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7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6 22:55:3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国学[转帖]张弓教授简历及论著目录

 [复制链接]

一、学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学硕士(1981年)

二、简历:
北京市教育局教材处编辑(1961年至1963年;1972年至1978年)
《历史小丛书》编辑(1963年196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1年至今)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隋唐史”分册副主编(1983年至198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至1992年)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1998年至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8年至今)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客座教授(2002年)

三、学术著作
1.专著:
《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唐代文化·佛教文化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唐朝仓廪制度初探》,中华书局,1986年。
2.论文
华梵文明的遇合与化新,〈法光学坛〉(台北)2002年第6期。
宫塔、楼塔、殿阁—中国佛寺主体建筑型制三式递嬗,〈中国21世纪〉(日本爱知大学)2000年五月号。
唐代佛寺群系的形成及其布局特点,〈文物〉1993年第10期。
从经导到俗讲—中古释门声业述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6期
唐代的释门散文,〈唐研究〉第一卷,1995年。
中古盂兰盆节的民族化衍变,〈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敦煌春月节俗探论,〈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
敦煌秋冬节俗初探,《 敦煌学国际研讨会(1990年)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
浅谈中国式佛陀之美的创造, <工笔画>(台北)2002-1,总第25期。
北朝儒释道论议与北方学风流变, <孔子研究>1993年第2期。
隋唐儒释道论议与学风流变, <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隋唐之际“遍师儒释”的风习,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2002年5月,华梵大学。
汉唐间天台释道人文演化轨迹, <原泉>(华梵)第175期,2002年7、8月合刊。
唐代译场的儒臣参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2期。
唐代士人的“始儒终佛”,<中国佛学>(台北)第2卷第1期,1999年春季号。
公元九、十世纪敦煌的寺学教育及其儒经读本,第12届国际佛教教育文化研讨会,2002年7月,华梵大学。
斯文·赫定购藏唐纸本水墨淡彩仕女图研究,<文物>2002年第6期。
中国中古时期寺院地主的非自主发展,<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3期。
唐代的寺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1989年第4期。
唐代禅林经济简论,<学术月刊>1986年9月。
唐五代的僧侣地主及僧尼私财的传承方式,<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4辑,1993年。
南北朝隋唐寺观户阶层述略—兼论贱口依附制的演变,<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2期。
唐代寺院奴婢阶层略说,<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3期。
唐五代敦煌寺院的牧羊人,<兰州学刊>1983年第2期。
唐五代“牙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2年。
唐代的内道场与内道场僧团,<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
“衰相现前”崇禁失据—唐后期诸帝与佛教述论,<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

王国维与敦煌典籍研究,《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罗振玉与敦煌典籍研究,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7月,敦煌研究院。
关于《英藏敦煌文献》的回忆,<光明日报>2000年6月22日。

3.图集、学术总结
《英藏敦煌文献》(中国英国合编15卷大型图集),编委会中方委员,第 5卷 、6卷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20世纪唐研究》经济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学术奖励
《英藏敦煌文献》(15卷),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1995年,北京)。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耿纪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耿纪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陈尚君教授简历及论著目录 [转帖]胡戟教授简历与已刊论著目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06:13,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