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7-26 23:09:3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藏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源自:求是
  藏区、藏族群众、藏传佛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做好“三藏”工作,不断实现“藏区和谐稳定、藏族群众富裕、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对于促进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对切实推动西藏实现科学发展、切实促进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西藏各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藏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涉藏方针政策,积极服务于“三藏”工作。
  藏学研究是专门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形态的综合性学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藏学的故乡在中国。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逐步形成了融于社会、融于生活、融于大众的显著特点和服务社会、服务生活、服务大众的研究方向。以西藏为主,包括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涉藏地区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形态是藏学研究的丰富宝藏。仅西藏现存的藏文历史档案就有300多万件,加之其他藏区的文献典籍,卷帙浩繁,蔚为大观。现在,藏学研究已经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学科,构成了宏大的学科体系,而且走出国门,成为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热门学科。总之,目前藏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公认的国际性新兴学科。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藏学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藏学所特有的继承发扬藏族文化传统的功能,开发藏族深厚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以藏学研究为纽带广泛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功能,用优秀科研成果和学术精品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展现和强化。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藏学研究机构。广大藏学研究工作者坚持为“三藏”工作服务的宗旨,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努力为各级领导决策藏区工作和藏区的发展稳定当“参谋”、出良策,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西藏通史》、《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研究》、《清朝金瓶掣签制度的设立及其历史意义》、《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研究》、《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研究》、《国外藏学研究概况》等等,不但填补了藏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而且为建立和拓展国际藏学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及其他藏区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藏学研究工作,我们必须在“四个结合”上下真功夫、苦功夫。
  一、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藏学作为一门以藏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独特学科,不仅有着一般学术研究的特性,而且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这就决定了藏学研究不仅要为建设先进的藏文化服务,还要为实际工作和现实需要服务。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藏学研究的灵魂。近些年在国际藏学界产生影响、赢得好评的一些藏学研究成果,比如《藏族简史》、《元代汉藏艺术交流》、《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等等,都是藏学研究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产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藏学研究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藏学研究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既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藏区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的,又要把藏区人民群众作为藏学研究科学发展的主要依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藏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藏学研究科学发展。同时还要全面推进藏学研究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体系建设、科研队伍建设;协调推进藏学研究领域各学科、各专业及新兴科目的建设,抓好科研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统筹藏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为人们发现真理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大胆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推进藏学研究,一方面我们要讲政治,一方面要讲创新,二者统一于藏学研究的实践。
  二、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基础,是指打牢藏学研究的基本功底;这里所说的应用,是指藏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三藏”工作。基础研究是藏学发展的根基,是藏学体系建设的支撑。研究解决服务“三藏”工作的现实问题,是藏学研究的目的,是促进藏学发展繁荣的动力。基础研究的根底夯得不坚实,服务现实就难以有作为。反过来,脱离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基础研究就会成为好看不中用的“镜中月”、“水中花”。把基础研究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藏学研究的全过程,是推动藏学研究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近些年来,广大藏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探索学用结合、学用相辅,以基础带应用、以应用促基础的科研新路,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基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藏学的学科体系;在藏区文化研究方面,出现了《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研究》、《东噶词典》、《藏药方剂大全》、《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藏族史学史纲要》、《集量论注释》(上下卷)等重要成果,得到国际藏学界的高度评价。同时,全国各藏学研究机构普遍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理论说服力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如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全面建设小康藏区和构建和谐藏区的研究;对于分裂主义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的研究;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研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研究,等等。这些成果论点鲜明、论据扎实、理论说服力强、现实作用大,已经产生并继续产生着良好的社会效果。藏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每年都深入西藏及其他藏区开展调研,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为藏区的发展稳定建言献策。《西藏社会动态分析》、《对西藏边境县贫困问题的调研》、《西藏虫草与农牧民增收的关系》等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决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事实证明,凡是理论观点扎实、贴近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藏学界就容易形成共识,藏族群众就容易接受,就容易成为各级领导决策涉藏工作的有效参考。相反,为研究而研究,为应用而应用,则往往陷入研而不用、用而不研的非良性循环。因此,要两种研究统一抓,使藏学研究“发展有根、支撑有力、衔接有序、服务有效”。
  三、把出成果与出人才结合起来。成果、人才是衡量藏学研究的两大标志。打造藏学研究精品,培养藏学研究人才,既是藏学研究工作的目标,又是衡量藏学研究水平的标尺。没有优秀人才就不能产生精品成果,拿不出有价值的成果也就谈不上高素质人才,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藏学界在打造精品和培育人才上付出了很大努力。1995年,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藏学研究文章共1448篇,2006年达到3200多篇。截至目前,国内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近3000人,全国出版藏学图书近3000种,在各类报刊发表的藏学研究论文和知识性文章24000多篇。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相应的是,藏学研究也进入出成果、出优秀成果,出人才、出拔尖人才的“黄金期”。我们要牢固树立“藏学研究精品为要、藏学发展人才为本”的意识,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要在中央关注的涉藏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争取有所突破。要紧紧围绕中央领导关心的重要课题和焦点问题,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梳理涉及藏学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问题,精心组织,集中攻关,力争每年在涉藏重大理论问题上都能取得一些重要突破和领先成果。二是要在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争取有所突破。要大力抓好马克思主义藏学基础教材建设,把藏学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相关大专院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日程。已经开设藏学研究的大专院校,要加强对藏学的深入研究,发展藏学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专门藏学研究机构要把藏学体系建构摆上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结构严谨、融会贯通的现代藏学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三是要在“人才为本”、“人才为用”的工作上下功夫,争取有所突破。近些年,全国藏学研究机构加强了以培养马克思主义藏学家为主的科研人才、党政管理人才、后勤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整体水平仍需提高、拔尖人才尚显稀少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要针对藏学人才培养要求高、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加大对中青年藏学骨干的培养力度。提倡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在打造学研用一体的成果中逐步造就一批藏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各藏学研究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设置研究课题,确定业务带头人,增强优秀人才的带动、辐射作用。要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的特点和专长,进行定向培养。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行联合办班、办学,充分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为藏学研究培养高精尖人才。要有计划地选送科研骨干到藏区学习锻炼,在实践中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把借鉴与展示结合起来。藏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吸收。要把藏学研究不断提高到新水平,使藏学研究在我国以至全世界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加强同国际藏学界的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藏学研究的有益成果。近些年,国内藏学研究机构发挥学术优势和民间特点,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翻译国外藏学研究论著,派专家学者出国讲学,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会议,同时接待大批国外学者和相关人员。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国际性藏学研究会,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随着形势的发展,藏学研究人员“走出去”、“请进来”,藏学研究成果“推出去”与“引进来”的工作必须加快步伐,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掌握国外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的学术动态,充分借鉴国际藏学研究的有益成果。要有计划地向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阶层、重点群体推介、宣传、展示我国的藏学研究成果。比如,对藏传佛教中蕴含的和谐思想的发掘研究,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具有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再比如,国家斥巨资对《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出版,这是一项保护藏族传统文化,增辉世界文化宝库的工程,举世瞩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路径,系统翻译介绍这些国内藏学研究成果,促使藏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使重点国家和地区有中国藏学的影响,重要学术会议和论坛有中国藏学的声音,相关的重大国际活动有中国藏学的地位。通过借鉴与展示相结合,全面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正确主张,西藏及其他藏区民主政治、富民经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成就以及中国藏学的发展盛况,不断扩大当代中国藏学在国际藏学界的影响,逐步确立中国藏学在国际藏学界的权威地位,维护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利益,为做好“三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 奋力谱写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20:1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