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88|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2-19 14:23: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易经,中国文化的源头

 [复制链接]
易经,中国文化的源头
作者:张延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业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神秘殿堂。提到中国文化,使人自然想起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皇帝内经》的代表的中医体系。而《四书》,《五经》首经《周易》,《道德经》有 88 句来源于《周易》,《皇帝内经》里讲的很多都是阴阳、五行、八卦。由此可见它们都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为什么讲《易经》是门科学?仅就《四库全书》而言,这是中国古代各方面科学技术的总记录,是本大百科全书,此书的首经就是《周易》;另外,《古今图书集成》,也是收集了古时候的所有能搜集到的各种图书,其编排的首经仍是《周易》。其次,《十三经疏注》《四书》《五经》的首经都是《易经》,“不研易,不可为良医”,“不研易,不足以言太医”,就是讲不懂得《易经》,就不能成为好的中医大夫,也就不能进太医院为皇家治病。如果说《易经》仅仅是简单算卦的话,那么它如何能够居于各种学科的首位?因此,它是指导古代一切科学技术的一种规律,是指导一切行动的准则,是一种基本理论。这一理论指导着所有科学技术和一切实际行动。这种理论仅存在于我国,国外暂时还没有这种统一的基础理论,而是每一科学领域中有其自己的基本理论。如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数学有数学的理论,体育有体育的理论,医学有医学的理论,社会科学有社会科学的理论,社会管理有社会管理的理论,等等。因而到处是理论到处是“真理”。这是因为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是经不起长期考验的。结果形成的仅是特性,不是共性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不可能那么多。如果世界到处是真理的话,那就不存在真理了,真理只能有一个。
  所谓真理那就是事物的本质,本质只能是一个,而且是不会变的。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问题。量与质的转变是指两个事物的竞争取代的过程,不是指的一个事物本身的过程,在一种事物中不存在量与质的转变问题。如:玉米一粒是玉米,一斤、一吨、一万吨都是玉米,它永远不会变成了菠菜。其本质是不会变的。如果这里的一万吨玉米运走了,而运来一万吨菠菜,这只是一个更替过程,不能说玉米就变成了菠菜了。所以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这是中国古代自古以来抓住的主要思想之一:搞了一个最最基础的理论,一切行动都要根据它来进行指导。既然一切都要根据这个理论进行指导,那么它就包括了各个系统的本质,说明了这个系统是非常严格。并不象有人想象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朴素的唯物主义”,“封建迷信”等等。全世界中许多高度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是不会在封建迷信中浪费时间的。事实上,不能不承认,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严格性超过了我们,那么人家为什么要钻研《易经》,钻研老庄哲学?当他们发现他们研究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已经研究得非常系统,非常清楚。这时才“妙不可言”,“玄极了”。他们认为越是不可能的,往往我们中国的哲学越认为可能。他们认为“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则说“一加一可以等于二,也可以不等于二”。最近二百多年,他们才认识到一加一等于一零(即二进制)。
  所以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要求,告诉你一个事情就必须是如此这样的道理;就必须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理论,要求某件事必须如此这般等等。而是告诉大家一个哲理,从来不给大家画框框。老子《道德经》、《内经》、《伤寒》、《易经》、《河图》、《洛书》等都是如此,告诉你大自然的规律性,并不讲非常具体的东西,因此,当你读道家书时,感到莫名其妙,很玄。其实并非如此,它只是讲一个道理,大家只要在这个道理指导下,怎么用都是。所以说,它没有什么框框,充满了生命力。例如:西医中的青霉素,是什么病,多少体重、什么具体情况下要用多大量、定得非常死,离开这个范畴就不允许了。而中国医学就综合了各方面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药可多、可少、可用、也可不用,这样就灵活多了,境界开放多了,把事物都联系在一起,本质就抓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如此充满生命力的原因。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自飞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自飞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应用易学的五大原理 花中神仙──海棠花
2# 四姑娘山
 楼主|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2-19 14:24:5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周易,现实人生的折射

周易,现实人生的折射

  “周易”并非天书,而是现实人生的折射。仅从以“周易”为理论基础的六爻预测术中就可见一斑。六爻预测中有“父母、子孙、官鬼、兄弟、妻财”这些专用术语,配以五行断人命运。能否断准是 另外一回事,但通过对这些术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现实的影子。
  这些术语配以五行,就构成了生克关系:
  妻财生官鬼,就是说有钱能买官。此事古今不绝,当今社会的卖官潮就是一证。但官鬼又克自身,所以有“克我者为官”的说法。当官若不慎重会累及自身。官鬼爻又代表牢狱,当官胡作非为,往往有牢狱之灾。
  子孙爻克制官鬼爻,子孙爻太旺,官鬼爻就会受损。这里子孙爻代表子女,官鬼爻代表事业,就是说子女多会影响事业,在以多子多孙为福的古代社会里,这种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与此相应的是,兄弟爻克妻财爻,兄弟多而家贫钱短,娶不上妻,这种现象在贫穷落后地区屡见不鲜。
  父母爻克子孙爻,就是说父母旺而子孙衰,老子英雄儿好汉只是个别现象,更多的是“从来纨裤少伟男”。俗话讲“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倍受艰难,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第二代尚能聆听父辈教诲,勉强可以守业。第三代大都成了败家子。为什么婆媳关系搞不好,因为先天就有一种相克关系:妻财克父母。为什么痴心女子负心汉,因为妻财生官鬼,而不是官鬼生妻财。为什么有一句俗语说:父母 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因为父母生兄弟,兄弟生子孙。从上住下生,而不是从下住上生。
  周易历千年不衰,就是因外在“筮”的外衣下暗藏着宇宙、社会、人生的天机。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只要剥开周易“神秘外衣”,哲理之光就会喷射而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2-19 15:51:02|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二消息卦

十二消息卦

  研究《周易》历史上一般从象数、义理二个方面,现代易学除了这二方面外,还以现代科学理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综合交叉地研究。都取的一定成果。

  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学说外,还有一个卦气说,卦气诸说中,以“十二消息卦”较为著名和突出。今对其作一些简单介绍;

  所谓“卦气”是汉易学的术语,其说是用“周易”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其代表人物是西汉孟喜,其“十二消息卦”,亦称“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卦”、“十二主卦”,其组成由干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为众卦之基础,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复卦初六 冬至  姤卦初九 夏至
  临卦六三 大寒  遁卦九三 大暑
  泰卦九五 雨水  否卦六五 处暑
  大壮初九 春分  观卦初九 秋分
  卦六三 谷雨  剥卦六三 霜降
  干卦六五 小满  坤卦六五 小雪

  消息卦以“干”卦含子、丑、寅、卯、辰、巳,“坤”卦含午、未、申、酉、戌、亥,以两卦十二爻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或称为一年循环周期)。

  从复至干,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阴消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息阳消过程。

  在术数中,应用最完整的要算陈希夷的《河洛理数》,其命卦的吉凶,天地数多少为吉凶,完全是应用十二消息卦的原理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4# 金佛山
 代蜀华 发表于: 2006-2-20 17:55:33|只看该作者
好,说得有道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7-24 12:01:56|只看该作者
之篇文章似乎还有一个主体部分:易经,天地万物的玄机。
6# 青城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7-27 12:11:44|只看该作者
对头,要不中华文化的源头还能在哪里去找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7:3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