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28|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6 11:05: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汪书记的"三把火"

 [复制链接]
汪书记的“三把火”  /李成忠
本世纪初,S省地方党政领导换届时,在人口一百多万,地处丘陵的A县县委副书记汪有成,虽然多年来政绩平平,但“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通过求省委组织部的老领导多方活动,还是被升了半格,调到只有三十几万人口的山区B县任县委书记。俗话说∶“宁作鸡头,莫为牛尾”,无论从管辖的地盘和人口来看,虽然B县比A县小得多,但不管怎样,取消了使人不安逸的“副”字,“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今往后自己不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成了一县之内说一不二的“一把手”,心里确实高兴。
B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云,在汪书记上任不久,就因收受贿赂东窗事发,被撤职查办。经汪书记在省里大力活动,A县的副县长唐英明被调到B县补了郑云的缺。他冠冕堂皇地在会上讲∶“唐县长有学历,有水平,人谦和,好共事,是难得的年轻干部,所以我才请求省里调他来B县。”心里的如意算盘却是∶“小唐忙着考博士,一心扑在学习上,几乎事事都听一把手的。选这样的人作副手,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以后的事实,证明了汪书记的先见之明。他支持唐县长考博士,唐县长“投桃报李”,无条件支持他的工作,对其言行从不说半个“不”字。在县委会上,其他委员看到县长、书记如影随形,即使有不同看法也懒得开口。谁愿意当“假精灵”,让一、二把手不安逸,自找麻烦呢?汪书记到B县不到半年,在唐县长的全力支持下,搁平摆顺了各级干部,对少数“不听话”或“身上带刺”的人进行了调整,把他们放到“不碍事”的位置。自认为扎稳根基后,他就放开手脚,大干起来,着手实现梦寐以求的“名利双收”的夙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2000年秋,汪书记借“城镇改造”之风放了第一把火。
只有三万多人口的B县县城,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山城,城内民居大多是百年以上的木结构房。在县委会上,汪书记提出了“全面改造县城,两年见效”的宏伟设想。但对县年财政收入尚不足一亿元的B县来说,改造城关民房的几千万元资金从何处出?使县委们发愁。头脑灵活的汪书记,提出了“自筹资金,滚动发展,不花一文,改造县城”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赞同。
所谓“自筹资金”,是让老百姓自己筹集资金。先筹够钱的人家先动工,后筹够钱的人家后动工,这样一批批地拆掉木屋建楼房,就叫“滚动发展”。“不花一文,改造县城”,说的是县政府不花一文钱,就要完成城关民房的改造,和县委、县府机关大院的搬迁及重建。在随后县政府发的红头文件,和汪书记在县委扩大会上的讲话,对“不花一文,改造县城”的内容就说得更清楚了。首先,政府对城关居民拆房和扩展街道占用房基,不但不给居民任何补偿,反而要居民按新建楼房的平方数,和门前分摊街道的平方数交纳“占用国家土地费”。居民建楼,从设计,施工,购买建筑材料都必须通过政府指定的单位进行,实际是由政府总包了全城改造工程。说穿了,政府从城区民房的改造中,不仅“不花一文”,还要“大赚一把”。
富有经济头脑的汪书记,还计划将位于城内黄金地带的县委和县府大院,以每亩二十万元高价出售,然后在城郊,以每亩两万元低价强行征用菜园坝农民的八十亩菜地,一半用于建新县委和县府大院,一半以每亩不低于十五万元的价转卖给开发商。这一出一进,光倒土地,既可进帐近两千万元,加上城区住房改造收的“土地费”,和政府总揽工程的收入,重建县委和县府大院绰绰有余。不动用国家财政一分钱,就能改造整个B县城关,并能让楼房已陈旧的县委和县府大院,迁到远景规划的新城区,旧貌换新颜了。此计划若能成功,不仅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要成为先进的典型。
汪书记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就是利用B县城区改造工程,为自家和三亲六眷谋点福利。在A县时,婆娘就常骂自己∶“不抓工程,十足笨人。”还常出怨言∶“枉自当了十多年的县级干部,亲戚没沾过半点光,我在娘家人面前都抬不起头。”那时,也不知那炷香没烧到家,得罪了“一把手”,不但不让自己插手工程,还两只眼睛瞪得像牛卵子,盯着自己的一行一动,连让小舅子顶县委招待所炊哥张二娃的事,都被斥为“以权谋私”,给搅黄了。现在时来运转,自己成了B县说一不二的一把手,应该把在A县没得到的东西,加倍地补回来。主意一定,就大胆地付诸行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修广场 古城阆中景观系列(二)阆中第一馆:黄花山红军纪念馆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6 14:14:3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汪书记的"三把火"

城区改造工程,县委定出大政方针后,应由县府具体实施。汪书记关心地对唐县长说∶“你考博士的事,正在关键时刻,可不能因为抓城区改造工程,耽误你备考的事呀!支持你们年轻人奋发向上,是我们老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看这《城区改造工程总指挥》,你就挂个名算了,具体工作我来抓。”
唐县长心中暗想∶“我挂名,你抓权,出了事,我顶杠,我才不当瓜娃子呢。”忙说∶“那怎么行呢?我看还是由您来任总指挥,我挂个副职就行了。您是老领导,有威信,有经验,当总指挥众望所归。”
“书记到一线抓工程,不太合适吧?”汪书记谦虚地说。
“怎么不合适?党领导一切嘛!您当总指挥,既体现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又说明县委对改造工程的重视。”唐县长说得合情合理。在他们两人的捏合下,汪书记如愿以偿地总揽了改造工程的大权。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汪书记名正言顺地坐上《城区改造工程总指挥》的交椅后,涉及工程的大小事务,都必须经他点头才能办。由汪书记的舅子、老表、姐夫、妹弟……还有舅子的老表,老表的舅子……反正是同他沾亲带故的人组成的包工队,由A县蜂拥到B县承包工程。最后建筑工程包完了,连B县的卫生、绿化都包给A县来的人干。经济不发达的B县,就业原本就很困难,一下拥入了那么多外来的劳动力,势必同本地人争饭碗。揽不到工程的本地建筑工人,被挤掉了饭碗的本地环卫职工愤愤不平,有人到县府上访,有人向省、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此时,汪书记多年来逢年过节给省、市两级抓实权的头头们大包小包地送礼品,对他们托付的事,件件办得巴巴适适,长期进行的“感情投资”发挥了作用。省“信访办”主任,压下了B县人民来信,并及时向他通报了此事,让他赶快“平息民愤,以免酿成大祸”。此时汪书记才感到了“吃独食子鲠喉咙”的滋味,不得不忍痛割爱,说服那些舅子、老表、姐夫、妹弟……从总包的工程中,拿出部分分包给本地的施工队;还打发那些舅子的老表,老表的舅子……又无一技之长的人回A县,恢复了本地部分环卫工人的工作,才勉强平息了民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本地建筑和环卫工人的事没全搁平,城区居民又闹起事来。老实巴交的山城百姓,对城镇改造兴建“小康住宅”是拥护的,所以一开始都规规矩矩地按县府的红头文件办事,找亲朋好友筹借资金,找政府指定的单位设计、施工和购买建筑材料。时间一长,打听到外地城镇改造,政府对居民有补贴。再一比价,通过政府指定单位,造价比民间高出不少。此事传开,全城哗然。好不容易求亲告友,才凑齐建房资金的山城百姓愤怒了,到县府上访的人络绎不绝,向省、市上告的信件纷至沓来。在上级有关人员的关照下,没惊动省、市领导,最后由汪书记让县府修改了红头文件,放弃了政府对百姓找施工队和购买建筑材料的控制,并同意在政府限期内完成住房改造的人家给以补贴,安抚了百姓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城关居民的愤怒刚刚平息,菜园坝的农民又闹起事来,弄得汪书记寝食难安。
本来县府在离城两公里的萧山下,划出一片坡地给菜园坝的农民重建住房,并下文件按旧房面积,每平方补贴三百元拆建费。还口头许诺∶“开发商建成菜园坝新区后,失去土地的拆迁农户,可以平价优先购买或租用邻街铺面经商,全家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居民。”县府规定菜园坝农民的拆迁期限是2001101日前,但给农民的补贴费一分钱也没到位,县府口头许诺打印成“红头文件”的事也没落实,“十一”假期一过,县府就派人去菜园坝强拆民房,激起了民愤,两百多愤怒的农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打得拆房的人抱头鼠窜。正在主持开县委会的汪书记闻讯勃然大怒,要公安局长出动110镇压。一位有亲戚在菜园坝的县委委员婉言阻止∶“汪书记,给菜园坝农民的拆迁补贴至今没到位,萧山下的安居房没建一间,现在就要拆人家的房子,叫人家住露天坝呀?农民当然不干啦!此时派110去,整不好要出人命呀!”汪书记一听,心里发虚,不得不下令∶“菜园坝拆迁日期后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县府低价征地,高价卖地和对农民的口头承诺,因开发商不同意,根本就实现不了的机密,有人泄露给菜园坝农民,更是火上加油。愤怒已极的菜园坝农民,成群结队到县里上访,要求书记、县长说清楚买卖土地价格的事,和立即兑现各种承诺,害得汪书记和唐县长好几天不敢走正门上下班,偷偷绕道从后门进出县委和县府大院,一出门就要警车保驾,害怕遭菜园坝农二哥的围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6 14:21:33|只看该作者

汪书记的"三把火"

就在菜园坝农民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徐省长正好到B县视察,小车一到县府门口,就被菜园坝农民包围起来。徐省长听取了农民代表的申诉后,质问到门口迎接的汪有成和唐英明∶“他们讲的是不是事实?”汪、唐二人当众不敢撒谎,不得不点头承认。徐省长生气地批评道∶“你们是怎么贯彻中央‘三个代表’精神的?不兑现给农民兄弟的补贴,不帮助农民建好安居房,就派人去强行拆人家的房子,让人家住露天坝呀?你们这样干,像共产党还是像国民党?你们是在损害群众利益,还是在代表群众利益?”
汪有成低声辩解∶“我们县里财政有困难,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补贴。”
“中央一再讲‘量力而行’嘛。你们县有能力就办,没能力就不要办,等以后有能力时再办。”徐省长明确的表态,赢得了群众热烈的掌声。
徐省长的讲话给菜园坝的农民撑了腰,却给汪书记烧的第一把火浇了一盆凉水。菜园坝的农民搬迁不了,不花一文钱就搬迁、重建县委和县府大院的美梦成了一枕黄粱;通过城区民房改造,从百姓身上大捞一把的计划也大大缩水。但不管怎样,政府没掏一分钱,还是从城区民房改造中搞到一笔数额可观的钱。尤其是汪书记的亲戚些,从承包工程中赚得脑满肠肥,几乎天天都有人去汪家送礼感谢。尤其是逢年过节,给儿子发压岁钱,给老婆送红包的人络绎不绝。婆娘终日笑逐颜开,称赞自己“能干”、“有本事”,使汪书记欣喜不已。
转眼到了2002年初,趁贯彻《国务院有关改革丧葬制度的办法》,和省、市领导提出∶“发展旅游事业,改善旅游环境”之机,汪书记又烧了第二把火。经他派人调查,在横穿县境的公路干道两边,视力可见的坟墓就有一万五千多座,这可是个难得的生财机会。经汪书记动议,唐县长支持,县委会通过,以县府名义制订了《B县贯彻国务院有关改革丧葬制度办法和改善旅游环境的具体办法》(简称《具体办法》),明文规定∶“公路干线两侧视力可见的坟墓,一律在三个月限期内拆迁完毕。为保护生态环境,拆迁和绿化由《县拆迁坟茔、绿化办公室》(简称《拆坟办》)统一进行,墓主对每座坟支付拆迁费三百元,绿化费三百元。墓主不得私自拆迁,违者重罚。”汪书记早算过帐了,这次至少可收九百万,扣除了施工队的费用,县里可净赚五、六百万,而且由自己的亲戚总包拆迁、绿化工程,可谓“公私兼顾,一举两得。”
《具体办法》布告一出,全县上下议论纷纷。县府此次拆迁影响旅游景观的坟墓,绿化坟山的举措,有国务院的文件,和省、市领导的讲话为根据,理由堂堂正正,谁敢反对?老百姓吵嚷一阵后,心里不安逸归不安逸,还得乖乖地交钱照办。当交足了款的老百姓,实地去察看自家祖坟的拆迁、绿化情况后,十有九家“鬼火冒”。草草地挖平坟头,栽两根一尺高的树苗,就算完成了拆迁和绿化。自家找民工干,一百元钱都不用就足够了,找《拆坟办》多花了五百多元,不知道县里管《拆坟办》的几爷子,吃了多少昧心钱?有好事者编了顺口溜在民间传唱∶“汪有成,心太狠,只知捞钱坑害人,先拆旧城后猖坟,吃了活人吃死人。”汪书记正陶醉于他第二把火的成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已在B县百姓中威信扫地,民心尽失了。
20024月底,省委龙书记到B县考察,有人冲破重重阻碍,向龙书记递交了反映《拆坟办》聚敛民财的材料,引起龙书记的重视,在同汪有成单独谈话时严肃地批评此事。汪推说《拆坟办》收费标准是由县物价局等几个职能部门研究决定的,具体是唐县长在管,把自己洗刷得干干净净。龙书记明确指示∶“由审计局对《拆坟办》的收、支进行审计,对不合理收费要立即纠正,如有违纪、违法的要坚决查处。审计结果上报省里。”
龙书记离开B县的当天晚上,县电视台在“B县新闻”中,播出了由汪书记亲自拟稿的头条新闻∶“省委龙书记到我县考察,在听取了县委汪有成书记汇报后,对我县近三年来抓的各项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尤其是对今年贯彻《国务院有关改革丧葬制度的办法》,和落实省、市领导‘发展旅游事业,改善旅游环境’的指示所做的实事加以表扬。”汪书记明白,龙书记同他谈了什么,没第二个人知道,龙书记回省城也看不到“B县新闻”,更不会有人去找龙书记核实同他的谈话内容,所以他怎么说都可以,反正吹牛不要本钱,讲大话不用上税。他深知“拉大旗作虎皮”的威吓效应,借省委龙书记的话,可以堵住好多人的嘴。
4# 金佛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6 14:24:01|只看该作者

汪书记的"三把火"

“党领导一切”,审计局长敢不听县委书记的话?在汪书记单独找县审计局长如此这般地谈话后,局长心领神会,派人对《拆坟办》的帐本如此这般地审计一翻,并给省里上报了“收支基本持平,无违法、违纪行为”的报告。汪书记还通过龙书记的秘书,向龙书记做了合理的解释∶“拆迁的坟墓有大有小,小的花一、两百元工本费就可完成拆迁和绿化;大的坟花上千元还不够。B县平均每座坟收六百元,以小补大,没什么问题。”一次危机就这样化险为夷了。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反正汪书记没出一分,全由承包工程的包工头掏腰包,“羊毛出在羊身上”嘛,天经地义!有知情者编了一首民谣讥讽此事∶“党的政策一枝花,传到B县出偏差,‘我行我素’胡乱干,欺上瞒下坑大家。”
2002年夏天,省府下文要求各县、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招商引资,加速发展。汪书记趁此东风放了第三把火,举办了《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汪书记总结出“只抓实权,只要实惠,不务虚名,不当靶子”的经验,推荐最年轻又最听话的县委任副书记当总指挥,自己退居幕后指挥一切。根据汪书记“政府不花一分钱,办好绿色食品节,轰动全国,震惊世界”的指示,任副书记拟出了实施方案∶节日活动所需资金,全部由县里各企业分摊,不足之数从城关各商店收取。到省城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各国和港、澳、台地区有名食品商发邀请函;请全国闻名的大腕歌星来B县演唱;举办可同天安门广场“十一”晚上媲美的焰火晚会……达到“轰动全国,震惊世界”的效应,不招引几亿美金的投资誓不罢休。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金秋十月《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隆重开幕了,由任副书记为首的《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招商团》在省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山城街道张灯结彩,每晚台会巡游,灯火通明,鼓乐喧天,街上挤满了来自四里八乡看会的人。从北京花一百多万元出场费请来的十几位大腕歌星的演唱会,更将活动推向高潮。可惜的是280元一张的入场票,普罗百姓无人问津,不得不由县委作为“政治任务”,将票强行分摊给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连最“清水衙门”的县中学校都分摊了7400元,领了30张“入场票”。歌星们匆匆而来,每人在台上唱一两首歌,分完了出场费,老百姓还未睹其风采,就连夜同B县拜拜了。热闹七天后,花50万元从外省请来的焰火队,在城郊燃放了近一个多小时的烟花,为《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划上了句号。
汪书记想通过总结《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的成绩和经验,到省里大大地露露脸,为此召开了B县各界代表总结座谈会,还邀请了省报和省电视台记者作现场采访。
会场上,代表们都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在汪书记的点名下,招商办主任第一个发言∶“B县出产的绿色食品不少,但无上档次的名牌产品,没有能吸引外商的东西。这次发了几百份请帖,只来了几个港、澳客商,看了一下我们的样品就走了,没一家投资的。”任副书记赶忙插话∶“谁说没投资的?省建行不是答应投500万嘛!”招商办主任说∶“那是贷款,不是投资。省建行答应贷款给我们发展绿色食品,要等我们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材料,人家审查通过后才给贷款。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汪书记忙说∶“建行答应给500万,不管到没到位,都是我们的成绩嘛!财政局长谈谈这次的经济效益吧!”
财政局长哭丧着脸说∶“有啥子效益哟?收不敷出,窟窿整大啦!从北京来的歌星太不落教,那晚不比现出场费就不上台。没办法,只好把省里刚刚汇到,给中小学教师补发的工资款挪出来垫上了,这个窟窿还不知怎么补呢?放焰火的钱还差一半……”
“预算是收支平衡,还有节余呀!怎么就收不敷出了呢?”任副书记插话。
“分摊给各企业的钱收不上来呀!”财政局长将头转向县里效益最好的制药厂王厂长∶“老王,你说说,给你们厂摊了80万元,你们交了多少?”
王厂长满腹牢骚地说∶“我们只交了40万,但办一台会花了10多万,歌星演唱会给我们分摊了200张票,又挨了56千,县里好多费用都到我们厂里报销,我们为这次食品节实际支出了90多万。没接到一笔定单,没得到一点实惠,我们厂今年的赢利全赔进去了。到年终没钱给工人发奖金,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6 14:26:17|只看该作者

汪书记的"三把火"

“老王呀!要看大局嘛!为县里的发展做贡献,也是为你们厂的发展做贡献嘛!今年我们县的知名度出去了,明年办第二届绿色食品节,你们厂就财源滚滚了嘛!”汪书记侃侃而谈。
“汪书记,这次我们厂白花了30多万,没得到半点实惠,今年我们算是白干了,明年这样的节最好不要再办了。如果县里坚持年年办这种劳民伤财的节,我们小本经营的厂赔不起,准备撤资到其他县发展去了。”合资茶厂的外省股东张董事长,实在憋不住放了一炮,他的人事关系不属B县管辖,所以敢说敢讲。他的话像点燃了鞭炮的引线,会场里立即炸开了锅,代表们纷纷诉起苦来。
“我家开个小店卖百货,有多少赚头嘛?这次给摊了500元钱,不交就要吊销营业执照。还逼倒花100元钱买两个20元钱都不值的红灯笼来挂,卖灯笼的才赚肥了……”一位小商代表情绪激昂地骂开了……。
会场一时失控,总结成绩的会变成了牢骚会和申诉会,汪书记差点气晕过去,任副书记赶忙宣布∶“今天没准备好,暂时休会!” 吵吵嚷嚷的代表们走完后,汪书记才回过神来,尴尬地对呆坐一旁的记者说∶“请别见笑,山区的人就是见识浅,觉悟低,只顾眼前一点蝇头小利,看不到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今天的事就不用报道了,等县委收集到有觉悟群众的真实反映,送材料给您们再报道吧。”
送走了记者后,汪书记关上办公室门,把任副书记狠骂了一顿。任副书记委屈地说∶“汪书记,一切都是按您的指示办的呀,连灯笼的售价,和让您小舅子作灯笼的承包商都是请示您后才定的呀……”
“不,不,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今天开会那些人是怎么定的?尽找些不顾大局的落后份子来开会,哪有不砸锅的!”
“汪书记,代表名单是办公室拟的,但会前送您审批过呀!”
“哎呀!事情太多,记不得了……算了,不说这些了,你快找人来研究怎样给省里写《总结报告》,和如何补财政窟窿的事吧……”
在汪书记运筹下,给省里的报告中写道∶“《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完全是由各企业和商家自愿承担费用,没花县财政一分钱就办成的大事,招商引资成绩巨大,是执行中央‘三个代表’的典范……”不过省报记者送给龙书记和徐省长的《调查报告》,结论正好相反。
省报虽然没登《B县首届绿色食品节》的经验,但也没听到省领导对B县的《总结报告》有什么不良反映。汪书记正暗自陶醉在他的“三把火”成绩中时,省委机关的一位“铁哥们”来的电话,使他心惊肉跳∶“汪哥!省纪委查B县问题的小组已经出发了,小心点呀!……。”
       2002124完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9:04,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