国以及其他航天伙伴合作,进行真正的全球探索。”2011年,美国国会曾通过立法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双边合作。
  在太空政策在线网站任编辑的太空政策问题专家马西娅·史密斯说,从科学角度讲,中国对研究月球的兴趣似乎和NASA对所有与月球相关的东西重新燃起的兴趣不谋而合。她指出,嫦娥四号任务涉及到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际伙伴。NASA也在为它的探月计划寻找合作伙伴,但由于美国国会的法律禁令,它必须把中国排除在外。

月球地缘政治
  史密斯说:“的确,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很微妙,但与俄罗斯也是如此,然而NASA和俄罗斯却有着广泛的太空合作,被认为是其他方面紧张关系的一个例外。”
  因此,中美月球政治的“绕月”问题迫在眉睫:既然NASA获准与俄罗斯合作以实现共同的民用太空目标,那为什么不能与中国合作呢?
  史密斯说:“NASA渴望在任何登陆月球的航天器上安装激光反射镜。也许给嫦娥五号安装一面激光反射镜能够成为第一步。”她指出,美国国会的禁令并不彻底。该法案中限制双边合作的措辞要求,NASA与中国的任何合作必须事先得到国会的批准。她说:“因此,折中的办法可能是保留这一措辞,但鼓励NASA迈出第一步,比如反射镜或其他一些小型科研项目,然后看看会怎样。”(编译/王雷)
资料图片: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8:17,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