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10|回复: 0

[高等院校苏州大学:倾听|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复制链接]
源自:苏州大学
原文标题:倾听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

  惊蛰来了: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动物冬藏伏土,不饮不食,谓之蛰。春雷乍响而惊之,故名曰“惊蛰”。这隆隆的春雷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时候到了。
  “红尘陌上风烟重,涅槃重生踏春行”。是啊,冬天已经掌控人间很久了,且不说那呼啸的北风,就是那漫长的黑夜都让人平白生出几分寂寞和悲凉。世间万物,都在等待一个涅槃重生的机会。而惊蛰,就是最好的魔法师。

  只是春风轻轻地一拂,柳树便伸展开了婀娜的腰肢,在一潭春水之上顾盼生姿;那桃花的嫩蕊也从花苞中悄悄地探出了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旁的杏花也不甘心就这样被夺去了风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好一派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呵!是啊,是啊,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终于来了──是活动活动筋骨的时候了!
  不信,你听──黄鹂鸟儿正在柳间花旁一展歌喉,其婉转清脆似乎是要与新融的春水赛个高低;而杜鹃,还是坚持地吟唱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可春天正是奋进的好时候啊,就连雄鹰也向天空张开了翅膀……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不就是现在吗?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扫除一年积尘,开启第二年的耕作。
  惊蛰时节,有蒙鼓皮的传统。传说天庭有雷神击天鼓,《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人们新年的生活也由此开始。而鼓的震动与雷声相似,人间利用这个时机击鼓传声,寓意人事天时的运行相互契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闻雷则抖衣,日蚤虱不生。”在惊蛰时听到第一声春雷,马上使劲抖衣服,相信这样不但可以抖掉身上的虱子跳蚤,而且一年都将不受这些寄生虫的骚扰。这一民俗谓之为抖虱子。虽有些迷信的味道,但背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却是相同,穿越时光千年不变。

  惊蛰

  在民间,惊蛰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最典型莫过于吃梨。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子性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同时梨谐音“离”,象征着和害虫别离。
  有些农民在惊蛰日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还有些吃炒豆,在陕西,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类似的还有吃炒“虫”,“虫”用玉米来代替,尽兴时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恭喜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春天来了,带着希望。愿所有的美好,和春天一起醒来!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音频:王艺
文字:杨由之、荣幸
图片:李爱玲、周天笑、荣幸、许愿
编辑:巫婷婷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牛行天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牛行天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减轻企业负担 四川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3:34,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