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15|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失窃16年间两度上拍 多个疑问待解

 [复制链接]
  “四川省图书馆失窃馆藏文物《鱼雁集》丛札两度上拍”一事引发的舆论热议尚未平息。
  9月13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正”)推出系列春拍。而在9月10日,即有网友发现,在“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中,专场图录号为731-776号的拍品(《鱼雁集》丛札部分书信)应为四川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物。
  随后,崇正方面回应称,“注意到有声音对此次拍品的来源进行质疑”,决定撤拍。9月13日,四川省图书馆发布声明,确认相关拍品系该馆2004年失窃文物,目前已被警方暂扣。值得注意的是,《鱼雁集》丛札当年在失窃半年后就在上海以30.8万元拍出,此次是该文物第二次出现在拍卖市场。
  2004年那次失窃案,到底何人所为?除了《鱼雁集》丛札,还有哪些文物失窃?近16年间,《鱼雁集》丛札两度出现在拍卖市场,相关方面为何没有察觉?谁又该为此负责?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林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林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林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林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林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林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谁来“解救”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 专打无证无照“歪”教育机构 四川行动了
7#
 偶尔呡一口 发表于: 2020-9-16 09:21: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失窃16年间两度上拍 多个疑问待解

源自:澎湃新闻
⊙记者:何利权 林珏瑶

  “四川省图书馆失窃馆藏文物《鱼雁集》丛札两度上拍”一事引发的舆论热议尚未平息。
  9月13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正”)推出系列春拍。而在9月10日,即有网友发现,在“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中,专场图录号为731-776号的拍品(《鱼雁集》丛札部分书信)应为四川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物。
  随后,崇正方面回应称,“注意到有声音对此次拍品的来源进行质疑”,决定撤拍。9月13日,四川省图书馆发布声明,确认相关拍品系该馆2004年失窃文物,目前已被警方暂扣。值得注意的是,《鱼雁集》丛札当年在失窃半年后就在上海以30.8万元拍出,此次是该文物第二次出现在拍卖市场。
  2004年那次失窃案,到底何人所为?除了《鱼雁集》丛札,还有哪些文物失窃?近16年间,《鱼雁集》丛札两度出现在拍卖市场,相关方面为何没有察觉?谁又该为此负责?

馆藏文物两次上拍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事最早由文物收藏爱好者“江上”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曝光。9月10日,“江上”发布文章《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珍品两度现身拍卖会,是赃物还是赝品?》。
  该文提及,9月13日,崇正2020年春季拍卖会将举办“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编号Lot.731-775的数十位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进信札,“是本场拍卖的重头戏。”
  “了解这批信札来历的人就会知道,它们绝对是不该出现在拍卖会上的。”“江上”写道,这些信札都是四川省图书馆的藏品,且多次见于著录,部分入编《四川省图书馆馆藏珍品集》(李忠昊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是身份明确的馆藏珍贵文物。
  公开资料显示,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成都文化名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首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38年,林思进将黄宾虹、谢无量、陈宝琛、廖平等76位名人写给他的200多通信札汇编整理为六册(经折装,楠木天地板),并亲自题签,是为《鱼雁集》。红星新闻此前报道称,林思进先生藏品分别入藏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鱼雁集》丛札为四川省图书馆藏品。
  崇正官网及官方微信此前公布的拍卖信息称,此次拍卖出现了一批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官方估价在1万~15万元不等。
  “江上”9月14日告诉澎湃新闻,他注意到此事,缘于一名读者的爆料。“读者让我关注广东的这次拍卖,说上面有一些拍品应该是四川省图书馆的藏品。”“江上”称,经读者提醒,他特意去买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珍品集》,上面列有《鱼雁集》中的15通书信,“这些与崇正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的拍卖信息完全吻合”。“《鱼雁集》丛札一共有200多通书信,但这一次上拍的,我大致数了一下,有195通。”“江上”说。
  而令“江上”更为疑惑的是,在搜寻资料中,他发现早在2005年,《鱼雁集》丛札就首次出现在了拍卖市场。根据上海崇源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源”)公布在网上的拍卖信息,在2005年6月30日的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第二场上,估价12~20万元的《鱼雁集》丛札,最终以30.8万元成交。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将馆藏文物赠与、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这就意味着,《鱼雁集》丛札原本不该流入市场。“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文物被盗,流传出去了,要么两次上拍的文物,属于赝品──但实际上,能够进入拍卖程序的,应是真品无疑。”“江上”分析。

馆方确认相关文物16年前被盗
  “江上”将此事曝出后,迅速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9月10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有声音对本次拍品林思进藏书札的来源进行质疑;对于这批拍品的征集、遴选,广东崇正严格按照拍卖程序进行,经网上查证,此批拍品曾经于2005年拍出。经研究决定,对《古逸清芬》专场图录号731-776号拍品进行撤拍。
  9月13日晚,四川省图书馆对此事件作出说明。其中提及,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西南名儒林思进和他的友朋书札|崇正2020春拍”系2004年12月13日省图书馆书库失窃案的被盗文献,当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林思进相关拍品已撤拍,并由公安机关暂扣。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说明中,四川省图书馆称,在8月29日崇正对外发布相关拍品信息后,该馆“第一时间知悉”,经比对,与该馆2004年失窃文献高度相似,立即于8月30日上报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并即刻报案主动向公安机关出示相关证据,成立由省文物局、省图书馆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配合公安机关办理案件。
  “2004年文献失窃案发生后,我馆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彻查书库安全隐患,安装监视系统,增加保卫力量,并且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从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和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对馆藏文献的保护。”而对于失窃案的细节,四川省图书馆并未详说。
  9月14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习文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经网上查证,此批拍品确实曾经于2005年拍出;他从此次拍卖的委托人处获悉,“该委托人正是于2005年通过拍卖获得这批林思进的珍贵信札,并珍藏至今,委托崇正以多个标的进行拍卖。”

仍有多个疑问待解
  根据《拍卖法》的规定,委托人委托拍卖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委托人应当向拍卖人说明拍卖标的的来源和瑕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
  9月14日,崇正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公司曾通过“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对涉事拍品林思进藏书札进行核实,但未在前述平台上查到登记信息。
  前述工作人员称,广东崇正2020年春季拍卖会严格按照拍卖程序进行。为确保拍卖物的合法性,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时会要求委托方说明来源、在合同上要求委托方对拍品来源的合法性做出保证,并通过“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对文物类拍品进行核实。对拍品真伪和来源性质进行初判并评估能否上拍后,须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报批。根据《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拍卖企业须在距拍卖日35个工作日前报文物部门审核,文物部门出具批复文件后方可上拍。
  前述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在文物部门对拟拍卖标的审核内容中,其中一项是确认该拟拍卖标的是否为不得拍卖文物,是否属馆藏被盗(丢失)文物等。馆藏被盗(丢失)文物通常通过“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查询,有备案者不得上拍。经查,涉事拍品林思进藏书札在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没有登记信息。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于2017年年底启动。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被盗、丢失文物信息数据,由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审核后录入平台,掌握我国被盗、丢失文物情况;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发布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彼时,官方数据显示,相关部门通过先期调研,已采集了部分地区的2200余条国有文物博物馆单位被盗、丢失文物的信息数据。该平台启动时,先期筛选发布200余条,后续还将陆续采集、整理被盗、丢失文物信息数据,分期分批对外发布。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启动时,距离四川省图书馆失窃案已有13年。目前来看,《鱼雁集》丛札尚未录入该平台,其原因不得而知。
  事实上,即便是四川省图书馆内部人员,也不一定知道《鱼雁集》丛札早已失窃。“江上”注意到,《中国书法》2017年第12期,曾刊登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何芳撰写的《赵熙等致林思进书信略考》。文中说,“四川省图书馆藏有吴虞、杨庶堪、黄宾虹、周善培、谢无量、张元济、赵熙、冒广生致林思进信函九通,鲜见于文献……”
  “作者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显然没有亲眼见到九通书信的真迹,文中插图应是以前的资料图片。”“江上”告诉澎湃新闻,其有几名朋友原本打算此次通过竞拍收藏《鱼雁集》丛札部分书信,经媒体报道后方知拍品系失窃馆藏文物。“倘若不是恰好清楚《鱼雁集》属于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谁会知道它(拍品)有问题?”
  更令“江上”感到疑惑的是,根据四川省图书馆说法,文物2004年12月13日失窃,次年6月便出现在了拍卖市场,“哪个贼有这么大胆,过了半年就将偷来的文物拿去拍卖?”四川省图书馆案发后即向警方报案,而负责那次拍卖的崇源“也是一个大拍卖公司”,相关信息彼时发布在网上,现在仍能查到。“2005年在上海拍成交30.8万元,这不是小事,为何相关方面没有注意到这个信息?”“江上”认为,这有些“不合情理”。
  “2004年那次失窃案,到底何人所为?为何被盗不久就上拍却无人察觉?谁该为此承担责任?除了《鱼雁集》,四川省图书馆还有哪些藏品不见了,有无清单?”“江上”认为,馆藏文物失窃这么久,且上拍两次,这件事暴露出来的管理漏洞值得注意,“中国馆藏文物数量庞大,漏洞大、诱惑也很多,必须完善管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新淘金客 发表于: 2020-9-14 08:56:52|只看该作者

四川省图书馆回应馆藏文物现身拍卖行:系被盗文献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3日消息,据四川省图书馆官方微信消息,四川省图书馆13日就该馆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一事作出说明称,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西南名儒林思进和他的友朋书札丨崇正2020春拍”系2004年12月13日四川省图书馆书库失窃案的被盗文献。目前,相关拍卖品已于9月10日撤拍,并由公安机关暂扣。
  针对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的情况,四川省图书馆作出如下说明: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西南名儒林思进和他的友朋书札|崇正2020春拍”于8月29日对外发布后,四川省图书馆第一时间知悉,经比对,与该馆2004年失窃文献高度相似,立即于8月30日上报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并即刻报案,主动向公安机关出示相关证据,成立由省文物局、省图书馆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配合公安机关办理案件。
  目前进展方面,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西南名儒林思进和他的友朋书札|崇正2020春拍”系2004年12月13日省图书馆书库失窃案的被盗文献,当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在四川省图书馆与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林思进相关拍品已于9月10日撤拍,并由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进展情况以公安机关办案结果为准。
  整改措施方面,2004年文献失窃案发生后,四川省图书馆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彻查书库安全隐患,安装监视系统,增加保卫力量;并且,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从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和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对馆藏文献的保护,努力防控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图片来源:四川省图书馆官方微信
5# 华蓥山
 小笼包 发表于: 2020-9-13 20:45:59|只看该作者

四川省图书馆回应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拍卖行:系被盗文献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四川省图书馆回应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拍卖行:系被盗文献

  新京报快讯据四川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3日,四川省图书馆回应“
  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20-9-13 16:36:00|只看该作者

被拍卖的馆藏文物,是怎么从四川省图书馆流出来的?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被拍卖的馆藏文物,是怎么从四川省图书馆流出来的?

图片来自“江上说的”微信公众号。
  据报道,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9月13日推出系列春拍,有人发现,在其中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中,部分拍品是四川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物。这批拍品的专场图录号是731-776号,内容是多位书法家、国画大师致西南名儒林思进《鱼雁集》中的信札。四川省图书馆对媒体回应称,确定这套收录在《鱼雁集》中的书札文物是图书馆馆藏,但对如何流入拍卖市场等细节,未予以回应。目前,涉事拍卖行决定对系列拍品进行撤拍。
  相关资料显示,《鱼雁集》是一个涉及诸多近现代名人通信的集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重要的文史资料,具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鱼雁集》书札被拍卖,不是说文物流落到私人手上就折损了价值,而是《文物保护法》有明确规定,禁止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将馆藏文物赠与、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霍政欣也表示,国有文物不能拍卖。就此看,这次拍卖并不合规。
  目前,涉事拍卖行已经撤拍,但有一个问题却无法忽略:被拍文物是如何从四川省图书馆流向拍卖市场的?
  根据相关专家说法,馆藏文物流到市面上,大致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经过严格的退出机制,不再以国有文物来收藏;另一种就是失窃。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
  对于前者,文物退出的前提是“失去原有价值”,但这显然不符合《鱼雁集》的情况,相关信札仍被大批人视为珍宝。实际上,四川省图书馆在回应媒体时已经承认这批书札属于文物。这就排除了正常退出的可能性。
  至于“失窃”的可能,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告。但现在没有迹象表明,四川省图书馆曾就此事向警方求助,或者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事实上,从眼下的情况下,对于这次文物为何流入到拍卖市场,四川省图书馆似乎也方才是“如梦初醒”,不明所以。
  但无论如何,作为《鱼雁集》相关信札的收藏单位,四川省图书馆应该对其何以外流给出一个解释,回应相关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拍卖行回应,这批文物不是第一次被拍卖,早在2005年,这一批拍品就已经被拍出。而记者登录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也未搜到《鱼雁集》相关藏品,这也印证着《鱼雁集》可能早就不在馆藏之列。这是否说明,相关文物在15年前就已经从四川省图书馆流出了?这些年,其没有就这一情况进行说明或上级部门备案?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四川省图书馆可能存在管理漏洞,而且这些漏洞已经延续很长时间,这不禁让人担忧其馆藏状况。
  这起拍卖事件已经在文物界引发广泛关注,在这次事件中,四川省图书馆到底扮演何种角色,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这都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需以严格调查回应疑点,如果发现了文物犯罪线索,更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国有文物从四川省图书馆流出,也提醒其他馆藏单位,对馆藏文物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遵守严密的报备程序,以避免珍贵文物私相授受,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王言虎(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吴兴发
2# 四姑娘山
 楼主|林麝 发表于: 2020-9-12 09:52:00|只看该作者

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警方已介入

源自:红星新闻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正)即将于9月13日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本应是一个平常的拍卖活动,没想到其中部分拍品在网络引来了质疑:拍卖品中,部分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是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的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为何会出现在拍卖行?拍卖品是否为赝品?省图知情吗?带着疑问,红星新闻记者试图揭开其神秘面纱。

省图珍藏文物从省图流出被拍卖?
  通过崇正官网,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即将于9月13日18:30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拍品种,出现了数十件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官方估价在1万~8万元不等,其中还包括著名书法家谢无量、国画大师黄宾虹等人写给林思进的手书,也是本场拍卖的亮点,从崇正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林思进这批信札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中可看出,崇正对这批拍品很重视。
  但据了解,吴虞、杨庶堪、黄宾虹、周善培、谢无量、张元济、赵熙、冒广生致林思进的信函属于省图的馆藏文物,应存于四川省图书馆。

信札主人林思进是省图首任馆长
  林思进是谁?据资料显示,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他不仅是成都华阳的文化名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还是首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18年后历任华阳中学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等,也是当时“五老七贤”中的重要人物。
  据微信公众号“江上说的”披露:“1938年,林思进将黄宾虹、谢无量、陈宝琛、廖平等76位名人写给他的200多通信札汇编整理为六册(经折装,楠木天地板),并亲自题签,是为《鱼雁集》……据相关人士透露,林思进先生藏品分别入藏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鱼雁集》为四川省图书馆藏品。上世纪80年代,林氏后人曾向省图索要《鱼雁集》。”

网友热议不断,拍卖已被紧急叫停
  如此重要的馆藏文物,却出现在拍卖会场,自然引起众多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必须查证!”
  9月10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有声音对本次拍品林思进藏书札的来源进行质疑;对于这批拍品的征集、遴选,广东崇正严格按照拍卖程序进行,经网上查证,此批拍品曾经于2005年拍出。经研究决定,对《古逸清芬》专场图录号731-776号拍品进行撤拍。”
  今日(9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再次登陆崇正官网,发现关于林思进信札相关拍卖信息已经被撤下,但崇正的微信公众号中关于林思进信札的拍卖消息仍未删除。


15年前就被拍卖过,省图知情吗?
  在网友评论中,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有人提到:“前几天跟川内的资深行家还在聊这批信札,都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15年前这批东西就已经流向市场,现在追谁呢?15年都过去了,省图难道一直被蒙在鼓里吗?”
  经查证,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确有其事:这并不是《鱼雁集》第一次被拍卖──早在2005年,上海崇源“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文苑英华专场”中,就将《鱼雁集》(一套六本)以30.8万元的成交价拍卖。而本次预拍文物或许就是2005年那一场的相关拍品,只不过藏家将其拆分后再次拍卖。

馆方回应:警方已进入调查
  属于省图的珍藏文物为何会两次出现在拍卖会上?《鱼雁集》被公开拍卖两次,省图是否知情?
  今日(9月11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四川省图书馆,试图探索真实情况。
  红星新闻:林思进这套《鱼雁集》之前它在我们图书馆这边吗?
  相关人员:对呀。
  红星新闻:现在还在吗?
  相关人员:这个现在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因为现在警方已经介入到这个事情,到时候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
  红星新闻:警方介入是因为信札已经不在四川省图书馆了吗?
  相关人员:这个目前还不能回复。
  红星新闻:你们知道这个事情吗?
  相关人员: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建议媒体不要报道,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
  随后,记者再次联系上四川省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牟文兵,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目前警方确实已经介入,相关情况需要等警方调查结果。

拍卖行回应:只要拍品为真,不审核其来历
  红星新闻记者随后联系到崇正古籍版本相关工作人员谭树正,对方表示之前并不知情《鱼雁集》为省图馆藏文物,“假如这个东西知道它不正规,我们怎么会拍呢?”
  记者又联系到崇正中国书画相关负责人何向民,向其表示省图已经通过警方调查此事,并问及该调查是否涉及拍卖方时,何向民说:“我们作为拍卖方,是通过委托人委托,按照正常法律程序进行拍卖,这个没有什么牵扯,如果牵扯涉案,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会配合处理。”同时他还表示,拍卖行在拍卖前只会审核拍卖品的真伪,并不会审核其来历。“它(《鱼雁集》)是真迹是没有半点问题。”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相关人员表示的“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真的会有反转吗?红星新闻将持续关注此事。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3:26,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