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一切”,审计局长敢不听县委书记的话?在汪书记单独找县审计局长如此这般地谈话后,局长心领神会,派人对《拆坟办》的帐本如此这般地审计一翻,并给省里上报了“收支基本持平,无违法、违纪行为”的报告。汪书记还通过龙书记的秘书,向龙书记做了合理的解释∶“拆迁的坟墓有大有小,小的花一、两百元工本费就可完成拆迁和绿化;大的坟花上千元还不够。B县平均每座坟收六百元,以小补大,没什么问题。”一次危机就这样化险为夷了。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反正汪书记没出一分,全由承包工程的包工头掏腰包,“羊毛出在羊身上”嘛,天经地义!有知情者编了一首民谣讥讽此事∶“党的政策一枝花,传到B县出偏差,‘我行我素’胡乱干,欺上瞒下坑大家。” 2002年夏天,省府下文要求各县、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招商引资,加速发展。汪书记趁此东风放了第三把火,举办了《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汪书记总结出“只抓实权,只要实惠,不务虚名,不当靶子”的经验,推荐最年轻又最听话的县委任副书记当总指挥,自己退居幕后指挥一切。根据汪书记“政府不花一分钱,办好绿色食品节,轰动全国,震惊世界”的指示,任副书记拟出了实施方案∶节日活动所需资金,全部由县里各企业分摊,不足之数从城关各商店收取。到省城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各国和港、澳、台地区有名食品商发邀请函;请全国闻名的大腕歌星来B县演唱;举办可同天安门广场“十一”晚上媲美的焰火晚会……达到“轰动全国,震惊世界”的效应,不招引几亿美金的投资誓不罢休。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金秋十月《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隆重开幕了,由任副书记为首的《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招商团》在省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山城街道张灯结彩,每晚台会巡游,灯火通明,鼓乐喧天,街上挤满了来自四里八乡看会的人。从北京花一百多万元出场费请来的十几位大腕歌星的演唱会,更将活动推向高潮。可惜的是280元一张的入场票,普罗百姓无人问津,不得不由县委作为“政治任务”,将票强行分摊给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连最“清水衙门”的县中学校都分摊了7400元,领了30张“入场票”。歌星们匆匆而来,每人在台上唱一两首歌,分完了出场费,老百姓还未睹其风采,就连夜同B县拜拜了。热闹七天后,花50万元从外省请来的焰火队,在城郊燃放了近一个多小时的烟花,为《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划上了句号。 汪书记想通过总结《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的成绩和经验,到省里大大地露露脸,为此召开了B县各界代表总结座谈会,还邀请了省报和省电视台记者作现场采访。 会场上,代表们都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在汪书记的点名下,招商办主任第一个发言∶“B县出产的绿色食品不少,但无上档次的名牌产品,没有能吸引外商的东西。这次发了几百份请帖,只来了几个港、澳客商,看了一下我们的样品就走了,没一家投资的。”任副书记赶忙插话∶“谁说没投资的?省建行不是答应投500万嘛!”招商办主任说∶“那是贷款,不是投资。省建行答应贷款给我们发展绿色食品,要等我们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材料,人家审查通过后才给贷款。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汪书记忙说∶“建行答应给500万,不管到没到位,都是我们的成绩嘛!财政局长谈谈这次的经济效益吧!” 财政局长哭丧着脸说∶“有啥子效益哟?收不敷出,窟窿整大啦!从北京来的歌星太不落教,那晚不比现出场费就不上台。没办法,只好把省里刚刚汇到,给中小学教师补发的工资款挪出来垫上了,这个窟窿还不知怎么补呢?放焰火的钱还差一半……” “预算是收支平衡,还有节余呀!怎么就收不敷出了呢?”任副书记插话。 “分摊给各企业的钱收不上来呀!”财政局长将头转向县里效益最好的制药厂王厂长∶“老王,你说说,给你们厂摊了80万元,你们交了多少?” 王厂长满腹牢骚地说∶“我们只交了40万,但办一台会花了10多万,歌星演唱会给我们分摊了200张票,又挨了5万6千,县里好多费用都到我们厂里报销,我们为这次食品节实际支出了90多万。没接到一笔定单,没得到一点实惠,我们厂今年的赢利全赔进去了。到年终没钱给工人发奖金,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