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妮爱 发表于: 2015-10-23 12:32:4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学校组织捐款发短信给家长:提醒孩子带钱

 [复制链接]
  做慈善本是一件传递正能量的义举,但当自愿变成“被迫”时,又该怎样评价这一行为。
  近日,郑州有小学生家长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他们几岁的孩子回家要钱,说是慈善日学校要捐款,而学校也发来提醒带钱的短信,家长感觉被“逼捐”。
  [捐款]
  妈妈给3元 儿子要50元
  10月9日,市民郭女士8岁的儿子文文(化名)和她纠缠了一晚上。他回家便跟妈妈要钱,说是学校组织捐款,随后不久郭女士就收到校信通短信。
  看完短信,郭女士搞不清楚钱是捐给谁的,连个主办单位和捐助对象也不说明。经过一晚上的谈判,郭女士把价码从3元涨到20元。而文文的心理价位是50元。
  此前学校曾有老师患病,孩子们都踊跃捐款,在郭女士和其他家长看来,给老师捐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善举,而这种慈善日的捐款,没针对性,太笼统。
  “小学生能有什么钱,这短信就是让我们家长准备好钱嘛!”市民李先生很无奈,不过他不敢跟校方为此争吵,“毕竟孩子还要上学的。”
  [回应]
  全市安排 学校每年都组织
  河南商报记者向这所小学进行求证,教务处马老师表示,这在他们学校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组织捐款活动。对于家长的质疑,他表示理解,他强调,捐款是自愿行为,群发短信绝没有“逼捐”的意思,“各个班主任编短信也不会想那么多,因为每个老师也要捐的。”
  他说,“郑州慈善日”捐款是市里统一定的,每年都会向各个市直单位发通知,具体到学校就是“提倡老师捐一天的工资,学生捐一天的零花钱。”
  不过对于善款的用途,他本人也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这是用于助残助贫之用,由市里统一安排调拨。
  [讨论]
  用项目打动社会捐款
  2007年,郑州市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10月16日为“郑州慈善日”。随后,每年政府都会下文“动员”,但此举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此举有点像“逼捐”,也有人表示支持:政府再不动员,谁来帮助困难群众。在慈善日捐款数额上,近年来也是节节攀升,2008年募集善款4662万元,到了2014年达到1.3608亿元。
  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数年来,不断有媒体对此提出疑问,并发起调查,最后得出的观点大同小异:要捐,就直接捐到受益人手里。
  2013年,一家媒体的投票中,对于“怎样促使这类活动得到社会更加主动的参与”,59.23%的受访者选择“改变宣传手段,让大家能够体验到具体的公益项目,让项目来打动人心”。30.1%的投票者支持“公布善款用途,让捐赠者能查询到自己的捐款流向和捐赠效果”。(原文来自河南商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妮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妮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喝板板茶被抓现行 泸州站街女喊咬死不认 数字化,敦煌遗书的另类回归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3:1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