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0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cclave 发表于: 2005-8-17 10:47:1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走遍中国》南充之──《 川北民俗昔与今》

 [复制链接]
川北自古就不是一片富裕的土地,就是在这片偏远的山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看过皮影的人都知道皮影是皮影操作者在幕后拿着皮影表演,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人在扮演皮影。这是川北灯戏《拜师》的一个片段。  这部灯戏所表现的内容就是皮影艺人张老汉收徒弟的故事,戏中张老汉由于观念保守,不愿把技艺外人,后来在孙女的劝说下老汉终于想通了,祖传的皮影终于后继有人。  搬上舞台的毕竟是艺术,但故事本身还是有来源的。何正同是川北有名的皮影老艺人,多年来,他一直为自己家祖传的皮影艺术没人继承而苦恼。现在他多少有些放心了,因为几年前他终于说动了一直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回来跟他学皮影。  采访:何正同 皮影艺人  “我们这个皮影是祖传,七代了,从清朝干隆年间到现在是七代了,代代传。我父亲不识字,我跟箱子时,就是走影子是口传心授,听他唱我就听,我自然而然,好像灌到耳朵就学到了。后来他的戏,我全部用本子写出来。写出来后,我现在的戏有剧本了。他的戏没有剧本,我的戏把他改成有剧本了。”  从小跟着父亲走乡串户的何正同,把父亲那一辈只能口传心授的皮影戏牢牢记在了心里,后来他就用文字把这些皮影戏整理了出来,这样后人们学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川北皮影一直根植于川北的乡野,因此它无论从外形上、表演上、音乐上都有很强的川北地方特色。多少年来一直是这里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何正同表演的这种皮影叫广皮影,是在川北最典型的也是流行最广泛的一类。关于广皮影的来历,在川北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据说清干隆年间,陕西渭南地区有个皮影艺人,因为渭南遭了灾,沿途卖艺,最后来到川北安家落户,他带来的皮影雕工细腻,线条流畅,而且容易操作,因此很快就在川北流传起来,当时很多唱土皮影的就开始改唱这种广皮影,从那时起广皮影慢慢成为川北皮影的主流。  这两幅皮影就是最典型的广皮影造型,是南充文化馆非常珍贵的收藏,目前像这样精美的皮影造型在川北已是很难见到了。  许多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民间,而这些民间艺术又似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川北皮影和川北剪纸同是根植于民间的,它们从制作技法上无不体现着相互间的关联与相互的借鉴,在川北许多的剪纸艺人就会刻皮影,而刻皮影的师傅肯定也是剪纸能手。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是已故皮影大师王文坤,他创作的皮影也是川北皮影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川北人称“王灯影”。由于王灯影的皮影已被外地的收藏爱好者收走,因此我们只能从这些仅存的王灯影皮影头像来欣赏他皮影艺术的与众不同了。  王文坤的皮影融合了土皮影和广皮影两者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因此他的皮影造型更加精巧细致,人物表情也是丰富生动,王文坤不仅是雕刻技艺精湛,他的表演也是出神入化,他生前曾率领家庭皮影班多次到国外演出,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王灯影的皮影艺术是川北皮影的一个重要代表,作为现代皮影大师,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川北皮影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遗憾的是我们现已经看不到他原汁原味的表演了。  王文坤的孙子王彪从小就跟着爷爷,看他雕刻,看他表演。在外打工多年,他放不下爷爷的皮影艺术,还是回来了,他如今即学雕刻也学表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爷爷的艺术继承下来。  皮影的操作者也叫拦门将,又称提手或走影师,提起皮影做出各种动作全靠手上的三根棍子。 王彪现在的练习非常刻苦,他很清楚,要想达到爷爷生前的造诣,没有过硬的功夫是根本不可能的。  采访:王彪 皮影大师王文坤的孙子  “在他的基础上我有这个信心,就想把这个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在发扬光大的同时,那么就是说,因为我们的能力本身的能力有限,很多东西都自己去探索,去模仿,有的时候就是凭想象凭记忆,去找灵感,通过走这一步,说实在话,现在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王彪几兄弟经常在阆中的杜家大院表演,把爷爷留下皮影艺术展现给南来北往的人们。也许在这里已无法观赏到王灯影的登峰造极,但从王彪兄弟几个的执著中,我们隐约看到了皮影艺术的希望。  一张牛皮刻出人神山水,半边人脸表尽喜怒哀乐。这副对联用极简单的语言,对皮影艺术做了简要的归纳。皮影的表演者利用皮影在表现生活的同时,他们的人生也就悄然表现其中了。  何正同的家在南部县马王乡,因此人们又称何正同的皮影为马王皮影。各种原因,如今何正同出去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他真的感到了寂寞,感到了皮影的危机,但是他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他认为这可是祖辈留下的宝,怎样都要坚持下去。  采访:何正同 皮影艺术家  “我还是有信心,不但要继承不能失传,我的七代八代,现在不但儿子学,我的儿媳妇现在也在学,他能够打也能够唱,也能够走,反正我这一代,想尽一切办法。所以不准他出去了。他原来在广州打工回来,不准他出去,再一个县上和市里也说把你儿子叫回来,不能出去了,不然就失传了。”  如今不仅看表演的少了,会表演皮影、会雕刻皮影的人就更少了。为了留住儿子,让他培养起对皮影的兴趣,何正同真的没有少费工夫。在何正同家堂屋的正中央,常年摆放着影窗和皮影,他希望儿子能时时刻刻记得自己的责任,不仅是为了自己家的这个祖传,而是为了皮影这门民间艺术。  采访:何华平 皮影艺术家何正同的儿子  “现在对皮影的认识,我觉得还不是很够,只能说比以前好得多,如果在前一段时间你叫我选择,我肯定还是想出去,还是不想在家里搞这个,现在好像出去也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反正就这样看哪一点好。”  面对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何华平是经过了多次思想斗争才静下心来的,现在跟着父亲出门演出比以前积极多了。川北皮影有七紧八松之说,意思是说一个演出班子最多八人,七个人就有些紧张。而何正同的皮影班子就他们爷仨,何正同一个人要担当多个角色。没事的时候,何正同总是主动联络演出机会,他不图报酬,不怕清苦,只要有人来看,他们就认认真真的表演。  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就在这十指的挥舞中,何正同艰难地继续着他的皮影之路。  四川的大木偶是中国木偶表演很重要的一个门类,三百年前,四川的大木偶表演就是在南充仪陇县开始的。  四川大木偶剧院就在南充,这个木偶剧院就是在一个祖传的家班子李家班的基础上形成的,舞台上这一老一少就是李家班的后人,他们是叔侄俩,目前是四川大木偶剧院的演员。李泗元是第三代传人,谈起木偶让他说的最多是当年学艺的辛苦。  上个世纪初以木偶表演为生的木偶艺人李约之,也就是李泗元的爷爷在仪陇县的石佛乡组织了一个木偶表演的家班子,叫“福祥班”,因为表演者都是姓李,当地人又称他们为李家班。解放后,当地文化部门在李家班的基础上,组建了仪陇木偶剧团,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大木偶剧院。  祖上赖以生存的木偶艺术,成为李泗元及后代的艺术追求,他们常常会为川北大木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而感到骄傲,有时也会为木偶演出市场的不景气而感到焦急,作为老一代木偶人,李泗元觉得自己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接受木偶艺术,喜爱木偶艺术。侄子李现在是大木偶剧院的顶梁柱,他现在表演的木偶与当年祖辈的木偶已经有所不同,但无论有多少改变,他认为木偶都是表演给观众去看的,特别是现在舞台化的大木偶,除了要带给观众精湛的技艺,更应该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采访:王应舜 南充文化馆  “川北大木偶一般身高1.5米,因此在视觉形象上和真人相似。川北大木偶的表演是融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一系列艺术门类为一体,所演剧目也是丰富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川北大木偶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技巧也是逐渐得到完善,把死木偶演成活灵活现的活木偶是木偶表演的境界。”  这组看上去很像真人的照片,是四川大木偶剧院几时年前推出的人物造型,他的设计者是木偶剧团的专业木偶技师李发海。多年来,川北大木偶在他的手里经过了若干次的改良。从材料的使用,到造型的设计,李发海经过了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最后他总结出无论怎样设计,都要围绕木偶的表演特点出发 。  手舞长袖的姑娘在一曲悠扬的化蝶中翩翩起舞,这段舞蹈的表演者就是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的木偶姑娘。近年来,四川大木偶剧院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观众需要。由于现代文化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冲击,川北大木偶的演出不是很景气,剧院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木偶表演者们的热情,他们认为为木偶付出就是为川北的文化事业付出,这很值得。  仪陇县的石佛乡是大木偶之乡,在这里还活跃着一个只有几个演员的表演团体。木偶表演的主要演员叫肖星林。肖星林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由于从小喜欢跟着木偶班玩耍,竟然学会了木偶表演的十八班武艺,对于木偶天生的兴趣,使肖星林的生活显得比别人忙碌许多也充实许多,但很多时候也会为木偶的无人问津而觉得无可奈何,毕竟现在人可选择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  采访:肖星林 川北大木偶的民间艺人  “现在因为是有了电视的普及,像我们这儿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电视了,就是再穷的农民他都要买个电视。买了以后一个是晓得国家的大事,另外丰富了文艺生活,所以木偶现在由于受电视的冲击,现在看来有些萧条,但这是个古老的艺术,我们现在还是有决心,把木偶好好办起来。”  以前的木偶艺人都是为了生活在街头巷尾、田园村落为人表演。如今肖星林的表演真的不是为了生活所迫,是因为他喜欢,他认为他所在的乡是川北大木偶之乡,在这里不能让人们看不到木偶表演,于是他家的院子就成他的表演舞台。  采访:肖星林 川北大木偶的民间艺人  “我现在还是像刚才说的往那个方面奋斗,搞些现代戏,搞些计划生育、有关法制的问题,都演这方面的宣传,观众喜闻乐见的,所以我们现在演得这种小型戏,观众看了有懂,他们又愿意看,不停留在以前做大场,因为木偶毕竟受限制,要是一个戏唱多了别人就不爱看了。”  肖星林最近有个打算,他想把家里的这些木偶家当好好整理整理,一些传统的剧目重新排练排练,再创作几个贴近现代农村生活的新节目,把在外地打工的儿女叫回来,组织一个家庭木偶剧团,有计划地到各乡演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川北木偶重新回到川北人的生活中。  几百年过去了,木偶成为一种难得的民间艺术,当几代人的努力把它搬上正规舞台的时候,它又开始经受时代的考验。我们在南充的拍摄期间,四川大木偶剧院在南充地区招聘新演员,光报名就有两百多人。这是这个剧院十五年来的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木偶演员,他们非常希望通过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能够给四川大木偶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未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cclav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cclav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转帖]《走遍中国》南充之──《嘉陵江畔新南充》 旅游版一些关于旅游知识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1:2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