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23|回复: 2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陈道洋 发表于: 2005-6-19 11:09:1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普通人最后的岩居人家

 [复制链接]
⊙ 陈道洋/文图
  “岩居”即是山民依天然岩穴搭房而居,这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生存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人早已结束了岩居时代,如今也再难见到这样的原始居所了。但在四川盆地的南部边缘,在川黔交界处相对落后的偏僻山区,还依然遗留着极少数的岩居人家,当地人称为“窟岩子”。他们有的已居住了几代人之久,少的也住了数十年。其中有一户刘姓的岩居人家,近年来就一直使我魂牵梦绕。
  四年前的初夏,我们到川南一带采风,从合江县出发,经过佛宝古镇,再往东南行数十公里,沿着一条山间小河便来到天堂坝一带的山区。这里山陡林密,巨石峥嵘,不时可见山林中突现的岩洞,或深或浅,或宽阔或狭窄,从其中一些颓垣断壁中可见,许多都是被遗弃的岩居。几经问询,涉过山涧中巨石间曲折的独木桥,登山崖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这户刘姓岩居者的吊脚木楼。
  这一带自古就是川南盐道的必经之地,三十多年前,36岁的刘相后还住在山下的门坎滩。那时,这片山区可称之为“穷山恶水”,十分贫困,刘相后靠着自己年轻力壮的身板,肩挑背扛,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着盐巴和山货。他多次经过这里,发现了这个尚可栖身的岩穴后,便举家搬来开始了岩居生活。开始,经过简单的搭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风蔽雨的“家”。继而在周围垦荒种地,凿石开路,引来山泉,就这样安顿下来了。后来,靠全家人的勤奋劳作,三五年之后,居然建成了这座一楼一底的木楼房。似这样象模象样的岩居房屋,在这一带还是十分罕见的。
  岩居固然有它的天然优势,美景环抱的自然环境,清澈甘洌的山泉,山高林茂,鸟语花香,青山碧水尽收眼底,这些都是城市人所梦寐以求的。但是,设施简陋,生活贫困,与现代文明相距太远,也注定了岩居的必然消亡。
  他们就这样过上了简朴的岩居生活。但不幸的是,十多年前遭遇了一场山洪爆发,刘相后在屋前过河时被洪水冲走,至今尸骨全无。后来,他的单身弟弟刘月清搬来共住,才仍然维持着这个三代之家。刘家的第二代原有子女五个,后来仅存三人,其中一个女儿早已嫁到山下,另一个女儿也嫁到了贵州,儿子在前些年就到广东、浙江一带打工去了,每个月都寄五六百元回来补贴生活。已经14岁的刘生强是孙辈中的老大,在十几里外的天堂坝上初中一年级,床前还挂着“第一名”的奖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年轻的一代已经逐渐与现代社会融合,刘家的新一代必将成为最后的岩居者了。
  今年五月我们途经川南,特地绕行了一百多公里,再次到天堂坝寻访刘家岩居。这里青山依旧,石径尚存,但是已人去楼空,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几经打听,说是去年老母去世后,刘生强(算来已18岁了)带着弟妹们到浙江找他爸打工去了,刘月清老人也不知去向。我们望着破落的岩居木房,似乎还听见老人的话语和孩子的嘻笑声,心里不免感到一丝酸楚和惆怅。
  下得山来回首望去,隐约可见的岩居洞穴渐渐消失在青翠的山峦之中。汽车行驶在山间愈来愈平坦的公路上,看着路旁越来越多的新建农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贫困山区的生存状态,正在渐渐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图一:刘家经数年搭建起来的岩居木房
图一:刘家经数年搭建起来的岩居木房  llW8CEuJ.jpg  保存到相册

图二:上山之路十分艰险
图二:上山之路十分艰险  5BviUGAY.jpg  保存到相册

图三:垦荒种地是岩居者生存的希望
图三:垦荒种地是岩居者生存的希望  91R39pvi.jpg  保存到相册

图四:生活用品要到数十里外赶场购买
图四:生活用品要到数十里外赶场购买  lReOk8IP.jpg  保存到相册

图五:新的一代更加向往到山下安居生活
图五:新的一代更加向往到山下安居生活  OyqfYCgB.jpg  保存到相册

图六:刘家的岩居如今已是满目荒凉
图六:刘家的岩居如今已是满目荒凉  Kj2imIg2.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道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陈道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启示 芙蓉正教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5-6-19 11:52: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谢谢楼主的好图文,已加精和广告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王秀荣 发表于: 2005-8-13 22:03:06|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深山,岩居人家的子孙向往文明进步,应该算是一件好事,让贫穷、落后、艰苦的岩居生活成为历史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22:58, Processed in 7.425613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