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202|回复: 14
 帅卒 发表于: 2005-12-9 23:02:1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项目·工程] 京津冀今起同步施行 为了同一片蓝天

 [复制链接]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将率先联动。
  京津冀地区古为幽燕、燕赵,历元明清三朝八百余年本为一家,元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为直隶省。民国初北京为京兆,天津属直隶省。民国定都南京后,北京改为北平,与天津同属河北省。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74612.6亿元,占全国的1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帅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帅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帅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帅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帅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帅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玲系我心 发表于: 2020-5-2 16:15:5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京津冀今起同步施行 为了同一片蓝天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为了同一片蓝天──京津冀今起同步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题:为了同一片蓝天──京津冀今起同步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
  新华社记者
  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这是京津冀三地首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的成果,将为三地人民享受蓝天白云带来更多法治保障。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在此之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京津冀地区就开始抓大气污染防治,京津冀三地的居民见证了天空从灰至蓝的“蜕变”历程。
  “之前天总是灰蒙蒙的,可你瞧瞧现在,天蓝了、水清了,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晚上大家伙散步还能看见天空一闪一闪的星星,有时晴好天气还能隐约看到西边的太行山脉!”家住河北省任县新东方小区的居民吴现云说起环境的变化,掩饰不住喜悦之情。
  以2013年国务院“大气十条”发布当年的数据为参照基准,2018年,天津市重污染日从2013年的49天降至当年的10天;2018年,河北全省优良天数平均为208天,比2013年增加79天;2019年,北京市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40天,比2013年增加64天,空气重污染仅为4天,比2013年减少54天。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变化,正是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逐步提升的写照。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倪红认为,移动源污染防治,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大气治理进程中“氮氧化物减排”的重中之重。其中,柴油货车是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氮氧化物,不仅可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二次转化形成臭氧;氮氧化物还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经二次转化生成PM2.5。作为检验空气质量的重要数据,PM2.5年均浓度也成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主抓的重点指标。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40.6万辆,其中重型柴油车24万辆,虽然数量占比不高,但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总排放量的70%和90%以上。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说,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居于高位,总体来看,排放量仍然很大,治理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又存在跨区域流动范围广、使用强度高、单车排放大等突出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京津冀三地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方面仍有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三地针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进行立法协同迫在眉睫。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会勇介绍,2018年7月,三地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共同决定将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作为三地人大的立法协同项目。历时约一年半,条例在核心条款、基本标准、关键举措上保持一致,并在今年1月中旬京津冀三地人民代表大会上分别表决通过。
  作为参与条例制定工作的成员之一,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姚立英对三地协同立法深有感触:“条例是京津冀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三地克服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政策和制度基础的差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存量现状的差异,多次开展座谈会、联席会、协调会、论证会,最终条例不仅体现了京津冀三地协同,也根据三地各自实际情况做了有针对性的保留。”
  4月27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针对条例联合召开视频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副市长金湘军表示,今后,天津将与北京、河北实现超标车辆的信息共享,两地的超标柴油车也将纳入天津市管理清单,通过“一处超标、多处受限”的手段倒逼维修治理。
  姚立英表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制定专门法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立法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有利于提升精准治污水平,促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张清表示,为加强条例的实施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下一步还将开展三地联合实地检查调研,推动执法检查区域联动。(记者:邰思聪、倪元锦、黄江林、李继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unsu888 发表于: 2019-2-28 13:53:00|显示全部楼层

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形成合作新机制 科研“五统一” 创新增活力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形成合作新机制 科研“五统一”创新增活力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5年来,三地科技部门创新思维,推进基础科研合作,促进了三地科研要素互动,实现了科研机制创新。
  京津冀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也存在创新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难点在协同,突破靠创新。
  不久前,在天津市科技局会议室里,由京津冀三地组成的专家组正在验收京津冀三地联手合作的南水北调基础研究项目。在验收会现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赵坤向专家组展示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清华大学水电工程学院共同组队完成的“南水北调来水对受水区地表水中细菌迁移附着行为影响”项目。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微生物研究方面有优势,清华大学水电工程学院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实力强。两所院校强强联合、组队科研还是首次。联合组队实现了科研优势互补,让解决方案更加精确。未来的科研成果将应用到雄安新区水环境治理中。”赵坤介绍说。
  “京津冀三地共同推进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先是着眼于共同的需求。”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金双龙说:“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切入点,使天津和河北更好地借助北京科研优势;同时北京的科技资源也能在天津、河北有用武之地,从而实现了三地合作共赢。”
  自启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研究项目以来,三地逐步完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组建基础研究联合管理机构和专家指导组,不断探索新模式推进科学研究,形成了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成果共享的“五统一”全面协同紧密合作机制。
  “五统一制度是一次创新。三地研究人员自由组成研究团队,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同使用科研经费。在此基础上,三地科技部门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统一验收。这打破了京津冀三地各自研发的局限,发挥了北京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最终形成三地一体的最佳解决方案,实现了科研资源最优配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红对记者说。
  据统计,三年间京津冀三地投入的基础研究经费从最初的3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200万元,项目申请数量也呈倍数增长。(经济日报 记者:武自然 商瑞)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2-23 11:38:00|显示全部楼层

一项历史性工程 一场深层次变革

源自:海外网
原文标题:一项历史性工程 一场深层次变革──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

  天安门向东30公里,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之畔,一幢幢新建楼宇拔地而起。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通州,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启用。一座焕发蓬勃生机的新城,让人们对这里的未来充满希冀与憧憬。
  北京西南方百余公里,在碧波荡漾的白洋淀之畔,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从内而外初露峥嵘。一望无际的人工培植小树苗在风中摇曳、茁壮成长,新区去年启动的10万亩苗景兼用造林工程“千年秀林”计划,为新区带来了无垠的绿色和希望。
  春回燕赵气象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的成果,真切地写在大地上,暖在人心里。
  时针回拨至5年前,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
  关键子落,满盘皆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顶层设计开启了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征程。从更宏阔处看,以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京津冀地区,承载了推动中国实现全局均衡发展、改变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状况、深刻重塑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版图格局的历史使命。

迈上协同发展新台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步入前门东侧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大厅,一座巨大的青铜沙盘,如同一个大棋局,清晰展示着京津冀的区位地理格局。
  从棋局上看,京津冀西抵太行,北倚燕山,东临渤海,南踞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遥相呼应。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擘画京津冀发展蓝图。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协同发展,如何破题?怎样打破京津两地对于资源的“虹吸效应”,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京津冀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必须要树立区域‘一盘棋’理念,交通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而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关键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指出。
  铁路交通,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李清来自河北张家口,到北京工作已经6年了。今年他最期待的就是京张高铁,这条新线预计将于年内开通,届时他从北京回老家只需约1小时。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张家口也将融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
  与铁路一样,新机场也蓄势待发。目前,“凤凰展翅”造型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室内装修、设备调试、校验试飞等各环节,将于今年9月30日实现正式通航。从空中俯瞰,这座燕赵大地上的“钢铁凤凰”,傲立天地,展翅欲飞,将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插上腾飞的翅膀。
  “5年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京雄城际、京沈客专、京唐城际等轨道项目正全力推进,京昆、京台、京秦、首都地区环线、兴延、延崇高速平原段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轨道上的京津冀’‘车轮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京津保1小时通勤圈的辐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京津冀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场一体化也在推进。5年来,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符合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的合作不断增加。
  在北京北部的河北承德,一个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小镇开始形成。由于北京产业限禁名录明确规定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这里由于土地成本低、能源供应好、温度适宜等诸多优势,迎来嵌入大数据产业链的难得发展机遇。据悉,目前承德与京津沪等地30余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大数据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约685亿元,包括美团、滴滴、360呼叫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承德投资部署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承接”,一对对看似互斥的关系,蕴藏了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金钥匙。
  渤海湾,从北至南分布着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曾几何时,低质量重复建设、港口之间恶性竞争。《规划纲要》出台后,明确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与河北省的港口形成合作、错位发展。2014年8月,天津港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分别持股50%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津冀港口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现代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正如有学者说,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服务定成败。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管外科病区,从香河县安头屯镇赶来看病的患者肖淑凤老人告诉记者:“我患糖尿病10多年了,这次孩子把我从家送到潞河医院,也就一个来小时,咱这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都很好,出院以后回去结算医保也很方便。”
  “天津武清和北三县医疗协同源远流长,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京津冀更为紧密的医疗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潞河医院院长纪智礼说,潞河医院作为通州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建设通州区北三县跨域分级诊疗体系,建立通州区北三县急救体系、慢病管理中心、智慧化医院等,让北三县百姓享受到北京同质化医疗。
  据悉,北京市2018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项目达88个,占比约1/3。这88个项目包括北京新机场、延崇高速、延庆冬奥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太行山绿化三期等,涉及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5个方面。

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
  夜晚从高空俯瞰京津冀,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中,会发现几座城市的边界处,明暗的区分依稀可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也就是将这个边界模糊的过程。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有地区间发展差距悬殊的弊端。作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想,人们感叹那恢宏的气势,同时也对怎样推动实施这宏大构想而抱有疑问。
  2019年1月1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
  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钥匙被再一次强调,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可持续发展”这道考题面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都默默地败下阵来。只有充分发挥“人”创造力的科研、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才能稳稳地站住脚跟。
  京津冀三地之中,北京集聚着最多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如何让北京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转向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是摆在协同发展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中关村”,3个字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意义之重要,可以找出数不清的词汇来形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基因和敢于冒险的文化辐射向广阔的天地。
  5年间,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园区陆续落成。这些园区“带土移植”、充分对接,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整体增强。现在,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过7400家,一张科技创新的京津冀地图正从模糊的底板上逐渐清晰起来。
  更深层的创新协作,需要市场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魏建仓很满意自己的高大实验室。研发水下机器人需要大型有水实验设施,相较于北京拥挤又昂贵的空间资源,天津明显能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当北京中关村将服务、管理等配套机制全面移植入天津园区后,像“深之蓝”这样的科技企业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土壤。
  城市群需要良性的分工合作来形成更健康的城市生态。5年来,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曹妃甸示范区与北京完成百余个项目签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津冀展开深度合作……诸多园区和项目实践着科研与高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探索着分工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合作,还是平行产业之间的横向配合,在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上,京津冀三地合力书写着面向未来的答案。
  沿京高速公路从北京驶向河北,收费站的票据信息可以告诉你行政管辖的划分。区域间管理制度的连接,却不会像在高速公路上驰骋那么轻松。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深度的创新需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
  2017年2月,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心整体搬迁至天津东丽区,员工们都很关心搬迁之后的户口问题。
  2017年7月,天津公安部门牵头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主动向壁垒“开刀”,对京冀成建制引进企业、科研单位职工在原企业所在地缴纳的社保,视同在天津缴纳,准予在天津申报成建制落户。员工们成为新政的首批受益人之一。
  5年间,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银行业风险分担、支付清算和异地存储互惠互通等进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三地通过自身实践为全国改革创新探路的过程。
  改革开放40年,从道路探索到制度设计,观念、体制和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伴随着大国崛起的全过程。我们懂得,墨守成规创造不出奇迹。
  京津冀这一片历史悠久的热土,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在此写下千古名句。今天我们站在古幽州台上,缅怀前人“念天地之悠悠”的同时,也看到了“前不见古人”的新景象──创新和发展曲线正在把燕赵大地托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几年前的那个夏天,一张图片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一张女孩儿清秀的侧脸上留下明显的口罩痕迹。从那时起,街上戴口罩的人多了起来,“PM2.5”这样的专业术语进入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从心理和生理上双重影响着人们。改善环境,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环境治理的难题在于旧的产能往往一端是经济效益,另一端连接着环境的破坏。过去的发展阶段,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要把旧动能转换成新动能,需要从内心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17年年底,河北“6643”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压减水泥产能7057万吨、煤炭消费量4400万吨、平板玻璃7173万重量箱,均超额完成压减任务。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在规划筹备阶段,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是千年秀林工程,雄安将是一座史无前例的从一开始就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在城市生态的理念上,我们将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回头路。
  环境的改善不仅要转变观念,还需要形成明确可量化的制度作为保障。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也要协同治理。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制定并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制定相关问责办法,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必将问责。
  在监测能力上,京津冀已经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能够确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传输途径,从而提出较为准确的实施方案。科学家每天驻点开展研究,帮助地方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地方政府也搭建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平台,能够有效调动各部门资源,共同开展治理工作。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已经形成中长期、短期和临近预报相结合的预警模式,对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超过90%。
  当我们把生态环境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下一个问题是:“蓝天白云保住了,‘饭碗’怎么办?”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并不意味着生产与经济的停滞。去落后产能的同时加紧转型升级,是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李长前曾是钢城河北迁安的一位钢铁企业主,意识到落后产能不可持续,李长前一直探寻转型升级的路径。他把新成立的三珊科技安放在迁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主业为研发生产的氧化锆陶瓷手机背板,现在已和北京手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今天的世界,一种工业产品从设计到最终投放市场,其间分工环节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三珊科技只是一个产业链中小的节点,从这个小节点的转型升级可以看到更大的链式甚至网状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排放和污染降低,质量与效益提升,京津冀的产业与环境的相关性正在人们不经意间从负转向正。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京津冀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模式探索要对全国作出示范。
  放眼环球,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腾飞阶段总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问题无法阻止人们对发展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这股力量驱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从太行山脉向东倾斜到渤海的辽阔平原上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相当于引领着英国与法国人口数总和规模的人群,推进全新理念的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恢宏画卷,这是人类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壮丽史诗。
  我们步履矫健,坚定前行。(光明日报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组,执笔钟超、尚文超)
源自:光明日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5-4 05:47: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政治局会议点题京津冀 未来6年需投42万亿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尽管全文还没有公布,但是会议提及的一些内容已经给外界足够的想象空间。
  会议明确,京津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北京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尔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的医疗、教育等资源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看似是疏解北京的功能,但却给天津和河北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实际上,自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顶层设计出台的消息就频频传出。
  4月30日经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尽管规划全文并未公布,但是按照会议表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人口过多集中在首都,使得北京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典型“大城市病”有增无减,但京津冀规划将首要目标着眼于此,是否切口过小?
  祝尔娟并不这样认为,相反,她认为上述目标的设定,恰恰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控制和疏解与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础产业,进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这就给天津和河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北京今年提出了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即2020年控制在2300万以内。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就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必由之路。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疏解人口也并非只是产业转移那么简单,祝尔娟说,三地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人口、产业及功能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是导致特大城市人口过于膨胀、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难以形成多中心城镇格局的重要原因。
  祝尔娟建议,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创新,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完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人口和区域面积等客观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务分担与统筹体系。

优化空间布局催生投资机会
  按照政治局的设想,京津冀将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这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多家机构一致认为,这将给房地产、建材、环保等板块带来确定性投资机会。
  对于外界预期的投资盛宴,祝尔娟说,京津冀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至少在交通和生态领域肯定需要协同进行投资。但换个角度来看,规划将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之分,投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关键的点在于如何进行有效投资,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祝尔娟说道。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京津冀所带来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当前京津冀的铁路轨交建设处在强化和调整阶段,对于城市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起到加强作用,并推动区域间分工合作的一体化发展。
  祝尔娟认为,京津冀区域内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加重了公路压力,而公路运输过分依赖国家高速公路,导致高速公路交通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频发、拥堵严重,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祝尔娟在其主编的京津冀蓝皮书2015中建议:必须对京津冀地区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与对接,通过“联”促进“流”。
  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一直为人诟病,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问题,使得生态领域投资也将成为三地协同联动所要首先解决的棘手难题。
  李慧勇说,预计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时,新能源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循环产业、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农业将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原文标题:政治局会议点题京津冀 未来6年需投42万亿)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4-30 16:07: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源自: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2-11 11:59:01|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日已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出七点重要指示:
  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杨旭 发表于: 2005-12-11 10:37:24|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困境

  1. 生态脆弱性十分突出,环境问题由城市演变为区域性难题
  水资源成为京津冀地区最核心的生态性问题。当前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超过警戒线,对于工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风险比以往更加突出。京津冀大部分位于海河流域,该地区近50年来由于农业发展、城镇发展、兴修大型水库蓄水、气候变化等原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和截蓄地表水,致使该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增加,地表河流干涸、断流,地表湖泊不断退化萎缩。受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和区域水资源消耗,区域的水资源量已由1950年代末的280-290亿立方米减少到21世纪初的140-150亿立方米,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同时由于过度的超采浅层、深层地下水,10年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从11.9米下降到24.9米,年均下降1.1米。如中国北方最大的浅碟式淡水湖泊白洋淀已经出现退化趋势并出现干淀危机,上游补给的唐河等河道已经多年断水。水系对区域生态的调解能力大为下降,并造成土地沙化现象、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频发。而同时随着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逐步扩大,生态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特大城市地区又面临较为严重的内涝问题。区域性缺水和城镇地区水害相并存的怪相困扰该区发展。
  土地利用粗放现象突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根据国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天津、河北的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超过160平方米。农村建设用地拓展趋于无序,占用大量耕地与林地。北京2003-2011年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280平方公里;而同期农村集体用地由840平方公里增加到1540平方公里。北京农村集体用地不仅总量超过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速也是城镇建设用地增速的一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道绿隔已基本消失,第二绿隔中已被各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用过半。而河北省沿主要交通走廊地区的农村工业化造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局面,极大地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负担。北京周边120公里范围内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与首尔、东京相比森林覆盖率、林木蓄量指标严重偏低。
  京津冀地区是世界性雾霾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与华北地区大气环境变化相关联,形成了燃煤-机动车-工业废气排放多种污染物共生局面。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沿太行山前地带呈现面域扩展、转移和复合加重态势。国家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一系列鼓励产业项目投资的刺激政策,而河北省及其周边省份不顾生态环境监管大规模上马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基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完整一年的全国945个监测站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超标频度全国最高,其中污染最集中的地区在邯郸、邢台等地。同时该区域也是我国水环境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特大城市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问题与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密切相关。根据河北省社科院的研究指出,河北省农村地区广泛且密集分布的乡镇或村办工厂,包括小水泥、小冶金、小造纸等“十五小”、“新六小”企业对于区域性雾霾的贡献不容忽视。

  2. 城镇体系发育失衡,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滞后,县域发展分散
  长期以来,重大功能设施过度聚集北京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大量交通枢纽设施和线网终端汇聚北京,使得北京集聚过多的通过性交通运输职能,加剧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如2012年首都机场占区域航空客运量的85%以上,货运量的86%以上;当前京津冀的区域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单心放射布局。同时,过度的资源、财力向中心城区聚集,使得北京“大城市病”在过去十年由量变到质变。从建设规模增长看,2010年北京中心城区的建筑规模总量约为5.85亿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42%;过度聚集的功能加上快速机动化引发了世界性的交通拥堵难题。
  县(市)域单元内聚能力弱,农村发展趋于无序。京津冀地区县城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口聚集能力不强。2012年京津冀140多个县(市)域单元的GDP、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仅占区域的1/3,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区域的1/4;部分山区县(市)域单元的公共投入甚至落后于中西部地区。河北省农村地区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在1000万左右,其中从事工业就业的占70%。若仅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强制关停农村工业,对农村就业的冲击影响将十分突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杨旭 发表于: 2005-12-11 10:35:36|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分析

  1. 客观上人口与环境的巨变是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且问题频繁的重要原因
  京津冀地区总人口自明清以来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820年,河北地区总人口为1580万左右;到解放初期的1952年,京津冀地区总人口已达到4250万左右,130多年间的人口平均增速是0.7-0.8%。到2013年底京津冀的总人口超过10900万人,人口总量是1952年的2.56倍,年均增长1.55%,快于同期全国人口增速0.13个百分点。但同时,区域的生态资源却因自然或人为因素下降幅度明显,尤其是区域水资源量。人口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却快速提升,加剧了人口、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区域层面的“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性问题。过量的生态资源消耗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这是造成整个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2. 主观上缘于各级行政主体不顾区域外部效应的盲目发展
  地方不顾长期区域发展整体利益,不受外部约束的发展模式长期延续。第一,各开发建设主体不考虑生态环境外部效应粗放式发展,这种过度利用资源,占用生态空间,损害环境的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极大损害了区域整体发展的利益。第二,政府的管制事权长期缺位,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利益的开发建设行为几乎难以收到约束和管控。特别是对城市周边农村地区无序、分散发展管理缺位,造成面域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恶化。第三,各地规划各自为政,对区域性重大战略空间的开发缺少合作。“两市一省”空间规划缺少统筹,尤其在重大功能产业布局、重要资源地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区域性生态廊道保护等方面缺乏协调对接。北京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趋于失控,据统计环绕北京周边的各类开发区、新区规划用地完全建成尚需80年。

  3. 对于未来发展的担忧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口持续向京津及周边县市聚集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从人口流动情况来看,京津两地是跨区域人口净流入最大区域,河北省流入流出人口总体平衡。
  未来北京的人口规模仍将难以控制,且同时区域的城镇化压力也将更为突出。根据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北京150公里范围内总人口约5600万人,是东京都市圈人口的1.45倍,是伦敦及英格兰东南部地区人口的3.0倍。该区域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区域,2010年该区域的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100万。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该区域将仍然是人口持续流入的地区,因此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空间资源利用矛盾问题和区域性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
 leikang 发表于: 2005-12-11 07:07:58|显示全部楼层

协同发展

  2006年国家发改委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区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域规划的公众参与度,我委特在门户网站主页“建言献策”栏目开辟“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建言献策”专题,自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给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决策、实践提供参考,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蓝皮书──2014~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并于近期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总体结构分为总报告和七个独立篇章。总报告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河北如何抢抓机遇找准角色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做好相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七个独立篇章分别是: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篇、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篇、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篇、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篇、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篇、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篇、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篇。
  该书汇集了省内有关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结构上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七点要求,在内容上注重研究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该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全省各级各部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16年1月10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将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三地学生进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形式。

电信
  移动电信取消京津冀长途漫游费
  昨日,中国移动官方微博称,已于8月取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间的手机长途、漫游费,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已于8月初取消,中国联通则表示还没收到相关通知。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资费调整未涉及固话用户,影响面不。

科技
  京津冀科协共建成果转化平台首推30个优质科技项目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8月6日,由京津冀三地科协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北京中关村举行首场项目发布和推介活动,面向京津冀推介3大类共30个优质科技项目。

交通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业内普遍认为,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等。
  在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方面,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也透露,京津冀拟构建四层轨道交通网,第一层的干线铁路网,往返于150公里及以上的区域;第二层被称为城际铁路,主要是快速连通京津冀主要城市群;第三层铁路线网是市郊铁路,也将成为接下来交通的一大发力点;最内一层则是地铁,主要解决短途通勤的需求。
  2015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召开“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建设”媒体通气会,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上述规划提出了八大任务,其中包括推动城市常规公交、轨道、出租车等交通“一卡通”。交通部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到2017年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要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启动相关工作。规划要提出,要加强三省市协作联动,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
  交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内“断头路”将全部开工,有的项目会在明年开通,晚的会在2017年开通。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北京将与天津、河北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在全国即将完善的六大机场群中,华北机场群将占有一席之地。

环境
  2017年3月2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近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
  陈吉宁指出,要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公众和有关地方发布预报信息;要加大日常督查和执法力度,推动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缓解污染天气影响;要继续开展重点城市应急预案评估,组织专家尽快完善应急预案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做好预案修订工作,切实解决一些地方预案不实、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要及时总结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污染源清单,尽快落实到监管网格中,定实任务、压实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要强化城市管理,推动解决春季较为突出的扬尘问题;要加强对机动车尤其是重柴油车的监管,利用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严厉查处超标排放车辆;要严查污染源排放在线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9:2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