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85|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9-17 17:12: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细吐柔丝效春蚕

 [复制链接]
细吐柔丝效春蚕  /李成忠
──执著传承川剧艺术的“洪雅梨园艺友会”纪实──
川剧是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汉剧、楚腔、湘剧、秦腔等外来地方剧精华,与四川原生灯戏相融,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改革融合,植根于巴山蜀水间独特的剧种。它以复杂的唱腔,多变的锣鼓及滚灯、变脸、藏刀、喷火等绝技,在华夏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雅俗共赏,深受巴蜀百姓喜爱,得以在西南民间广泛流传,鼎盛时期全川几乎各县都有川剧团,自娱自乐清唱川戏的“玩友社”更多如牛毛,遍布城镇和农村,就是在最偏远的山区村镇,也能听到铿锵的川戏锣鼓及高亢激昂的川剧唱腔。时光进入中国经济体制大改革的90年代后,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未同步改革产生的弊病,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等原因,浅薄、浮躁冲决了传统文化的大堤,致使粗俗淹没了高雅;无聊代替了谐趣……年轻人不喜欢川戏,川戏爱好者日趋老龄化,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川剧团难以自立谋生,纷纷改行以求生存。献身川剧艺术的演员们,不甘心退出舞台,不愿放弃对博大精深川剧艺术的不懈追索,更不愿看到川剧艺术长河就此枯竭断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著精神,以各种方式演唱川戏,切磋川剧技艺,为建造“振兴川剧”大厦默默添砖加瓦。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区小县洪雅,就活跃着这样一个传承川剧艺术的民间组织──“洪雅梨园艺友会”,它像山间小草,既不引人注意,却又顽强地生长着。
“洪雅梨园艺友会”以“洪雅县川剧团”演员为骨干,吸纳热爱川剧艺术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
“洪雅县川剧团”成立于19576月,由犍为县“振兴川剧团”和乐山“五通桥川剧团”抽调演员组成,建团初期主要演员有李冲霄、余正清、张天贵、田宜修、陈桂芳等,后又调入“新又新”科生陈素新,并数次招收学员,培养新生力量,逐渐形成以田宜修、谢文林、杨莎、杨燕、母加元、黄国娥等老、中、青“三结合”的艺术骨干,在乐山地区各县级剧团中实力雄厚,上演过不少优秀剧目。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优秀传统文化遭受历史浩劫,川剧被视为“封建余孽”,禁止上演。1971年“洪雅县川剧团”被解散,演员遭摧残后流落四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7月,经乐山地区文教科批准恢复了“洪雅县川剧团”。经历了10年文化饥渴的普罗百姓,如久旱盼甘霖盼望看川剧,为川剧的再度辉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时“洪雅县川剧团”上演了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受到群众好评。1981年底,参加乐山地区“第二届嘉州舞台艺术奖”演出,7人获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洪雅县川剧团”远赴川中、川南和重庆等地,巡回演出李世宗先生创作的剧本,新编历史川剧《武则天》等赢得满堂彩,轰动重庆,誉满巴蜀,不但多个剧目和个人得奖,而且获得丰厚的票房收益。此时“洪雅县川剧团”拥有田宜修、杨莎两名二级演员,母加元、李跃坤、陈德华、黄凤、邹梓祥等多名三级演员,还有黄国娥、郭凤秀等一批后起之秀,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独家演出《瑞云》、《武则天》、《将军庙传奇》等新编剧目,使其成为省内同行学习的楷模。《四川戏剧》编辑出版了《洪雅县川剧团专辑》,向国内外宣传其艺术成就。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洋气/氧气] 打飞的去香港上班? 泸州陈飞龙湖南卫视称英雄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9-17 17:13:5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业余文化活动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川剧观众大幅下降,票房收不敷出,“洪雅县川剧团”不得不停止演出,改营歌舞厅,并将门面出租,以保证剧团演职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
对于献身川剧艺术的演员们来说,对川剧的痴迷已达到“一天不唱,喉咙发痒;三日不演,身心厌倦”的程度,他们不肯退出舞台,更不愿看到川剧艺术脉断经消,一有机会他们就聚在一起打“围鼓”、唱“玩友”,既过了“戏瘾”,又不使技艺荒疏。县里每有宣传活动,邀请他们表演时,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到了2004年秋天,为欢迎流失在外的演员杨燕回洪雅访友,原县文化局局长、画家邓光蓉邀请了退休演员田宜修、杨莎、母加元,及早已转行的演员李映芳、赵霞和琴、鼓师许德新等人聚会城南“隐蒙山庄”。艺友们久别重逢激动万分,一个个情不自禁地舒展歌喉即席演唱,有的唱川剧片段,有的唱流行歌曲,用特殊方式倾诉心声,感叹年华似水。久别舞台的艺友们,欢唱一日兴犹未尽,次日继续聚会。第三天还不愿散去,索性搬出剧团戏装,移师青衣江畔“红橘园”,演员粉墨登场,大唱一天川剧。洪雅艺友们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依恋的情结令人感动,邓光蓉当场和杨莎、田宜修、母加元、李映芳等人商定成立“洪雅梨园艺友会”(简称“艺友会”),并于2005年挂靠“洪雅老年体育协会”,由收取会费和接受社会捐助作活动经费,定期在“农家乐”举行活动,把县内分散无序的川剧活动,引入了集中有序的渠道。除县内会员定期坐唱交流外,还有计划地邀请成都、眉山、乐山、夹江、彭山等地的同行切磋技艺。有时化装演出,载歌载舞,恢复了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青春。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秋至今,“洪雅梨园艺友会”已组织活动近20次,演唱川剧折子戏190多出,使洪雅民间川剧活动得到升华提高。
2005629,“艺友会”在“隐蒙山庄”活动时,邀请寓居洪雅的著名作家高缨夫妇参加。观看了杨莎的《思凡》,田宜修的《斩黄袍》,谢文林、郭秀凤的《坐宫》、《大登殿》,谢文林、李映芳的《打雁》,赵霞、李跃坤的《访友》,郑玉芳的《金钥匙》,刘成绩的《三娘教子》等剧目演唱后,高缨先生大加赞赏,他说通过“艺友会”活动,川剧演员和爱好者们,不仅可以自娱自乐,更能使川剧艺术瑰宝得到传承发展。
“艺友会”热衷公益事业,演员们随时准备重返舞台为百姓献艺。2006年春,听到柳江《曾家园》舞台即将修复完工,要请他们去演出的消息后,个个跃跃欲试。523“艺友会”在“天鹅山庄”活动时,精心安排了剧目,分配好角色,下来后积极排练,准备迎接登台献艺日子的到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9-17 17:15:16|只看该作者
寓居洪雅的前文化部法规司长、资深翻译家田大畏先生,及其妹田野女士──江苏话剧团、江苏歌舞艺术团著名导演,2006910应“艺友会”特邀,参加了在“隐蒙山庄”举行的川剧活动。观看杨莎的《打神》、《思凡》、《别洞观景》,田宜修、杨莎的《别宫出征》,母加元、郭凤秀、田宜修的《牧虎关》等精彩节目后,田老兄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洪雅川剧艺术家们娴熟的技艺,和对川剧艺术执著的献身精神。田野女士向表演者鞠躬致敬,她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导演,已多年没有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没有听到如此优美感人的唱腔。她殷切期望洪雅川剧艺术家们继续努力,将川剧艺术瑰宝传存下去……。
田家兄妹的父亲──中国现代伟大戏剧家、戏曲改革的开拓者国歌作者田汉先生,生前喜爱川剧,对川剧的改革和发展作过重大贡献。19391942年间,他旅居重庆,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负责文化戏剧界抗日统战工作194124,在重庆“又新大戏院”召开的“川剧演员协会”成立大会上,他发表演说,号召川剧同人“改善艺术水准;提高精神生活;集中演唱意念;贯彻合作精神”,将四川建成“戏剧复兴根据地”,指出了川剧改革的方向,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与川剧艺人交朋友,并多次观看他们的演出,还赋诗、作文赞扬。他先后观看过张德成主演《孝儒草诏》中的方孝儒、《扬州恨》中的史可法、《柴市节》中的文天祥,阳友鹤主演的《断桥》、《情探》等川剧剧目,在《新蜀报》1941224《七天文艺》栏中赋诗赞誉有嘉,在梨园传为佳话
 其一
      
文山慷慨辞《柴市》,白氏缠绵泣《断桥》。
各有深情锁不得,歌场留待艺人描。
  
其二
  
纠缠至死似春蚕,犹恋从前一叶甘。
  
双鬓年来秋意满,何堪此夜看《情探》。
时光虽已过去65个春秋,田汉先生的子女同乃父一脉相承,仍然赞赏川剧艺术,和对川剧艺术家们寄予厚望,这不能不说是缘分吧!必将在梨园传为佳话。
在中央大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的大好形势下,不管在“振兴川剧”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笔者相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洪雅梨园艺友会”的不懈努力,将有所收获。
2006917完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3:3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