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48|回复: 2

[纪实·新闻重庆7旬老人3月扎25条龙 立志打造“百龙园”

 [复制链接]
南岸区迎龙镇石梯子村,熊运福在把龙珠装入巨龙嘴中。
熊运福在为龙爪涂色
2月10日,安居古城,谜友制作的灯谜吸引了不少游客。
陈家人的团年饭记者
镜头春节期间,重庆秀山,市民们放飞“孔明灯”,希望猴年生活越来越好。

民俗
  春节,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贴春联、放爆竹、猜谜语、舞龙灯……沿袭千百年,众多民间习俗及活动陪伴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节日,人们在此期间祭奠祖先、祈求丰年……
  扎龙迎新年,龙腾万象更新。今年春节前,暂住南岸的7旬翁熊运福开始扎龙,3个月扎出25条龙,其中一条龙王有两层楼房那么高。昨天,这些已基本竣工的龙摆放出来,市民可去免费欣赏。熊运福老人说,他想扎100条龙,建一个“百龙园”供市民免费参观。

“龙王”来了
高6.1米重2.5吨

  扎龙老翁熊运福今年72岁,老家在达州渠县,目前暂住在南岸区迎龙镇石梯子村。
  昨天,记者在村里看到,25条形态各异的中国龙立在一块宽阔的地坝,中间一条写着“迎龙王”的巨龙张牙舞爪,形态逼真,给人腾云驾雾之感。熊运福告诉记者,这条龙高6.1米,有两层楼那么高,长47米、宽7.4米,其腰直径为1.7米,重量达2.5吨,花了20匹玻纤布,骨架系竹子和钢筋制成。
  这些中国龙,引来不少游客欣赏,他们竖起大拇指,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扎100条龙
想建“百龙园”

  熊运福的老家在四川达州渠县,2007年来渝在南岸区迎龙镇做生意,结果因经营不善亏损倒闭。
  他回忆说,15岁那年,他跟着老家当地扎龙艺人毛祥龙学习扎龙,“当时与我一起学的有10余人,最后他只收了我当学徒。”后来,师傅去世了,他把扎龙技艺传承了下来。此后,每年春节他都要扎中国龙,当地举办活动,一般都会叫他扎龙。熊运福的老伴说,半个多世纪来,他起码扎了近千条中国龙,有的还拿到外地去展览。
  大约3个月前,熊运福突然对儿子说,他想扎100条龙搞个“百龙园”供市民观赏。“我当时认为老汉有神经病,他年纪大了,哪还有精力去搞哪些哦。”熊运福的儿子说,后来老汉扎出了几条龙后,他被征服了,还主动帮忙扎龙。
  “我的目标是再花一年左右时间,争取共扎出100条龙,取名百龙园,届时可给市民提供一个好玩的去处。”熊运福信心满满地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江北靓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江北靓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4岁娃硬币卡喉送主城就医 路遇轿车发生自燃 江西年夜饭吓跑外地媳妇 探秘江西年夜饭长啥样
2# 四姑娘山
 楼主|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6-2-14 12:5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不分昼夜 3个月扎25条龙
  熊运福说,扎龙有几道工序,先是搭架,把要扎的龙的整体结构规划出来,包括长、宽、高等;然后是造型,用竹子钢筋等进行捆绑,再是包布,中国龙一般用玻纤布进行外表“装潢”,这种布雨水淋不湿浸不透,但表面易积灰;最后才是涂色和点睛。
  在附近做生意的余先生称,熊运福扎中国龙不分白天黑夜,有一天凌晨3点左右,他路过熊运福家时,还看到他在灯下扎龙,“当时我深受感动,还借了3000元给他买材料”。熊运福的儿子则称,父亲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时一晚只休息四五小时,“有时他实在忙不过来,还请人帮他打下手,做一些辅助性的事情”。
  记者看到,熊运福双手布满老茧,其右手大拇指指甲松动。他说,这是前段时间扎迎龙王时受的伤,当时一个星期不敢再用力扎龙。
  经过3个月的努力,至今他已扎出25条大大小小的中国龙,今天起市民可免费前去欣赏。
  “下一步,我将采用声光电装饰扎出的这些中国龙,让它开口说话。”熊运福说,他想免费招收徒弟,想让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

创作500条灯谜过春节
让更多人爱上谜语

  从除夕到大年初三,曾夺得全国谜语大赛冠军的大渡口区居民张践制作了500条灯谜,与其他谜语爱好者制作的谜语一道,悬挂在安居古城,让游客感受灯谜的乐趣。
  “猜灯谜是传统的春节项目,我们希望让这个传统项目再度活跃起来。”张践告诉记者,除夕当晚,他带着家人来到铜梁安居古城,这是他第一次没在家里过除夕,他觉得这个“第一次”对自己非常有意义。当晚,他花一个月时间制作的500条灯谜,与其他谜语爱好者制作的灯谜一道,被贴在安居古城内大大小小近700只红灯笼上,供大家品玩,而且这次灯谜活动连续搞了四天,张践也在安居呆了四天。
  “四天时间,我都在现场组织和引导大家猜谜,令我没想到的是,看似‘冷门’的猜谜活动竟然很受大家喜爱,我感觉此前的忙碌值了。”张践说,“猜灯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春节项目,我和谜友们希望将这个传统项目再度推广,让更多的人爱上谜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6-2-14 12:51:01|只看该作者
四世同堂大家庭
团年饭“吃转转”为团圆

  “爱能克服距离,多远都要在一起……”对家住彭水县的四世同堂陈家来说,每年除夕夜就是大家庭的团聚日。无论多远多忙,20多口人总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热闹的团年饭。今年除夕夜,记者来到陈家,跟陈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有爱的团年饭。

四世同堂 团年饭“吃转转”
  陈家四世同堂,年纪最长的王婆婆今年88岁,王婆婆有3个重孙,最小的重孙仅1岁。陈小毛家住彭水下街,是陈家第二代,他这一辈兄弟姐妹6人,陈三在兄弟4人中排行第三,另外还有一个大姐和一个幺妹。
  大概从10多年前开始,陈家关于团年饭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团年饭“吃转转”。从老大到老幺,每年除夕在家轮流煮饭,邀请其他家人,一起到家里吃团年饭。今年,轮到陈小毛家。早上,陈小毛一家人就开始忙碌。陈小毛和老婆蔡女士一起买菜、淘米、洗菜,上大学的女儿也没闲着,帮着爸爸妈妈打下手。
  下午四五点钟,大家庭的成员陆陆续续到了。炖牛肉、糖醋排骨、墨鱼炖鸡、萝卜炖猪蹄、烧白……在家人交谈的欢声笑语中,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一盘盘美味佳肴出锅上桌。下午6点半,一大家20多人坐成两桌,开始吃团年饭。

和谐幸福 团年饭促团圆
  “妈妈,我们一起敬你一杯”、“大哥,你辛苦了,我敬你一杯”……小辈和晚辈纷纷端起杯子,开始向长辈敬酒。
  “每年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真的是很好。”席间,陈小毛的二哥陈洪感慨说,平时大家都很忙,很少聚在一起,随着孩子们长大,外出读书、工作,更难以聚齐。后来大家商量后,决定通过“吃转转”的方式,让大家至少在除夕夜能够团聚在一起,让大家庭的家人永远这么亲近。自从“吃转转”后,家庭成员几乎从未缺席,“我大姐家住重庆,除夕前一两天都会赶回来,我们一起团年”。
  除夕夜,陈大姐一家6口人照样赶了回来。“希望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除夕夜一起团年的人也越来越多。”陈洪说,这是整个大家庭的心愿。
  大家你一杯我一杯,很快脸上便沾上了红晕,但掩不住满满的笑意。这一顿团圆饭,让人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和谐和幸福。这一顿团年饭,听到的都是欢声笑语、关心问候,看到的都是笑容满面、幸福美满。

白族本主节
敲锣打鼓祭拜本主
舞龙舞狮巡游祈福

  提起大理美景,人们会想到蓝天白云,苍山洱海。但要了解大理,就不得不说说这里的习俗──本主节了。春节大理行,正月初四,双廊,碰上一年一度的本主节,深夜就开始敲锣打鼓,极为热闹。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在大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本主节日,因此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在双廊,这一天被定在每年的正月初四。节日这天,当地民众在龙队、狮舞队、霸王鞭舞队和唢呐锣鼓声中巡游、祈福。
  正月初四,上午8点,双廊大建旁村,街道两旁的民众早已摆好香案和供桌,巡游队伍每到一处,就开始敲锣打鼓,举着香烛虔诚地向本主祭拜。拜完后,就跟着巡游队伍往下走,承接祖先的敬畏自然和知恩图报。
  双廊一带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大败唐将李宓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双廊接本主的习俗,已流传至少一千多年。

广式年味
过年“行花街”
无花街不过年

  广式的年,必须要从“行花街”讲起。春节期间,商报记者来到广东省中山市感受广式年味。除夕前,大街小巷的各大花市一定是最热闹的地方,过年“行花街”、迎春花已然成为当地最独特的新年风俗。
  迎接春花也讲究“好意头”,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花语。年桔寓意年年吉祥;幸福菊又名小太阳和幸福花,代表对新年的祝福;而红掌则象征家庭幸福红红火火,一年比一年更好……老广逛花市除了买花,也是为感受年味,走在熙熙攘攘的花街,老人放慢脚步精挑细选,小孩在花丛中蹿上蹿下,还有更多新奇的鲜花璀璨夺目。
  作为重庆人移居广东16年之久的记者也已入乡随俗,买上一盆年桔,再扎一捧鲜花,为新春添春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2 13:5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