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随着三峡博物馆开馆,考古专家从现有的17万余件文物中选出20余件,并将由公众最终推选出十大镇馆之宝。 三峡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镇馆之宝代表着三峡博物馆的最高水平,因此必须是具有重大考古影响和公众舆论认可的珍贵文物。目前考古专家初步选出20余件,供公众作为镇馆之宝的候选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有: - <script src="http://www.northeast_cn/js/advertise_in_news/adv_19000000.js">[script]null[/script]</script>
复制代码 一是乌杨汉阙,现陈列于三峡博物馆大厅之内。乌杨汉阙于2001年在重庆忠县乌杨镇被发现,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汉阙。乌杨汉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重达10吨。阙体雕刻内容丰富,包括生活场景、神话传说、飞禽走兽等。
二是作为证实“汉代朐忍县城遗址”有力证据的“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朐忍令碑2004年发现于重庆云阳县旧县坪遗址。碑高1.7米,宽约1米,碑面上端有三组画像,并刻有青龙白虎的图案。
三是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现已从瞿塘峡整体切割后搬运至三峡博物馆。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刻于南宋干道七年,由南宋著名书画家赵公颂所书,,宽7.2米、高4.1米,面积约40平方米,刻有900余字,对宋高宗禅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记录。
四是出土于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的“鸟形尊”。“鸟形尊”为大雁的头、凤凰的冠、老鹰的喙和禽类的蹼,通体羽纹间镶嵌着绿松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巴国宫廷中使用的器皿。
五是上世纪70年代在重庆江北刘家台出土的“偏将军印章”。金印为六面体,一寸见方,顶上有一吉祥乌龟的造像,属于蜀汉时期文物。
六是从重庆丰都县袁家岩发掘出土的汉代“巴渝神鸟”。“神鸟”呈昂首展翅飞翔状,造型生动,其来源与用途至今不为人知,专家推测可能为朱雀、精卫鸟或巴人供奉的比翼鸟。
七是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出土“玉具剑”。剑柄用玉石做成,剑身韧性极强,推测为巴国王公贵族所使用。
八是重庆忠县中坝遗址。中坝遗址不仅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通史”式地层堆积,还出土了文物20万件,相当于一个国内大型博物馆的馆藏品数量。
此外,忠县出土的中国唯一晋阙、三峡特有的纤夫石等也都列入镇馆之宝候选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