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0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小彭 发表于: 2015-12-17 17:03:4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西羌文化》佛教入蜀,不可遗忘的通道──试论岷山道或曰汶川道

 [复制链接]
佛教入蜀,不可遗忘的通道──试论岷山道或曰汶川道
                                    余利娟  
佛教早期入蜀地,随即兴起、发展,这与岷山道或曰汶川道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佛教早期入蜀的传播途径并非由云南向北传入蜀地。在漫漫的佛教历史长河中,由岷山道或汶川道传播途径被人们遗之,这是佛教在蜀地的一大悲哀。在今整修旅游,发展经济中,我们有理由大声呼吁,此道是不可遗之的一条重要通道。
    岷山道或曰汶川道的存在,这与历史上的古羌氐族的迁徙路径有关。
    我们知道,黄河上游的西北甘肃青海地区是历史上羌人的主要活动范围,也是羌民族的祖籍地。特别是近些年的甘青地区史前考古的丰硕成果,说明青海河湟区域,是古羌人的发源地。黄炎帝氐族逐鹿中原,战于阪泉之野,三站,然后得其志,又擒杀蚩尤,而诸侯威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从中人们可以看出甘肃地区的氐族部落有的向东扩张,有的在频繁的战争中为寻求生存空间,躲避自然灾的侵蚀,则从河湟地区向南跋涉青海高原,越过茫茫戈壁草原,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在奋斗,抗争中,战胜戈基人,最终在热尔大坝(今松潘),茂县,汶川这条岷江大峡谷扎根,繁衍生息,由游牧逐渐进入农耕生产。
    农耕文明达到一定水平后,定居于岷江河谷的古羌氐族不会忘怀青湟地区曾是繁衍、养育他们的热土,必然要往返,你来我往,实行一定的物资交流。故此,岷山就形成了。
    从姜维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的彩陶片就有仰韶文化的特征。由此,说明岷山道或曰汶川道形成的日月年代是很久远的。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古甘青道就已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纽带。是各路商贾来往的热闹通道。
    中华始祖黄帝原居西北,是西北高原的族类。这是段渝先生论证嫘祖东迁时的结论。从这可说古甘青道是氐族和羌族的活动中心,其繁盛之况可想而知。
    鲁迅讲: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岷山道或曰汶川道不正是这样形成的吗。无数考古发掘的成果,也就佐证岷江流域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文明。作为民族大走廊的岷江大峡谷,各种文化传播,交融,则是顺理成章之势也。
    据最早提及岷山道的《梁书》、《裴子野传》云:是时西北徼处有白题及滑国,遣使同岷山入贡。此二国历代弗实,莫知所出。子野曰:汉颖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云:白题,胡各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事后乎。时人服其博识。
    晋时则直接称岷山道为汶川道,此路徑《元和郡县志》说:梁汶山郡故桃关,远通西域,公私经过,惟此一路,还说:龙涸古域,俗防浑城。在县北十一里,城之北境旧是吐谷浑所居,故曰防浑城。龙涸则指今天的松潘黄龙寺。
    桃关则是今天映秀镇所辖的银杏乡桃关村是也。从都江堰市出西门北上,经汶川、茂县至松潘,黄龙一线,就是当时的岷山道或曰汶川道。过此即与河南道衔接而通达西域。又有人称此道为松潘茶马古道。有一民谣唱到: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其民谣把至道必经地点道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由于河南道、岷山道的畅通,繁华,自凉州或西域而至蜀地的僧人也日渐增多。故而岷山道或曰汶川道则成了佛教传入蜀地的传法布道的通道。
    为啥说是传道,布道的通道呢?一是佛图澄曾在彭州白鹿镇建《洗肠池》庙,玄畅在广阳(今茂县)弘法布道,在茂县有南齐永明元年(483年)的佛教造像,汶川考古学者还发掘南朝佛教造像,漩口回澜塔等物。可见岷山道或曰汶川道沿线已经成了中国的佛教圣地和佛教发祥地。
    据敦煌文献《历代法宝记》中反映历史上曾经有着显赫声誉的净众保唐禅派的主要代表,无相和尚和他的弟子无主来。他们二位大师都曾在具有南北朝以来的东方佛教圣地──潘龙寺修行弘道。留下了许多佛教故事。诸《木棉袈裟》之类。
    盘龙寺,早在梁《益州记》中,就留下了文殊池等佛教的地名遗址。天生的莲花石备受人们朝拜。
    盘龙山位于三江、水磨、映秀,耿达四乡镇的交汇处。此山高3970米。从映秀于脚庵可上山。山上建盘龙寺。因毁于烈火后,现存新老庙平等遗物。
    无相和无住修行与弘道跟天谷山有缘,其天谷山就是彭阙之类的映秀,白崖,百花等地。而映秀,在唐朝就颇有名气。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入宫长安那时,就在映秀停留,小憩。她所翻越的山崖被后人称之为娘子岭。此岭正是出都江堰西门向北进入岷山道的第一个山岭。
    唐玄宗崇佛、崇道。对佛、道文化皆有浓厚兴趣。他到蜀地成都,经时任成都剑南道长史司马节度使章仇兼琼的介绍,引荐,得知无相,佛悟高深,学识非凡,故请无相和尚主持修建了成都的大慈寺。并在那里主持弘道。
    章仇兼琼从汶川天谷山请出无相后,才有后来的海通法师逝世而中断十年之久远的乐山大佛的继续修建工程的践行。
    无相和尚的哲学思想,深受佛界敬重,他主张弟子要强于师,因而他要求徒弟无住课题严谨,勤奋,苦于实践。并指引他到白崖山修行,也学其练土为食,做个头陀行的接班人。
    无住修行的白崖山在天谷之中,背靠都江堰市的龙溪乡。龙溪早公元1952年前隶属汶川县管辖。白崖山乃映秀镇的一个自然村。曾经该村建有观音庙,香火不断。因紫坪水库建成储水,全村已外迁。据《历代发记》中提到的白崖山,无住修行处,理应是映秀镇的白崖村。
    无住在白崖山修行,很成功。被杜济请到遂宁石佛寺弘道布法。说他出山后,道俗满路。故而当地民谣唱道:无相和尚来。无住在映秀白崖山修行中,民间曾传他在草坡与耿达相交的天赦山引渡而从善的偷牛马的一位贼夫,让贼夫改错,明理,后有作为的故事。
    佛学中关于无相和无住师徒传承于白崖山的史实之谜,我们有理由确认白崖山就是今天的映秀镇白崖村是矣。此地过天彭阙就能到达广德寺处的楠木园。又与盘龙寺相邻。不过十多公里的行程。
    在探究无相和无住师徒传承佛学流派中,有学者在《汉代佛学入川之途》中指出:汶川县自古就是中国佛教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民众的朝拜基地,最早的佛教大道场是不无道理的。
    在从汶川县多处现存的藏传佛教的庙宇建筑,如草坡的金波寺,卧龙喇嘛寺,三江,映秀等地的佛教庙宇的香火旺盛的情况来看,佛教文化的传播在汶川县还是有相当市场的。
    佛教入蜀,探寻早期佛教入川的历史,岷山道或曰汶川道,是我们不可遗之的重要通道,也是今天发展旅游,创造旅游经济不可小视的基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走进世界艺术殿堂的藏族艺术家 ──西南民大艺... 六旬老人组织拐卖11名婴儿 一审被判无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1 15:5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