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晚报报讯 刘万银晚报记者王勤录
沙湾区福禄镇费林村小,地处三(区)县交界,紧邻犍为的泉水镇、沐川县的海云乡,是福禄镇的边远村小,离福禄镇中心校也有15公里路程,步行需要3个多小时。柯玉强就在这个艰苦的地方劳作了28个春秋,呕心沥血,用爱哺育了一批批乡村孩子。
费林村小地处偏远地区,生活很不方便,有的老师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先后达十多位,为让他们安心工作,柯玉强是学校没有小菜从地里摘,没有燃料从山上捡,没有粮食从家里拿。工作中柯玉强耐心地帮助、指导老师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把温暖送进他们心田。通过努力,使费林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村小领先行列。有一名叫小强的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家人生活拮据,无法供养孩子上学。当他了解情况后,每学期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支付小强上学的费用,并先后送了他20件衣裤,直到小强毕业。像这样的学生,在柯玉强从教生涯中已帮助过十多介。用他的话说,“看到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将要失学,心里就一阵揪心地疼,作为他们的老师,不帮助他们,那就是失职。”没有豪言壮语,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28个春秋弹指一挥间,因柯玉强倾心教育事业,对自己的家庭却往往顾不上,家里土地由妻子一个人耕种,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总要责怪:“你一天到黑都是在忙学校的工作,连花草都要往学校搬,活路不干,我看你是脑壳有问题。”这也不怪妻子,让她说几句泄泄气也好。家务事、扯猪草、烧茶煮饭,洗衣浆裳,抛粮下种,都是她扛着。你说他一个大男人不心疼妻子?心疼,心疼得很,等她消气之后,他便对她说:“我们分工合作,你把家务事搞好,我把学校的事搞好,把学校的事当着自家的事,我的成绩也有你的一半嘛。”她抿嘴一笑说:“你这话我不知听了多少遍了。”这一笑,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美化学校,利用休息时间和老师们一起自己干,花草哪里来?没有钱买,他就把家里种的花草搬到学校。学生课桌凳子坏了,自己修,这些年来已记不清修了多少次桌凳。校舍漏雨,就带领老师们爬上房子自己把它“搞定”。特别是1999年以前,费林小学校舍因建造已久,真可谓是破烂不堪。门坏了,窗子坏了,瓦片也残缺不全,因此,他们每年都要上房子好几次,修修补补,需要更换的材料自己出,柯玉强那一年捐款一百多元,树子5根,义务劳动15天。
柯玉强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山沟,1977年他开始民办教师生涯,1987年校领导叫他到中心校任教,他没有去,1993年从井研民师毕业回来,校领导又叫他到中心校任教,他又谢绝了。看着山里天真活泼的孩子,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就决心永远留在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