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n0 E: A: ^" I6 v+ y http://www.phoer.net
& X; m9 o) g6 [0 u: s; i http://www.phoer.net
文缘文情皆动人 4 c# C7 g; i3 {; O4 I8 ^, X http://www.phoer.net
' b ]! \! f# _- w' x5 v http://www.phoer.net
──为殷世江先生离世一周年作 4 C5 i I( ~! M. U: l7 T: h# s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p( w6 y6 Y4 G; Q" I" P; M0 R 去年4月11日,从三才兄那里,我听到了殷世江先生离世的噩耗,并与兄在QQ上聊到世江先生林林总总的生前事迹,尤其是作为知名作家,世江先生对马边这一偏远县份的文学事业倾力扶持,是令人感激万分的;世江先生与马边文友们深深的友情和对马边文学人才的培养而倾注的热情。所有这些, 是足以让人潸然泪下的。 2 W8 p! \ M* n6 C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7 P$ _: x. W- L d 是以,我与三才兄聊的时候,也不觉眼眶蓄泪,难遣情衷。即赋《哭殷世江先生》一诗并示与三才兄,兄亦感叹唏嘘。 三才兄与世江先生,一个是远在马边的县级领导干部 ,一个是身居省城成都的知名作家,皆因文学情缘,彼此倾慕而结深厚友情,携手同心为在马边倡导“山野文学”大声鼓与呼 ,并脚踏实地地做了大量工作。 我作为马边作者之一,身处其中,自然感受颇深。 马边文艺创作协会成立那年,我在乡镇中学当孩子王。纷繁的乡村教学工作,本也把我身上的文学创作热情消磨殆尽,三才兄倡导成立的马边文艺创作协会,又激发了我写下去的热情,我便欣然加入了该协会,又开始了在文学道路上的苦苦求索。 后来,有一次世江先生应三才兄之邀,来马边进行文学创作辅导。我在接到通知后,随即向学校请好了假,赶班车到了县城,聆听世江先生的文学辅导课。
http://www.phoer.net 3 N6 i' g# ]: L7 N9 I P! J+ w. d9 e2 }1 V! L http://www.phoer.net
多年过去了,那天听辅导课的情景仍然清晰浮现于脑海。 那天,世江先生针对业余作者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从如何处理创作与工作的关系,怎样丰富生活积累,怎样激发创作灵感等方面做了既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的辅导。 世江先生实在的讲授内容,谦和近人的言谈,让听讲的马边作者们在如坐春风的感觉里获益匪浅。 后来读到了世江先生散文集《不经意总是想起你》,对先生的敬佩又得到了加深。 后来省作协组织作家几次来马边开展采风活动,我与世江先生便有了多次的面对面交流,他对我的写作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尤其是得知我上大学的女儿也喜欢文学后,世江先生的欣许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连连勉励有加,对我女儿的作品也做了详细点评。 在2010年省作协“马边绿茶采风行”活动中,我与世江先生的交流得以更加深入了,无论是散文写作还是诗歌创作,世江先生都给了我许多建议。 尤其难忘的是,省作协的作家们离开马边时,世江先生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书江,你来成都,我们一定得有一聚呀!” 作家们都上车了,离情别绪涌上我的心头,我不顾失态 ,踏进车门,面对世江等大作家,高声吟诵:“一曲离歌今宵别,相逢他年知何日──” ,与世江同来著名诗人张星泉,迅即起身答我两句“他年定有相逢日,满眼皆是有机茶──”
http://www.phoer.net ! ?9 _1 |! J P- t3 E2 Y+ r$ W9 p; ?6 \: [: ? http://www.phoer.net
我特别注意到世江先生在对我含笑点头致意中,更有依依别情。 没有想到,此次分别竟是和世江先生的永诀! 山高水长,云淡风轻,又是一年花竞发。但不管时间的河流怎样流淌,我们依然感觉到世江先生没有走远,我们依然可以沉醉于他的谈笑风生。 而作为偏远山隅文学初学者的我,则当奋发努力,以期用更好的作品告慰世江先生,同时也回报小凉山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2015年3月22日 于边城
http://www.phoer.net & w1 j0 Z; T1 `* v: H
http://www.phoer.net 5 {5 {6 t9 x; e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