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2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古西域女子爱红妆 首饰妆品很时髦

 [复制链接]
源自:亚心网
  有人说,春天没有花朵就没有绚丽的色彩,世界没有女性就没有感人的诗章。女性有“映面桃花待欲开,美人春面迟不来”的韵美,也有知性和内在的美。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着不同的风采,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共同走进女人的世界。
  身披绚丽多彩的披肩,手拎款式新颖的化妆包。眉若新月弯弯,唇似花瓣粉嫩。今天女性追捧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标准,在几千年前,西域女性就已运用自如
  两千多年前披肩很“时髦”
  
  记者:从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到,1985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曾在扎滚鲁克4号墓出土了一件毛织物,和当今女性佩戴的披巾极其相似,这件毛织物距今2800多年,用浅蓝色毛纱制作,长147厘米,宽60厘米,两端饰有流苏,用毛纱合股而成。表面分别缝缀3条红色窄条毛布,既美观,又可增强其牢固性。
  考古人员从形制上判断,这件毛织物应该是当时女性用于装饰或挡风沙的披巾。
  史料记载,披巾,古人们将其称之为披帛,或帔子,和今天女性的披肩和丝巾很像,也是当时古代女性绕于肩上起装饰作用的衣饰。之前,业界根据古文献资料记载,一直认为丝巾或披巾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秦代,扎滚鲁克4号墓出土的这件披巾,无疑将国内丝巾和披巾的起源历史又向前推了500年,成为国内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披巾。
  自1985年后,新疆的考古发掘中又多次发现披巾,戴有披巾的妇女形象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唐墓中也比比皆是,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彩绘舞女俑、骑马仕女俑、侍女立俑等,虽身份地位不同,穿着的服饰各具特色,但她们手臂与肩上都披着多姿多彩的披巾。
  “这说明,披巾不仅有装饰和防风保暖功能,还是古代女性舞蹈时的主要道具之一。”自治区博物馆的一位专家介绍说。
  东汉时期戒指可能不是饰品
  
  今天被人们视为定情信物和女人饰品的戒指,2000年前,可能还扮演过其他的角色。目前,新疆各地墓葬群中出土的金、银、铜等不同材质戒指多达十余枚,通过考证,这些戒指年代大多在东汉之后,主要为古代结婚信物和女人的主要首饰。
  然而,2003年,伊犁尼勒克的别特巴斯陶墓葬发掘出土的一枚金戒指却告诉人们,东汉时期,戒指可能还扮演过其他重要角色。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和其他墓葬出土的戒指不同,这枚金戒指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戒面的两端蟾蜍双目圆睁,眼环外各围一周细小金珠,嵌红宝石为睛。最特别的是用细工金珠围成椭圆形、内嵌红宝石的戒面上端坐一妇人,头着圆帽,高额头、深目、高鼻、长颈。结合这位妇人形象,考古人员曾推测,这戒指可能与古埃及印章戒指有一定渊源,“可能被人们当作印章使用过”。
  据了解,印章戒指是3000多年前的发明,古埃及统治者日常要用印章盖印,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了方便携带,有的权贵将印章套在手上,后来逐渐演变成戒指。
  在中国古代,戒指最早还曾是“禁戒”标志,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每天会选妃陪伴,妃子们如果月事来临,便会戴上戒指,作为一种信号。大量文献印证,中国妇女普遍佩戴戒指至少是从秦汉开始。东汉时期,民间开始将戒指当作定情之物,到了唐代,用戒指当定情信物的习俗就更加盛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尼雅女人化妆包很“前卫”
  
  和今天不同材质、不同款式的化妆包相比,1800年前,尼雅人加工的撞色布艺包一样前卫新潮。
  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曾出土两款布艺化妆包,色彩搭配和款式设计都很奇妙。其中一款包是蓝色,为毛毡和丝绸材质,包中间有五彩花饰,周边有红色、棕色、蓝色和白色绢裁成的飘带,飘带四片一组镶在包的两侧和底部,包带较长,适合肩挎。另一款包是红色,整体采用红色、黄色丝绸和土黄色毛毡制成,包体较小,呈半圆形,从中间隔成两部分,底部还缀有黄色、红色穗带,整体设计简洁而又时尚,适合手拎。

  1995年,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漆奁。
  考古人员在上述化妆包里发现有铜镜、木梳、线团,胭脂包等饰品和用品。“首饰盒”里珍藏有头发
  今天已从女人私藏品中“退役”的“首饰盒”,可能是古西域女性最珍爱的贴身物品。在古代,其叫“妆奁”,主要用于盛放梳妆用品,在新疆墓葬出土数件,有皮质、藤条编织的和髤漆的。目前,多馆藏于自治区博物馆。
  1995年,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发掘出土了一件漆奁,年代在1800年左右,呈圆筒形,高13.5厘米,直径14厘米,内壁红漆,外壁为黑漆。盖上有铜制钮环,钮环上还有用作抓手的丝带。

  南疆古墓出土的汉代眉石与石眉笔。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这件漆奁放置在女墓主的一侧,里面没有金银首饰,只装了一个龙虎纹铜镜的汉字铭文锦袋、椭圆形毛毡栉袋、小香囊、生丝、木线轴及各种丝绸小团。打开锦袋,里面不但装着铜镜、梳子等日常用品,还有4个盛放着紫红、粉红、绿色和白色颜料块的小香囊,两团沾着红色胭脂的丝棉和一缕黄色头发。
  为什么要在“首饰盒”里放一缕头发?它是墓主人生前所爱之人的,还是墓主人自己的?这一谜底尚未解开。
  石墨粉画眉朱砂膏涂唇
  
  从目前新疆墓葬出土的眉石、眉笔和大量的壁画、绢画和木俑来看,古代西域女性的化妆技术和审美情趣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时髦女性。

  唐代彩绘木胎绢衣舞蹈女俑,可见当时女子盛行化妆。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考古人员发现,新疆古人把石头打磨成一头尖、一头呈锥形的化妆棒,然后把它放在有凹槽的黑石上研磨,最后用研磨取下的黑色粉状颜料画眉。而古代妇女所用的口红,据说采用朱砂为主要原料,加入动物脂膏,就制成了有防水性能的口红。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受唐代中原地区装饰文化的影响,唐代西域妇女对化妆的重视曾达到前所未有,其化妆步骤曾分为:画眉、红妆、抹胭脂、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7个步骤。这些化妆习俗,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图》绢画,舞女俑、仕女俑、劳动俑等文物中都有呈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跟我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跟我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春眠不觉晓:钱迪励行走中的慈善油画 妻子断WiFi向丈夫求关注 90后丈夫竟挥拳相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9:06,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