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0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想为食物写一部史记:蒋韵、笛安谈《北方厨房》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作家蒋韵这些年的创作,与家族记忆密不可分。在入选“中国好书”的长篇小说《你好安娜》的扉页上,蒋韵写了一句浓郁滚烫的话:献给我的母亲。这句话是理解《你好安娜》的钥匙。献给母亲,就是献给母亲所经历的岁月。通过写母亲,进入一段记忆,一段历史。
  在新书《北方厨房》,蒋韵用非虚构的方式,不仅延续了对母亲的致敬,还往前再探了一步,她的奶奶进入了蒋韵的笔下。时间呈现出了本该有的绵长和温厚。从厨房里的奶奶到母亲,再到蒋韵自己,执掌中馈的三代主妇,都在这部《北方厨房》里绽放生命的光。它是一个家庭的烹饪史,也是一部百年女性简史。母亲们在厨房里,用一饭一蔬,支起很多个家庭的生活和延续。
蒋韵携《北方厨房》与同为作家的女儿笛安与读者交流
  10月23日,蒋韵携《北方厨房》与同为作家的女儿笛安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单向空间举办新书分享会,与读者做了愉快的交流。
  说起写这部书的初衷,蒋韵说自己原本不太喜欢将自己直接展露、而是通过人物与读者交流,所以创作的大多是小说,写作散文、随笔比较少,但是母亲生病、去世后,自己就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她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我知道我母亲是怎么样从一个那么聪明、干练,那么大气,那样的一个知识女性,职业女性,最后变成的惨不忍睹状况的时候,我非常恐惧,非常害怕,因为我觉得基因有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埋伏在我身上,所以我觉得时间变得特别的急切。在这样一种紧迫感的感觉下,我就写了一些散文,比如说写我母亲的,我想替我母亲记一些事情,她没有完成的事情,她没有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写了一篇散文,就是写我亲友家族的。我觉得这是我在跟生命赛跑,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哪天也会变成这样。”
《北方厨房》蒋韵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另外,蒋韵看到萨瓦兰的《厨房里的哲学家》写到:“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就成为写《北方厨房》的动力。“我是一个已经有60多年生命历程的中国人,我吃过的东西非常的多,我知道当我吃什么东西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因为我喜欢吃,我选择吃什么,而有时是我只能吃什么。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你能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吗?所以我当时其实初衷就是带点挑战的意思,所以我就想写一个家庭的饮食史。”
笛安最感兴趣的是《北方厨房》中自己还没出生时候的事
  笛安对第一次做为妈妈的嘉宾参加活动表示“很新鲜”,“我在读《北方厨房》的时候,它里面确实写的很多的我们家的事,但是我自己会觉得非常好看的部分,实际上是我不存在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事,我爱看60年代时这家人吃什么,说这家人其实就是我们家的人──因为那时候我不存在,我也不觉得那是我们家的人。那时候我的外公外婆还年轻,我从来不知道他们作为年轻的父母、没什么经验的新手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我是不知道的。因为从我有记忆起,他们就已经是那种非常负责、慈祥与溺爱的两个老人家,其实也不算很老,我出生的时候他们才50多岁,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很老了。但是就是那样的外公外婆,在这本书里,他们很多时候是一对年轻的爸妈,而且是刚刚有了小孩,其实没有什么经验,还有我很小时候的事,它唤醒了很多我之前已经沉睡掉的的记忆。书中写的是一个家人眼里的我,那跟朋友记忆中的我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蒋韵:我是想通过饮食这样一个角度来进入历史的深处
  虽然是个人家庭的故事,蒋韵表示,“我觉得我们进入历史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我是想通过饮食这样一个角度来进入历史的深处,去看它,去探它,去记录我们那个年代的东西,这是我比较侧重的点。目前我祖母、我妈妈、我、到笛安,正好差不多也就是一百多年,正好是一个历史阶段,我想写一种变化,我不是从女性角度,从女性的出和进这个角度写社会的变化,我也是在写一种变化,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的饮食,我们的饮食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想写通过饮食走进历史深处,我想看这种变化,这种变化里面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我试图用个体记忆的方式来写出一种集体记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记忆,比如在蒋韵心中挥之不去的80年代,“我一直很怀疑那个年代,就是我的80年代,可能各种人对于80年代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感受完全不一样。别人不管谁说80年代怎么样,或者谁怎么批评它,或者怎么审判它,我对80年代有没有反思?绝对有反思,因为这些我写过很多的小说。但是在我的心里,那真的是我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候它真的就是百废具兴,我觉得就是一种春天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复苏的感觉。”而在儿时的笛安,做为独生子女,“那时候,身边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我只觉得是被五个焦虑的大人包围着。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才渐渐理解了。”
蒋韵《北方厨房》新书分享会现场
  蒋韵说,写《北方厨房》是有些野心的,想通过一个小小的北方家庭,写“吃”的历史。想为食物写一部史记。为某段历史留下“味觉记忆”。它应该大于一个家庭的范畴,大于一个地域的范畴。食物的千姿百味,如同人生的种种况味,有着大江大河般的壮阔和命运感。人记忆历史的方式是多样的,“食物史”也许是最为烟火气,也是最鲜活最刻骨铭心的一种记忆。
  笛安总结《北方厨房》是“一个从来不下厨房做饭的人,写的一个北方的普通家庭半个世纪厨房的历史”,“可能最初我们想写饮食,但是食物最终最终的导向都是人跟人之间的情感。食物通常都是跟爱有关系的,我还没见过食物能表达出来仇恨──要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仇恨可能就是毒药了。我们讲食物的时候,最终会落脚到人和人之间的爱。我相信很多东西是生生不息的,比如历史,比如集体记忆,比如关于爱的每一个个人的记忆的时空中的传承。”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一幅雄浑的千古江山《北纬四十度》研讨会在京举行 多国大使谈“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中国制衡了霸权势力 让世界更民主、更公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21:0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