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3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7-26 22: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从地方创优节目选材看民俗文化的末落

 [复制链接]
源自:福客网  : 邓维泉
  导语: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就像物种灭绝一样,一些来源于民间,滋生于乡间本土,甚至被人传唱或演绎了上千年的民间文化,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却渐行渐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究其末落的原因,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在我们近十年来的创优节目选材上就可见一斑。
  一、引言
  
  创优节目选材一直是困扰电视编导的大问题。倒金字塔的选材范围直接限制了基层电视台在创优节目上的选材。作为市级电视台来说,本身受地域限制,时尚不过大城市,文明不过古镇,所以近十年来我们的创优节目选材,基本上都集中在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上。
  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民生、民事、民气、民艺与民智五个部类的各种社会事象,并将各种事象综合形成的一种文化[1]。
  渭南号称陕西的戏窝子,秦腔、迷糊、碗碗腔、阿宫腔、老腔、同州梆子、渭华秧歌、韩城秧歌、石羊道情等,就剧种而言,不下十几种。还有东雷上锣鼓、血故事、撂锣、提线木偶、皮影戏、竿戏等,民间文艺形式更多。受西安大朝廷的影响,这些民间文化千百年来演绎着皇城脚下的繁华。
  当我们真正把眼光投向这些看似厚重的不得了的民俗文化时,却觉得它离我们那么远,看似实在,又飘忽不定。创作的本意是用纪录片展现,但又害怕这种“最有品味,最具精品魅力,最能体现电视综合艺术的电视节目”误解了民俗文化的本意。所以,我们最终以文艺专题的形式来理解和表现这些历史财富。
  自汉代以来,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灯影戏,即皮影戏在这里发声。皮影贯穿在历史里,影响着渭南人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决定从皮影入手,然后以系列的形式,全面追踪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然而,前期的调研却让我们的心情沉重了许多,我们发现,渭南民俗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990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里葛优“演唱”的皮影戏,丝丝入耳,扣人心弦。重拾历史,皮影戏也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催生了以华县雨田社为主的皮影制作和演出团体,旨在发掘和保护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社内也聚集了潘京乐、吕崇德、刘华、魏金权、姜建合等大师级人物。极盛时,雨田社在西安、临潼等地先后开了五六家分社,皮影戏好像一夜之间又无比繁华,皮影制品也经过精美包装后以礼品相送,谁曾想仅仅一两年后,皮影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至2010年,所有的皮影演出团体基本解甲归田,分设相继关门歇业,一切又归于沉寂。2013年我们调研时,也只有个别艺人偶尔演出,一年之内也不过七八场之多,演出也多处于红白喜事,真正做艺术表演的几乎没有。
  东府合阳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线”就是在合阳流传了2000多年的古老剧种──线戏。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合阳线戏班社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艺人们农忙种地,农闲演戏。线戏在发展过程中,驰名艺人辈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艺人的相继过世,使这种的独特的声腔显得尤为单薄。现在仅存的合阳县提线木偶剧团除了偶尔外出演出,大部分都无所事事。在合阳处女泉景区,团长王宏民一班人苦苦支撑着一个演出舞台,在很少几个饶有兴趣的游客出钱点播时,才唱上一折。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这种极具影响的独特声腔似乎也进入了一个秋风瑟瑟的季节,我们悲悯于这种文化形式的末落。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民族战争、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灾难、时间与空间交替、沧海桑田,不断变化,同时也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步伐的前进,民间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虚弱了,原本强势的地位已变得极其脆弱了,其中大量的民族文化被遗失和伴随时代的变化而没落[2]。
  皮影和线腔都是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在渭北大地上堪称渭南的文化符号。然而,它们的萧条与末落,暗合渭南民俗文化的严重遗失。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对民俗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由此引发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文化传承者极其匮乏,部分传统技艺面临灭绝等问题不容忽视。

二: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恶化
  
  渭南是黄河文化的孕育和发祥地之一。原始的社会群体和古老的文化环境,形成了渭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迁,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民俗文化正在不断减弱和消失。网络、电视、电脑的普及,使民俗文化受众越来越少,“皮影”“线戏”等不再是人们劳动之余宣泄爱恨情仇唯一方式,传统民俗节日的淡化,也使得民俗文化不再是人们寄托感情和信仰的旗旌,这些都减少了民俗文化的实践机会,削减了其传承的氛围,妨碍了民俗文化的根植与发展。以文艺专题的形式可以记录民俗文化的现状和传承,但民俗文化毁灭性的缺失是我们根本难以弥补的。这一点,在我们创优选材时就明白和痛心的地方。
  三、民俗文化继承断代和人才缺失
  
  站在人文的角度,观瞻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等同于触摸渭南的文化历史,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就是延续历史和丰富文化。然而,由于民俗文化的末路发展,人们不在热衷继承和发扬它,民俗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代。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号称渭南皮影活化石的潘京乐老人年岁已高,现在能领衔演唱的也是弟子辈的五六人而已,而且后继乏人。因为像皮影、线戏、碗碗腔、同州梆子、阿宫腔等说唱类民俗文化,培养一个继承人至少要五六年,真正能理解这门艺术能达到继承效果的更要数十年之久。学成之后,又面临没戏演,偶尔演戏,一台戏,几个人,也就千八来元钱,难以养家。长周期,小回报使得民间艺人稀缺、民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乏力、后继民俗文化接班人不足。制作技艺类民俗文化,像皮影雕刻、剪纸、纸塑窗花、面花、刺绣等,更是难觅真传。虽然市场化带来了高价格,但是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加之现代科技催生的工厂化生产,都极大地冲击了手工制作技艺类继承人的出现,民俗文化传承出现真空状态,让人堪忧!

四:民俗文化团体本身的问题
  
  民俗文化是依赖市场需求而存在的文化现象,市场兴盛则民俗兴盛,市场消亡则与其相关的民俗消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根本转变,以及工业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以农耕文明为根基和依存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失去其生存土壤[3]。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庸俗地认为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就是过时的、土气的文化。相反,很大一部分人都充满好奇,期待观赏民俗文化节目,希望目睹民俗文化技艺,渴望拥有一件民俗文化作品。然而事实上,就民俗文化本身的发展而言却极大地伤害了追随者的感情。在我们拍摄文艺专题《皮影春秋》《提线木偶》《老腔》时就有发现,一些演唱类民俗节目,由于优秀的老艺人相继过世,现在领衔的稍有能力的都成了师傅级的人物,摆了大爷的谱,要么不上场演出,由学了几天技艺生疏的弟子代演,要么就是自己上场胡乱走秀,以为出场就是给观众给了面子,是大师的风范。更有甚者,每演出一场剧目,演出人员都要坐在帐子里、舞台上,抽烟神侃,全然不顾台下观众的感受,我亲眼目睹,每每此时,百无聊赖的观众就会失望离场,留下来的不过十有二三。殊不知这种狭隘的理解,慵懒的表现,使初次观看者错误的认识了美妙的民俗文化,使重温者罢了崇拜和跟随民俗文化的念头。
  一些手工制作类的民俗文化也同样存在问题。纸塑窗花也叫“出花”,还叫“人相”,号称窗格上的木偶戏。曾在20世纪60、70年代蜚声海内外。自从大师罗占花过世后,纸塑窗花从此走入低谷。当然除了它本身的用途淡化以为,就制作技艺而言,后世弟子也只是得其形,而忘其神。渭南剪纸和皮影雕刻也未能幸免。真正传承皮影手工制作技艺的不过汪天禧等聊聊几人,作为商品出售的绝大多数是机器批量生产的,少了几分圆润,难见刀功。渭北刺绣、澄城尧头窑的陶罐更是难谋其面,缺乏品牌效应,民俗文化的载体功能名存实亡。加剧了渭南民俗文化的末落。
  五、民俗文化强于概念化,弱于产业化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地方政府乐于民俗文化的大帽子,好多民俗文化只被概念化的拿来说说,真正把民俗文化产品当大产业去规划宣传,去发展的聊聊无几。有的民间团体想通过商业途径为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逃生式突围,也因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后续资金和管理跟不上而郁郁而终。民俗文化产业化能否救亡末路的民俗文化,值得大家思考!
  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社会团结的纽带,其和谐价值观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和纷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安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要求人们必须认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可以为当代多元文化的共存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4]。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扎根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做好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与宣传,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对于充分展示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民俗文化遗失严重、民间保护意识不足的背景下,应加强和完善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机制。
  
§ 参考文献

  
  [1]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C].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2008
  [3]辛勤,对发展民俗旅游与传承民俗文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0)
  [4]吕承俊,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党校,2009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接力:央美教师写生展拉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序幕 "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在墨西哥展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6:57,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