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375|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国画写意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复制链接]
  “形与意”是中国画创作中在解决技术问题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审美标准,也是一种文化理念。是雅与俗、中国画和西画的分界线。中国画和西画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形与意”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这是由东西不同文化观念和不同审美思想决定的。西方文化是外露的,甚至是激扬暴烈的,而东方文化是含蓄、内蕴的。例如: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西画注意写实,表现的是物象的外在形态;中国画注意写意,强调的是物象形态之外的一种内在的气韵和意趣,或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延伸,表达的是一种超乎物外的精神。

更多图片向維果:《靑蛙小品》

  古人轻形而重意,追求的是高洁清雅,深恶痛绝的是平庸低俗。东坡先生说,“俗病难医”,一旦入俗,终生便无法解脱。宋代沈括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白石老人有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喟。八大山人朱耷画的秃山、残枝、昏鸦,并不是自然物象的再现,而是借此表达了明朝遗少一种没落皇族子孙孤寂无奈的心境;徐青藤在葡萄画题诗中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抒发的是自己那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烦恼与无奈。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写意是中国画的灵魂,这是中国画特别耐人寻味之处,也是西方人永远都无法理解、也无法做到的。当代中国画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形轻意,形式大于内容,笔墨小于制作。那种超自然、浑然忘我的非功利性、自觉创作活动越来越少见,以商业展览、迎合市场为目的的创作比比皆是。有人曲解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片面地把中国画看成是单纯的“造型”艺术,一方面在形式上变着法去拼凑、涂抹、制作,使本来高雅的艺术创造,变成了无半点文化含量的低级技术劳动;另一方面把西方的一些绘画技法采取拿来主义,生吞活剥,使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蜕变成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四不像,陷入了一种粗野与荒诞。从全国美展作品看,几乎看不到一幅逸笔草草的写意之作,写意已经沦为“写形”,笔墨的文化含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了。


  我认为,写意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是中国画内在审美思想与民族性格共同作用下的一种艺术特质。抽掉了写意,中国画的笔墨便无所归依。保持民族的艺术特色,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根本,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做到守土有责。回归传统,复归写意,找回自尊和自信,复兴中国画的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
源自:艺术国际 许好成,北京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王明明迎春花鳥畫展在琉璃厂路宽画廊开幕 佛像唐卡瓷器 西藏万件文物首获电子身份证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16-1-18 23:02:31来自手机|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微信 灵子 点评:
写意创意也。文艺作品生命之所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6:11,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