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79|回复: 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间大事

 [复制链接]
人间大事 一 民间有句俗语,“人间大事,吃喝二字”。把个人间与人生说得简洁如斯,也未尝不是一种言之成理的说法。“简”是简了,至于“洁”么,就有些语焉不祥地没了下文,倒是跟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从前,有个太监……”的故事有得一比。有进则有出,物质不灭,“吃喝”二字“下面没有了” 的,其实所有人掩口葫芦状地心知肚明,该是“拉”、“撒”二事。 说是两件事,要算一块也未尝不可。当年读中学时,课间齐涌去方便,事毕,出门皆边结风纪扣边走,一位同学却停步忽地一拍脑门,叫道:“哎呀!大的忘了!”,急急返身,忙忙地又解带蹲了下去,众皆瞠目。这样分门别类的解决之道,说实话,也就几十年一遇而已。 这件事的说法很多,古的雅的,随便想想就有“遗矢”、“出恭”等等。“遗矢”,仅以字面观,看上去倒像有人丢了箭。最有名的典故便是太史公《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受贿,谎报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几泡“矢”,就毁一名将亦毁一国。司马贞索隐说“矢,一作“屎”,乃同音通假。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里即有句借用此典,“千村薜荔人遗矢”。倒回去二、三十年,这句该算“语录”,得大声唱出来。 “出恭”的由来,乃明代学子监学规,每班与“出恭入敬”牌一面,以防生员擅离本班。考试时,场内亦设此牌。士子欲离席入厕,需领得此牌方可行,是件该毕恭毕敬去办的事情。美国电影《萧申克的救赎》里,黑人影星弗里曼扮的老瑞德,出狱后苦恼入厕时,无人可报告申请与批准,搞得一泡已几十年狱中“体制化”了尿,缺此一程序,愣是撒不出来。这样的苦恼,由““出恭”一词而看,其实也算不得现代。 “解溲”、“解手”的说法,该是古词今用。仍是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不得前后溲”一句,有索隐曰:“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四川话里,倒正好从小一直就是“解溲”的叫法,又有“大溲”、“小溲”之分。现在想起来,原本皆是古意。 一直以为“解手”是“解溲”的误写,否则解“大手”、“小手”的,很是让人会误解该是要脱手套。不想乱读闲书,有人却又考来与 “山西洪洞大槐树” 有关。说是明洪武年间,连年战乱,官府强制移民。一路绑着押解,欲方便时,得兵卒先解开手上绳索,所以洪洞县迁来的人皆叫入厕为“解手”。读得将信将疑,又见说“大槐树”下流落出的人,还有一特征,便是小脚趾的趾甲是裂为两瓣的,世世代代皆如此。好事除袜而观,却是吓了自己一跳,果然! 不晓得山西洪洞县那大槐树还在不在,心想如至山西,无论真假,也当去一拜。拜完之后,倘是环境允许,大概少不得躲那大树后,“解手”一番也未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搬起脚砸石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搬起脚砸石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关于蛊术 寻找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后人有结果
2# 四姑娘山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6: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 依常理而断,自婴儿出生,哇哇坠地来人间开始,即免不了得行此“大事”。可是惭愧得紧,我于童年之前的“大事”种种,居然是毫无印象。所以有些事情做得稀里糊涂了,就跟没做过一般,其实不是存心要抵赖。 先从能记得的“大事”记里头一桩数起。儿时,家在川南黔边大山中的煤矿,那工厂矿区皆四散在乡间,一派工农紧密结合景象。工人们大概都嫌“厕所”的叫法太文雅正经,多随了乡俗叫“茅厕(音:厮)”。山中坝子里五、六十年代建起来的成片成片的“工人村”,皆一式的水泥红瓦三层大楼房,山坡上一栋栋整齐排布如军阵,远看去倒也真是有些壮观。那时,外公外婆家就在这“工人村”的十六栋三楼,上小学前,就在这儿住过好一阵。 这“工人村”楼房,进里面才晓得,一层楼道排开七、八户人家,只中间留一间大屋作每层楼集体的厨房与水房,满楼里,没得一间“茅厕”。也是难怪,那是个能把“进口”问题解决掉,就该谢天谢地的年月。 有“进”即有“出”,中间那生产过程有它亘古天然如真理一般的自然周期,是个时不我待,不敢冒风险去坚持等时代进步的事情。于是家家皆审时度势地自备了工具,可手提,可移动式的马桶,川语名“尿罐儿”。称“罐”而非“桶”,细想想也有道理。形状造型虽是大同小异,却有好些是当地土陶烧成而非全是木制。我儿时有句习用的川谚:“听你(娃儿)吹!尿罐儿盖盖都会飞!”,挖苦的是此人吹牛不着边际,连盖子都飞得匪夷所思之外,尚有臭气熏天。这尿罐儿盖盖倒皆是木制的。 可是这工具容积有限,能解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去处。大概是跟楼旁村中的农家打好了商量,粪肥皆归人家,于是在楼下小路对过的农家猪圈旁,紧*着搭了个 “偏偏儿”(1),整栋楼总算有了个“茅厕”。让人舒口气。 这“茅厕”当真是以茅草为顶,隔壁即是农家猪圈。墙是川中“照壁儿房子”的传统做法,夯土为底墙,木柱上横钉木条,再竖穿扎竹蔑为骨,两面以泥抹平,夹泥为墙。地上以水泥预制板搭出坑槽,下面就接了猪圈的粪坑。工人师傅们本就有的是手艺,这“茅厕”又是整栋楼挨家轮班打扫,印象中倒真比其他“茅厕”显得挺刮清爽些。外楼、路过的,也都喜欢到这里来上,完成“大事”。 那时候还没上学,跟了其他孩子漫山野的乱跑,自己想起来都觉得是野孩子。但在其它孩子眼里,却又是“文”而“弱”了。“文”的一个证据,就又在这“大事”之中。楼前坝子中野耍,凡“大溲”内急,我就急急奔回三楼寻外婆讨来纸头,再匆匆下楼再去。这事很被小伙伴们耻笑,因为他们都是见有动静,立马拔腿就去的,没有我这么麻烦与矫情。 心下奇怪,请教其他孩子,皆笑曰:“篾片儿刮唦!”。这才明白墙角经常会时有时无的那几条竹篾,不是拿来赶苍蝇蚊子,原是掰来做最后工序之用。又问有时候竹篾没得了,又是啷个整的呢?被大孩子睨视不屑答道:“还有照壁儿墙头可以扯得嘛!硬是笨!”。这才晓得男女厕间那夹泥墙,老被人抠出些大小洞,屡补屡抠,还扯出折断篾片,原来不是有人在耍流氓,而是被派了急用场之故。 记得后来一时情急,也试着使过几次弃擦而“刮”之。生疼之外,出门来,却是忐忑。只好赶紧寻纸头再处理一次,心下才放宽。也就任由孩子嘲笑去了。 一日网上居然翻见有人考“古人拭秽” 风俗一文(2),曰宋元以前皆使“厕筹”或“厕简”。“厕筹”、“厕简”乃竹木削制为小片而成,还不是一次性的,用毕后以水涤尽,以备再用。贵族之家,还以锦襄盛筹备取用。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载“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这南唐后主,才情诗词之外,倒也怜香惜玉至此。 也有此物乃随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土的说法,因为据文献载,印度人使厕筹的历史比中国早了很多。《毗尼母经卷第六》中记载释迦牟尼关于此物的戒律,详细得让人吓一跳。佛说:“……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读时莞尔之余,倒一下想起儿时这些名字都不记起的玩伴了。那使“厕筹”之古法,也不晓得他们是那里学来的?难道?难道他们读佛经? (1)偏偏儿:川中俗语,意指借其它墙壁而简易搭建出的房屋。 (2)王志轩,《中国古代拭秽风俗流变考》;http://www.china_org_cn/chinese/archive/245871.ht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7:08|只看该作者
三  念书后入的小学,因为进的是区属而非矿上自办的子第学校,一大半的同学都是四乡的农家子弟。这小学位于两条铁道交*口南面,大片田野间一座小山坡上。于是景致人物,都平添了许多乡野青草气,很是舒心自然的几年。现今仍是记着不忘,心中感激。  小学里的朋友中,玩得最好的几位皆是农人子弟。于是课余周末的玩法,少不了下河摸鱼捉虾,上山摘果采花,田中偷食红薯、玉米一类勾当。既是如此这般,田野间的野溺野矢也就自然。  夏日里,守荷塘田埂,各寻一片新生尚卷曲荷叶,瞄准叶口,倾注其内。待得荷中不胜重负,那叶便垂头一摆,梗一斜晃,“哗”地一声尽泻而入塘中,齐齐地笑起来。荷叶流珠,流水滚落间本是有银银白亮的边儿,这一下,得见了水边金色的边儿。冬日间,如是降霜雪,则可以伙了同去射水田中的薄冰。大伙儿齐站垄上,一起发射,重点打击处,薄冰就融了。那射程远近高下,恰如黑纸白字一般,谁也抵赖不脱的。  至于野矢,“篾片儿”以外,也跟他们学得不少。农家子弟敬惜字纸,书包用过的作业本皆不肯撕。顺手身边揪一把青草,便最是简便合用。使青草团,得提防手指有“穿帮”之虞。田间作物的叶片,大小合适、材质堪用的其实很多。南瓜与丝瓜的叶,挑老嫩适中的,微涩而不糙,正好。桑树叶则最好反过来用背面,正面有蜡质,太过光滑。苞谷叶子则别用,一是太光滑,二是边缘有小锯齿,不小心会在屁股腿上拉出道道的血痕印儿来。但苞谷棒子的外皮却又好用,又韧又有皱纹,擦得干净。  春天与秋天,是最好的时节。陷在油菜花田边,或躲在苞谷林林里,眼里全是油菜花的黄或苞谷林叶片的绿。低头看着,拿草叶拨弄那脚边路过的一队蚂蚁正玩,再一抬头,如焦距没调好似的,黄色花瓣、绿色叶片似一起晃着摇着扑到眼底里来,让人一下有些目眩。举头一看天,阳光就扑在了脸上。有风凉嗖嗖地从胯下滑将过去,就随风向,挪挪脚,调调角度迎了风。忽地风来,一不留神,便是吸了满肚子天地田野、草木枝叶的清腥气。  钟阿城有篇小说,名字就叫《厕所》,很短,也有很好玩。小说里的老吴,请教出旧日宫里皇家是用铺上炒焦枣儿的桶来办事的,“一边儿感叹焦枣儿粪桶的实际与气派,一边儿到街上公共厕所解决一时之私”。结果遇上一溜儿五位蹲着的,都在问人家有富余的纸吗?这下傻眼,只好齐蹲了近一个钟头,等人再来。蹲着聊着,这老吴突地就站起来了。大家伙正纳闷,“老吴系好裤子,说,我的晾干了。”  当时读得大笑,笑得肚痛。笑毕,按着肚子,便想这城里人也有城里的尴尬。那焦枣儿的味儿,那比得了田野里八面来风的草木清气?又何至于还得蹲在哪儿,等晾干呢?
4# 金佛山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7:20|只看该作者
四 野溺野矢,有时候也会有些风险。野溺还好,胜在时短,好似游击战。最大的风险,不过站错人家的墙根,被断喝得一声,乱了些节奏频率。只需心中镇静,若无其事地完事走人则可。只要地点别错得实在太离谱,被练几嗓子之外,被人不依不饶般跟踪追击,仓皇逃窜的情形,倒还真没见过。不过这样的风险也就是在城镇,乡野里的农人虽不会谢你,但多是一笑而过。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较之野溺,野矢的风险要大些,需时既长是一面,又是阵地战。阵地战的风险都比游击战要大。红军长征的缘起,有“北上抗日”是“播种机”的种种说法,但我看,其实就错在不恰当地玩糟了阵地战。扯远了,打住。 田野里的野矢,最大的风险不会是农人,而是乡下的狗。川谚有“黄狗掉进大粪坑,硬是搞肥了!”的说法,可见一斑。我小时在乡下院中见老人为幼儿把矢,事毕,则唤来家狗,顷刻之间,即把地上打整得干干净净,直舔得那摊泥地上湿漉漉,似光可鉴人。 但“狗改不了吃屎”这样的说法,以为纯粹是人对动物的严重污蔑。那时节,素食米饭连人都险些吃不饱,那有肉骨头一类的荤食,或者雀巢“康多乐”等等的拿来喂狗?逼得人家聊胜于无,把个屎橛子当了骨头啃,也潦草算是荤腥。既要养狗看家护院,又要嘲笑人家自力更生。这人呀人,不说也罢。 所以那时候田野野矢,最需提防的便是狗。如是没选好合适阵地,被狗发现,跟踪而至,可就麻烦顿生。 有的狗尚算文明,会静蹲一旁,目不转睛地待你完事。这感觉实在是很尴尬。人的有些事,没观众不行;可有些事,有观众更不行。被如此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行此天然之事,却一下变得很不自然。估计再有表演欲的人,在此种情形中也一下颓顿,丝毫没了表演欲望。更尴尬的是一时心理错位,本是件悄悄然吐故之事,却毫无心理准备地大幕陡然一拉,竟摇身一变成了厨子,被人如此热切期待。颠倒干坤,天地错位般的怪异。于是,只得草草收场,灰溜溜地赶紧一走了之,把享受留给人家。 当然最最尴尬的,是遇上性情急躁外向,又热情执著且迫不及待的狗,根本就不容得你有哪怕仓皇与草草的收场。大家都有饿得守在厨房,不等装盘持箸,抢先以手指偷食为快的经验。所以,这般的难堪尴尬局面,还是不提也罢。诸位皆能想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7:33|只看该作者
五 那时候,父亲在矿上供销处汽车运输队做汽车电工,这汽车队大院就在离我读的小学山坡下,下坡上了马路,过个铁路道口转弯,再下坡不远便是大门。母亲是刚从云南林场调回煤矿,没分到房子,于是便在父亲的电工车间,用木板隔了一半为家。 这汽车队厂区院子颇大,能容二、三十台解放卡车一字排开,停在车间内,空气中满是汽油机油和电石氧焊的味道,所以我儿时的玩具就是各种样式、各种形色的螺丝螺帽、铜管焊条、汽车零件一类的物件儿,经常一个人躲在待修车辆里玩个不亦乐乎,很是快活。 汽车队有几十号司机与机修工,但满大院里,办理这“人间大事”的去处却只得一处。厕所建在锅炉房旁边,大车间北面尽头里的后墙根。到过重庆的,大概都知道此地是山城,房子都建在山上。去重庆人家作客,主人家多会电话里认真殷切地告人:“如果是从前面走来,我们家是在六楼;但如果是从后门进来的,我们家就是二楼。”这句话你该认真地听,绝对不是在跟人搞笑,作无厘头。 汽车队大院就建在这样北低南高的一处斜坡上。这样的地形,结果就造成大车间南面窗外即是麦田,而车间北面的窗中往外看去,却是跟城堡一般,足有二层多楼高的石垒堤坎,麦田已降在窗下十来米处。堤坎根处,设一粪池,池旁兀地立起几根水泥柱,上面架上一排混凝土预制板为平台,平台上建起的就是汽车队的厕所。 不知道这样一番的罗嗦,大家有没看明白。亦就是说这厕中蹲下,脚边槽口望下去,是足有十来米高的净空。在此方便,小的还好,如莫名而短促的一阵雨,一洒出就被风吹成曲线而下,散了不知何踪,入池的准确性极差。如是大的,则良久才能听见砸入池中的动静与声响。有时不巧,下面正有农人来挑粪,就会高声嚷嚷道:“楼上的!稳倒一哈嘛!”。楼上的就只好憋上一小会。 一次,捧了一本讲越南人民抗美战争英勇业绩,名叫《南方来信》的书,入厕蹲读。一阵声响,底下远远传来,思绪猛从字里行间战火中飘回,诡异惊诧间,竟误以为自己是美帝国主义的B52轰炸机。 后来单位终于给分了房子,搬去镇中心的一幢新家属楼。楼在镇里中心菜场旁,仍是楼中无厕,好在楼旁即是为中心菜场配套的公厕。中心菜场成日里人来人往,人一多,内急的比例自然就高,于是这公厕就匪夷所思地宏大。说实话,从这大山里走出去,以后的几十年里走南闯北,大城市、大场面的真见过不少,但这么宏大的公厕,却再也没见过。宏大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室内足有三十米长,一长溜儿的水泥蹲位可供近三十多人同蹲,对面是同样一长溜儿的小便槽。光修得宏伟还算不得真,比如上海浦东的磁悬浮列车,世界第一也没用,缺了人气。妄自猜度,磁悬浮的老总如见得这公厕的车水马龙,人气之旺,估计得一下背过气去。 早晨的高峰时段,这么多的蹲位居然全是客满。中间过道上,还有不少佯作镇定,小步踱来踱去的候客,只举烟的手微有些抖,步履蹒跚,眼神里如狼一般发急。“人间大事”,说不急是假的装的。对面更是热闹,四、五十人整齐一字排开,走马灯一般来来去去,络绎不绝。本来蹲位之间还有木隔板,见如此兴旺繁忙紧张,而有些人又不自觉,老磨洋工,索性就全给拆了。这下就好,一览无遗,众目睽睽之下,大家的节奏不快都不行。再有磨洋工的,那里逃得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光? 此厕之大,还大在下面横贯的通道,居然如隧道一般可以行人。一次正方便,下面竟然有人行走,边走边使长粪勺在四处刮。吓了一大跳,问旁边蹲之若素的大人,喷口烟不屑答曰:“偷粪的!”才晓得这公厕的粪还不是农人想挑就挑,得拿自家的鸡蛋土产来跟公厕管理员“塞砣子”(3)才能来挑去沤肥。这才晓得粪也是金贵之物。流到坑中的已被塞了砣子的农人挑光了,塞不起砣子的农人,就只好跳进来自己到处刮。 一次见一位“偷粪的”农人被管理员逮住暴打,粪桶也给人家砸烂了。那一身臭气,衣着褴褛的干瘦汉子坐在地上,守着烂桶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在呜呜哭。看的心底一酸,自己的眼泪也要流下来,赶紧背过身去噙住,躲去了嘻哈看热闹的人群背后。那孩子心下明白,在这个国家,做农民是最苦最造孽的了。读再多的书,都比不上这样的明白。 (3)塞砣子:川中俗语,意为贿赂。
6# 青城山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7:45|只看该作者
  六  而后中学学校里,那“人间大事”的去处,估计跟不说十亿也有七、八亿的中国人的记忆经验一般整齐划一,乏善可陈。蹲点之际,无非是脚踏两砖,眼前头顶一排砖头错落出的花窗,可洞洞眼眼里看云走,如此而已。而隔壁即是女生们的唧唧喳喳吵死人,觉得想得出什么“莺歌燕语”之类词儿来的文人,真是欠扁。如是发现几片染色的月经纸,总会有男生两眼放光出得门来,四处寻人耳语,一脸的青春痘痘皆是兴奋得泛红。男生们吆喝着群集入厕,其实是个去分着偷抽烟的隐语,所以才有“拉屎抽烟,打一成语”一类非正式语文考题。  待得高中毕业,考美院,未遂。补习一年再考,仍未遂。即去一山中煤矿的子弟学校谋得一份美术代课的教职,自食其力。学校位于山顶,学生们都得乘了缆车来念书,厕所就位于悬崖之上,只需砌半堵墙。于是眼前甚是开阔,旗帜般一面一面的,全是山,风刮不动。如是早事,谷中雾起,山树皆不见,只眼前阵阵飞白,倒很是生出几分出恭入敬于云端的伟岸。点根烟,好事改陶渊明句:“恭敬西山上,悠然见云起。”顺便说,前面那考题的标准答案:前呼后涌。  山巅云雾看得久了,其实也会腻,似人生亦白茫茫朦胧一片不辨东西。恰有新疆部队来招文艺兵,想着一片大漠孤烟,豪情万丈地便去。酒虽没喝,但也很有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决然。至疆的火车上,哈开窗上冰凌,满眼白雪皑皑。带队老兵见我一脸兴奋,坏笑道:“高兴个啥子嘛?到时候,冷得你娃出去嘘嘘,都要带根木棒棒!”惑而询之,说:“零下四、五十度的天儿,不得一边嘘,一边把冻掉塞住的节节儿“黄冰”敲下来,才整得完工唦!”满座大笑间,晓得是诓人。  不过疆地冬日苦寒,倒不是诓人的。干部安排新兵连去打扫营房厕所,新兵们肩了扫帚簸箕正欲去,被老兵班长喝止,说:“一帮笨蛋!拿错了!换!”换什么呢?换了十子镐铁锹与小推车。不一时,新兵们哭丧着脸,把大大小小黄色冰块抱来扔车上,推去了菜地。黄色之中,有透明有不透明,看那形色,竟也颇似琥珀。《本草》中,名此物为“人中黄”,想来有些道理。  许是疆地天地广袤,旷野无边,人行其间,行止亦就跟风生水起一般天然自然,于是多野溺。至小街,巴扎(市集)旁偏僻处见两维人女子蹲着,眉飞色舞正聊天,长裙踞地。转眼走人,地上蹲处留热腾腾两泡,正冒白烟。维人男子,特别是老汉,野外处见其背人单腿跪下,背影看去,甚是庄重虔诚。开初以为是在祷告。后来乘长途车旅行,途中停车,集体处理此大事。但见一排人跑戈壁大漠中各自为阵的单腿跪下,才晓得,人家正“打枪”呢。后来方知,这跟宗教习俗有关。穆斯林忌站立及往水、火里小便。且因麦加圣地位于西方,亦不能东西向行“恭敬”之事,须择南北方向而为之。 印象中最深的,数雪夜醉归。心骛八极的飘渺暗夜,高高低低走得虚浮,但见白茫茫好大一片天地。忽有急,停下迎风,听不见溅落声,厚白积雪上,立现颇有立体感的大小窟窿。于是不安分,摇摆扫射起来,酣畅淋漓间,似当了自己在雕塑,甚得成就感。事毕,寒风中猛地抖出个冷噤,有片片雪花贴在脸上。哎,那个舒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8:03|只看该作者
  七  大漠戈壁或草原桦林里的,有孤烟落日、明月繁星,亦有风吹草低、叶落如阵的风物为伴,这般最是惬意的蹲点,皆是在新疆得来的。但最为惊险难忘的一次,亦是在那地儿得来。  乌鲁木齐时,一日黄昏应几位画友所邀,至其二道桥寄居屋中小酌,荒秃秃土黄混沌一片山坡上,全是同样土黄混沌的群群自家垒就的土屋民宅。踏了满地零乱的雪道而入,杯盏相错,炉火暖融,言谈甚欢间不意竟已夜半。酒后内急,询去处,先是笑问大小。闻得是大,面色竟然严肃,说“那,那就在院角吧。”心下奇怪,明明来时见公厕就在院外小路对过,只数步之遥,便说“那怎么好意思?公厕不就旁边吗?”他们规劝得一阵,但想不可如此不文明与不礼貌,仍是坚去。无奈,寻只手电筒与我,指点好去处,便由得我去了。  不几步便至,行至近前,也居然没有一般公厕那传统般猛烈,中人欲醉的气息,只嗅到寒冬遍地积雪的清冷。正心说还不错,进去手电四下一支,我的个老天!  天儿不是天寒地冻地冷么,冷了不就凝固结冻得快么?所以那槽中黄白之物不就没法流通,全冻得死硬死硬了。这堵了,不就越堆积越高了么?再来的怎么办呢?人多聪明呀,脚底下垫高不就行了。于是乎,槽边左右开弓的两块砖,足足被叠出了八块砖头!  这家伙,一下懵掉。可又不好意思退回人家院中去处理,也就是仗着天寒地冻,味道尚可,一咬牙,上了。这一上去,才发现脚踏四砖,踩高跷般摇晃欲坠的倒是小事。也是怪前面观察不细,待得蹲下,才发现底下满是冻得坚硬的一个个尖儿,齐齐朝天,尽冲着人。一下想起越南人民为美国大兵专挖那陷阱,坑底下,全插满了削尖了的竹管。实在想不起,有没美国兵在这般坑上出恭入敬的,却倒是知道有摔下去,被通体戳了个透心凉的。这一下,十个脚趾似一起使劲,猫爪一般,全攥得紧紧的。猛地想起李太白《蜀道难》, “噫吁!危乎高哉!”一句。吟完,赶紧惶惶然而去。  这诗仙太白,据考证生于唐时“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也是位游历过西域的四川同乡。不晓得他是否有过如此这般的经验感受?方写得出如此贴切、震撼的这样一句来。  不知道这算不算因坚持“文溺”而得此历险,但细究起来,无论如何不该算文溺而犯的错,否则结论堪忧。其实野溺与文溺,以为跟《孙子兵法》所言一般,端在审时度势上,“以正合,以奇胜”,不可拘泥,当仁不让,否则损己亦损人。  新疆时结识的一帮朋友,后来皆陆陆续续回了内地里,这“奇正之变”,大多皆应付得通达不滞。但也有例外的,酒桌上据说有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边被擒个正着,交了五十元罚款之外,还扣下来写了上千字的检查。端着酒杯还嘴硬,说:“晓得该寻厕所而不是找墙根,可问题是,俺硬生生憋着,绕偌大个天安门广场,足足仔细搜查了快两圈!”  前时长假,约人至山中露营,喜滋滋地应了,兴致勃勃立马要去买帐篷睡袋。第二天蔫蔫地来电说算了,老婆不同意。问为什么?忸怩半天说了情由:“老婆说,山中没得抽水马桶。”这样理由,闻之哑然,的确也真是让人服气。无话可说之余,一时不晓得该可怜人,还是该可怜了一方山水。如有机会能遇见攀过珠穆郎玛的登山家们,不妨老了面皮,问过此节。
8#
 楼主|搬起脚砸石头 发表于: 2005-6-20 15:28:18|只看该作者

人间大事

  八  既说到抽水马桶,千禧年时,有国外媒体好事,邀专家学者与读者评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林林总总中,位列榜首的,竟是抽水马桶。闻此结果,让人平生几分感慨之外,个人而言,倒很是“中心喜乐”。不想国中沸沸扬扬,不平者如“爱国派”,抬出火 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等讨伐。一时间,公有理来婆亦有理,看上去公婆皆有理,很是章法混乱。  在我看来,瞎起劲的多。原因简单,三日不打枪、不放鞭炮,可。三日不读书看报,亦可。三日上街走路不带指南针,更是无不可。至于个中道理,且来试试三日只进不出,食而不泄的看看,就不难明白。当然,如还有起劲的,非要说就爱那雕龙描凤、玲珑巧便,“承载数千年文化”的非抽水式马桶这一口,甚至广大国土上环保到彻底节水的蹲式茅坑,那么,我也无话可说。  以为这样的列名很是拿人当人看。如是国中学者来列,数到几百项,估计也未必能轮到发明抽水马桶。不敢说吾国文化传统里有拿人不当人的基因,但当年见西人有以“厕所为衡量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尺”一说,初见一惊,觉得真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这道理,要等到大学时,一屁股坐在一只真实的抽水马桶上,亲身会得那份欣喜舒畅,才回过神来。坐在那里,一时浮想连翩,觉得全国人民,甚至全人类都该用上这样的马桶呀。  大道理不必说了,拣个小的。但凡念过几天书的人皆喜入厕时读书,宋朝欧阳修即有“马上、厕上、枕上”读书的三上之说。茅坑蹲读,那中人欲坠的味道不必提,如是读至妙处,浑然陶醉不觉其臭的情形,也的确是有的。书不堪读,潦草翻过,匆匆而立,也就罢了。但这边厢读得抚掌而乐,那边厢甫一起身,顿时眼冒金星,天地发黑,灵魂虚脱,如被书读得阵亡,神志弥留间,寻墙头稳稳扶住,半晌才六神归位的体会,就实在太多。而最极端的一次个人经验,是川中夏日乡间,踩在两条木板上正读白纸黑字,一定神,竟然见坑中全是蛆虫阵阵翻涌,如也在群阅黑纸白字。慌忙逃窜间,书也打翻,只能望坑兴叹。  易蹲为坐,读书自是少了忌惮。从人体结构与肌体支撑的角度来看,以为也是把这当仁不让的“大事”,由不得不为之的匆忙交差的工作,变成了从容的人生享受。但据说中央两会期间,代表所住宾馆里,马桶圈被蹲着踩坏掉的不在少数。文明古国,“蹲久了居然也就习惯了。把这句加引号,因为是从钟阿城《闲话闲说》里借来的,说的是中国小说。  有人会说这抽水马桶的普及,有个物质基础问题。倒是不妨说说我十来年前在浙东宁海、三门一带乡间所见。浙东农人,亦把粪肥看得金贵。田间道旁先挖几个大坑,复埋大瓮。最有意思的是瓮上所置器物,型如明式太师椅,只是无腿而有支架,横架在大瓮之上,椅中木板开一椭圆孔。讲究些的,头顶上还有草棚。椅与棚皆可移动,满一瓮,则移至另一空瓮。乡间闲步,走得久了,也坐上一用。端坐此太师椅上,看三三两两农人劳作走过,满目青青麦苗葱郁间,不禁心生感慨。微有怪异处,在于分不出如此这般,倒是该算“野溺”还是“文溺”?  只管饮食之乐,而无矢溺这样的后顾之忧的,大概只有神仙。印象中读过的古今中外神话仙人一类的书,讲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不在少数,甚至与凡人偷情云雨的皆有,独此事多是语焉不详,让人疑心神仙之人是矢溺不得的,会泻了真气。好不容易见到孙悟空洒了一泡尿,却是尿在如来掌中,佛一翻掌,五指山下镇了五百年。少年时,一日忽悟到主席也是人,主席也要蹲坑拉巴巴的。那份如洗涮干净,重新做人的惶恐与欣慰,现今都还记得。  东郭子问道于庄子,庄子答曰: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僧问:如何是佛?六祖应曰:干屎橛。这“人间大事”,不过如此而已。  零五、五、二十,土山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9:27,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