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寨坝河 发表于: 2021-8-27 08:02: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21年中轴线申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天桥原址基本确定并将复原遗迹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日报
原文标题:中轴线申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天桥原址基本确定并将复原遗迹

  消失近90年的天桥,如今已找到准确的空间位置。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获悉,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持续推进,天桥原址位置已基本确认。此次探测成果将作为专题资料存入申遗档案,对于准确复原天桥遗迹、丰富南中轴线的遗产点具有重要价值。
  ▲现有景观桥并不在遗址原位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经过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南至永定门,贯穿老城南北。史料记载,天桥是明清帝王前往天坛祭天时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清末,天桥还发展出独特的市井文化,成为老北京特色风俗民情的代表区域之一。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龙须沟明渠改暗沟、修建有轨电车、道路拓宽等工程后,天桥最终在1934年被拆除,从此“有名无实”。
  “在天桥南大街的绿化带正中,不是有一座石拱桥吗?”年轻的市民有此疑惑。事实上,这座于2013年复建的青白石拱桥是历史文化景观桥,并不在遗址原位。景观桥在原址的南侧,当初考虑到交通压力、建设成本设置于此。景观桥和仿制的双碑共同构成了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广场,唤起北京人的记忆与乡愁。
  天桥的大致位置在如今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口、天坛路西口和永安路东口四条交通要道的汇合处。能否定位出准确的天桥原址?作为天桥遗址探究项目的带头人,市测绘院副院长陈品祥在2008年以前就做过相关探索。“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精度只能达到10米左右,这对于准确定位天桥原址还远远不够。”陈品祥介绍,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持续推进,中轴线的相关研究和价值挖掘也不断深入。
  ▲一横一纵定位天桥原址
  受市文物局委托,市测绘院2021年启动天桥原址定位探究工作。
  根据档案记载,天桥坐落在龙须沟上。因此首先需要对龙须沟的原址进行定位。据了解,自上世纪30年代从明渠改为暗沟后,龙须沟“潜行”地下,随着城市变迁、市政道路修建等已发生较大变化,很难从现状中找到当时的位置;加之该区域地下管线密集,找到旧管沟十分不易。
  “我们专门调取了1971年管线普查的图纸档案,根据档案中管线、管沟的修建年代初步判断哪条管沟属于龙须沟。”市测绘院核心区专班张翼然博士介绍,把地下管线图纸档案与上世纪50年代的历史影像图叠加后,基本可以确定龙须沟的位置。通过龙须沟确定天桥的南北方向,中轴线确定天桥东西方向,一横一纵两条线相交的点,就是天桥原址的准确方位。
  这一考证能否与实际情况相印证?2021年5月,市测绘院开展了天桥地区的地下排水管线调查。专业测绘三分院工程师吴佶一行在划定范围内打开了近百个井盖,通过仪器进行井下探测。经实测,天桥地区目前有位置相近的3条东西方向的雨污水管线。“从井下探测的整体情况看,有一条管沟的修筑材料、形态、新旧特征等,更符合当年的修筑技术和条件,应该就是当年的龙须沟水系。”吴佶说。至此,天桥原址的位置可以基本确认,在现有景观桥以北40米处。
  ▲中轴线实景三维测绘启动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也是历次城市规划中保护和发展的重点。市测绘院党委书记刘虹介绍,市测绘院已组建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作专班和橙色工匠实战队,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伯钢和大国工匠武润泽领衔,开展包括中轴线申遗在内的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在此次探究天桥原址的过程中,市测绘院还首次确定了中轴线的空间方位,明确了参与申遗的遗产点空间分布,利用VR技术开展了中轴线消失节点,如北上门、地安门等的位置探测和三维复现工作。“借助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手段,我们测绘了位于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遗产点空间位置,经过对数据拟合计算,得到了测绘意义上的中轴线的空间方位。”基础测绘一分院院长王攀解释,中轴线是南北方向最重要的参照系,它的准确方位也能够对天桥原址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确认。
  8月26日,市测绘院技术人员前往先农坛,开启了中轴线实景三维测绘的序幕。已在天安门地区应用的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技术,有望应用于中轴线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监测、保护和展示等工作中,促进中轴线遗产的科学管理,为中轴线申遗、核心区控规实施提供空间数据保障。(陈雪柠)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寨坝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寨坝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寨坝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寨坝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寨坝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寨坝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川渝合作田间探路 这些新技术值得关注 我省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去年底森林覆盖率超四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1-1 07:2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