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帅卒|查看: 46039|回复: 49
[动物]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数量已增加至700余头

 [复制链接]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6-9 11:07:01|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江豚面临濒危状态 种群数量比大熊猫稀少

源自:经济日报
U2004P1T1D31929919F21DT20150609105953.jpg

  畅游在夹江中的江豚。
  作为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长江江豚虽然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目前其数量已经比大熊猫还稀少了:全流域只有1040头,长江里也只有500多头。如何从根本上挽救江豚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永远留住它美丽的微笑?5月下旬,《经济日报》记者对安徽省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微笑来之不易
  从铜陵市区出发,驱车20公里到达大通镇。这个千年古镇至今仍保持着古风古貌,穿过澜溪古街不到2米宽的小巷,下到江边,搭乘机帆船,10分钟就到了江心洲──和悦洲。保护区养护场就位于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上了岸,便看到洲上杨柳依依,风轻云淡;江上水鸟逐波戏浪,江岸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这里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10头江豚在这个长1600米、宽200米的世外桃源安静地繁衍生息。
  “小雌就这两天就要生了,你看她肚子多大了,得多喂几条鱼!”在这里当饲养员已经9年的张八斤拎着鱼,往小雌的方向甩,顿时,水面泛起涟漪,7、8条1米多长的江豚游出水面,争相竞食,圆圆的脑袋,青色的身体,上扬的嘴角天然呈微笑状,萌美至极!
  “这就是江豚的微笑!”保护区技术处张西斌主任忍不住赞叹:“江豚很聪明,智力相当于大猩猩,而且特别重感情,刚出生的小江豚喜欢待在妈妈的背上,妈妈就这样带它一年。江豚繁殖率很低,每胎只产一头。这个养护场从2001年活体捕捉了4头江豚开始,不断‘添丁进口’,每年5月都是江豚的繁殖期,去年出生了2头,今年这头马上就要出生了,我们就有11头了!”
  为了保护长江珍稀物种,1985年9月,国家环保局批准在铜陵大通建设白鳍豚养护场,2000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基础上建立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今,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范围从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三江口至繁昌县荻港镇,包括铜陵、枞阳和无为等县市的长江江段,全长58公里。这个江段蜿蜒曲折、河汊众多,总面积约31518公顷,是长江珍稀物种理想的栖息地。这块以滩涂湿地为主的内陆淡水湿地,有鱼类66属23科86种,占长江鱼类种群的30.7%;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江鱼类共有16种,保护区就有其中的9种,占56%。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鳍豚、江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淡水生物‘金字塔’的尖尖儿。2006年,长江白鳍豚已经宣布功能性灭绝,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能保住江豚,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郑邦友的语气很严峻。

栖息环境得到改善
  从2003年开始,长江每年全面禁渔3个月,对于铜陵保护区江段,这个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到6月30日。
  “禁渔有效地保护了鱼类繁殖,对恢复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西斌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郊区大通镇鹊江江面长江江豚活动频繁。很多市民都看到,每天下午3、4点钟左右,总有4至5头江豚在鹊江江面游弋,不时地露出水面,在水面翻滚。这样的状况持续了约1个星期。这个区域是保护区的实验区,多年的生态保护和禁渔措施,对江豚肯定有好处。”
  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决定从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5958万元用于环保系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被列入其中,获国家专项资金1852万元。据了解,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除国家投资外,地方配套资金投入794万元。项目包括建设4处保护站、48公顷滩涂植被恢复、4处虫鸟检测点及科研检测设施。湿地的恢复,将为这一区域江豚的生存提供“一线生机”。
  “今年是保护区30周年,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许多专家学者提到长江生态保护,我认为这线‘生机’越来越清晰了!”郑邦友告诉记者。
  的确,在5月19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安徽省也已在长江沿岸建立了铜陵淡水豚、安庆沿江湿地、宣城扬子鳄、池州升金湖、贵池十八索、当涂石臼湖等6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受保护面积达21.8万公顷,使长江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保护区的研究工作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目前,保护区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科技档案”。档案包括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保护区科研仪器的说明书,以及长江江豚的饲养记录等资料。保护区科研人员还独创性地建立了协同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建立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现在科研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通过远程视频就可以观看江面情况,为保护区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建失去的家园
  江豚的生存仍面临人类活动的巨大威胁──电捕鱼、雷管炸、海网拖等毁灭性捕捞,造成鱼类枯竭,从而使江豚严重匮乏食物;同时,这些工具必定造成江豚受伤和死亡;长江干流水质的逐渐恶化,严重危害了江豚和鱼类资源的生态;无序采砂活动、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栖息地和索饵地的通道,极大地威胁着江豚的安全。
  安庆师范学院于道平教授长期致力于江豚研究,20多年来亲手解剖过200多头死亡江豚。他认为,渔业资源大量破坏导致的饥饿和随之而来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是安庆江段长江江豚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全流域江豚死亡的主要原因。
  延长禁渔期,让长江生态得以彻底恢复;设立标识,经过重点水域的船只减速慢行;加大对各种破坏性捕捞的管理和处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得出的办法,但是也要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
  铜陵淡水豚保护中心总工程师蒋文华告诉记者,现存的江豚数量正以每年13.73%的速度下降。若不采取有效手段,长江江豚灭绝时间估计为24-97年,“迁地保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途径。我们希望有更广阔的水域可供江豚长期生活”。
  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铜陵保护区养护场已经成功实现江豚在人工环境下繁殖,种群数量一直维持在10头左右,但是,该水域位于铜陵市大通镇的和悦村和永平村之间,当地菜农所用的肥料和农药经雨水冲洗后流入夹江,也对江豚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夹江水域与长江隔断,夹江中水不能流通,所以在夏季炎热的时候水域温度高达36℃左右,已达到江豚生存的极限;而且夹江水域面积太小,丰水期水域36公顷,最多只能养育10-20头江豚,环境容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利用铜陵南夹江裁弯取直工程,将南夹江作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新基地。这段江面呈现‘几’字形,全长25千米,在保护区核心区,建成后河道不通航,周围无大型工业、蔬菜基地,水域面积远大于现有基地水域面积,当地正在规划建成湿地公园。如能把江豚引入该水域,将使湿地公园更具特色。”蒋文华热切盼望着能给江豚一个更大更美的新家,“我们还期望和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机构加强交流,进行活体交换之类的合作,让江豚家族更健康地繁衍生息下去。”(经济日报记者 文 晶)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3-28 03:07: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国将对长江江豚实行“迁地保护”

源自:京华时报
  昨天,由农业部联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从江西鄱阳湖来的4只江豚搬进了它们的“新家”,位于湖北监利县和湖南华容县交界水域的长江何王庙(集成垸)故道。科学家表示,这里水域广阔、水质好、航运少、水生生物丰富、渔业活动少,非常适合江豚繁衍生息,有利于维护正在恶化的长江生物遗传多样性。
  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长江江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里江豚种群数量不足1000头,是国宝大熊猫的一半。
  研究人员认为,受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胁迫,长江江豚的保护已进入了最后的“保种”阶段。如果不加以干预,5到10年将从长江里消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对江豚实行“迁地保护”主要是保住江豚种质资源,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白鳍豚”。“长江干流危机四伏,人类活动只会越来越多,现有的办法只能多建几个保护区,把种保下来。”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针对长江江豚已经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制订了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各地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标准加强江豚保护和管理。于康震还表示,农业部计划在长江中下游建立更多的迁地保护基地,扩大江豚的迁地保护规模。
  据了解,这次总计有8只来自江西鄱阳湖的江豚“搬新家”,4只迁至何王庙故道,另外4只在27日当天下午也迁至位于湖北石首的长江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为了避免江豚在保护区内出现近亲繁殖的问题,2015年冬天,还将从天鹅洲迁移4只江豚到何王庙来。“交叉迁移主要是为了避免江豚因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退化。”曹文宣说。
原文标题:我国将对长江江豚实行“迁地保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3-18 17:27:00|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鄱阳发现一只死亡江豚

源自:央视
U11347P1T1D31620237F21DT20150318172331.jpg

  江西鄱阳发现一只死亡江豚
  【又一只江豚死亡!该如何留住你的微笑[泪]】16日,一只体长1.4米的成年江豚尸体在江西鄱阳县莲湖乡被发现,它的嘴巴和尾部都有明显伤痕,初步断定是一头4岁雌性江豚,极有可能有孕在身!江豚被称作“微笑天使”,据中科院数据,长江江豚现在仅剩1000头!一次转发,一份关注!(央视记者龙兰萍)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2-3 11:27:00|显示全部楼层

鄱阳湖新发现2万亩长江江豚栖息水域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2月3日电(记者:吴锺昊)经过长期科考,在鄱阳湖都昌县和永修县水域交界处,一片水域面积达到2万亩的长江江豚越冬栖息地最终被确定下来。为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里的长江江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计划联合江西省相关部门在这片水域附近建立江豚救护机构。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介绍,2009年至2011年间,研究人员在都昌和永修交界的鄱阳湖水域实施江豚保护科考,3年内捕捞了98头江豚,并在每头江豚的脊背上植入芯片,建立了数据库。多年研究发现,这片水域水深30多米,鱼类资源丰富,且不在主航道上,非常适合江豚越冬。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相关课题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经与江西省农业厅协商,有意联手在都昌县建立新的江豚保护机构“鄱阳湖长江江豚监测救护研究中心”,主要承担鄱阳湖水域长江江豚的监测、救助以及相关研究任务。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目前,长江江豚仅存1000余头,数量比大熊猫还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2-31 06:07:00|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部为保护江豚叫停耗资5亿元航道整治工程

源自:中国青年报
U11556P1T1D31346869F21DT20141231060557.jpg

  2014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一条长约一米五的死亡并风化的黑色江豚躺在退水的鄱阳湖沙滩上。CFP供图
  于道平最怕接到渔政局的电话。这位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接到通知,放下课本,冲下讲台,直奔江边,把一具又一具江豚尸体搬上解剖台。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庆西江江豚救护中心技术负责人,近30年的时间里,他已经解剖了200多头江豚。近几年发现的江豚尸体,胃里常常一点食物也没有,皮肤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就是为了逮鱼,冒险潜到石头缝隙里,防洪墙、水利工程都是大块石头,江豚嘴是很短的,现在连石头缝里的鱼都要吃。”
  对江豚的栖息环境、饵料鱼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力的主要凶手正是大型涉水工程。在世界动物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研究专员张新桥的回忆中,面临国家和地方建设项目需要的时候,水生生物往往会为工程让路。仅在长江新螺段的一个国家级原地保护区里,自2006年以来,就有大约20~30个涉水工程相继审批通过上马动工。
  由于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整个长江流域中的江豚不足千头,这种身长可达一米九的鲸类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如今,它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前不久,当工程与江豚又一次狭路相逢,人类却破天荒地退了一步。11月27日,环保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由于顾及对江豚的影响,环保部未予批准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环评报告书,一项耗资近5亿的工程被叫停。
  “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是重头戏,可以说过去江豚一直在给各种工程让路。”于道平对记者说,“环保部这次因为江豚发了这个文,我觉得是一种进步的体现,是个好事情,证明江豚保护引起了高度重视。”
  改变似乎正在发生。10月14日,农业部发文将长江江豚保护等级由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升至一级。一个多月后,“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被公开叫停。
  看起来,这一次工程似乎要为江豚让路了。
  那不行啊,这是国家发展,是大势所趋啊
  未能通过环评的消息让工程建设单位长江航道局有些头疼。“如果该工程不实施,将直接影响到2020年‘6米水深到安庆’的规划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下一步,武汉到安庆段6米水深工程实施后,5000吨级航船能否通到武汉。”长江航道局前期办公室主任李青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安庆河段两头深中间浅,像瓶颈一样把船拦在了两端。对于亟需发展经济的当地政府来说,这条航道至关重要。
  也恰恰是在安徽江段,江豚的密度最高。据报道,这里集中了约200头江豚,占长江干流江豚数的近40%。“就是因为过去这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并且有丰富的湖泊和支流分布,可以在关键时候成为江豚的避难所。”参加过2012年长江淡水豚科考队的张新桥告诉记者。
  几位接受采访的豚类专家均认为,涉水工程对于江豚生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一方面,水文状况的改变会引起渔业资源退化,并直接造成江豚食物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江豚往往喜欢在有水渠、有坑坑洼洼的地方产仔,但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常用石块、混凝土、钢筋等高强度材料对洲滩、岸坡等进行硬化覆盖,而这会直接破坏江豚的繁殖栖息地。
  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随之而来的密集航运将给江豚带来更直接的威胁。张新桥告诉记者,当枯水期水面变窄时,时时需要出水呼吸的江豚往往会和船只挤到一起去,航运便由此成为了最直接的杀手。在题为《留住江豚的微笑》的公益广告中曾有这样一段画面:小江豚念叨着“我喜欢长江,我想妈妈”,一头撞在了螺旋桨上。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不无唏嘘地告诉记者,如今,江豚已经被迫适应了船越来越多的情况,对人类也越来越警惕,“它是一种很聪明的生物,不会那么傻跟着船跑了。”这些聪明的哺乳动物有时会躲在施工留下的沙坑里,然而,当水位回落时,一些来不及游走的江豚却因此被困在坑里,干死、饿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1985年毕业就开始接触江豚的于道平记得,多年来,许多水生专家都曾对进入保护区的涉水工程提出过反对意见,结果获得回应往往是,“那不行啊,这是国家发展,是大势所趋啊。”
  某种意义上,江豚已经被人类逼上了绝境。在张新桥的印象中,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江豚的数量已经逐渐从1990年的3600头,降到2006年的1800头,而到他2012年参加长江淡水豚科考队时,长江中整个江豚种群仅存1040头,“可能10年内,长江里面的江豚就要消失了。”
  作为长江里仅存的淡水哺乳动物,江豚多年来被视为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长江健康的指示计,“这是一条红线,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一消失就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在向着坏的方面转化。时不待我,江豚没有多少时间去等待了。”如今,于道平所在的西江救助中心负责的正是安庆段200公里内江豚的救助任务。

不好吃干吗要保护?
  这一次,江豚似乎正在迎来命运的转折:在环保部官方网站上的通知中,安庆长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由于两项原因未能通过环评:“工程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工程建设将直接占用江豚等水生生物重要生境”,以及“报告书针对江豚提出的保护措施有效性尚不确定”。
  安庆市长江航道局宣传部副部长王取发告诉记者,环保部对长江航道局提出了两点整改意见:加强对江豚活动的研究,“比如这个区域里面到底有多少江豚,江豚的活动规律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要更有针对性。
  “长江淡水豚保护工作做了这么多年,近几年的变化还是比较大。”张新桥对记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保护技术、资金、政策等社会条件都非常薄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丁对媒体回忆过:曾有一个相当级别的地方官员问他,“江豚好不好吃?”王丁无奈回了句“不好吃”,对方的回应让他几近崩溃:“不好吃干嘛要保护?”彼时江豚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另一种尴尬则出现在保护区的建设问题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教授郝玉江告诉记者,90年代以前,许多地方对建保护区往往还很积极,觉得是个新鲜事。到后来发现,建了保护区对地方经济发展是有限制的,要做环评,还要受相关法律的影响,“所以就搞得他们都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建保护区,觉得是个累赘”。为此,郝玉江没少吃过闭门羹,有的地方政府回应“不合适,和地方的发展定位不一致”,有的则干脆不理。
  在许多学者看来,江豚保护真正的分水岭其实是白豚的灭绝。2006年底,来自中、美、日等6个国家的鲸类研究专家组成国际联合考察组,在湖北宜昌至上海江段开展考察,结果,科学家们连一头白豚的踪影也没有发现,“白豚可能已经灭绝”的消息由外国科学家发布,随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一”。
  “过去在白豚那个时候,国家的环评法才刚刚起步,为了白豚把哪个工程停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于道平坦言,随着白豚的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了长江新的“旗舰”物种,为了不让江豚走上和白豚一样的不归路,对江豚的保护问题终于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
  今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文规定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此一来,涉及江豚的工程建设就需要到更高级别政府机构申报,捕杀江豚的行为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工程为江豚让路的说法。
  但是怎么说呢,保护问题还是不会放在第一位吧,往往最终让步的还是保护
  然而,面对环保部的叫停,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并未表现出多少兴奋之情,面对来访记者,渔业局生产科负责人直言不讳:“这个项目被叫停,不知是福还是祸。讲到保护,我们当然是期望长江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要停掉,那样就能保护了。”
  “黄金水道发展肯定变不了。”在于道平看来,工程也许会在某个时刻为江豚让路,但绝对不会真的为江豚彻底停下来。“沿江各省市都在发展经济,水利经济是新的经济引擎。不仅是安庆这一段,长江沿线的这些自然保护区,可能在之后的建设中都会受到影响,要在这个矛盾之中找平衡。”王取发也对记者坦言。
  去年5月、9月,环保部也曾对长江航道局两项可能影响江豚的工程按下暂停键。经过一年多环保措施的完善,再次送审的两项工程相继通过了审批。李青云在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时也提到,环保部方面已经告知他们,待完善优化方案后,会同意安庆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重新报审。
  “在相关的计划和规划中,更多地考虑到江豚的需要,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怎么说呢,保护问题还是不会放在第一位吧,往往最终让步的还是保护。”王丁对这样的解决方式并不感到意外,在于道平看来,环保部此次叫停的最大意义其实在于“让有关部门为此举带来的生态损失买单”。针对环保部对环评书提出的整改意见,安庆市长江航道局的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会在工程建设中强化环境保护和经费补偿措施,并做好迁地保护的工作。
  事实上,这也是于道平等几位专家共同的主张。他们认为,眼前的权宜之计是让江豚把长江主航道让出来,迁移到故道中,迁地费用从工程中来,互相弥补,“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个种保留下来”。
  这原本是于道平想为白豚做的事。“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白豚有四百多头,跟现在江豚的数量差不多,那时只要一到江面上去,就能看到白豚。”于道平说,当时就已明确提出了白豚迁地保护的方案,但等到资金到位准备停当准备去捕捞白豚放进养护场时,发现长江里已经没有白豚了。
  而今,用于探索保护白豚的措施已完全应用到江豚身上。学者们希望,有朝一日,待长江整体环境好转之时,还能让江豚回到长江。但是谁也不知道,究竟还要花多少年才会让长江生态系统恢复到现在或之前的样子。
  王丁对记者感慨,“长江应该是孕育生命的地方,不应该只是一条航道”。但在现实中,比起广阔的长江,似乎工程补偿的条款更是江豚命运所系,“怎么采取补偿措施是我们现在能够关注的”。
  于道平已经为安庆江段的江豚们找到了“诺亚方舟”,那是西江救护中心所在的一条10公里长的故道,救护中心围了一小块做救护基地,今年4月以来,5条受伤江豚相继获救入住这里。这条江段的其他部分,被“当地镇政府给了养鱼户,要想转成养豚,必须要花一笔钱,把它租下来”。
  面对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被称为“江豚之父”的于道平诚恳地表示,如果这项工程最终上马,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笔补偿。一直奔走筹资的他,想尽快为无路可退的江豚们承包一个鱼塘。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0-14 11:47:00|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 已极度濒危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4日消息,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今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管理工作,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农业部指出,长江江豚是我国重要的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活动剧增,长江江豚生境不断恶化、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且在近年下降速率呈加速趋势。长江江豚已极度濒危。根据长江江豚的资源现状,为有效拯救长江江豚,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管理工作,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通知》要求,提升保护级别,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捞长江江豚,因科学研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捞的,必须向我部申请特别许可,对于非法捕捞、伤害长江江豚的行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长江江豚的栖息地、索饵场、育肥场和洄游通道,对于破坏长江江豚生境的行为,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未经我部批准,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邀请或批准外国组织或个人在我国境内对长江江豚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从事摄影摄像活动。
  《通知》要求,增强保护意识,落实政府保护的主体责任。沿长江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长江江豚的保护管理工作,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体系,加大对江豚监管和救护的经费投入,加快制定长江江豚保护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长江江豚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通知》要求,加强保护监管,强化执行保护工作的力度。沿长江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执法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长江江豚的监管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长江江豚资源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建立健全长江江豚救护预案,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进长江江豚救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长江江豚。
  此外,农业部表示,将组织实施“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开展包括迁地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地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督查,对开展保护工作不力或严重破坏长江江豚资源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挂牌督办并严肃查处。
原文标题: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 农业部强调加强保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0-1 05:07:01|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将建江豚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禁渔限速限航

源自:现代快报
  快报讯(记者:安莹)目前,游弋于长江的江豚仅存千余头,并每年减少近百头,这个数字比大熊猫还少。从2011年开始,现代快报就启动了“守望家园·江豚之约”的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坚持不懈地寻访江豚的身影,记录江豚在自然环境和迁地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并一直呼吁在南京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终于有好消息传来。昨天,江苏省政府发文,同意建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段将成为镇江之后,江苏第二个江豚自然保护区。
  江苏境内的江豚不到40头,其中长江南京段有十几头江豚。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汤哲斌说,南京是江豚洄游的“服务区”,但近几年看到的江豚数量越来越少。水质变坏、食物减少、采用捕鱼工具都是江豚变少的“凶手”。
  此次新建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覆盖了南京长江段90%的地区,从长江二桥一直到江北安徽交界处,这也是长江南京段最繁华的地区。保护区总面积86.92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要按照批准的保护区范围、面积、功能区划,组织勘界立标,明确保护区江域及土地权属关系,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对原有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优化完善。
  南京江豚保护区的面积比原来镇江的扩大了一倍,如何才能让江豚在这里安心地生活呢?江苏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调研员张海建说,南京江豚保护区内将不得新建码头和港口等项目,同时保护区内的渔民也将逐步退出,最终在这区域内彻底禁渔。不过,长江南京段也是“黄金航道”,但为了让保护江豚,也先酝酿在保护区内限航、限速。
 黄正东 发表于: 2005-10-16 22:39:29|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帅卒 发表于: 2005-10-16 21:17:35|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学史
  曾经,江豚属被认为只有一个种及三个亚种,即江豚是单属种。但2008年的研究建议将其分为两个物种,即窄脊江豚和印度洋江豚。新近的证据指出它们虽然在相当广阔的亚洲东部地区中同域生活,但它们却不能互相交配并繁殖下一代,这些证据使它们倾向于分成两个独立的物种。即使是在野生状态下自由放养的个体,也能从其背的外部特征中将两者分辨出来。
  此外,即使有几百以至数千条动物尸体已被检验,但从来未有找到两者之间的中间物种,因此有理由相信此两物种在很久以前,如末次冰川期已经开始分离出来至今。另外根据颅骨测量的证据也可看到两者之间的明显分别。此外窄脊江豚也以亚群落的形式在部分地区生活,并可能适用于其广泛的分布中,因此可解释为何过往未有将两种分离的原因。
  2018年4月15日,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之间存在着显着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可以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独立物种。该论文被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论文指出目前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此前都属于“窄脊江豚”亚种,而经过多年的观察,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之间出现了大量的基因差异,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生殖隔离,因此现在可以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独立物种。随着长江江豚“升级”为独立物种,目前鲸豚类物种也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

形态特征
  江豚属的物种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着。
  该属共有三个物种:印度洋江豚、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后两个物种比印度洋江豚着色较深,最早是将这它们划为一个物种的三个亚种。

栖息环境
  江豚生活于靠近海岸线的浅水区。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浅海湾,红树林沼泽,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尔会出现在远离岸边的浅水海域。这属物种对沙地或软床地区海域有强烈的偏好,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长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亚种。

生活习性
  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身,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身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包括韩国、日本、巴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科威特、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国、美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中国(长江流域、香港和台湾)。

繁殖方式
  江豚的交配从雄豚和雌豚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豚在追逐雌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豚和雌豚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豚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豚的生殖器插入雌兽阴道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豚和雌豚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豚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象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阴部进一步张开,阴道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阴道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豚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豚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豚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豚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该属物种
江豚(3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IUCN
1
长江江豚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Pilleri & Gihr, 1972
极危(CR)
2
东亚江豚
Neophocaena sunameri
Pilleri & Gihr, 1975
易危(VU)
3
印度洋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易危(VU)

种群现状
  该属物种分布范围有限,被认为处于数量减少的趋势,主要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生存的水质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已被列为生存近危,急需保护的物种
  中国是长江江豚的故乡,先后建立了数个保护区:江西鄱阳湖生态保护区、湖北洪湖保护区、安徽铜陵保护区、江苏镇江豚类保护区及湖北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6 19:24, Processed in 0.046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