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2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1-7 02:45: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穆青民族:傣族穆斯林——回族与傣族文化的相融合

 [复制链接]
源自:中穆青网
  高高的清真寺耸立于傣族村寨中,村民取傣族名字、穿傣族服装,说傣语,却信奉伊斯兰教,男子戴着白帽、女子裹着头巾,村民的生活方式既有傣族特征,又有回族特色,他们被当地傣族称为“帕西傣”,即“回傣”,这是勐海县勐海镇曼短村委会曼峦回村民小组独有的风景,也是傣族文化与回族文化的奇妙融合。
  曼峦回村民小组与邻近的曼赛回村民小组,共同组成了勐海县两个特别的“回傣”村寨。进入曼峦回村民小组,必须经过一座被称为“金银桥”的桥梁。当车开过金银桥时,会看到一个奇特的场景:桥上写着“金桥”二字的一端是典型的傣族风格的寨门,写着“银桥”二字的另一端的寨门,上面有伊斯兰教的新月标志。过了银桥,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曼峦回清真寺映入眼帘,围绕着清真寺的是回傣人家村落。据记载,曼峦回清真寺约建于清代道光十年至二十年间,1943年重建,“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3年重建,1994年翻建,清真寺大殿分两层,宽敞明亮,侧面是高达5层的圆顶月牙式班克楼,寺内附属设施一应俱全。
  村民居住的房屋和附近傣族村寨的建筑物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干栏式建筑变成了现代化的两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村民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回族名字,一个是傣族名字。据曼峦回帕西傣保留的书籍上记载:傣历1188年(公元1862年),大理回族商人马哥头、马海青、马青龙运盐至曼降,见平坝宽广肥沃,即请傣族头人帕雅捧岱至勐海城子向土司献盐三驮,要求在勐海建寨定居。土司收下礼物,令马氏在今曼峦回址建寨。马哥头与傣族头人之女玉温玛成婚,生下四男二女,一直遵守穆斯林教规。经走访,记者发现回傣既有傣族特征,用傣文、说傣话、取傣名、穿傣族服装,与傣族通婚等;又有回族特色,信仰伊斯兰教,过回族的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等,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回爹傣妈”以及数百年来的变迁,已使得两种文化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多年来,基于地理条件,回傣村民依靠土地资源,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农作物。同时,基于马帮走南闯北的传统,他们也擅长经商。目前,回傣村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的方式更趋多元化──建立茶叶加工厂、开设牲畜交易市场、经营“八公里”烧烤店等,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民组建的车队以村名命名为“曼峦回车队”,成立于2006年,主要经营范围有:勐海县内班车客运、勐海县际班车客运、勐海城市公交客运、普通货车,属村民小组合资的民营企业。据车队的组建人之一岩温叫介绍,多年前,村民就借助老昆洛公路开始搞运输。应运而生的曼峦回车队不仅方便了村里的孩子上学,还方便了村民和周边村寨群众出行,也让勐海工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上下班更便捷。勐海“八公里”烧烤是一个吃烧烤相对集中的小区域,有10多家烧烤摊。一说起“八公里”烧烤,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清真烧烤,来自曼峦回村民小组的玉应叫、玉宋和附近村寨的傣族群众一起,在这里经营烧烤摊很多年了,烧烤摊已经小有名气,经常有回头客或慕名而来的客人光临。这10几家烧烤摊和睦相处,公平竞争,生意都做得很顺利。
  村民马丽燕的丈夫是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回族青年,两人在上学期间相识、相爱,并喜结连理。近几年夫妻俩往返于西双版纳和宁夏,贩运销售普洱茶,年收入在几十万元以上。在“金银桥”边经营清真饭店的玉香嫩,丈夫是勐海县城的汉族,两人结婚10多年,男方已经随她遵从回族饮食禁忌,夫妻俩平日精心经营饭店,同时还兼营收购茶叶,每年纯收入可观。村民马耀生已经70多岁,盖起了宽敞明亮的2层楼新房,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子跑运输每月赚的钱不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富裕自在。
  多年来,回傣村民一直与勐海县各世居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每年勐海县举办新年晚会,县委县政府都邀请村里的文艺队参加,展示曼峦回村独具特色的文化。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日常生活史重在反映社会变迁 审计署:7省虚报保障性安居工程1.44万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05:39,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