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常态化的浙江实践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潘友明
浙江校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欢活动。资料图片
  据统计,到2014年底,浙江省有流动少数民族人口203万人,居全国前列。针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实际,浙江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推动创建活动的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和常态化,加快实现浙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创造浙江民族发展好经验,唱响浙江民族团结“好声音”。
  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大众化
  浙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多接地气、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是要让基层的典型闪光。通过全国和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推选,“最美基层民族干部”评选等系列活动,培育了一批来自基层的优秀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温州市泰顺县左溪村党支部书记蓝学许(畲族)带动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报告会上得到一致好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台州润兰实验器材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旺仁增(藏族)积极推动云南与浙江藏汉民族交流交往,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且在2015年2月被《民族画报》推荐为封面人物。
  二是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浙江省通过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民族摄影比赛和民族工作成果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数十万普通群众参与,使创建宣传教育活动真正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镇、走进学校、走进群众。
  三是要让新平台发挥作用。通过网络访谈、在线交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青年和学生参与。通过民族发展论坛等载体,邀请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共商创建“金点子”。通过省畲族风情旅游节、民族服饰展演等文化活动,把创建融入到民族文化活动中来。
  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文化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浙江积极探索以“四微”为载体的工作抓手,以心交心,推动创建活动的人文化。
  一是健全“微组织”。着力加强基层“微组织”探索,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已在街道、社区建立起各类民族工作领导指导、协调协管、理事议事等700多个“微组织”。
  二是开辟“微窗口”。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街道、社区,设立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绿色服务通道”,通过有形的“微窗口”建设,提供就业创业等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探索个性“微窗口”建设,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杭州市新颜苑社区为少数民族老年人提供公共食堂就餐服务;在寒暑假期间为流动少数民族儿童举办社区假期课堂等。通过建立“民族之家”、“城市义工”等志愿服务队伍,推动自助“微窗口”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建立了一支以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服务队,专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对一志愿代办服务。
  三是建设“微热线”。开通一条电话服务热线,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表达、问题咨询、困难求助提供方便。建立一个民族QQ群或微信群,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唱好民族团结“好声音”。组织一支民族信息员队伍,通过他们真实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动态和信息。形成一套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从受理、登记到办理、报结、评价的反馈机制和民族领域突发事件的维稳工作预案,努力做到投诉求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是打造“微平台”。通过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双向沟通机制、开辟网上就业超市、发放民族情创业贷款等;构筑创业就业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在浙江就业创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持。积极开办技能培训班、创业实践基地等服务平台,提供个人提升平台,让少数民族同胞实现在浙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组建文艺轻骑队、举办民族艺术节、开展民族服饰设计比赛等形式,创建才能展示平台,增强民族归属感和价值感。
  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体化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浙江把加快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作为重点,真正使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推动政策扶持。2015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专门就加快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发展,连续出台了两个文件。5年内景宁的财政转移支付达75亿元以上。省政府就支持民族乡镇加快发展专门出台文件,使每个民族乡镇每年得到帮扶200万元,同时明确经济发达县和省级机关双结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结对单位的帮扶资金达4000万元以上。
  二是增强内生发展。浙江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把增强内生发展、自强发展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重点通过实施绿色发展自强计划、特色畲寨培育计划、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绿水青山保护计划、民生事业均衡发展计划、基础设施提升计划等举措,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推动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动精准扶贫。在今年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庄严承诺,“2015年,包括近3万名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全省年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群众,必须全部实现‘摘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将在原有帮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精准帮扶,健全全省帮扶民族村制度,按省、市、县(市、区)三级“三三制”原则落实帮扶单位,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通过产业开发、就业创业、农民易地搬迁等综合扶持措施,切实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同步小康。
  四是建设美丽乡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浙江秉承“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要求,在民族宗教领域开展“五水共治·五教同行”活动,组织宗教界与民族村结对开展水环境治理。2014年全省宗教界捐资1300多万元,在50个民族村重点开展污水治理,使民族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受到了民族村群众的一致好评。2015年,浙江继续组织宗教界捐款1000万元以上资金,在30个左右的民族村中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使民族村天更蓝、山更清、水更绿。
  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常态化
  
  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常态化,浙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从完善机制着手,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
  一是建立多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构。省市县三级政府都建立民族工作领导机构,积极指导创建活动。全省探索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组织为龙头,以社区为依托,以少数民族联谊组织为纽带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是推动创建工作的制度化。探索形成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与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联动的创建机制,逐步树立了宁波芝兰社区、柯桥西藏中学、下城新颜苑社区等一批示范单位,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
  三是建立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县制度。浙江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的县(市、区)确定为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重点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探索创建做法、解决创建难题、总结创建经验,为全省创建活动的深入进一步做好试点和实践。
  四是建立涉疆工作服务管理机构。建立省级涉疆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维稳工作组、就业和公共服务组、学生工作组和服务管理工作站,加强在浙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厘清概念分异,正确引导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新华社旗下媒体:中国政治透明化北戴河不需神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08:37,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