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陶瓷鹤壁窑: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文物网

  鹤壁窑元钧瓜棱罐
⊙作者:桂亚兰

  “和光同尘,分外妖娆”是马未都先生形容宋代北方四名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之语。意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借此语总括鹤壁窑,一是因为它也是宋代北方规模很大的民窑,又归入磁州窑系。二是因为鹤壁窑极其“低调”,文献资料晚至明代才出现。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山区鹤壁集镇曹家村一带,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公元710年,鹤壁集已经形成,窑址因地得名,亦称“鹤壁窑”。鹤壁民间古瓷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北宋、金,终于元,历时500余年。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的《柏灵桥》碑记载:“邑(汤阴)西之人借以(烧瓷)养生者不啻数万家。”迄今民间还流传着“四十五里烧造坡”的说法。
  河南鹤壁古瓷窑研究会会长张卫国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示,“陶瓷的生产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瓷土(高岭土)、水源、燃料。鹤壁市这三种制瓷资源都很丰富。首先作为重要的制瓷原料,鹤壁市高岭土、粘性粘土等分布很广,并且便于开采,所以保证了制瓷所需要的瓷土,其次便是丰富的水源,羑河贯穿鹤壁境内,保证了制瓷的水源。再次,鹤壁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鹤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造就了一座北方的“民间瓷都”。

一:鹤壁窑的形成
优越的地理位置

  鹤壁集所处的地理位置,羑河自西北流向东南贯穿境内,北部洹水环绕,东部南部接近平原。优越的地理条件,对鹤壁集区域的手工业以及商贸往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如洹水,东流北折注入漳水,形成了向北通往漳河以北的商业贸易通道;羑河作为汤水的主要支流,为鹤壁窑的产品销往卫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创造了良好的交通之路;以南地区的平原,贸易往来更为便利;鹤壁集以西部分,虽多为延绵不断的山峦,但自古以来就有通向山西的经商之道。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鹤壁窑不断发展兴盛。正是这些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把鹤壁窑推向了由小到大,久盛不衰的发展道路。

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是鹤壁窑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鹤壁集的地理面貌属半丘陵状态,为太行山东部余脉的缓冲地带,地下资源丰富。地矿部门的地质资料表明,适用于制瓷手工业的高岭土蕴藏十分可观。
  煤炭在鹤壁集古代制瓷手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利用,鹤壁窑利用煤炭作为燃料的历史,最晚可追溯北宋早期。北宋时期鹤壁窑对煤炭的运用,是推动其自身更加成熟的必然因素。煤炭被运用于古代制瓷手工业,一是解决了烧制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燃料的不足,二是解决了柴烧燃料中燃点低,耗资量大的难题。

二:鹤壁窑的器型和装饰
  鹤壁窑经考古发掘的器物中,碗、盘、罐、盂、壶、盒、坛、缸、豆、灯、枕、炉等生活用品居多,也有俑、马、鸭、狗、猴等形态生动的艺术品和吹哨、铃铛、象棋等娱乐品。装饰题材源于民间,有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歌赋、警句谚语、婴戏杂技等,风格质朴洒脱,明快豪放,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鹤壁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鹤壁窑的刻划花,发端于北宋,延续于金代;至元代,则完全被其他装饰技法所取代,陡然绝迹了。刻划花是北宋和金代鹤壁窑的主要装饰技法。宋金时期鹤壁窑除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以外,彩绘装饰亦十分突出。
  刻花、划花类,主要表现在碗盘器的内底部,其中以划花为最多见,其划花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篦划纹。盆类器也见有刻花,但为数极少。
  彩绘类器物,主要反映在碗、盘、盆、瓷枕、瓷灯等器形方面。彩绘的内容以人们常见的花草、飞鸟、鱼鸭、人物民居等画面为主,瓷枕是整个绘花器类中的精品。
  鹤壁窑经过了宋金时期的昌盛阶段之后,进入元代总的趋势是已开始衰落。其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器物造型和制作工艺给人一种造型呆板,胎质厚重的直观感觉。
  鹤壁窑的产生与发展,是直接与民间用瓷的需要相联系的,纹饰题材多来源于民间,表现了民间艺人熟练的技艺。构图简练、笔法流畅、写实性强,民间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器表或器内书刻有题记,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
  鹤壁窑出土的文物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后又多次在国内重大展事中展出,其中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数十件之多。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 市民花千元买3件玉器 检测全是玻璃渣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14:25,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