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帅卒|查看: 54929|回复: 49
[动物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数量已增加至700余头

 [复制链接]
20#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3-27 11:48:04|只看该作者

江西鄱阳湖8头江豚跨省外迁

源自:中国新闻网
  3月25日,在鄱阳湖江西都昌城西码头江豚暂养点,工作人员在网捕江豚,准备外迁到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长江何王庙(集成垸)江豚保护区。据介绍,鄱阳湖由于水质优良、环境稳定,共有450余头江豚栖息,约占江豚总数的一半。为了加强江豚的保护,3月15日农业部启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7年迁地保护项目,截至3月22日,行动队在都昌港附近共起水江豚32头,其中12头被放入网箱暂养,20头被安全释放回湖中。
  经过对网箱中江豚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结合行为观察结果,科研人员遴选出4雄4雌共8头江豚,分别运输和释放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和湖北监利天鹅洲保护区,补充这两个迁地保护区自然种群数量,促进迁地种群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带,目前全国仅存1000余头,并逐年减少。江豚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

19#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3-27 01: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4头鄱阳湖江豚迁居湖北 坐“软卧”8人贴身照料

源自:长江网-长江日报
  本报江西专电(特派记者高宝燕)昨日14时45分,4头鄱阳湖江豚历时5个半小时、行程500公里,迁居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江豚保护区,在网箱暂养,将于明日释放入保护区。这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的江豚迁地保护行动进入到4个省5个保护区种群 交换实施阶段。
  此次江豚种群 交换行动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部署,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4省的5个江豚保护区、渔政管理部门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2家科研院所共同启动(本报17日、20日曾连续报道)。

  据悉,今年首批迁居来的4头江豚,将于明日释放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第二批还将从鄱阳湖运送4头江豚,28日释放到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以补充和调整这两个迁地保护区自然种群数量和结构,促进迁地种群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另外,今年下半年还将从石首天鹅洲迁居6头江豚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从安徽西江保护区迁居2头江豚到石首天鹅洲保护区。
  2015年3月20日,本报曾独家跟踪19天报道8头鄱阳湖江豚迁居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加上昨日迁居的4头,以及随后将从石首天鹅洲迁居的6头,该保护区江豚数目达到18头。
  专家称,4个省5个保护区江豚交换初步实现了长江江豚、鄱阳湖江豚和保护区江豚种群 交换,丰富江豚的遗传多样性,优化江豚的种群结构,加快长江江豚的保种计划。

直击
  早上7时30分
  在江西都昌水域,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对12头江豚进行抽血检验等健康评估,初步挑选2雄2雌最先迁居湖北。记者看到,小网箱的2头雄豚相互追逐嬉戏活力十足,完全没有背井离乡之感。
  4头江豚坐“软卧”8个人贴身照料
  11时左右
  2号车的雄豚不断发抖。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跟大家协商,这头江豚头往前耷拉,水很容易淹没出气孔。大家把担架布往下调,同时把水舀出一点。终于,雄豚呼吸均匀平稳了。
  9时06分
  三辆运输车驶离都昌,其中4头江豚分别被抬上两辆运输车,车上的水箱里注入湖水,江豚被放在水箱的担架上,箱底还垫了软垫,这样江豚就能舒舒服服乘着“软卧”到湖北了,每辆车上配备了4名科研人员照顾江豚。第三辆是候补空车,同前两辆一样安装水箱等配置,为了应对长途中的意外。
  14时45分
  4头江豚安全抵达湖北监利,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分两组将它们抬入舒缓池。
  14时55分
  入水适应了10分钟后,原本身体有点僵硬的江豚渐渐游动自如起来,工作人员再将它们分批缓缓放入网箱里。
  9时40分左右
  1号车的小豚有点烦躁,跟车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兽医牟恺给小豚注射了小剂量安定,并时刻观察小豚的反应。他是此次行动专门请来的外援,有过救助白鲸、瓶鼻海豚、黄渤海江豚丰富的经验。
  15时左右
  4头江豚开口吃食,它们在水中争食打斗,恢复了野性。(特派记者高宝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碾铁路 发表于: 2017-3-11 08:53:00|只看该作者

难得一见 南京长江中江豚与鸟争吃鱼获胜

源自:扬子晚报
和江豚争食失败,反嘴鹬只能望鱼兴叹。武家敏 摄
  (通讯员:晓苏 记者:梅建明)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昨天中午,在南京长江边上散步的众多市民惊奇地发现,多只活跃在江水里的江豚,正兴奋地跟反嘴鹬在江面上争食鱼儿,这一幕也被这些市民拍下来。天上有鹬,水里有豚,这既有趣又难得一见的画面,着实让人惊叹。
  南京市民武先生是一位长江江豚保护志愿者,长年在江边观察江豚的活动情况。昨天中午12点多,武先生像往常一样徒步走至原下关电厂旧址的江边,惊喜地发现在长江该水域出现几只江豚,它们正在忙着觅食捕鱼,不停在江水里游弋跳跃,惊得鱼儿四散奔逃。此时,有数十只站在旁边潜洲岛岸边的反嘴鹬鸟,见到江面上有鱼儿被驱动,突然一起朝江豚这边的江面猛扑过来。
  见到黑压压的一群反嘴鹬飞临头上,只见其中一只江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出江面,张开大嘴扑向饥饿的反嘴鹬,吓得反嘴鹬转身逃窜。在转了一圈后,反嘴鹬再次折转回来,不想有江豚跃出水面,用燕尾巴扇向它们。如此一来,反嘴鹬再也不敢靠近了,又快速飞向岸边,来回多次,只能望鱼兴叹。

江豚突然蹿出江面扑向反嘴鹬,吓得反嘴鹬转身逃窜。
  当时,江边暖风阵阵,只见几只江豚正在忙捉鱼,时而竞相跃起,时而探头吐气,甚至在捕累了后,还在江面上快乐地玩耍。旁边的反嘴鹬开始捡被江豚剩下的鱼儿捕捉,而江豚跟反嘴鹬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中,上有飞鸟,下有江豚,空中水中相映成趣,不禁让岸边散步的市民惊叹连连。
  “在长江流域江豚数量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出现这样和谐的景象,让人们喜出望外,这也是我10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一有趣场面,画面也很是珍贵。”武先生告诉记者说,近年来,长江南京段水质状况较好,江豚在此出没频率不断加大,以前鲜见的珍稀鸟儿也飞来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预兆。
17#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3-3 17:48:01|只看该作者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郭晓莹)“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我们不能让江豚重蹈白鱀豚从长江灭亡的覆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等10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建议把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在地球上已生存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豚的群数量正逐年衰减。据2012年全长江淡水豚考察估算,长江江豚仅余1000头左右,种群数量以平均每年13.7%的速率下降。中科院水生所通过模型预测认为,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最快可能在10年后消失。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为保护长江江豚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有效阻止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滑的态势。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江豚保护的法律地位过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该联名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徐旭东认为,目前江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实已达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准,应重新审视江豚保护工作,出台保护举措。
  “把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应当成为江豚保护新举措的第一选项。”徐旭东等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国务院,尽快批准长江江豚的保护等级从目前的国家二级升级为一级,同时颁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并将此作为长江大保护优先生态保护行动。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7-2-9 07:48:00|只看该作者

鄱阳湖发现两头江豚一死一伤 或被垂钓者所伤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昌2月8日电(记者:苏路程)中国最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水域日前发现一头死亡江豚和一头受伤江豚。中新社记者8日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获悉,专家正在对死亡江豚死因展开调查分析,寻找受伤江豚。
  2月5日,江西省江豚保护志愿者在鄱阳湖水域发现一只背部扎有金属鱼钩的受伤江豚,并将情况通报给当地渔政部门和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
  接到通报后,中科院水生所、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渔政部门与余干县渔政部门联合组成专家组,寻找、救治该江豚。江西省渔政局给沿湖9个渔政部门下发通知,希望巡护中加强观测。
  参与搜救工作的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詹书品告诉中新社记者,从志愿者拍摄的照片上看,受伤江豚体重达到100斤,初步推测是垂钓者甩钩时扎到江豚,“伤口发炎,会使江豚生命体征减弱,可能危及生命。”
  截至目前,受伤江豚仍未见踪影,搜寻工作仍在继续。
  此外,在搜救过程中,根据当地村民举报,专家组于7日在鄱阳湖余干康山大堤水域发现一头体长约1.5米的死亡江豚。
  据詹书品介绍,死亡江豚是一头成年雌性江豚,身体已经腐烂,外体没有明显伤口,体内未发现异物,估计是长时间搁浅后无人发现造成死亡,死亡时间长达20天。
  目前,专家已经对死亡江豚提取了样本,将对死因展开进一步调查分析。
  中国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域,属中国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数量不足千头。 ●
15#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2-6 10:07:02|只看该作者

长江现“豚坚强” 受伤江豚仍奋力击水

源自:扬子晚报网
江豚
原文标题:受伤江豚奋力击水 南京长江夹江惊现“豚坚强”

  (通讯员:武家敏 记者:梅建明)昨天下午,在南京长江夹江的江面上,出现了4只江豚的身影。只见江豚在水浪翻滚的江面上,偶尔会出现飞快跳跃的黑脊背,有时则逆流逐浪向上游方向快速前进,迅急如快艇。令人惊奇的是,有市民竟然看到一只长江江豚黑脊背有道深深的伤痕,它慢悠悠地游出江面,也不时钻进水中又露出来,戏水丝毫不犹豫,这只江豚也被市民戏称是“豚坚强”。
  在江边观看江豚的市民张先生说,在长江夹江处出现江豚的身影,还是比较难得的。一般来说,在大桥的下游、中山码头、潜洲岛、绿水湾和长江三桥附近区域出现较多。据长江江豚保护志愿者武先生介绍,在南京长江夹江已是第二次看见江豚。此次看见的居然是一只受伤的江豚,而且还能坚强地戏水,真令人既担心又兴奋。对此,一位江豚研究专家告诉记者,这只江豚受伤已有3个月了,目前有所好转,因为江中不太好捕捞它,不能人为给它治伤,只能希望它自愈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0-9 17:07:00|只看该作者

江苏海滩现死亡小江豚:浑身被塑料袋缠绕

源自:中国网
原文标题:出游发现死亡江豚 孩子痛心:别把海滩当成垃圾场

  图说:孩子们在海滩上发现死亡的小江豚,痛心不已。

图说: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埋葬死去的小江豚。
  [新民晚报·新民网]长假出游,留给孩子们的多是欢笑。可是,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三年级的一群孩子这个假期却有些难过──在江苏启东的一片海滩上,孩子们意外发现了一只死亡的小江豚,浑身被塑料袋缠绕。孩子们哭着埋葬了这个只有在电视里才见过的可爱小生灵,并写下他们的遭遇,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环保的关注。

海滩变成大垃圾场
  对于班上16个家庭共同组织的这次出游,女孩苏子欣盼了很久,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海滩边玩耍。可是,这片叫“黄金海滩”地方,却和她期待的海滩相距甚远。“这里到处都是垃圾,最常见的是塑料瓶,还有吹剩的气球、拖鞋、泡沫塑料……”欣欣告诉记者,看到这个景象,大人们拿来了大号垃圾袋,孩子们人手一个,开始在海滩边捡拾垃圾。

图说:海滩上随处可见垃圾。
  短短十几分钟,垃圾袋就鼓了起来。这时,有一个孩子忽然叫起来,原来,沙滩上躺着一只已经死亡很久的小“海豚”。爸爸妈妈们查阅资料后判断,这不是海豚,而是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小江豚躺在沙滩上,浑身被一个黑色塑料袋缠绕,脖子和肚子的部位都有明显的伤口,身体已经开始腐烂。“闻上去已经有些臭臭的,但是我们大家还是都围了上去。不过它的皮肤都烂了,我们甚至都没有找到它的眼睛。”看到这一幕,欣欣一下就哭出了声。

简短仪式送别小生灵
  爸爸妈妈们齐心协力,在沙滩上挖出一个大坑,把小江豚埋了进去,海滩上的一行大字“天堂没有垃圾,请保护环境”是对小江豚最后的告别。

图说:孩子们祈祷呼吁“天堂没有垃圾,请保护环境”。本文图片均由家长提供
  16个孩子站成一排,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有女孩摘下心爱的发卡,放在小江豚身上,让它感受到小伙伴们的情谊。孩子们把他们的垃圾袋放在一旁,告诉小江豚,我们会尽力,守护你曾经生活的海洋。
  “欣欣特别敏感,一直到宾馆还哭个不停。”欣欣妈妈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孩子疏解情绪,她建议欣欣把所见所闻写下来。欣欣妈妈坦言,欣欣虽然拿过作文竞赛的大奖,但平日写作文有时也像“挤牙膏”。而这篇有关小江豚的日记近800字,她不到半小时就写完了,可见是真的受到了触动。欣欣让妈妈把她的文章转发至朋友圈,希望更多人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每天有那么多人来这里,为什么没有人看见它,把它埋好,让它安息在海边呢?为什么大家不能随手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呢?要是人类继续这样下去,很多很多的河流都会被污染,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会被灭绝的!”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源自:新民晚报)
13#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5-16 13:28:01|只看该作者

国家级江豚保护区遭破坏 农民无视禁令闯入开垦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长江天鹅洲豚类保护区里生产建厂禁而不止
⊙ 记者:黄艳 滕菲

  搞生产、建工厂,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长江边一个国家级江豚保护区面临“内忧外患”,保护区面积从规划的7万亩缩减至3万多亩,成为长江生态保护之困的一个缩影。

保护之困:“规划的7万亩萎缩至3万多亩”
  顺利的话,湖北长江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将增加9名江豚新成员,累计总数将接近70头。然而,2010年左右,这个保护区内的江豚年增数量仅为2~3头。
  保护区位于湖北石首市境内、在九曲荆江的上游,是目前长江中游唯一的自然保护和迁地保护结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21公里的长江故道成为江豚自然生息的宝地。
  但是,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沿江开发的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和措施的不足,使得江豚生存的大环境仍在恶化,保护区的建设发展和运行也面临各种“掣肘”。
  一方面,长江排污仍然严峻,保护区内污染不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介绍,他曾在长江中游一江段多个调查,沿岸城市和工厂像长江直排污水,现在得到一定治理,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是效果仍然不乐观。“而沿岸工矿企业的排污口报的一两处,但实际上大几百处。”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废污水量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296.4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338.8亿吨,共增加42.4亿吨,总增幅14.3%。
  记者了解到,石首市和监利县与保护区临近的几个乡镇农民生活生产用水都是从保护区的长江故道里取,但同时污水排放也向保护区的故道里排。
  天鹅洲国家级保护区副主任张振华说,保护区的水质不如长江干流的水质,好的地方三类水质,差的地方四类,甚至五类水质都有。
  另一方面,“三区”形同虚设,面积不断萎缩。根据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禁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核心区禁止人类活动。危起伟、张振华等介绍,且不说缓冲区和实验区了,连核心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司空见惯。
  在天鹅洲保护区内,长江边很多滩涂都成了“良田”,一年四季都有农业生产。张振华说,保护区是开放式,尽管明令禁止在里面种地,但是附近农民常年搞农业生产,禁令形同虚设,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
  张振华无可奈何地说:“保护区的面积规划的接近7万亩,但实际上萎缩到3万多亩。这些年来,滩涂不断地被农业生产蚕食。”
  除了农业生产,一些地方工业项目也“闯”入保护区。2014年,天鹅洲所在的石首市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工建设一座农产品加工厂。打地基开建了,我们才知道这个事,跟地方政府协商无果,最后通过向省环保部门举报申诉,才得以拆掉这个工厂。”张振华说。

管理之困:“水涨到哪,我们管到哪”
  大环境、外部环境掣肘保护区发展的同时,保护区内部发展运行的小环境也是困境重重。首先是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
  据了解,天鹅洲保护区的面积不小,但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名,外巡护、监测、内管理等人手常常捉襟见肘。另外,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也面临不足。天鹅洲虽是国家级保护区,但是监控设施至今没有建设到位,监控防护基本靠“脚跑眼看”。
  其次,地位弱势,管理变成了“水到哪,管到哪”的局面。据调查,前些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常常冲突,保护区与地方政府之间沟通协调存在困难。
  张振华坦言:“维护生态是给人类做贡献,没有给地方做贡献,反而还产生渔民转产等矛盾,限制地方政府工业项目落地等等,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地方的支持与配合。”
  由于规划保护涉及渔民转产转业,按照当初的政策,渔民安置是地方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但是转产上岸的渔民年年都到保护区门前闹事。“拦车、锁门都有,地方政府安置不力,最后麻烦事就落在保护区头上。”
  第三,保护区的水量,保护区没有发言权。天鹅洲保护区在1998年前是与长江连通的,1998年大洪水后,故道的上游修建起了堤防,阻断了长江水,使得保护区成了死水,只能依靠下游的天鹅洲闸排水或者从长江引水。
  “但是保护区至关重要的泵站管辖权在地方水利部门手里,每次都是我们去求他们放水、抽水。”张振华说,保护区的需求并不是水利部门首要考量的因素,他们要考虑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利益。如果放水,就会淹掉一些农民的违法占用的滩涂,如果抽水可能造成农民取水困难,所以每次协调保护区的水量都大费周章。

破解之道:加快经济转型,加大执法力度
  在危起伟、张振华等专家看来,保护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还不相协调,法律执行有困难,存在执法主体不明、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目前国内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之所以形同虚设,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还有困难,专家建议,在长江“不搞大开发,要搞打保护”的中央精神下,加强落实相关生态保护法规政策,同时调整考核指挥棒,加快沿江城市经济转型。
  首先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王丁等专家认为,对于江豚保护,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转变地方发展理念,从思想上缓解矛盾。同时匹配生态补偿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理顺环境和经济矛盾关系。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地引入生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协调环境和经济利益。
  张振华说,相关法律一定要得到严格落实,否则责权利关系依然理不顺。严格执法还需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危起伟提出,希望人们都能明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不仅仅是桌上的一盘鱼,而关系到整个生态的安危。
  其次,解决保护区内部发展问题,还需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资金和政策投入。一方面希望配备现代化远程监控设施,加快建设上游提水泵站等;设立隔离装置,增加相关法律宣传标识等。
  另一方面,增加编制,吸引专业人才。张振华说,保护区比较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硕士有编制才愿意来,博士根本不愿意来。“保护区急需救护队,但是现在的技术人员多是搞养殖出身,哪有人会救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2-18 15:48:00|只看该作者

长江流域江豚已降至千余头 数量不及大熊猫

源自:央视
“微笑天使”江豚

死亡江豚

拯救江豚
原文标题:一起转发,救救“微笑天使”

  中科院最新报告显示,长江流域的江豚降至1000余头,鄱阳湖区有约450头江豚,被称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江西已成立鄱阳湖江豚保护区,保护区禁止船舶直接排污,鼓励大众参与保护。江豚数量已不及大熊猫,关注,保护,留住“微笑天使”!(央视记者郑天皓)
11#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7-28 22:27:00|只看该作者

长江湖北宜昌段发现十余头江豚 规模罕见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7月28日电(记者:谭元斌)记者28日从湖北省宜昌市渔政部门获悉,长江庙嘴段近日发现十余头江豚,规模十分罕见。
  “一次性出现10多头的情况十分罕见。”宜昌市渔政处处长何广文说,江豚喜欢比较平稳的江流,一般不上江流比较急的江域,在宜昌稳定下来的江豚只有两处,一处在枝江市董市镇,有2头;另一处在艾家镇桥河村,有3头,“此次发现,为近十年之最”。
  江豚是一种古老的水生物,有“活化石”之称,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目前仅存千余头,属于濒危物种。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域。
  “我们目前正着手对这群江豚进行保护,一是限制渔民的捕鱼量,二是提醒船舶到达此处时减速慢行,免得惊扰它们。”何广文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1:54, Processed in 0.951602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