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51|回复: 3

[名人范子军:我们为什么要记住步鑫生

 [复制链接]
  《人民日报》自创刊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

中国改革开放先进典型步鑫生去世 享年81岁
源自:钱江晚报

  【改革先锋步鑫生去世】改革先锋步鑫生,因病于6月6日19点30分在家乡浙江省海盐县去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步伐。他当年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企业改革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物履历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海盐一个裁缝世家。
  1980年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步鑫生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使这个小厂的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成为全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
  1984年,浙江省委联合调查组在农历腊月进驻海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步鑫生虽然有缺陷,但是改革的事情并没有错。随后,中央指示全国推广步鑫生的精神。由中央下命令全国推广一个人,之前只有雷锋和焦裕禄;
  1984年2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并配发“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长篇按语,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出要积极支持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
  1985年,海盐衬衫总厂年产30万套西装项目上马,6000平方米的西装大楼也开建,这对固定资产只有50万元的衬衫厂,根本无力承受。步鑫生甚至表示,西装大楼开建后,企业就已经负资产了;
  1986年,媒体对于海盐衬衫厂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生产流水线停产,下水道、厕所堵塞,生产萧条,人心涣散,走掉了近一半职工”。1987年,调查组再次进驻海盐县,一年后的1月5日,步鑫生被浙江省政府宣布免去职务。

步鑫生(1934-1~2015-6-6)
步鑫生(1934-1~2015-6-6)  步鑫生.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蜀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蜀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58岁清洁工为给妻子挣医药费 一人扫一个社区 儿子抱怨父亲只顾上班不陪自己 报假警称其打人
4# 金佛山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6-9 05:4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改革开放先进典型步鑫生临终叮嘱家属不要抢救

源自:钱江晚报
  状态好时,与老友谈改革谈时政,感慨“改革每一步都充满艰辛”癌症剧痛中,没听他叫过一声,还叮嘱家人要让他走得有尊严
  最后的清醒时刻,自己选好去世后穿的西服,并亲手打好领带
  去年6月8日回到故乡海盐,今年6月6日去世,步鑫生的最后一年,是在与癌症的剧痛抗争中度过的。  不过,这一年里,亲人们没听他喊过疼,甚至和别人说起病情时,依然眉飞色舞,好像说的不是自己。
  哪怕病入膏肓,这个瘦小的男人,骨子里仍是改革初期披荆斩棘的那份强悍!
  他的亲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老人临终前对他们说:“这一年,我心满意足,我走得开开心心,你们不要哭。”

病重时劝慰家人:
肿瘤多一个少一个,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2001年9月,步鑫生被查出肾癌,脾脏和一个肾脏摘除。2013年12月,癌细胞转移,动了第二次手术。2014年3月,动了第三次手术。
  这第二次手术,是老人的忘年交张新祥陪着去上海的:“医生说,3000多类似病例,没有活过11个月的,可步老坚持了一年半多。”
  去年6月8日,老人回到故乡海盐。记者去采访时,他比划着说,身上好多地方都是癌细胞,动手术还把两个零件给摘了。
  老同事兼好友赵荣华在生活上对他多有照顾。“今年春节后病情开始恶化,后来每周都要去医院打止痛针。”赵荣华说,除了打针外,他还会贴些止痛的膏药,不过老赵也好,家人也好,没听步鑫生喊过一声疼。
  62岁的林坚强是步老的老朋友,“癌细胞转移时,他还安慰亲人,‘哪里多了一个(肿瘤),又怎么样呢?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可怕的’”。
  很多时候,步鑫生只能躺着,但只要稍微舒服点,他就要坐起来。
  “他能坐着绝对不躺着,能站着绝对不坐着。”步老的亲人说。
  要是精神头稍微好点,步鑫生就要下地,嚷嚷说要出去走走。朋友们就带他去逛逛海盐县城。看到家乡这些年的变化,老人很高兴。
  孙子步百胜说,每天晚饭,爷爷都要看《新闻联播》。病重时,看不了电视,步鑫生就要求家人把新闻中的大事口述给他听。
  每当有朋友探访,步鑫生仍会穿上衬衫接待,他非常注重仪表,认为这是礼貌。
  有时他会与老友谈谈时局。林坚强回忆:“步老总说中央改革大事,说改革不容易,充满艰辛。”

特别叮嘱:
不要抢救,不要插满管子,要走得有尊严

  临终前最后一个月,步鑫生吃不下东西,喝进去的东西立刻吐出来。
  他开始安排后事。
  “他脑子非常清晰,考虑非常周全。”赵荣华说,“他交代,走时不要抢救,不要去重症监护室,不要在身上插满管子,要走得有尊严。”
  孙子步百胜说,爷爷考虑得非常细致,“他身上穿的衬衫、西装、裤子,甚至裹在外面的被子,无论是款式和颜色,都是他自己挑选好的;连领带都自己打好,怕我们不会;假牙也嘱咐我们给他佩戴上。”
  为了感谢朋友们的帮助,他准备了很多本自传,上面签了名,写了简单的话语,让我们一一送去。
  6月4日中午,家人带着步鑫生养了13年的贵宾犬“康尼”去看他,步鑫生非常高兴,坐起了5分钟。
  “康尼”本来好长时间没见主人了,吃得少,尾巴耷拉,但一见到步鑫生,就欢快地往他身上蹭。
  “他说,要感谢一直照顾他的医护人员。”这是他对亲人最后的交代。
  6月6日19点30分,步鑫生走了。他走得很平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6-8 12:27:00|只看该作者

范子军:我们为什么要记住步鑫生

源自:三湘都市报

  《人民日报》自创刊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

我们为什么要记住步鑫生
  范子军
  6月6日晚7点30分,改革先锋步鑫生在家乡嘉兴海盐去世,享年81岁。步鑫生,这个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当时有统计,《人民日报》自创刊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6月7日《今日早报》)
  记住步鑫生,并非因为他曾经是权威党报“出镜率”最高者之一,也未必完全因为他曾经是一个时期的名人、明星,而是他受媒体舆论高度关注,成为名人明星的改革探路者、先行者,不但勇于第一个“吃螃蟹”,高擎起企业改革转制的大旗,而且以非凡的胆识和实践成为具有开启新时代意识的一面旗帜。
  记住步鑫生,也不只是因为他是个标签式人物,具有历史性意义,“改革英雄”的背影留下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而更是当下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步鑫生那样的闯路人、拓荒者。正如步鑫生曾经坦承,“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产量上不去怎么办,粗制滥造怎么办?只有改啊!”经济新常态何尝不是逼着我们拿出足够的胆识勇涉改革深水区,开启一次新的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征程;何尝不需要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步鑫生式改革者、创业者的勇气和魄力;又何尝不呼唤更多步鑫生式改革明星的涌现?
  记住步鑫生,更是因为他的人生轨迹,对于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评价、对待改革和改革者依然不乏启迪意义。步鑫生的改革创举在全国产生了轰动、示范和破冰效应,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海盐衬衫总厂就因扩张过速而发生经营危机,步鑫生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并不影响步鑫生作为一个改革先锋的形象,相反让我们更为真切地看到改革的成本和风险,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呛水”,涉入深水区更须提防“呛水”,而这既需要改革者的思想准备,也需要社会的充分包容,更需要与时俱进对鼓励改革、创新做出科学化、务实性的制度设计,造就更多不但具有改革精神、创新活力勃发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步鑫生”。■范子军
原文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记住步鑫生)
2# 四姑娘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7 04:4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改革开放先进典型步鑫生去世

源自:钱江晚报
  改革先锋步鑫生,因病于6月6日19点30分在家乡浙江省海盐县去世。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原海盐县二轻总公司副经理。曾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增补委员,嘉兴市劳动模范,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获得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步鑫生在担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期间,针对当时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僵化体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与“担当”意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企业改革,用一把剪刀剪开了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他制定了“生产上抓紧,管理上从严,经营上搞活,生活上关心”的办厂方针,在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海盐衬衫总厂面貌焕然一新。
  步鑫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也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肯定,因此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改革明星”。他以坚定的“改革创新精神”一度走在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成为当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步伐。他当年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企业改革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步鑫生简历
  步鑫生1980年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企业飞速发展,一年后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
  1983年其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
  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后曾在上海、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办厂。
  1993年起在秦皇岛创立步鑫生制衣有限公司。

他们眼里的他
  《浙江日报》曾在长篇通讯《企业家之歌》(原载《浙江日报》1983.4.26)中写道:他不是完人,有过过错,摔过跤子,但他从挫折这座通向真理的桥上走过,不是反复表明着磊落的心迹吗?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写道:
  “步鑫生是198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他是胡耀邦‘钦点’的企业大胆改革的典型,《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可是,到80年代后期,步鑫生的海盐衬衫总厂因扩张过速而发生经营危机,他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步鑫生本人出走海盐,不知所踪。”

他的故事,你不妨重读一次
  1934年,大年三十晚上,浙江海盐县,一个妇人听着高高响起的鞭炮声生下一个男孩,小名高生。男孩从小多病,念书时起名步鑫生。
  步鑫生的老家在海盐县澉浦镇附近的农村。步家是裁缝世家,步鑫生从小就学裁缝。他9岁时父亲去世,当时大哥16岁,二哥15岁,一个到上海南京路,一个到上海霞飞路,一个学男式裁缝,一个学女式的。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大家走到一起来,步家荣昌裁缝铺也合作化了,步鑫生成为武原缝纫合作社主任。在1978年之前,海盐县城人对步鑫生的印象还是那有名的步家裁缝店的后人,以及他总是带给人们惊喜的好手艺。
  海盐衬衫总厂前身是红星服装厂,是服装加工企业。由于没有自销品牌产品,企业发展很慢。后来,通过一家社队企业的关系与上海卢湾区一家衣帽公司接洽上关系,为对方批量加工服装。为了促进生产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步鑫生任车间主任时就提出过奖励工资等建议,未能实施。
  当步鑫生接手厂长时,企业有300多职工,却状况不佳,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在这种情况下,步鑫生觉得必须进行改革,首先就是学习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
  当时安徽凤阳等地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见到很好的成效,步鑫生参考其中的做法,在工厂里实行工人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时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锅饭’!”
  其次是抓质量,“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
  三是规定请病假一般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步鑫生来决定是否补贴。当时,“泡病号”在企业中很流行,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当时的做法就是要治一治这种“流行病”。其他的办法还有每年要开订货会、打响“唐人”、“双燕”、“三毛”三大衬衫品牌等措施。因为“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正是在改革的潮流推动下,当时地处偏僻一隅、名不见经传的海盐衬衫总厂成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明星之一。
  海盐衬衫总厂,这个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组织起来的小集体性质缝纫生产合作社,从一开始只有60多名职工,到1983年达到600多人,两年后达1000多人,企业利润每年以50%幅度增长。
  多年后,步鑫生自己也意识到:“那时全国改革已在农村取得进展,城市改革需要突破。在这种背景下,有关方面发现了海盐,发现了我。没有步鑫生,也有张鑫生、王鑫生。”
  1983年,步鑫生火了!
  1984年,短短2个月,全国各地到海盐衬衫总厂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美、英、法、德等各国驻华外交官员、记者闻讯赶来,探讨“大锅饭”“中国懒汉”等“改革锐话题”,步鑫生在厂里接待室举行招待会,侃侃而谈。
  “庙多菩萨多,办一件事要盖几十个图章,必须改革,将某些部啊局啊撤掉……”步鑫生在大会上批评政府机构臃肿。
  步鑫生到处作报告,甚至到部队、机关谈改革……
  他在这里名扬全国,也曾在这里“败走麦城”。
  西装!西装!步鑫生耿耿于怀:“如果西装厂存活到现在,产品肯定卖到国外!”
  当时让西装厂上马,步鑫生承认有点头脑发热。“领导1983年要我上西装项目,我说好吧,弄个年产量六七万套。结果打报告到省里,领导说,你是典型,要搞就搞个全国最大的,年产量30万套。”
  让西装厂下马,步鑫生急得和领导顶起来。“他说各地西装厂都下了,你赶紧下吧,我说这几年我所有的都投进去了,怎么下?再等等,西装又会流行起来。”
  等不了了。1988年,步鑫生被免职。
  离开海盐后,步鑫生先后到北京、辽宁盘锦、河北秦皇岛等地创业。他憋着一股劲,“好企业请我我不去,亏损企业我才去,我要体现人生价值!”
  2001年步鑫生因病切除肾脏、脾脏,出院后退出商界,定居上海。闲时看看历史书,练练书法,最爱写“龙”字。
  2014年6月,他回到家乡海盐定居。
原文标题:步鑫生昨在海盐辞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1:58,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