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99|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4-28 16:40: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魏明伦直言:超女是“逐臭”的畸形游戏

 [复制链接]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昨日紧急约见本报记者阐述自己的观点。魏明伦称,自己由“超女”的支持者变为质疑者是因为觉得“超女”的狂热本质上是反个性的,其深层次原因是年轻人的欣赏观正在由“审美”变为“逐臭”!

  “超女”本质是反个性

  魏明伦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上,就对“超女现象”曾提出了严重的质疑。魏明伦称,超女引起的偶像崇拜已经超出了娱乐的范畴,“这种狂热是不正常的,其本质就是反个性”。魏明伦透露,起初他是支持“超女”的,其以张扬个性、“想唱就唱”为口号。但其后他通过一些出版物了解到“超女”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商业的暗箱操作,特别是目睹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高举李宇春的照片歇斯底里地呐喊、兴奋到晕倒的场面之后,他对于超女的质疑产生了。
 
  现在需要先驱而非偶像

  魏明伦对“玉米”、“盒饭”、“凉粉”们对偶像的狂热十分忧心,因为从文艺复兴到五四运动,先进文化都是从打破偶像出发的,偶像不是个性解放的象征,恰恰是反个性的。“就像科学家不会把爱因斯坦当作偶像一样,现代人需要的是先驱而不是偶像,一旦人把人当作偶像,它的负面影响就会出来。”

  魏明伦提出疑问,为什么孩子们连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管不问,而把所有热情寄托在一个与己无关的超女身上?

  应积极扭转畸形观点

  魏明伦严肃地指出,“超女”是一种畸形文化现象,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年轻人的欣赏观正在由“审美”变为“逐臭”,由“蝴蝶化”变为“苍蝇化”!魏明伦进一步指出,如今新新人类,对恶俗的、浮躁肤浅的东西趋之若鹜,对于这一畸形观点,整个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引导和扭转。

  魏明伦并不赞同取缔“超女”的观点,“我只是想在别人都趴在地上成都膜拜她们时,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俯视它”。
 
  记者胡晓  实习生陈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市最大唐代千年圆雕佛像头惊现蒲江 毁树第一案 当事方接受处罚28万元
2# 四姑娘山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4-28 17:08:0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呕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摩驴行者 发表于: 2006-4-28 20:51:04|只看该作者
这是文化方面的多元化和一元化的争论魏先生怎么忽然又对“超女”现象感兴趣了???
4# 金佛山
 蜀之精灵 发表于: 2006-4-29 07:44:00|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谈 超女 才是 “逐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4-29 16:18:55|只看该作者
刘忠德,你算是个“人”吗?
文章提交者:赵牧

  看三嗖反驳刘委员忠德的文章中提到文化起源的“游戏说”想起十多年前的一篇旧作。贴上来,此文原本是针对一切人而发问,所以也可以特指,故标题改为“问刘忠德”

原题:《你是人吗?》
赵 牧

“你是人吗?”

席勒说:“只有人充分是人的时侯他才游戏;只有人游戏的时侯,他才完全是人。”问题即源于此。

席勒此说常被引用来谈论“游戏”的定义。但席勒并没有给游戏下定义,而只是给“人”下了定义,所以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还得对游戏的本质做透彻解释。即使如此,也还有问题,一个人显然不可能总是“游戏”,要做“完全”意义上的人就必须不停地游戏,而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停地游戏,难道说所有的人都不“完全”是人。

据我看,席勒只是在强调游戏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作用。变换一种说法可能更合适:“你会游戏吗?”比如“你常常能象儿童以极大的热情玩弄自己脚趾一样,热情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计功利吗?”

人类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些传统游戏至今仍都存活着,如儿童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橡皮筋等等。

游戏从未象今天这样花样繁多。街头游艺室与家中游戏机;游乐园的海盗船,摇滚过山车;俱乐部里的台球、保龄球、麻将、棋艺室,还有把专业艺术表演者垄断的舞台变成大众自娱的卡拉OK等等,数不胜数。

对游戏中的人进行观察,很容易看到人对游戏的普遍“要求”:游戏的人目的是追求轻松快乐的情绪和体验。此其一;

游戏中的人,通常是以物质(包括时间、或体力、或脑筋)的付出,换取精神体验和享受。从物质的角度看,它是非功利的活动,从而和为获得物质利益进行的赌博活动有着明确的界线。此其二;

所有游戏都和竞技比赛一样,是对人的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技巧)一种挑战,有一定的竞赛、考验意味,并有一定规则。但规则常常又有缺少严密性、稳定性和有随意性的特点,考验和竞赛的强度和难度,也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游戏不但可以重复,而且老少咸宜。此其三;

投入游戏之中的人都是自愿的。游戏不能以剥夺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或感受而成立。哪怕是无心的,游戏也会被中断。此其四。

此外,游戏有个最难把握的特异表现,就是即兴把一些本来看上去严肃或沉闷的东西化为轻喜剧的行为。还有一些科学家如数学天才把枯燥的数字变为趣味横生的数学游戏;物理学家把物理化为趣味物理;昆虫学家像对情人一样的对待他的虫子;天文学家远离现实生活,把一世情怀都寄托于对浩渺星空的关注……

他们未必在追求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意义。他们的动机常常就象充满了异乎寻常的好奇心的“渴望了解生命秘密的儿童,会把蝴蝶的翅膀‘残酷地’撕下来”,会把收音机砸开,寻找声音的秘密。这种超凡脱俗的行为,充满了情趣。

人的本性要追求快乐和幸福,而且日益从不自觉的状态向变着法子要使自己快乐的方向前进。这种本性,决定了许多表面上没有实际意义的游戏,在心理学上却有重要意义。

其实,早在席勒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游戏在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实际功能。有关人类文学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游戏说”,它至今仍有影响。埃利克森说:“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哪里终结。”赫因加说:“文化是以游戏的方式产生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游戏着的。”

这样说来“游戏说”甚至涵盖了竞技运动的起源。

一位人类学家对弗克思印第安人进行考察发现,他们有一种特别的游戏活动,“死人”与活人的比赛。在举行接纳仪式时,印第安人用一个活人扮演和代替已死的亲戚,这种“死人队”和“活人队”的比赛,象是对死者提供的安慰赛。其意图摆脱死者,防止其向活人发泄怨恨。

人类早期的游戏活动可能大都如此,它们最初都有着很现实的“功能”,但后来发现这种“功能”并不存在,于是原来的意义消失了,但“没意义”的活动方式却保留下来,因为人们从中感受到另一种意义和功能娱乐功能的存在,于是真正的游戏出现了。

小孩子“过家家”也是人们熟悉的一种游戏。他们在无功利地摹仿成人行为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也无形中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模式。

没有游戏,人生将变成苦役。在其重压下生活将失去一切闲情、乐趣,好奇和个性,文明将因此走入死境。



马克思说,在异化的劳动中,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一个人若在游戏中也感受不到乐趣,更是不幸中的不幸。一位在学习上拔尖,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大学生在卡拉OK演唱中因跑调被人笑话而自杀,真的成了非人。卡拉OK的本意是让人自娱,他得到的体验竟是绝望,这并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发生在北京某高等学府里的一个真实的悲剧。

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个伦理系统是反对竞争的,所以中国古代竞技体育没有发展起来,然而中国古代的“百戏”却极为发达。但封建制度下的百戏是为取悦于官,而不是游戏者取悦于己的,因此游戏者只能是一个殷勤奉承的丑角。更有甚者,明朝皇亲朱友伦与宾客打马球时坠马而卒。结果被怀疑为谋杀,凡是与他一起打球的人全被处决。

古语说,伴君如虎。伴君戏者固明此道,所以下棋要让,打牌要让,踢球要让,赛马要让,击剑一类更得让,而且还得让得巧妙,这种“智力游戏”也就高度发达起来。其中有个最夸张的故事说,古时有个棋待诏竟在同皇帝下棋时下出了个“寿”字,他倒是引导皇帝走上了寿路,自己却该死多少脑细胞?

干隆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晓岚吹捧皇上圣明,故意在把一些简单的字写错,好让皇帝有错可改。谁知皇帝多处未能明察,便朱笔御批刊刻。皇帝划了圈,不能再改,结果谬种流传,成为千秋笑柄。但现在的文化商人又开始干批发风流皇帝电视剧的买卖。这类皇帝不但能武,而且能文,不但有三宫六院,而且调起情来极其雅致,可有个事实令人纳闷,皇帝写了几万首诗居然没有一首诗能使人记住,这如何让人信服其文武兼长?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皇帝更有资格风流,包括附庸风雅。所以这种皇帝作为商品最容易推销出去。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游戏空前发达的时期,其特点是日新月异,时髦翻新,花样极多,“档次”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分等等……。不过除了儿童天然地要游戏,甚至少年人是否会游戏也成了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游戏商品化”。

收入不丰的人咬牙扮作有身份的人到高级娱乐场所狂欢一次,心里却嘀咕打鼓要为此付出多少代价。这已不是自娱,而是自虐。

“现代生活方式”中包括了现代的“时髦游戏”方式,游戏成了有价商品,商品虽然人人可以购买,但当游戏成为商品时,在特殊的情况下它又具有排它性,有一种占有性满足的特征。在职业化足球中,它表现得最为充分,意大利AC米兰队中赫赫有名的古利特和帕潘只能坐冷板凳,球星成了有钱人囤集的商品,这是职业化足球可悲可叹而又令人无奈的事实。

还有,“款爷”在歌厅里竞相叫板,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指定歌手、指定唱曲。表面上胜利者也是通过物质的付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好象也符合游戏的本意。其实不然。在这过程中,歌手是被当作一种特殊商品来对待的,在这种商品的买卖争夺中,胜利的也不是人,而是钱,人在这里只是个施虐者或被虐者,授受关系以财力多少而转移。在这种市场中的“艺术家”唯恐自己卖不出去,唯恐自己不够时髦,整日处于渴望制造轰动效应,焦虑于如何才能哗众取宠。

这情形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那样,施虐或被虐意味着人的自我弱化。自我越弱化,他与自身就越不同一。当人越是靠钱来让人“正视”他的存在时,他就越难以在感官行为中确证自己,他也就越会强烈地以扭曲变态形式实现自我同一要求。

周国平在其《存在之谜》一文中对“缩减”这个概念的阐释,从另一面剖析了现代人的困境。他引用昆德拉的话说:“人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胡塞尔所讲的‘生活世界’在旋涡中宿命般地黯淡,存在堕入遗忘。”

“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我们刚刚告别生活一切领域缩减为政治的时代,一个新的缩减旋涡又更加有力地罩住我们。在这个旋涡中,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精神冒险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要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永恒的怀念和追求缩减成了当下的官能享受……孩子不再玩沙和泥土,而是玩游戏机,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乐道卡通片里的机器人……可悲的是现代文化也卷入了这个缩减的旋涡。……文化缩减成了大众传播,人们不复孕育创造,只求在公众面前频频亮相。”

人可以把游戏变成苦役,如陪帝王下棋而战战兢的人。人也可以把“苦役”变成游戏,如真正的登山爱好者。还有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罗马军队在攻陷叙拉古城时,他正在沙地上画数学图形。罗马士兵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却请刽子手稍缓一下,让他把沙地上的数学图形画完。

现在再问:“你是人吗?”“你知道什么是游戏,你会游戏吗?”

你是否还有勇气和自信说:“是!”

(原载《体育之春》93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14:2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