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353|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国画[独家贴图]大家来评价一下赵望云、高二跃、张登堂

 [复制链接]
作者:赵望云 尺寸:130*33 装裱情况:立轴  bCnT2mNY.jpg  保存到相册
赵望云 局部  0wz2wO53.jpg  保存到相册
赵望云(1906-1977)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市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作者:高二跃 尺寸:740cm*27cm 装裱情况:长卷纸本
作者:高二跃 尺寸:740cm*27cm 装裱情况:长卷纸本  gwDPsknw.jpg  保存到相册

作者:张登堂 尺寸:98*45 装裱情况:立轴
作者:张登堂 尺寸:98*45 装裱情况:立轴  C4FH03Bw.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翰雅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翰雅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翰雅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翰雅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翰雅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翰雅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注意]超女成都mm杭州夺冠
2# 四姑娘山
 四海文园 发表于: 2011-2-7 11:50: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赵望云(1906~1977)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  a.jpg  保存到相册

人物生平
  1906年(大清光绪三十二年)9月30日生于河北束鹿(今河北辛集),又名新国。1977年3月9日病逝于西安。其父赵元英兼营皮行生意。望云高小毕业后初做学徒。1925年秋由表兄王西渠资助赴北京入私立京华美专学习绘画,半年后转入国立北京艺专专攻国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28年在北京师范任教,1930年在北京吼虹社任主编。1932年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1933年至1935年任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1933年在河北农村写生,作品在《大公报》连载。1934~1936年又到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农村写生,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时农民的贫苦生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平民画家的称号。1935年应冯玉祥邀请,合作出版了《泰山社会写生诗画石刻集》。抗日战争期间,在冯玉祥资助下,和老舍在武汉创办《抗战画刊》,后深入西南、西北各地旅行写生,在西北风土人情影响下,形成简括淡远、朴实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1949年后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陕西分会主席、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著名画家黄胄、方济众、徐庶之为其门下弟子。五六十年代与石鲁多次深入西北各地及陕南秦岭林区、三门峡水库工地,创作了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作品。曾出访埃及写生。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开创“长安画派”。出版有《农村写生集》、《塞上写生集》、《黄河写生册》、《林区写生册》、《 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等。

艺术特色
  赵望云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著称。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三门峡水利工程、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南海之滨、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
  他所表现的题材,前人很少表现过,因而也无成法可循。这使他在写生实践中 下了很大的功力。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对国画传统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创新。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视捕捉人物的神态感情,所绘形象生动,韵味无穷。
  从4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笔墨趋于成熟,不论随意挥洒,还是精求工致,都能形神兼备。 50年代以后的作品,笔墨技巧已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溶化滋润。
  赵望云的写生,早年多画人物,后来逐渐以山水为主。但是他画山水也是旨在 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山水与 人物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他很少画纯风景性质的山水画,更不画闲情逸致的骚人雅 士和达官仕女。他认为“一切快乐都是劳苦换得,风景的优美,亦多因为人的活动 ”。所以他能根据不同的题材、环境、运用娴熟的多变的表现方法来描绘丰富多彩 的自然物象。

社会评价
  赵望云除了对现代山水、人物画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对于家畜动物的描绘也有新的创造。特别是他画的毛驴、造型准确。笔简墨润、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解放前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赵望驴”。当今画驴名家黄胄,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而有所发展的。
  赵望云虽没有在艺术院校任教,但他对培养艺术人材,倾注了不少心血,当今 国坛名家如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赵望云在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郭沫若早在40年代初就写诗评价到:“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作品价格
  赵望云作品流传海外的不多,香港市场出售的很少。1989年11月出售的一幅《山村图轴》(117.5*42.5公分)卖到1.5万港元,价格偏低,这与他作品的商业风格不浓有关。北京近年也开始拍卖赵望云作品,价格与香港相差不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四海文园 发表于: 2011-2-7 11:57:39|只看该作者

纪念一代宗师赵望云百年诞辰

赵望云简介
  赵望云(1906~1977)河北省束鹿县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协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赵望云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提倡新国画运动,以大量表现劳动民众生活的农村写生和国画创作,开创了一条中国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道路。被称为“苍头特起”之艺术前锋,中国画革新的闯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大众化思潮的先驱者。
  抗日战争期间,他创办《抗战画刊》,积极抗日。1942年定居西安,以西北自然风光及多民族人文风情为本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雄浑博大,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同时他还组建画会,创办刊物,开设美术社,组织画展,成为当时西北画坛的核心人物。并培养了享誉当今画坛的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著名国画大家,以生动、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表现中国西部风土人情和山川气势,形成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
  赵望云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事业中,指导完成了西北诸多文物发掘,文化遗址保护等极有远见的工作。被文物界尊称为“西北文物事业的奠基人”。这期间,他的艺术创作更为蓬勃旺盛,足迹踏遍三秦大地,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域,被誉为“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赵望云晚年的艺术创作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画作意境新奇,意味隽永,形的松散化与神的内敛化,空灵洞明的气态以及诗化、音乐化的表现都被认为是从心所欲,臻于炉火纯青的艺术化境。由于赵望云以农村写生为代表的前期作品,以开创中国画反映现实生活新风气的先驱作用及后期对于长安画派的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确立了他在近现代中国画发展史中开宗立派的地位。

  有一种信念,让人感动;有一种精神,让人难以释怀;有一颗至善至美崇高的心灵,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家父赵望云的艺术人生

⊙ 赵桂秋、赵桂敏、赵振霄、赵振川、赵季平、赵振武、赵振陆、赵保平
  今年是父亲赵望云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掐指算来已快30年了,在父亲离开世界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若地下有知,他一定会惊讶世事怎么与当年如此不同,世界竟变得这么美好。
  父亲生活的年代,充满了痛苦、抗争、追求、迷惘,正直、爱国、奋进、创造。太多的苦难和经历,甚至灾难性的摧残,往往会造就伟大人物的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至善至美的心灵。

“一个顶爱国的画家”
  这句话是伟大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在1939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的时候,在他的日记里对父亲的至诚至真的赞语。20世纪30年代,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1933年父亲做《大公报》特约记者时在长城内外写生,曾与遭遇侵略军,日本鬼子凶暴地抢走父亲的画稿。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父亲选择了顽强的战斗。冯玉祥将军策划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父亲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冯将军出资,办起《抗战画刊》。父亲招请了一批从上海、北京流亡到武汉的画家组成编辑部,父亲自任主编。战争年代诸多困难,尤其是主战场战局恶化,节节败退,编辑部从武汉转到长沙,又从长沙迁到桂林,再从桂林到重庆。他们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夜以继日的工作,白天采访、组稿、跑印刷,夜里赶制漫画、宣传画、连环画。许多爱国作家、画家都极力的支持他们的画刊,踊跃投稿,从保存的刊物上能看到一连串闪光的名字:老舍、老向、何容、吴组湘、李可染、黄苗子、叶浅予、张仃、丁聪、高龙生、汪子美……转战西南过程中,有的地方没有印刷设备,他们想方设法,宁可使用最原始的木版印刷方法,也不使刊物中断发行。父亲回忆中说:在随军旅行中看到沿途各城镇的壁报画,十之八九是采摹于抗战画刊的作品,感到极为快慰!
  《抗战画刊》的四年是父亲爱国主义情怀的激情展现,是一个画家投身救亡运动的勇敢实践。实际上,从父亲投身画坛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艺术同拯救国家,唤醒民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32年,天津《大公报》开辟了“赵望云农村旅行写生”专栏,报纸每天刊载父亲在河北农村的写生画,在读者中引发强烈的共鸣,父亲把农村经济破产,农民逃荒,哀鸿遍野等一些中国北方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通过自己手中的笔生动真实地展现在国人面前。为什么农村旅行写生在当年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个原因是绘画比摄影更能突出事物最尖锐的焦点,作者可以有目的的、积极地刻画艺术形象,而更重要的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强烈的感染读者。父亲画农村的时候不是以一个旁观者无动于衷地去画,而是画自己熟悉的生活,画自己热爱的民众,他对生活的把握、理解和创造是带着激情和满腔的热血一挥而蹴。读者与其说是被图画所感染,不如说是被画家充溢在画面里对生活的浓浓深情所打动。父亲在《大公报》结集出版的《赵望云农村写生集》的序言中,有一段深情的自白:“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此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作为终生生命之寄托。”实际上,父亲的一生,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坎坷,他都不曾背离在青年时代所确立的艺术方向和坚定的信念。

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家
  整个20世纪30年代,父亲都在四处奔波,居无定处,直至40年代初,父亲把家安在了西安,把创作基地放在了大西北,把目光聚焦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生活稍微安定,一些美术爱好者就纷至沓来,在这些来访者中,一些贫穷的、有艺术天分的青少年特别引起父亲的关注,这些青年热爱美术,但动乱的年代、贫穷的身世,使得他们无法进入美术学校深造,父亲深深理解他们,由衷地同情他们,并毫不犹豫,张开双臂,将这些苦孩子揽入自己的怀抱。
  多年来,有很多有志青年曾或长或短受教于父亲,但有几位因为曾在我家居住,与我们一直以兄弟、兄妹相称,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黄胄哥1943年成为父亲的第一位入室弟子,那时他才16岁。他思维敏捷,热情活泼,很得父亲宠爱。黄胄哥一个人住一间房子,他画画的特点是用笔豪放,满屋子的墙壁、天花板被他搞的到处都是黑墨点,他不叠被子,被单也被他弄得五颜六色,衣服脏了就往床底下一塞了之。母亲对此颇有微词,在父亲面前唠叨。父亲劝解说,他整天只顾画画,那能注意那么多,以后重新粉刷一下就行了。加之,黄胄哥特别调皮,有时会出洋相,耍笑人,对此,父亲从不干涉指责,反而用欣赏的眼光跟着大家哈哈大笑。
  济众哥是1946年来我家的,他非常想上大学,特别是美术专科学校,他希望父亲能帮助他报考北平艺专或杭州艺专,但被父亲用斩钉截铁的话语拒绝了。父亲以自己的理念替济众哥设计他的未来:从生活中找出路!尽管济众哥对在生活中找出路的说法将信将疑,似懂非懂,但上洋学堂的道路显然走不通,在他犹豫徘徊时,父亲给济众介绍了一个中学美术教师的职务,创造条件,坚定了他走向生活的绘画人生。济众哥说:1946年以后,我住到了赵先生的家里,从此我成了这个和睦家庭的一员。他还回忆到:这个家在物价飞涨的西安古城来说,光靠望云老师举办画展维持生活,的确是个很大的难题……从我到他家一年多来,几乎没有看见他一天停笔不画,即使朋友来了,他也是边画画边聊天,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是给老师增添了一份额外的负担,但我却从来没有感到他有任何另眼看待我的地方。济众哥动情地感慨:为什么这些天南海北、无亲无故的青年人,一来到老师身边,似乎比回到自己家里还要感到亲切!
  庶之哥跟随父亲是1947年,他是个热情忠诚的青年,1949年春节刚过,父亲携黄胄从新疆回西安不久,就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担当《雍画杂志》编辑的黄胄也在通缉之列,父亲被特务抓走,家中只剩下惊恐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这时庶之哥挺身而出,四处奔走,打听父亲的下落,竭尽全力,营救父亲。父亲出狱后没有几天,解放军就解放了西安。本来庶之哥在1948年下半年曾跟随父亲和黄胄赴西北旅行写生,已经走到兰州,没想到,此时母亲来信说家中有事,忠厚的庶之哥很遗憾地放弃了追随老师外出画画的机会,返回了西安。在绘画事业上要有所成就的理想时刻激励着他,解放之后,继黄胄,他也西去新疆,在那里一干就是30多年,从而在中国画画坛上也开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父亲带学生,成材率特别高。父亲的弟子各自都能有所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踏上了一条正确的艺术道路。徐庶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所学到的不仅是他的绘画技艺,实际上,赵先生所有的艺术思想、修养以及他的为人、德行、气质都深深地震撼和影响着我。正确的艺术方向,卓越的个人艺术禀赋,使他们在画坛发出别样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23:02,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