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佛教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
灌顶”这个词,但什么是灌顶喃?它出自何地何时?它的整个过程又是怎样的喃?
“
灌顶”一词,源于古代
印度国王在登基时,取四大海之水灌于头顶,象征着掌握四海权力,表示祝贺之意。
灌顶后被藏传
佛教的密宗密法作为了传承的唯一形式,密法的学修全靠上师的加持才能成功,而上师则是用灌顶这个密宗独有的传承形式将历代诸佛上师累世修行的法力和福报传递给弟子。所以,没有灌顶,密法就中断了传承;失去了加持,学修者当然就不会有成就。
灌顶分为
外十利灌顶,包括五物精化及冠冕、宝瓶、冕旒、珠蔓、兵器、幢、伞盖、手印及饮食;
内五力宝瓶灌顶,包括自利精进力听闻灌顶和修习灌顶,他利精进力说法灌顶和事业灌顶,二利能成金刚王广大佛语灌顶;密三甚深灌顶,包括行禁戒秘密灌顶,明禁戒智慧灌顶,平等戒禁戒无二无别大乐灌顶。
灌顶,实际上就是给你传授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全部修持过程,都给你传到位,这才是真正的灌顶,一次性的灌顶仅仅是加持性的。
在密法里,如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等都有普通灌顶和内密灌顶之分。普通的灌顶只是起一种播种的作用,就是把善的种子撒在地下,只是一个加持。如要真正地修证这个法脉,这种灌顶是远远不够的,得到普通灌顶的也只能算是一般的弟子。内密灌顶的对象必须是真正的心传弟子,这种灌顶不同于普通灌顶,如要灌大威德的顶,至少需要十三个月才能灌完,采取边修边灌的方式。
另一个词“
喇嘛”,也在此解释一下。喇嘛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上师、教师,指那些学问高深,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普通僧人藏语称其为“
扎巴”,“
古秀拉”是指具有一定学识与德行的喇嘛,“
珠古”是“
活佛”的藏语称谓,而“
仁波切”是“
人中之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