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于: 2020-9-24 11:35:5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20年“阿木爷爷”王德文:老祖宗的手艺火了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阿木爷爷”王德文:老祖宗的手艺火了

  新华社南宁9月24日电(记者:胡佳丽、吴思思)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陈塘镇,来自山东的王德文做木工活的视频被儿子传到网上后,这位“阿木爷爷”火了,有了289万粉丝,外网视频的浏览量超过了2亿次。
  镜头里的他,在一块红梨木上写写画画后,数十条标记线在“30厘米×14厘米×6厘米”的长方体上纵横交错。不断变化的手势里,是锯、磨、钻、凿等多重工序。眼看就要被肢解的木头,被这双手一捏一提,就像变形金刚一般“站”了起来。内部被解构但仍连为一体的木头变成了“鲁班凳”──合起来是块木板,撑开后是张凳子。
  藏在木头里的工匠智慧,叫榫卯,是一项传承数千年的木工技艺。王德文介绍,榫是木头凸出来的部分,卯是木头凹进去的部分,榫卯相互结合能严丝合缝。“最难的就是严缝,刨好的木头要像玻璃一样平,拼接起来才不留一丝缝隙。”
  他凭感觉控制力度,握着刨子在木料上一推,每次只刨去纸片般的厚度。“切割木料时最多留下3毫米的加工余量,不能刨过7下,再多一下木料就废了。”
  王德文是祖籍山东的农民,为养家糊口,他13岁开始学木工。2017年,他偶然得到一块花梨木,做成“鲁班凳”,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技艺的物件。儿子王保成从没见过这样的凳子。这个技术是王德文16岁时借来成品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王保成发出视频后不到一天,播放量达100多万次。视频记录下每一个木工的细节,有时父子俩也会产生分歧。“用电锯开缝吧,更快一些。”儿子说。王德文却不同意,坚持用钢丝锯,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却更为精细,他固守着“木头功夫”里的极致要求。
  “‘一尺七,二尺七,吃饭把头低’。这是我们木工师傅的一个口诀,意思是你给别人打桌子,每一个尺寸都要精准,人家用着才方便,低头就能吃到饭。”王德文说,这样的“讲究”不仅是在木工活里,奉行学艺先学做人的中国手艺人,也把这样的“讲究”贯彻在生活中。“现在不是我火了,是老祖宗的手艺火了。我要把这个事情‘讲究’下去,更好地传播咱中国文化。”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断弦有谁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断弦有谁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今天上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展览推荐|英国V&A博物馆特展“包里包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14:14,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