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1-21 01:45: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宁夏自发移民探析:产生原因与积极作用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范建荣
  编者语
  </b>
  人口移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之相适应的移民开发则是这种移动发挥重大作用的助推器。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性异地移民开发已成为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移民不能完全满足宁夏贫困地区的需要,从而产生了自发移民。作为一种客观事实,自发移民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对当地也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自发移民规模的日渐扩大,一些问题也日渐突出。客观看待和理性分析自发移民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既是现实、理论的需求,也是自发移民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民族地区实现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本期起,《理论周刊》特刊登“自发移民研究”上、下篇,以宁夏自发移民为例,探寻自发移民产生的原因、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自发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西马银移民开发区是宁夏较为典型的自发移民聚居区之一,社区居民以西吉籍移民为主。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生态移民。由于受资金、技术条件、利益协调等问题的制约,以致政府移民能力有限,部分贫困群众的愿望难以实现。看到迁入地土地资源丰富且政府支持有力,发展环境较好,增收门路较广,再加上宽松的自由迁移环境,一部分群众便采取了自主搬迁的方式来寻求发展,进而形成了“自发移民”。
  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全自治区的自发移民总人数在18万到20万之间。自发移民现象的出现,是人民群众主动适应生态环境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而且也走出了一条成本低、较稳定、能发展的异地扶贫新路子。自发移民现象的出现经历了由个别到普遍、由少数到多数的发展过程,其存在的问题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自发移民产生的原因
一:迁出地生存环境、发展环境较差

  1.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宁夏西海固地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属于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生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水资源短缺,年均降雨量为350.6毫米,而蒸发量为800-2400毫米,近年来干旱日益加剧,已由过去的“十年九旱”演变为“十年十旱”,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由于水源少、水质差、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再加上过度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达2.6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84%。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使这一地区成为宁夏乃至全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发展环境依然较差。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再加上矿产资源匮乏,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劳动力能力极差,宁夏山区群众只能靠天吃饭,贫困问题突出。即使经过努力可以摆脱贫困,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返贫率极高。同时,人口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加剧了人地矛盾。同时突出的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地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口承载力每平方公里7-20人”这一标准的6-15倍。另一方面,宁夏山区群众“重生轻养”的观念还未得到有效改变,群众的文化素质依然很低。在中年以上妇女中,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以上。尽管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大了对宁夏山区的扶持力度,广大群众也进行了不懈努力,但问题依旧,社会发展缓慢。截至2009年底,宁夏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61.6元,为自治区平均水平4108元的72.1%,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5153元的41.9%,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差。

二: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较好
  1.土地资源丰富。宁夏是全国待开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相对于南部山区人地矛盾突出的现状,宁夏中北部存在着大量具有较大潜力的、易于开垦的土地资源,而且质量明显要好于南部山区,土地产出也较高。只是由于受技术条件、政策条件等的限制,特别是“水”的制约,再加上开发成本较高,因而一直未引起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处于待开发状态。
  2.政府支持有力。宁夏农业的发展自古以来就得益于黄河水利之便,虽然宁夏干旱少雨、雨热不同季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得天独厚的自流灌溉条件又有力地促进了宁夏农业的发展,并以“塞上江南”而著称于世。政府力图通过移民将开发土地资源、解决贫困问题、缓解环境压力和发挥黄河水利之便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而一开始就将水利设施建设放在移民工作的第一位。同时加大了对移民的土地整理、硬件建设、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力度,以确保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而这一切确实成为移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3.增收门路较广。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便利的交通条件、广泛的信息渠道等,又为移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机遇。如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兴泾镇,地处宁夏国家级开发区的腹地,同时周边拥有大型国营农场,这为移民群众农闲时务工、获取收入提供了便利。一般情况下,男性到企业上班,女性在种好自家土地的同时到就近的农场务农。这不仅解决了企业、农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移民致富提供了机遇。有的移民甚至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开起了小商店、小饭馆、小作坊等,不但促进了社区的发展,而且也拓宽了自己增收的途径。

三:自由迁移的环境相对宽松
  自发移民之所以会逐步形成规模,这与政府在进行政策移民的过程中对自发移民所持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采取默认的态度,对自发移民的管理相对较松。
  移民初期,由于条件艰苦、发展困难,一部分政策移民产生了“畏难”和“退缩”的情绪,进而返回原籍。同时,由于移民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部分自发移民的到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缺陷,确保了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政府默许了自发移民的存在,这样就形成了第一次自发移民的高潮。
  由于移民的数量和指标是有限的,在整个移民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有头脑者”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或社会关系获取“移民资格”后,将这种“移民资格”要么转让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关系户,要么“倒卖”给那些想移民的群众。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第二次自发移民的高潮。
  随着近郊型政策移民社区的快速发展,在土地产出低下的影响下,一部分先期政策移民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前往附近的工厂、农场打工,或进城从事第三产业;与此同时,将自己的土地或租或卖给其他人,其中一部分就是自发移民。
  当然,自发移民之所以选择在政策移民社区内部或其边缘进行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管理松懈”。如,移民乡镇执行居住地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较为宽松,而自发移民中的一部分就是为躲避严格的计划生育而迁移至移民地区的;再如,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后,土地流转在移民地区较为活跃但是缺乏规范,致使一部分土地流入非当地社区居民手中,为自发移民的涌入提供了契机。

四:政府进行移民开发的能力有限
  1.政府资金有限。生态移民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水利设施的修建、移民土地的整理、住房建设、技术培训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但对于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来说,本来自身的财政收入就满足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移民工作更加需要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宁夏现有的移民就是在众多资金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如“三西”(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建设第一个时期的生态移民是在世界银行的贷款进行的,宁夏闽宁镇是借助于闽宁合作资金建设起来的生态移民社区,宁夏华西村是在宁夏政府与江苏华西村合作之际建立起来的,其居民主体主要来源于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这些资金的注入有力地支持了生态移民的进行,也加快了生态移民地区发展的步伐。由于资金数量有限,致使生态移民的规模有限,因此政府难以在短期内搬迁所有有移民意愿的群众,于是部分群众就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了移民的愿望。
  2.移民技术有限。移民迁入地区往往有发展潜力,但现有基础欠佳、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一是水利技术的支持。宁夏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往往是相对偏僻、土地条件较差、区位不佳、水利设施缺乏的地区;或者虽有水利设施,但待开垦的土地往往处于水利设施的末端,只能望水兴叹。二是农业生产技术支持。由于生态移民均来自于宁夏南部山区,因而对迁入地的生产环境需要有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农业生产技术、作物品种选择等都需要不断摸索,这就需要政府必须加大对生态移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培训力度。三是生态保护技术支持。相对来说,生态移民的迁入地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如不加大生态保护,不仅会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还会制约生态移民的进程与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以上各方面的技术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生态移民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因而生态移民的历史进程将是极其缓慢的,短期内无法满足所有贫困群众的需要。
  3.利益协调困难。生态移民工作是一项涉及利益主体较多、关系复杂的工作,因而在移民工作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迁出地政府角度讲,认为迁出的人口越多越好,这样既可以达到减轻人口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降低贫困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压力,进而用更多的资源支持未迁出人口的发展。从迁入地政府的角度讲,认为迁入的人口挤占了自己有限的资源,进而有一定的畏难、甚至不情愿的情绪。即使在服从大局、同意接受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希望在生态移民的数量上加以限制,而且试图在人口的整体素质上提出更高要求。上级政府要在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围绕移民的范围与数量、提供的土地数量等问题开展协调工作;同时政府还要在迁出地内部各地之间,根据可提供的移民数量来进行分配时加以协调,在迁入地内部就迁入的人数进行磋商时加以协调;另外,政府还要在生态移民迁入后协调他们与周边原住居民在土地、水利等资源分配方面的关系。

五:先期生态移民的示范效应显著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移民的共同努力下,政策移民社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生态移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入已由迁出时的贫困线以下提高到了现在高于迁出县的平均水平,有的已经开始奔向小康。全国最大的县级生态移民社区──宁夏红寺堡区的农民收入已从搬迁之初的不足500元达到了2011年的4000元,增长了8倍,这一水平高于生态移民迁出地的水平──2011年海原县的农民收入为3560元,泾源县为3800元,同心县为3941元。另一方面,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态移民的住房条件已由第一代最初的土坯房提高到建第三代──一砖到顶的砖瓦房。同时,移民区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都较迁出区具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饮用水和灌溉水也都得到了保障。另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以往那种“等靠要”、“懒散慢”的落后思想正在改变,勤劳致富已经成为时尚。到移民区走亲戚、串门子的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群众把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某些群众甚至以此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能够落脚的地方,为自己今后的自主移民行动奠定良好基础。

六:贫困群众通过移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宁夏生态移民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生态移民的意义及其对移民家庭的积极作用已经深入人心。但与政府可提供的有限的移民指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宁夏南部山区群众具有移民意愿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且有些人已经等不及政府的逐步安排,就已经进行了或将要进行移民。一方面,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面较广,涉及到的1区7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群众遍布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各个角落。但由于移民指标有限,致使很多贫困群众无法通过政策移民实现自己的移民愿望。随着移民环境的变化,按照注重生态效益的原则进行的生态移民,仅局限在生态环境恶劣或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区,如为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所进行的生态移民,这就使得其他地区贫困群众的移民意愿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一部分群众看到了移民搬迁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愿望,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搬迁意愿。当这部分群众意愿强烈而政府无法满足时,就产生了自发移民。
  当然,在众多的具有自发移民意愿的群众中,存在着不同的移民背景。有的人曾一度享受政府政策进行移民,但因种种原因,如怕吃苦、“等靠要”思想严重,看不到生态移民的美好未来而返回原籍;甚至有的人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将自己得到的宅基地、土地等资源予以倒卖来获取“蝇头小利”而迁回原地,当看到原来与自己一起移民的左邻右舍坚持下来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时,又想再次搬迁;有的人虽然一开始就参加了移民区的建设,感受到了移民区的巨大变化,但苦于指标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人则在“走亲戚、串门子”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可喜变化,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移民愿望……由于广大山区群众是看着移民社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以往那种“要我搬迁”的被动局面现在已经变成了“我要搬迁”的主动行为。即使是政府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尚未实施政策性生态移民,自己也要千方百计通过自发移民来实现致富的愿望。

自发移民的积极作用
一:自发移民对迁入地的积极作用

  
  1.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故土难离则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比较效益也在不断地下降。土地的原拥有者纷纷向收益较高的地区和产业转移。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致使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或粗放经营,从而使移民迁入地的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些人为使自己的土地能够有所收益,便将其以出租、出卖的形式转让他人经营,这便为以土地为依赖的自发移民创造了机遇。自发移民的到来弥补了迁入地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不足,在自发移民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确保了迁入地正常的农业生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了迁入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自发移民迁入地多为有较好土地资源的乡村及城郊,区位条件相对较好,因而在稳定之后,一部分自发移民也采取了进城务工的方式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当地农业生产及周边城市的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劳务派遣公司等第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这大大缓解了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据《固原市关于自发移民的调研报告》显示,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固原市向外移民人数达到了46.9万人,其中40%的移民为自发移民。按照笔者对相关自发移民村落调查的统计结果推算,调查人口中的57%为劳动力,即迁入地因为固原市自发移民而增加了超过10万的劳动力。
  2.使迁入地待开垦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宁夏是一个典型的依托黄河水资源发展起来的内陆农业省份,只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大量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就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自发移民绝大多数是由原居住地自然生产条件差、政府政策移民示范效应的带动而产生的,而且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生产技术较低,再加上发展观念相对保守,所以自发移民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主。以笔者调查的自发移民统计数据为例,46.7%的被调查者仍从事农业生产。自发移民移居到迁入地后,大部分耕地资源是通过从原行政村或农户手中租赁、购买等方式获得的。由于现有的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或土地租赁、买卖价格太高等原因,不能满足自发移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一部分自发移民便在管理较为松懈、土地资源位置较偏、土质较差、利用率有限但易于开发的地区进行了开垦。这不仅开发了这些待开垦的土地资源,提高了迁入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而且也满足了自发移民对土地的需求。
  二、自发移民对迁出地的积极作用
  1.减轻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宁夏南部山区素来以生态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而著称,自发移民的迁出地也主要集中在山大沟深、生态脆弱、偏僻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那里干旱缺水、种植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下、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属于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同时人口严重超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剧了人地矛盾。根据固原市调查显示,从2000年至2009年,迁出地为宁夏南部山区的自发移民约有19万人。由此可以看出,自发移民的迁出对减轻迁出地人地矛盾及环境压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的调查中也显示,在从原居住地迁出的原因中,“生存环境差”、“老家人多地少”成了首选,充分表明自发移民的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迁出地人地矛盾及环境的压力。
  2.减轻了迁出地人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西部移民迁出地区通常地理面积大、人口稀少、单户居住分散、生活习惯落后,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简单的生计。因此,当地村民是造成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重要因素。在恶劣的条件下,靠政府救济下的就地以修促退、以调促退、以水促退等措施都难以改变脆弱的生态,只有通过生态移民才能使这一区域的植被得以恢复。而自发移民正顺应了国家生态移民的政策,自发性地迁出也改善了迁出地人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减轻了迁出地扶贫的总体压力。自发移民的主要迁出地宁夏南部山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点扶贫区域,也是几个国家级贫困片区的聚集区。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政策移民以来,截至“十一五”期末,已有84.6万人实现移民定居,同时起到了使移民脱贫和使生态环境得以维护的作用。而自发移民群体则是在政策移民的示范效应下依靠自发性作出的积极主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群体,基本上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与政策移民是同性质的。对于迁出地而言,贫困性自发移民的迁出,一方面减轻了当地总体扶贫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当地政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贫困人群和就地扶贫等领域,进而加快了当地的扶贫和发展进程。
  三、自发移民对移民自身的积极作用
  
  1.实现了自发移民脱贫致富的愿望。自发移民迁出的外在动因在于迁出地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内在动因则直接来源于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除了“老家生产环境差”外,“为了增加收入”成为被调查者表明迁出原因的主要选项,超过90%的被调查者表明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老家好,现在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比刚搬迁时好。“增收渠道广”和“生产条件改善”是受访者认为生活条件改善的最主要原因。
  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没有相关政府政策的扶持,但超过一半的自发移民搬迁初期得到了亲朋好友和周边邻居的帮助,这种帮扶弥补了政策扶助的空白,为其愿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自发移民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因而他们绝大多数人能任劳任怨、勤劳肯干,动力就在于他们力图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据调查,绝大部分受访者表明家庭年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而在老家的收入基本连2000元都不到。
  2.为自发移民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自发移民在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中,不仅实现了最初的脱贫目标,而且也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方面,迁移行为开阔了移民的视野,使其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种好土地的同时,主动到外地打工,有的人有了一定资本后开起了自己的小饭馆、小商店、小旅馆等,有的甚至开起了自己的小作坊、小加工厂等,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在解决了住房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后,自发移民群体开始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也开始了对下一代发展的筹划。有些社区已创办了幼儿园,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私立学校,也有很多家长不惜花钱将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就读。
  四、自发移民对国家管理层的积极作用
  
  1.自发移民减轻了国家扶贫资金短缺的压力。以固原市自发移民专题调研组的研究为例,我们来对比一下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的投资成本。2009年,固原市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5亿元,到年底减少贫困人口约5万人,人均投资高达7300元,仅仅只是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当年脱贫问题,根本的生存条件和致富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由于自然灾害、疾病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人仍有返贫的可能。再以固原市寨科乡李岔自然村为例,这是距离乡镇政府最近的行政村,有20公里路程,现有居民53户,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要解决“电、路、田、房”等基本问题,需要政府投资约80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约15万元。如果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自发移民搬迁,每户按补助2万元计算,可搬迁400户,而且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自发移民为政府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相对政策移民,自发移民的搬迁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如固原市自发移民专题调研组于2010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自发移民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写道:“自发移民不用政府组织、不花财政资金、不费行政资源,政府管理成本低、效益高。以西吉县为例,2000年以来全县自发移民累计达12388户55012人,参照吊庄移民补贴标准10500元/户,相当于节约财政资金1.3亿元,移民后生产生活条件普遍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易地脱贫致富,移民的经济收入较本县原住村民人均增加500元以上。”
  自发移民因为看到了政策移民亲友生活改善的状况,往往迁移目的明确、动力强大,这也是为什么自发移民的迁入地条件及政策扶持都比不上政策移民,但自发移民绝大多数都保持了任劳任怨、自力更生的良好品德,而且发展动力强劲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在预期收益这方面,自发移民表现得更现实。
  由此可以看到,自发移民的出现是配合政府政策性扶贫的一条渠道,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宁夏南部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生态移民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以宁夏为例”(项目号:12XsH021)的阶段性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的若干创新 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七常委出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4:12,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