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红叶 发表于: 2015-11-16 09:32: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汤一介遗稿《我们三代人》首次用万字篇幅讲述“梁效”事件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应妮)汤一介先生遗稿《我们三代人》15日在北京首发出版,书中汤先生自我剖析,秉笔直书,直面问题,首次用一万多字的篇幅讲述“梁效”(注:文化大革命时期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汤一介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参加“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活动时,专程拜访了汤一介先生,同他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84岁的汤一介夫人乐黛云说,我认为这本书最重要价值在于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真诚的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热爱,而另一个价值就是它的真诚,不回避问题。例如当年服从党委分配,他曾参加了所谓的“梁效”。
  本来,时过境迁,30多年前的事,至今并无结论,不说也罢。但是,汤一介认为:“任何人在一生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会得到别人谅解,甚至自己也可以原谅自己,但是有些错误是不会得到别人谅解,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我参加‘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即‘梁效’)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事虽已过去近30年,组织上也不作结论,但在我心中总是一个问题,我应该做一个交代。”
  记者在书中看到,在《我与“梁效”》一章中,汤一介多次写到“失去了自我”、“异化为领袖的‘应声虫’”、“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等,甚至还写到1976年曾考虑跳入未名湖中自杀。文末,他写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我终身难忘,它对我是一面镜子,我必须从中时时反省自己。”
  乐黛云在《前言》中透露,书稿其实在2003年即已成文,但出版社的回音却是必须对20余处进行删改才能出版。汤先生不愿违心屈从,宁可将书稿放进抽屉,束之高阁。没想到书稿在抽屉中一睡就是十余年,直到先生离世。因此她很感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此次全稿出版。
  《我们三代人》全书以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用42万赤诚文字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 ●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缅甸血玉石调查:矿区饱受战火洗礼 四川德阳货车相撞致2死3伤 红薯铺满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4:14,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