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双桂会馆被誉为“西河八景”之一,数百年岁月,为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双桂镇距南充市区约10公里。一个山间小镇,经济欠发达,市场不繁荣,小街邻河而筑,倚山而建的房屋显得很陈旧。但在古代,这里却曾经是繁华商埠,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目前仍然幸存的三处老会馆建筑及遗址,即见证了这些逝去的繁华。 据有关专家介绍,古老的会馆是移民史与商业史的见证。在清朝康熙、干隆年间的两次大移民中,各路移民进入四川,经过艰苦创业,建立了家园。生活安定后,他们便以省籍纷纷建立起同乡会,并集资修建同乡联谊、议事和接待家乡来客的会馆。会馆建筑多为庙宇状,湖广会馆名禹王庙,祀奉夏禹王。江西会馆名万寿宫,祀奉晋朝旌阳县令许逊(许真君)。江浙会馆名万天宫,祀奉蜀汉关羽。各会馆均有田产,专人经营产业和祭祀。每逢所祀神主之生日,便聚会唱戏宴庆,十分热闹。 双桂镇的三大会馆,当地老百姓有口头谚云:“棉花会馆像朵花,田坝会馆赛过它,江西会馆岩上爬。”据当地群众介绍,棉花会馆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以前这里作了寺庙,来自四乡八 里的人将棉花、海椒拿到此处交易,方丈公平掌称,乡里们按交易数量的比例给庙里交点实物,称棉花就给棉花,称海椒就给海椒。庙里把这些棉花、海椒又用来周济穷人,久之人们就干脆叫这里为棉花会馆了。解放后这里作了蚕站,此后数十年几经拆卸,而今只剩下一堵风火墙了。 江西会馆今天是双桂粮站的一间仓库,紧紧贴在西河边的山崖下,正合了那句“江西会馆岩上爬”的谚语。虽然只有一间房子,但它却极具特色。房子两边的风火墙高出房檐,是典型的江西民居风格。 田坝会馆又名“万天宫”,算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会馆了,因地处双桂场一田坝中而得此俗名。据双桂镇镇长贾学东介绍,田坝会馆建于清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山门、戏楼、书楼、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1977年,书楼被拆,改建为现代砖木结构教学用房。1978年,前殿被拆,用做改修西侧教学楼,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和后殿。 田坝会馆在解放后一直是双桂镇小学所在地,直到2002年它成为省保文物之后,学校才得以搬迁。 目睹这三处会馆及遗址,让人感悟到当年移民们创建新家园的步步艰辛,而今时过境迁,物尤在,人已非。可惜的是,这曾经繁华的所在今天被人遗忘,早年移民们创建文明的精神今天已很难捕捉到,记者看到的是对会馆历史一问三不知的乡民,还有在会馆赌钱的年轻人。
■成满 李传君(四川日报2006-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