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0-29 09:45: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环太平洋人面岩画或源自中国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 朱利峰
  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主席阿纳蒂曾为陈兆复先生的著作《中国岩画发现史》撰写序言,其中专门提到了人面岩画。他认为,人面岩画是最古老的岩画之一,是人类祖先的神灵和保护者,并提出人面岩画的“环太平洋”概念。阿纳蒂指出,环太平洋区域内的人面岩画以及在其他媒介上的相似图像,可能源于亚洲。同时,他也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指出亚洲、澳洲和美洲之间巨大的地理距离是人面岩画深入研究的难点。同时,他还提出了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人面岩画的年代应该是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观点。
  自18世纪以来的三百余年间,一些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如北美洲的美国(含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诸岛)、加拿大,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区域的古巴、波多黎各、圣文森特岛等,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含复活节岛)、秘鲁、哥伦比亚等,亚洲的蒙古、中国、韩国等,跨越欧亚的俄罗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其周边一些南太平洋岛屿,都先后发现有不同数量的人面岩画遗存。19世纪末之后,在岩画被广泛发现并掀起研究热潮的百余年间,国际学术界却鲜有将人面岩画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通常都是在史前艺术或者岩画研究的过程中涉及此类岩画的时候略为提及。

早期研究对人面岩画重视不足
  国外最早对人面岩画的图像记载始于1767年,当时美国耶鲁大学校长以兹拉·斯蒂尔斯在调查马萨诸塞州伯克利镇顿河左岸的一块名为Dighton Rock的岩石后,于1767年7月15日描绘了该岩石上的所有图形,其中明显有两个椭圆形人面像。然而,斯蒂尔斯的兴趣显然更在类似于文字符号的其他图形上面,因此,他称这块岩石为“Writing Rock”,并没有对其中的人面岩画进行研究。尽管如此,他对北美洲岩画的发现和调查仍具有里程碑意义。
  187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佛雷德·哈特教授发表了一篇关于巴西岩画的论文《巴西岩刻画》,首次披露了部分巴西人面岩画。1889年,美国人类学家布林顿·丹尼尔·加里森在论文《西印度群岛圣文森特岛上的史前岩画》中用素描方式描绘了一个人物和两个人面的岩画图形,并进行了初步的解读,首次用“Human Faces”(人面)作为一个岩画类型的名称。
  亚洲人面岩画最早发现于1897年,美国考古学家博斯霍尔德·劳弗尔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萨卡奇-阿连村发现了100多个人面岩画,并于1899年发表了论文《黑龙江史前岩画》,他也使用了“Human Faces”(人面)这一岩画术语。根据当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人面陶塑,阿纳蒂判断这里的人面岩画是与陶制品同时出现的。
  1917年,美国民族学家沃尔特·霍夫在其著作《人类学笔记》中记载了C.A.哈尔沃森船长提供的一些照片,证实在美国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西南侧港湾处发现了一个人面岩画遗址,据称有数百个图像,并记录了具体的经纬度坐标。1947年,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F.海泽在霍夫发现的基础上又结合1944年披露的一批照片,对科迪亚克岛的两处岩画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和详细的类型学排比,发表了论文《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西南部史前岩画》,将人面岩画分为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认为是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康尼亚戈人创作了这些作品。

在比较研究中寻求艺术源头
  在随后的70~90年代,美、加学者在美洲西海岸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人面岩画遗迹,这些人面岩画沿着阿拉斯加岛屿,顺着海岸线向南延展到北美中部。随着更多线索在美洲的发现,一些学者注意到这些人面岩画之间的差异性,但均只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角度进行研究,并未能以全球视野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因素。
  加拿大印第安部落研究专家爱德华·米德于1971年出版的专著《西北太平洋地区印第安岩刻》首次收录了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多达49个地点的岩画,其中不乏人面岩画,爱德华称之为“Mask Face”。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研究员贝斯·希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调查了200余个岩画点,其中有70多个地点发现人面岩画,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先后出版了专著《太平洋西北地区印第安史前岩画》、《太平洋西北海岸的印第安岩刻指南》,详细描述了加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岩画调查情况,书中将人面岩画统称为“face”。虽然当时中国的人面岩画尚未被广泛发现,但希尔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在美洲西北海岸所发现的岩画,“很有可能源于中国早期文明的艺术传统,并沿着太平洋沿岸扩散开来”。
  1981年,美国学者丹尼尔·里恩在《西北人类学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华盛顿西海岸的岩画》的长篇学术论文,文中列举了大量首次发现的美国西北海岸人面岩画拓片和描图,并结合北美印第安土著艺术进行了民族学的比较研究,以图例标示了北美西北海岸地区人面岩画的分布规律。1992年,美国学者凯泽在他的著作《哥伦比亚高原的印第安岩画》中认为:“面具或具有人面特征的形象具有夸张的牙齿、眉眼或其他面部特征,它们之中没有哪两个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与其他艺术形式中总是重复相同的特征明显不同,表明每一个艺术家在描绘他的守护神时更多地具有其个人色彩。”同年,美国学者亚历克斯·帕特森在他编制《美国西南部岩画符号的田野指南》时,将人面岩画纳入Humanlike(类人型)岩画类型之中,其中对各种人面岩画的具体称呼不下十几种。直到近十几年来,在一些学术会议和著作中,人们才普遍将Faces和Masks作为人面岩画类型的约定俗成的称呼。
  2011年,澳大利亚学者本·沃森发表了题为《以眼为见:世界岩画中的人类感知及其拟人面孔》的文章,通过观察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以表现眼睛为主的人面岩画,把视线引向整个环太平洋区域,将环形双目作为基本要素提炼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对称的眼睛作为人用来感知世界的最强有力的神经系统构件,使得原始岩画艺术家很自然地选择其为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符号。
  1961~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曾发现过一个人面岩画遗址群,1992年澳大利亚的岩画学家保罗·塔森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进行过初步介绍。近几年来,魁北克大学的人类学家丹尼尔·阿瑟诺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的实地考察,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一个叫做夸加它里克的岩画点,结合整个北极地区(包括从挪威到格陵兰岛再到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不同社群的岩画艺术在图案和主题上存在的相似性,并列举了大量的多赛特便携式艺术品。以此试图说明,从萨满教的服饰、用具、宗教仪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看,魁北克北部的这些人面岩画与萨满巫术的源头是一致的。2014年,笔者翻译了丹尼尔教授的文章《极地岩画背后的萨满教──加拿大、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人面岩画与萨满用具的关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1期),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国外学者人面岩画研究的最新资料。

@ 联系方式
  中华女子学院)</b>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百家腾跃 终入环内 五中全会上哪两省出席者“分量”最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17:2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