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奥燕|查看: 32534|回复: 178
[2016年

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

 [复制链接
159#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9 08:31:49|只看该作者

两座知名大墓文物特展:当妇好遇见海昏侯

源自:中国新闻网

  妇好铜罐 ●

  玉龙(左)和对尾鹦鹉新华社发
源自:大河网-大河报
⊙ 记者:游晓鹏

  3月8日,一场跟生活在3000多年前一位河南女子有关的文物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并引发关注,这就是《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大河报记者获悉,该展将从3月8日持续至6月26日,411件(套)文物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首次对公众开放。巧的是,近来大热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也在首博同期进行,两者在出土文物上都以“高产”令世人惊讶,记者也就此话题采访了考古学者。

妇好墓发掘40周年,一批玉器首次示人
  殷墟妇好墓在考古史上大名鼎鼎,河南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都有大量精美展品出自妇好墓,比如“妇好鸮(xiāo)尊”等。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总计出土了1928件随葬器物,在中国考古史、殷商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其事迹在甲骨卜辞有较多记载。略施粉黛,她是国王最宠爱的王后;温婉可亲,她是王子公主的好母亲;身披战甲,她是叱咤风云的将军。时值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首都博物馆在京首次推出妇好专题展,“王后·母亲·女将”恰好概括了妇好传奇的一生。
  策展人、首博策划研究部副主任冯好向大河报记者介绍,此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共同协办,参展文物包括青铜器、玉石器、甲骨器和陶器共411件(套),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部分来自于河南博物院,相当一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特别是其中的玉器,整个展览中最多的也是玉器,达到300多件。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重点珍贵文物,包括河南博物院藏妇好鸮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妇好铜钺、司母辛铜方鼎、夔(kuí)首骨笄(jī)、浮雕玉人、对尾鹦鹉、玉龙等。其中不少都是与妇好生前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夔首骨笄就是妇好珍爱的饰物,笄是用来绾起长发的,古代男女都用,妇好墓出土骨笄多达499件,大部分出土于一个木匣之内,可谓妇好的梳妆盒。
  此外,展品中的玉龙玉质莹润,头有双角,张口露齿,工艺精湛,为蜷体龙造型,憨态可掬。有专家认为,蜷体龙取材于蝉、蚕等虫类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龙“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的神通就是由此演绎而来。妇好墓出土玉石器多达865件,如此厚葬既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宠爱与不舍,也揭示了妇好生前丰富多彩的生活。

何以高产?不只是因为躲过了盗墓贼
  如果说妇好墓是考古史上的老牌明星,那么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则是最近爆红的一颗新星,两者出土文物在数量和价值上同样令人瞠目。海昏侯墓迄今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竹简、木牍等。巧的是,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先于妇好墓文物展6天在首博展出,两处文物“高产户”同地展示吸引了诸多文博爱好者的关注,博物馆对这两个展览采取了限额预约参观的方式,每天只有1000名个人预约名额,因瞬时流量过大,网站预约服务3月5日早晨一度暂停,预约票一票难求。
  为何考古史上一些墓葬特别高产,而另一些墓出土物很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刘斌十分关注首博这两个特展,他告诉记者,墓葬出土文物多,并非只是因为其有没有被盗墓者发现那么简单,而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如果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厚葬,墓主人地位又高,时局又稳定,那么随葬品就会格外多。”刘斌说,汉代格外讲究事死如生,所以盛产考古“高产户”,比如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的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等,而此次海昏侯墓的出土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就河南来说,刘斌认为商周时期的墓葬在出土文物数量、价值上高于汉墓,一方面是因为商周时期河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河南的汉代墓葬在历史上遭盗掘比较厉害,比如东汉末年包括曹操在内很多军阀的盗掘造成了较大影响。
  “不过,考古人员关注的并非出土文物的绝对数量,而更关注研究价值,如果一个遗址或墓葬的出土物能填补历史空白或改变认识,无论多寡都是最珍贵的。”刘斌说。
158#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7 09:3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从海昏侯墓看废帝刘贺的2000载沉浮

3月2日起,《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图为刻有“大刘记印”的印章
编钟
青铜豆形灯
  刘贺是怎样一个人?
  如今所能见到的刘贺,仅余一块股骨。《汉书》对这位废帝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大都集中在他卷入皇权漩涡的那27天时间。刘贺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在官修正史中,他被抛至边缘,面目模糊。
  直到南昌海昏侯墓中一万多件文物陆续出土,墓主人的身份最终被确定为刘贺,人们的目光才得以聚焦。对继承了第一代昌邑王财产的列侯,随葬的巨额财富 不足为奇。更能牵引人们走近刘贺的是他的生活器物,比如被猜测为“蒸馏器”与“火锅”的青铜器。而棋盘、孔子屏风、编钟编磬则或隐或现地通向他的精神世 界。还有令人期待的4000多枚竹简与木牍。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在前不久的讲座中曾介绍: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这些竹简中包括《易经》《论语》《礼记》等典籍。
  随着更进一步的研究,栖身大墓的刘贺的面目将更加明晰。
青铜雁鱼灯
龙型青铜带勾

经由简牍之桥
  指导海昏侯墓考古工作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说,刘贺“应该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前所长刘庆柱部分认同这种观点,“墓中出土的一些文物,至少反映这个人有收藏爱好,注重精神生活。”刘庆柱指的是墓中发现的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青铜器、玉器等。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则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提出:“这些早于刘贺生活年代的文物,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际上刘贺墓出土的很多 东西,一方面表现刘贺本人的嗜好,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整个昌邑集团生活状态的反映。”除了古董,棋盘以及乐库中精美的青铜编钟及铁磬也引起关注。复旦大学历 史系副教授仇鹿鸣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编钟、编磬仅仅是墓主等级的象征,与个人爱好无关,棋盘则反映了当时贵族的普遍趣味与生活方式。“最能反映墓主爱 好的,还是竹简。”他期待着出土竹简所含书目完整公布。
  简牍的剥离、整理与释读,也正是海昏侯墓考古中很具挑战的工作。目前外界知道的仅仅是考古队杨军所透露的内容:“《论语》《礼记》《易经》,养生类 书籍”。刘庆柱说:“实际上,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这些儒学典籍是贵族中普遍流行的,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特色,很难说他本人对此有多少研究。”海昏侯墓中的 典籍,让刘庆柱联想到了马王堆出土文献。在西汉初期的这座侯墓中,出土了大量兵占书、《老子》等典籍、技术类书籍。刘庆柱认为:“这与西汉初期道家思想的 流行很有关系。”
  经由简牍,人们能否深入刘贺的世界?这要取决于出土简牍的保存情况,似不乐观。刘庆柱曾受国家文物局委派,到海昏侯墓考古现场参与研究,就他所见,“墓中的简牍保存状况很不好,与马王堆和湖北等地的考古发现差距较大。”他进而对“海昏侯墓超越马王堆”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两者没有可比性。就墓园 结构而言,这座大墓更完整;但就出土简牍和学术研究意义而言,马王堆显然更为重要。”
  刘贺所处的时代在《汉书》称为“孝宣之治”,在张仲立看来,墓中出土的多种器具表明当时极高的制作工艺水准。“刘贺还是一个知识人的形象,当时的海 昏侯应该网罗了很多能工巧匠。”墓中出土的铁磬让张仲立尤为兴奋:汉代正是铁器取代青铜器的时代,但编磬的制作材料应该有清脆之声,铁器很难做到这一点。“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低碳钢的存在,只有这种材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与墓中大量保存完好的青铜器不同,铁磬腐蚀严重,仅余残块。
金饼
麟趾金

重读“失败者”
  从被权臣霍光迎立到被废弃的27天,对刘贺而言,是人生的最大转折。公元前74年,作为第二代昌邑王的刘贺登上帝位,旋即被废,沦为政治弃儿,他从 昌邑带来的200位臣子尽被诛杀。“刘贺就车,涕泣而去”,《汉书》中的这句话写下了他在帝都长安留下的仓皇背影。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爵位、远离 政治中心、时刻被监视,甚至,永远没有祭祀先祖的权利。
  虽然也接受过皇帝玺绶,但《汉书》帝纪中并没有刘贺的名字。他坎坷的生平主要见于《汉书》的《武五子传》,其中,权臣霍光加诸他的罪名“行淫乱”是 刘贺被废的缘由,也成了烙在他身上的标签。“他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很小。所以《汉书》对他的记载稀少不足为奇。”刘庆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认为,刘贺是作为权臣霍光的傀儡被迎立为帝的。当时刘贺仅19岁,根基尚浅,又无法适应政治中心的游戏规则,很快便被霍光以政变的方式废黜。“但霍光面对的毕竟是一个皇帝,拥立容易,但要废弃就一定要拿出很充足的理由。”张仲立说。
  “行淫乱”就是霍光给出的理由──27天做了1000多件坏事。作为官修历史,《汉书》大致秉承了这样的观点。“史书要塑造的就是他无道被废的形 象,其记载一定是有角度上的选择的,至少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可以商榷的。作为一个王侯来说,太容易被扣上淫乱之名了。”张仲立说。而至于27天做了1000多桩错事,包括张仲立在内的不少考古、历史学家都认为站不住脚。“很可能是霍光把刘贺从昌邑带来的臣子做的事情全部算在了刘贺本人头上。”他这样推测。
  “与《汉书》中记载有很大差距,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胜利者将罪名加诸他身上,也是常事。但我觉得,刘贺绝不像班固所写的那样荒诞不经。”信立祥这 样说道。刘庆柱则认为,《汉书》本身是一部十分严谨的官修史书,在具体事件和制度描述上是可信的。“但它本身也是一部政治史,在涉及政治观点的时候,就有 很多当代人所无法理解的背景。”与马王堆汉墓相比,海昏侯墓几乎没有出土实用兵器。“这可能与刘贺的尴尬身份有关,虽为列侯,但并无政治地位,还时刻被监 视着,不免战战兢兢。”刘庆柱说。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与五铢钱数量之多为考古史所罕见。除了说明当时豫章郡繁荣富足、贵族普遍追求厚葬之外,人们也不难窥见刘贺本人的性格。毕竟,与儿子的墓相比,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那座位于山东巨野的墓葬几乎可称“简薄”。
  现在看来,历史上刘贺的际遇真相依旧是一团迷雾。在他之后,又一个傀儡皇帝刘询被霍光迎入宫中,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他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到霍光的 离世,接着一举诛灭其党羽,夺回了王朝的权柄。元康三年,汉宣帝封“废帝”刘贺为海昏侯,作为对当年那场政治风波的了结。后来,因被官员举报,刘贺被宣帝 裁定“削户三千”。
  “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份奏牍副本上,考古学家辨识出这样的字句。这份奏牍成了证明墓主身份的又一力证。如果简牍 能够被更大范围地释读,它们或许会是两千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注脚,也可能提供新的历史事实。关于刘贺,人们都还需要更多的等待。
五铢钱

奏折、金饼题记与玉印
  目前有三个直接证据证明海昏侯墓墓主身份。其一,出土木牍中有刘贺与夫人分别写给汉宣帝与皇太后的奏折,刘贺的奏折直接写着“臣刘贺”等字样;第 二,内外棺间发现90多块金饼,其中4块有墨书题记,将它们完整拼合得到字样:“南海海昏侯刘贺凑金一斤。”其三,便是内外棺之间出现的玉印“刘贺”。
  “‘刘贺’之印为私印,而并非海昏侯的官印。按照西汉制度,王、侯官印一般不可以随葬,而要传给继位王、侯,若是皇帝赐印随葬则除外。当然,这种例 子十分少见。”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部研究员、古玺印专家孙慰祖表示,官印作为等级标志,使用有严格界限。“刘贺作为王侯应享金官印,而不是帝、后所用的玉 印。但私印制作并不受材质限制,因而,刘贺以玉做私印并不特殊。”截至目前,主墓共出土两枚印章:作为明器的“大刘记印”以及作为私印的“刘贺”。孙慰祖 说,类似情况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出现过,能够表明马王堆1号墓墓主身份的“利苍”之印亦为玉殉葬印,而同在1号墓中出土的“长沙丞相”、“軚侯家丞”则 均为专门制作的明器。
  3月2日上午,海昏侯墓考古队以及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专家组齐聚首都博物馆,公布了关于海昏侯墓考古的最新进展,《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也同时在首博开幕,将展示441件文物,其中包括最近发掘的内棺考古文物。
  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始于2011年3月,发掘出大量金器、青铜器、玉器,以及孔子屏风、200万枚五铢钱以及数千枚竹简木牍等文物。其陪葬之奢华为 中国考古史罕见。专家认为:海昏侯墓是迄今为止我国拥有完备祭祀体系、规模宏大,且保护很好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西汉中晚期等级墓室的典型标本,对于汉代 墓葬的研究价值巨大。同时,海昏侯墓也是长江以南唯一具有真车马陪葬的墓葬。
  在此之前,人们常将长沙马王堆汉墓与西汉海昏侯墓作比较。如今,海昏侯墓1号墓中的遗骸也很受期待。杨军说,目前考古学家只能通过X光成像来观察遗 骸的情况,内棺文物还没进行发掘清理,还需要做完整、妥帖的预案。“进一步发现还有待于考古队对主棺的进一步清理与发掘,包括牙齿等遗存。”中国社科院考 古所前所长刘庆柱说。
  (摄影/王晓东)
源自:一财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7#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6 11: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雁鱼灯
  广州日报讯(记者:金叶)自3月2日起至6月2日止,“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将亮相首都博物馆,展现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近五年以来的成果。
  2015年,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发掘在业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考古学家称其价值甚至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据首都博物馆新闻发言人透露,在本次展览中,上展文物441组件,以金器、青铜器为主,包括出土的大量马蹄金以及专业人士关心的从未对外披露的内棺文物等,是经文物专家确认的该项考古发掘中可以展出的部分文物。另外,河南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纪念特展“王后·母亲·女将”也将自3月8日起在首博开幕,上展文物411组件,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并将持续至6月26日。爱好文博考古的观众,届时可以到首博一饱眼福了。
156#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5 09:31:00|只看该作者

400多组件文物亮相海昏侯考古展:别只看金锭

源自:新华网

  3月2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观看展出的马蹄金。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华社北京3月3日专电(记者:袁慧晶、易凌)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因墓主人身份的揭晓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而考古学家王仁湘提醒,参观者应走出只看“明星文物”的误区,“如果只是盯着金锭、火锅、酿酒器,海昏侯就太冤了。”
  南昌海昏侯国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汉代列侯墓园。自2011年开始,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一直持续至今,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近2万件。
  此次展览分为“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保护共享”四个部分,441组件珍贵文物,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
  “还有那么多有价值、承载了重大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千万别忽视书简、器物铭文等等,否则太可惜了。”作为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会员主任,王仁湘去年底开始就试图从相关器物、文化、刘贺本人以及考古常识等角度来解读这个考古项目。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专家指出,事实上,相比目前最受公众关注的金器、玉器,更珍贵的是其实是简牍、木牍等带有文字性的文物,能够带来更多的历史信息;此外,文物刚挖出来时的价值其实是最小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文物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文物本身的价值是发展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说,考古是一个严谨的学科,追求的并不是金玉满堂,而是人类自身;考古专家也有责任尽快把文物考古发现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阐述出来,满足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知识的需求。
  专家指出,海昏侯墓展品呈现的奢华,仅是“王侯威仪”的一个表象,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五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汉时代的生活与风尚。
  此前,谈及很多参观者只关注“明星文物”的现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遗憾地透露,不少观者游览故宫的常态是,自午门进入,目不斜视 地沿着中轴线,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一路下来,便“功德圆满”,“目不斜视”地错过了东西两区41个精彩的专题展览而不自知。
  他说,希望公众观看文物展览时,不要只是到此一游般地浮光掠影,应更多关注更广泛的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含量。
  王仁湘说,考古是现代社会派人穿越到过去,将历史文化信息科学和尽可能完整地带回。“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知道未来脚下之路。让我们看文物的时候,少点急躁心,多看点文化吧。”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右上图为: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铜火锅;右下图为: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2015年1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5#
 大卫 发表于: 2016-3-4 17: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拥有金器主要来自其父 西汉实行酎金制

源自:法制晚报
此次展出的大量精美金器,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摄影:刘畅

  法制晚报讯(记者:赵颖彦)仅做了27天皇帝,却在史书中留下诸多“差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人生故事,在2000年前戛然而止于“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但是,随着2011年一口盗洞被打通,尘 封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刘贺的一生也完成了“大反转”。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开幕。当天,国家文物局专家宣布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即是刘贺。而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刘贺其实是一个有文化、懂情趣的“文艺青年”。
  金灿灿的马蹄金、造型别致的麟趾金、上有墨字的金饼……在展览现场,大量金饰引发观众“围观”。据文物部门介绍,这些金器纯度均在99%左右。而刘贺之所以能拥有这么多金器,主要是继承自其父刘髆。
  精美的文物和墓主人的传奇经历,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首博参观,也令此次展览“一票难求”。今日零时《法制晚报》(微信 ID:fzwb_52165216)记者体验发现,开票仅8分钟,3月11的预约票超半数便被“抢”走。截至上午7时许,3月11日的1000张预约票已 被抢光。

现场 人生遇大反转 展览很“吸睛”
  在“被荒淫”了2000年后,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人生故事如今完全“反转”。
  造型精致雍容的马蹄金、成堆的五铢钱、透雕龙虎玉佩、青铜火锅、东周时期的青铜缶……在《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上,441组件出土文物展示了海昏侯不仅“壕”,而且还很有情趣。
  尤其是出土的诸如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漆质屏风,各式漆砚、墨及近万枚竹简,漆木质围棋盘以及西周青铜提梁卣、东周青铜缶等文物,无不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刘贺,一个有文化、懂情趣的君子形象。

金饰引发赞叹 纯度高达99%
  “这简直就是个‘土豪’啊”、“这麟趾金也太精美了”……开展首日,不少观众面对一个装有24枚金饼的展柜发出这样的赞叹。经过称量,展览的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在237.66克到246.29克。此外,这些金器纯度均在99%左右。
  据文物部门透露,目前展示出来的金器只是一小部分。在海昏侯墓中,共发掘出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等金器378件。另外,棺椁里还发现了20块金 板。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不仅远超同时代的中山怀王、中山靖王两座王墓的金器数量,放眼所有汉代墓葬都是最多的。
  考古专家介绍,虽然跟墓葬里出土的五铢钱展柜紧邻,不过这些金子并非货币。马蹄金和麟趾金摆放在棺椁附近,象征着天马、瑞兽带领墓主人升天。更难得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上,还刻有“上”、“中”、“下”字样。不过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目前尚无定论。
揭秘 继承父王遗产 刘贺“不差钱”

  为何海昏侯刘贺会拥有如此多的金器?为何其陪葬品的精美丰富程度远超北京大葆台汉墓的广阳王?为何这些金器纯度如此之高?这一切,都要从汉代的酎金制度说起。
  酎金是指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所供奉的金子。而在此次出土的金饼上,考古工作者也找到了“……海昏侯臣贺……酎黄金……”的残缺墨书,显示这批金饼与当时西汉的酎金制度有关。
  汉代自汉文帝时期便开始实行酎金制,如果酎金纯度不够,甚至会惹来失去侯位的祸事。《史记》中记载,汉武帝即曾藉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因此,从汉武帝开始,王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都会储备大量黄金。
  至于刘贺拥有的金器,主要应来自其父刘髆。据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狩猎时发现白色麒麟,认为天降祥瑞,便下令铸造马蹄金和麟趾金,赏赐给 诸侯王和贵族,其中就有刘贺的父亲、第一代昌邑王刘髆。据史料记载,刘贺虽然只当了27天皇帝被废,但依然继承了其父所有的财产。

体验 开票仅8分钟 半数票“有主”
  “我每天都在刷票,但根本预约不上。”作为一名考古爱好者,市民郭女士对此次展览期待已久,但始终订不到预约票。
  昨日记者登录首博官网,发现截至3月10日之前的所有票都已预约满额。记者随后拨打首博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其官网每天“放票”时间为零时。“我们每天早晨一上班,就发现预约票全都有主了,一张不剩。”该工作人员说。
  预约票果真如此“抢手”吗?今日零时,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守在电脑前准时打开首博预约网页,发现抢票果然要靠“秒杀”。
  零时刚过,已有25张票被预订。仅1分钟后,105张票已被订走。抢票最激烈的时段是开票5分钟以内,平均每分钟都有100张票被预订。
  零时08分,526张预约票已经“有主”。随后抢票速度稍有回落,但开票14分钟后已有607张票被预订。
  截至上午7时许,3月11日的预约票已经被抢光。

服务
先在官网注册 抢票将更容易

  尽管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开幕后一票难求,不过记者体验发现,如果用户此前已经在首博官网进行过注册,在有余票的情况下仅20秒便能成功预约门票。
  在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登录后,便能进入预约界面。点击预约,将出现确定预约人数的界面,姓名、证件号以及预约时间都自动生成,预约人数最多一次可选5人。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网页自动跳转并出现“预约成功!请您记录预约信息”字样,说明已经成功预约。
  之后,观众可在已预约好的参观日期,凭借预约时使用的身份证件或预约号,去首博北门领取首博为此次展览特制的门票进行参观。

3月19日之后 参观人数“扩容”
  据首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3月2日至18日,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主要接待专业团体预约参观,个人预约“限量”每天仅供1000人,因此出现了预约火爆、一票难求的情况。
  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首博每天网络预约“开门”时间为零点,由于预订周期为提前一周,今天可以预约3月11日的参观票。由于3月12、13日为双休日,预计明天和后天的“抢票”将更加激烈残酷。
  不过首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将持续三个月时间,且3月19日之后的展览将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参观,每天将开放5000个名额。馆方建议观众可以等12日之后进行预约,届时预约名额更加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免预约进馆,特展入口处设参观专用通道,由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参观特展。
⊙记者:赵颖彦

  (相关报道见a36、a37版)

预约及观展提示
  1。观众可通过首博官网和电话预约,当日门票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网络全天24小时预约,电话预约时间为每日9:00~17:00
  2。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5张,约完为止;特展门票只限当日有效
  3。参观当日,观众凭预约号或预约时使用的有效证件在北门票务服务处领取特展门票
  4。入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

首博官网网址:
  www.capitalmuseum.org.cn
  个人预约电话:63393339
  团体预约电话:63370458
  咨询电话:
  63370491 63370492
  投诉电话:63370490
154#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4 15: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现象:考古发现走出象牙塔 雅文化接地气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4日专电(记者:马剑)“考古不能只呆在‘象牙塔’里,还要把成果告诉老百姓,让他们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对这次走出“象牙塔”与公众的互动颇为满意,公众对考古领域的关注热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3月2日起,《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441组件从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中发掘的珍贵文物与公众见面。杨军及其同事经过长时间的考古调查,终于让这座沉睡2000多年的汉代大墓得以重见天日。
  据介绍,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并已经入选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列,从出土文物数量方面来讲甚至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
  北京市民显然不会错过这样一次与历史文物面对面的机会,继去年年末故宫上演排队半日只为一睹《清明上河图》真面目的“疯狂”场面后,这几天的首都博物馆也火爆异常。为了保护文物,同时维持馆内秩序,首都博物馆采取了预约参观的方法。记者在首都博物馆官网看到,未来一周的参观预约已全部满额。
  一座本已沉寂2000多年的古墓何以引来公众如此的关注?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看来,海昏侯墓展览的火爆可以称为“海昏侯墓现象”。
  高蒙河表示,海昏侯墓是专业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也是将考古专业转换为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此外,它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现象,通过大众传媒、自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考古发现走出了“象牙塔”,使高雅文化更“接地气”。“这说明考古工作者在发现成果的社会转换上有了一种主动意识,有了一种及时把研究成果与全民共享的社会文化责任意识,也说明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重大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2011年,当地村民在发现盗墓情况后及时上报,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使海昏侯主墓得以保存完整。直到2015年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才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
  “海昏侯墓的发掘保护属于边发现、边研究、边保护、边利用这样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高蒙河指出,这堪称行业内一个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案例。近些年来,公众对考古领域的关注也在逐渐“升温”,体现出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高蒙河建议,应借鉴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考古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无论从保证学科专业性、严谨性的要求,还是与公众共享文化成果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必要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3#
 大卫 发表于: 2016-3-4 09: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纯度达99% 金饼金板属于酎金

源自:中国新闻网

  麟趾金、马蹄金、金饼、金板
  (记者:刘冕)《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开展后已经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观看,最吸引人的展品当属金光灿灿的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金板。昨日,文物部门发布消息,经测量,这些金器纯度在99%左右。
  经过测量,展览的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则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专家说,虽然跟墓葬里出土的五铢钱展柜紧邻,不过这些金子并非货币。马蹄金和麟趾金摆放在棺椁附近,象征着天马、瑞兽带领墓主人升天。
  就算是出土的金饼和金板,也不是钱,而是酎金。酎金是指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时所供奉的金子。此次出土的金饼上,考古工作者找到了“……海昏侯臣贺……酎黄金……”的墨书,显示这批金饼与当时西汉的酎金制度有关。
  汉代自汉文帝时期开始实行酎金制,如果酎金纯度不够,甚至会惹来失去侯位的祸事。在《史记》中就记载,汉武帝即曾藉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因此,从汉武帝开始,王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都会储备大量黄金。
  除了实打实的金器,展厅里很多文物都有金。比如一件当卢上都描了金。当卢是马匹前额的装饰。还有一些青铜器上,隐约也可以看到黄金纹饰。
  为何一个海昏侯,会拥有这么多的金器,其陪葬品的精美丰富程度远超过北京大葆台汉墓的广阳王?研究秦汉历史的专家雷虹霁分析,虽然诸侯王要比列侯身份等级高,但刘贺的身份和经历特别,而且史料记载刘贺被废后,依然继承了其父所有财产。“即使同为侯位,刘贺墓也比马王堆汉墓更重要,因为刘贺毕竟是王子侯,而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功臣侯。”
  在这些金器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在马蹄金内,专家找到了琉璃。雷虹霁介绍,按照目前史料记载,西汉并不生产琉璃,这些纯粹依靠进口。但具体这些马蹄金内的琉璃到底产自哪儿,还需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在描金的当卢上雕刻着一只大角羊。专家介绍,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在内地的一种体现。
  据介绍,目前展示出来的金器只是一小部分。海昏侯墓已经出土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和麟趾金25枚。另外棺椁里还发现了20块金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表示,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更难得的是,马蹄金上刻有“上”、“中”、“下”字样。不过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目前尚无定论。
源自:北京日报)
152#
 大卫 发表于: 2016-3-3 17: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出土文物显示其爱好广泛 或颠覆其昏君形象

源自:北京晨报
金饼,汉代的诸侯国每年要向皇室缴纳祭祀用的金子,不同品级有不同要求,达不到要求有被废黜的危险。
  昨天,千呼万唤的海昏侯珍宝终于在首都博物馆亮相。441组件文物还原了墓主一代西汉贵族海昏侯的真实生活。看似“侯陵”,近似“帝陵”,碧玉车饰、灿灿金饼、论堆摆的五铢钱,2000年前的贵族生活竟奢侈至此。其实,虽然那些金子也包含了巨大的历史信息,但您别光顾看金子,西汉的“火锅”和疑似酿酒的“蒸馏器”、史上最早的孔子像(照片),都是看点。这次考古出土上万件文物,尤其那出土的3000枚木牍,足够这代考古工作者研究一辈子的。

看点一:厨房用具
  保温锅和蒸馏器 与制酒有关?
  走进海昏侯考古成果展展厅,迎面是一组静卧在展柜中的瓦当。海昏侯墓园有园墙和门阙,这些从那里出土的雕花瓦当已经告诉观众,你即将走入的是一个超级贵族的门厅。
  转过瓦当,眼前的展厅面积大了几倍,一个个盛放着各种青铜器的展柜林立其间。包括青铜温鼎、青铜壶、青铜蒸馏器、青铜釜等。这些都是食器,让观众仿佛走进了海昏侯的厨房。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青铜温鼎和青铜蒸馏器。青铜温鼎外形酷似今天的火锅。实际上考古专家也初步认定其为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它是一只三足器,上端肚大口小,便于盖盖儿,下端连接着炭盘,上下之间不连通。据介绍,出土时锅内还有板栗等食材。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个疑似火锅的物品应该是保温器,而非真正意义的火锅。因为按照炭盘所能承载的炭量推测,这个火锅很难将食物直接煮熟,有可能是将已经煮熟的食物端上去保温。
  另一个蒸馏器一度被认为是西汉的酿酒器。这个说法如果被证实,将成为我国汉代即可制作蒸馏酒的有力证明。但是,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则表示,这件出土的蒸馏器可能用于蒸馏花露水或与炼丹有关,但由于其出土于墓葬酒库中,所以怀疑它与酒的生产有关,但还不能确定是蒸馏酒的器具。

看点二:黄金故事
  马蹄金麟趾金金饼 全部千足金!
  看过海昏侯的“厨房用具”,再往里走,只见展柜四周围满了观众。大家正在观看的就是在网络上流传已久的马蹄金。只见在灯光照射下,一块块马蹄形状的黄金光芒四射。
  在马蹄金旁边还有麟趾金和金饼。麟趾金形状比马蹄金纤细,状如麒麟的脚趾,而金饼的大小仿佛一块儿月饼大小。
  据介绍,海昏侯墓已经出土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和麟趾金25枚。另外棺椁里还发现了20块金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表示,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
  这些金子的成色怎么样?专家表示,刘贺墓里的黄金绝对都是千足金。因为汉代有酎金制度,哪个诸侯进贡的黄金成色不足,可是有失去爵位的风险的。所以诸侯们储备的黄金绝对是最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马蹄金上居然还刻有“上”、“中”、“下”字样。不过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目前尚无定论。另外,考古人员还在马蹄金的里面分离出了玻璃样的物质,后来经分析发现是琉璃。专家说,这就让马蹄金身价倍增,要知道在2000年前的汉代,琉璃可是比黄金还昂贵的东西。
  据史料记载,汉代被喻为中国的“黄金时代”,估计黄金储备不下百万斤,刘贺墓中出土的大量金器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在马蹄金旁边,还有一个展柜专门盛放着同期出土的子母量器,就像今天的砝码,估计是称金子用的。子母量器旁边的展柜里则堆满了五铢钱。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五铢钱200万枚,重达10吨。不过和那些金玉琉璃相比,这些只能算是刘贺的“零花钱”了。

看点三:贵族风雅
  床榻前摆孔子屏风 文艺青年范?
  值得一提的是,刘贺墓主椁室内发现一组屏风,上面绘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这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孔子像因为还需进一步进行脱水加固处理,此次只展出了文物图片。
  据考古领队杨军介绍,因为汉代讲究“事死如生”,因此陵墓的地下、地上建筑和随葬用品均仿照墓主人生前所用。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当年很可能就放置在刘贺床榻之前。顺便说句,刘贺的大床也下葬了,相当宽大,据说刘贺有风湿病,不爱运动,就喜欢在大床上歇着。
  问题这就出来了。史书上无一例外地将汉废帝刘贺描述成一个荒淫暴虐的昏君,而一个将孔子像放在自己床前,尊崇儒家礼教的人能做出那些荒唐的事来么?
  在展厅里,相关专家解释,历史都由胜利者书写,刘贺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此被写成反面典型也不足为奇。墓葬中还出土了编钟、琴、瑟、笙等乐器,以及棋盘和大量竹简等文物。一个喜好琴棋书画的青年人,会是那个性格乖张暴虐的昏君么?不过,能否通过这次考古发现给刘贺“平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 晨报提醒
  观展先预约 未来一周名额已满
  3月2日至3月18日重点接待专业团体预约参观,每天同时对公众开放预约名额1000名;3月19日起,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参观,每天开放预约名额5000名,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参观。
  观众可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当日门票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网络预约请登录首都博物馆网站(网址www.capitalmuseum.org.cn),全天24小时预约,电话预约请拨打63393339,每日9时至17时预约。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5张,约完为止。另外,未来一周预约名额已满。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1#
 大卫 发表于: 2016-3-3 17: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主揭盅:汉废帝 刘贺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新华社 图万象 摄
写有“海昏侯臣贺”字样的奏牍。新华社 图万象 摄

内棺打开 三大证据直指刘贺 出土文物昨起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昨日上午,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经考古证实,海昏侯墓主人系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至此,多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南昌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终于揭晓。
  发布会现场专家组表示,打开内棺后,考古人员发现墓主遗骸的痕迹,并在遗骸的腰部位置发现刻有“刘贺”字样的玉印一枚,玉印保存完好,工艺精美,遗骸之下还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琉璃席之上整齐排列着多组金饼。
  据悉,海昏侯墓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场建设遗址公园的计划也正在进行。
⊙作者:广州日报记者 蚁畅

  2016年2月23日下午1点16分,印有“江西省考古所”的一个个大木箱,出现在江西抵达北京的列车上,由武警护送的这些木箱,被运往首都博物馆,里面装着由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金器、玉器、铜器等,这些出土文物,从昨日起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金器玉器运北京展出
  从2011年现身开始,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便引起公众强烈关注,这座发掘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的墓葬遗址,以前所未有的完整度,呈现了西汉海昏侯墓墓园、主墓及三座袝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殿等遗迹面貌,至今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多件(套),其中发掘的麟趾金、马蹄金、金饼等金器,备受公众关注。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数量和保存完好程度令人惊叹,此次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解了许多考古迷的渴。江西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系江西方面主动联系,由于海昏侯墓备受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效益,其展出极具价值,也是在公众迫切期待下及时举办的一次亮相。

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
  在内棺开棺之前,考古队领队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尚不能确定墓主就是刘贺,但是从考古现场发现的一系列证据链来看,多种信息都将墓主身份指向刘贺,杨军当时表示,期待内棺打开之后,有直接证据证明墓主身份,比如随身下葬的玉印。
  昨日,在首都博物馆召开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正式表示,经过考古证实,海昏侯墓主人身份已经确定系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
  这个结果和此前诸多猜测一致。据记载,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卒于公元前59年,汉武帝之孙,是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仅27天,后被废为海昏侯,史称汉废帝,有史料描述其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无心国事。
  专家组表示,有三大证据指向墓主刘贺的身份。第一,大墓的内棺打开后,遗骸腰间发现一枚玉印,上面印有“刘贺”名字,这是刘贺随身下葬的玉印,是最为直接的证据。
  第二,专家组在出土的墨书金饼上,读出“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的字样,其中“贺”字指刘贺,“元康”则是汉宣帝刘询的年号。
  第三,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组发现刘贺及其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副本上有署名,木牍上可见“海昏侯臣贺”字样。
  专家组认为,一系列遗存,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打开内棺 肉眼可见玉印
  昨日,江西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接受记者采访,他向记者描述了内棺打开后的部分样貌。
  “内棺门是打开了,但是目前还没有进一步进行挖掘。”徐长青表示,内棺打开后,肉眼便可以看见“刘贺”字样的玉印,除此之外,还能清楚地看见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以及琉璃席上整齐排列的金器。
  徐长青表示,由于内棺发生了坍塌,所以打开内棺之后,内部厚度看起来是比较薄的,“打开后,表面凹凸不平,肉眼能看见玉器、琉璃席和金器。”
  昨日的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在内棺遗骸腰间发现了“刘贺”印字的玉印,徐长青表示,内棺现场从肉眼上看,看不清整个遗骸的轮廓,但可以辨别遗骸的痕迹,也可以辨别玉印出现在腰间的痕迹。
  徐长青表示,打开内棺,只是第一步,截至目前,考古人员正在积极准备,包括准备设备、制定计划等,“这几天就着手开始进行内棺的进一步工作。”

现场首次使用低压氧舱
  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内棺在内,海昏侯墓许多考古挖掘工作都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包括冲氮保护、X光成像等,还有包括考古史上首次使用的低压氧舱,而一系列手段,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出土文物和遗址现场。
  据了解,名为“移动式低氧气体工作站”的实验室,主要为了保护文物中的有机物质,包括内棺中的遗骸成分,由于这些文物与氧气隔绝,一旦接触到氧气,就可能发生变化,低压氧舱正是为了阻止这种变化的发生。
  杨军表示,大量的出土文物中,竹简的修复难度较大,但恰恰是竹简记录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据了解,由于墓室曾经发生坍塌,竹简相互压迫,加上微生物在内的影响,不少竹简受损程度严重,其中一些竹简的分离过程难度很大,不仅要进行大量的人工分离工作,在分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竹简表面的文字原貌,杨军告诉记者,逐渐分离完成后,需要交给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昨日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宣布,海昏侯墓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徐长青看来,海昏侯墓至今的考古发现,已经具备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在北京展出的出土文物,展览结束后将被运回南昌,继续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研究,而对杨军、徐长青等考古人来说,难以想象的工作量,还在等待着他们。
150#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6-3-3 17: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是如何成为网红的

源自:中国新闻网
  昨天发布会快结束时,亲临现场的大BOSS──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有点激动:这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我呢,在本报微信直播间里,给后台小编发了一句“恭喜刘贺”,激动得好像身边人得了奖,“与有荣焉”一样。
  如此等待、牵挂、感叹一项跟我们生活看似没太大关系的考古发掘,是第一次。包括我的现场报道,也居然写到了第8篇。原本很小众、学术的考古发掘,是如何在4个多月里,发酵成了一桩人人刷屏的社会事件的?
  “颁奖”前夜,其实已经变成了一场抢热点大赛,无论微博,还是各种著名考古公号,都在拼创意比段子。于是乎,等到晚上公号推送的密集时段,一个个标题都跳了出来──
  简单粗暴版的《海昏侯考古展将揭墓主身份》、《海昏侯是谁 明日揭晓》;文艺腔的《北京春天的海昏侯:五色炫曜的孤独和悲伤》;还有各种看似含蓄,实则“丧心病狂”打广告的文博杂志们。
  首先屏不牢的,是《中国国家地理》。晚上8点多,就把海昏侯专题报道所有备选封面PO上微博,预告“将在本期大篇幅报道”。
  于是,刷屏提前开始。我特意截了个屏:1月16日,刘贺内棺搬家到实验室的第二天,海昏侯墓排在热搜榜16名,高于“我是歌手排名”和“太子妃升职记”。
  而且,这是第一次,一项考古发现的“配套设施”如此完美──
  1月初,海昏侯“第一书”《发现海昏侯》出版;央广中国之声制作的7集新闻广播剧《遇见海昏侯》每天播出;2月央视十套播出《2016考古进行时》,其中“海昏侯墓”就播了3集……
  事实上,海昏侯墓并非一夜爆红。去年海昏侯墓刚公布时,大家还没啥兴趣,因为名气不如前年的隋炀帝墓和上官婉儿。但是接下来,随着“火锅”、五铢钱、金器,直到主棺柩的发掘,大家的热情被吊得越来越高,这很大程度上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媒体,同步发布消息有关。
  所以,当今年1月15日,主棺搬家后“失联”的一个多月里,大家又为海昏侯操碎了心,哪怕正在过大年也没歇着,有人还专门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遥想海昏侯是怎样过年》的文章。
  而在一周前举行的海昏侯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27位国内顶尖的考古、文保与历史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刘贺墓园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迄今罕见,对研究西汉列侯墓园的园寝制度意义重大。而已 出土的文物形象再现了当时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会上还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这次发掘,代表了考古学的发展方向,有标本意义。我想,这个“标本”,指的是如何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和资源,最大程度地把考古发现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也许,这就是考古学的发展方向:兼具学术性和社会性。
  江西省考古所所长徐长青:

公众想要了解的
考古学家就得面对

  海昏侯墓成长为一个社会热点,是不是有“幕后策划”?昨天上午,在混乱的发布会现场,我逮住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做了一次独家对话──
  记:在过去,考古发掘一直不太接受普通人围观的,为何这次做了那么多“现场直播”?
  徐:我们在遗址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在发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做了一点宣传的设施设备,比如在现场设置了一些介绍版面、材料,在墓园里还设了游步道,能让人比较完整地理解整个墓园的发掘。因为公众对考古文化还是有探知需求的。
  记:首博展览之前,在主墓发掘才一个多月时,江西省博物馆就做了一次展览,为什么这么急?
  徐:还是因为需求。虽然媒体宣传了很多,但还是不能很完整地反映文物信息,所以我们做了博物馆展示,让大家自己去看,去了解海昏侯。同时,这也是分散我们考古工作压力的一个好方法。
  记:分散压力?
  徐:大家都想来现场,压力会很大(笑)。这次到北京做展览也是一样,可以满足更大的需求。
  记: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这么关心海昏侯墓?
  徐:因为这个墓透露出的文物信息非常大,也意味着文物保护的任务很重,所以会受到更高的关注度。而在网络时代,互动的空间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所以,公众想要了解的,考古学家就得面对,而考古学家发现的东西,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去展示。
源自:钱江晚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7:0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