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30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烟火之恋 发表于: 2021-5-2 12:06: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父子餐桌话农机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父子餐桌话农机

  新华社哈尔滨5月2日电(记者:黄腾)坐在餐桌前,卢奇用手指着窗外说:“院里停着的是铲车和100马力拖拉机,前面路边的是200马力拖拉机,远处空场上是玉米联合收割机……”卢奇说,和父辈相比,自己种地“省老心了”。
  卢奇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青年农民,今年他种了1400多亩玉米,父亲卢文滨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夕阳西下,刚从地里回家的卢奇坐在餐桌前,和父亲一起向记者讲述起两代人种地的天壤之别。
  “年轻时种地那可真是‘遭老罪了’。”卢文滨回忆,自己年轻时村里大型农机少,大家要轮着用,春耕要一个多月才能忙完,要是赶上阴雨天还要更久。有时轮不上农机用,为不误农时,还得人工刨坑,马拉人播,干一天活回到家里,累得浑身发酸。卢文滨说,“18马力小型手扶拖拉机,那时候它就算是‘先进设备’了。”
  “现在全靠农机,动作快时三五天就全部‘整妥’,把好方向盘朝前开,翻地翻得彻底,备垄备得直,播种速度快,种子密度还均匀。”卢奇说,和父亲相比,自己算是“享福”了。
  “苗长出来了还得喷农药,身后背着药箱,左手加压,右手喷雾,干不了一会儿就浑身是汗。”卢文滨说,年轻时种地田间管理也“费事”得很,不管什么活都得人工上阵。卢奇接过话茬笑着说:“那都是什么时代的事了,看看现在,农机下地,一天比人工十天干的活都多。”
  “掰玉米掰得手脖子肿,挥镰刀挥得肩膀疼,脱粒机效率也远不如现在,有时还得靠手搓。”卢文滨说,年轻时秋收,男人收割,女人掰玉米,大家天刚亮就开始干,半夜才回家,全村要一个半月才能收完,没等秋整地就上冻了。“现在只要机器往地里一走,这边收割,那边玉米棒就下来了,脱粒也全靠机器,更先进的收割机直接就能出玉米粒,天气好,十几天就能干完。”卢奇说。
  卢文滨回忆,自己年轻时,生产队只有两三台拖拉机,合计才100多马力,现在仅自己家农机马力合计就在400多马力。“现在这农机真了不起,发展越来越快,七八年前用的播种机每天还只能种十几公顷,现在的播种机工作效率翻了一番还多。”卢文滨说。
  “弯腰种地,面朝黑土背朝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前种地弄得浑身是土,现在出去什么样,回来还是什么样。”卢文滨说,以前春耕时常见村里人扛着农具走在路上,现在不少人都是开车去地头。卢奇问父亲:“我记得咱家以前还有锄头呢,咋不见了?”“那玩意儿都多少年不用了,现在上哪找去?”卢文滨笑着对儿子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烟火之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烟火之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烟火之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烟火之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烟火之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烟火之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西海论坛】五一旅游要“热”而有“序”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开通报一批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火点管控不力地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5:1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