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耿纪朋|查看: 6436|回复: 40

[转帖]中国书史

 [复制链接]
21#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6:56|只看该作者
 《四普通》26卷


  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刻本。ll行 19字,黑口,四周双边。线装。
  这是一部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作注释的书,元代胡炳文撰。自宋以来,建安余氏即以刻书闻名。余志安勤有堂为元代著名书坊,刻书很多。
  本书反映了元代建安地区的刻书风格。
22#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7:1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元史》 210卷

  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本。框高26.3公分,广17.2公分。半叶10行20字,黑口,四周双边。蝴蝶装。
  朱元障建立明政权后,于洪武二年(1369)命宋濂等据 元十三朝宝录开局纂修元史,次年书成。遂即刻版。本书蝶装广幅,无一处补版,可知为内府刻,初印本。本书为《元史》的最早版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中之《元史》
  即依此本影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7:25|只看该作者
 《永乐大典》

  明永乐间,解缙等人奉敕编纂《永乐大典》,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共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因卷帙过多,始终未能刻板,正本在永乐六年(1408)缮写完成,嘉靖、隆庆间又缮写一部副本。永乐正本不知毁于何时,副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北京时,大部分遭焚毁,余亦多被劫掠。今国内外所存约计380册左右,国家图书馆现藏嘉靖抄本222册。
  此次展出为民国年间抄本。半叶8行28字。边栏行格系朱墨手绘。包背装。
24#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7:42|只看该作者
 《春秋繁露》17卷

  明正德十一年(1516)兰雪堂华坚铜活字印本。16公分xl2.2公分。14行13字,白口,左右双边,线装。版心上印“兰雪堂”三字,卷后有“正德丙子季夏锡山兰雪堂华坚允刚活字铜板校正印行”三行。
  《春秋繁露》为汉代董仲舒撰,此书发挥《春秋》之旨,多主公羊之学,杂阴阳五行之说,宣扬天人感应。 此书刊印者华坚,字允刚,江苏无锡人,事迹不详,其 同族华燧、华埕都曾以铜活字印行书籍,华坚兰雪堂所 印还有汉蔡邑、唐白居易、元稹等的诗文集及《艺文类聚》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7:59|只看该作者
  《唐诗艳逸品》


  明大启元年(1621)吴兴闵一拭刻套印本。20.7公分xl4.5公分。无直栏,半叶8行18字,白口四周双边。线装。
  本书为明杨肇祉编纂。全书由《名媛集》、《香奁集》、《观妓集》、《名花集》四部分组成。据《叙》云:“艳”指诗歌的“巧缀英蕤,姿态醒目”;“逸”指诗歌的“天然意致,机趣动人。”书中评点采用红色套印,且配有精美插图,颇为藏书家所重。
26#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8:13|只看该作者
 《十竹斋笺谱初集》

  明崇祯十七年(1644)胡正言十竹斋刻套印本, 21公分x13.7公分。包背装。
  水书采用拱花、豆版彩印技法,是我国古代印刷史上的杰作。
  拱花即现今的印刷术之凸板,以此法表现图中的行云流水、虫鸟文玩,可称精巧绝伦。
  这种凸板与豆版姑合的技法,在天启六年(1626)吴发祥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中已经用。
  木刻套印和凸板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开一新纪元,影响极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8:26|只看该作者
 《十竹斋书画谱》

  明崇祯胡正言十竹斋刻套印本,包背装。分画册、竹谱、墨华册、石谱、翎毛谱、梅谱、果谱等八类。
  胡正言,字日从,原籍安徽休宁,移家南京,从事刻书事业。因其斋前种竹十余竿,故名其居为“十竹斋”,自号“十竹主人”。
  本谱采用豆版印刷,绘画精美,色彩鲜艳,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杰作。
  豆版:即将画稿按深浅浓淡不同之色,各刻一版,依次套印成图。
28#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8:40|只看该作者
  《梅花衲》一卷

  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16.7公分xl2.9公分。每半叶l0行18字。线装。
  本书为宋代李龙集前人咏梅花诗句编辑而成,共有集句诗211首,其中七言绝句146首,五言绝句65首·编者在序中说:“此集实如野僧败袄。将新捺旧,拆东补西,无一片完物,非衲而何?”可见此书编辑十分不易。因其内容颇具雅趣,历为藏书家所重。
  宋版《梅花衲》久佚,此影宋抄本,尚可窥其旧貌,故尔珍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8:55|只看该作者
  《耕织图》





  焦秉贞画,朱圭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内府铜板印本。 24.1公分x24公分,白口,四周单边。经折装。
  宋绝同间楼寿曾绘耕织图。清康熙干隆先后又令焦秉贞、冷枚、陈枚等各绘耕织图一册。唯焦作得以雕板印行,即此本。焦秉贞,济宁人,时任钦天监五官正,著名画家。朱圭,吴人,康熙间名匠。本书有耕织各23图,俱精工。
30#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9:09|只看该作者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清干隆四十一年(1776)武英殿聚珍版印 本,板框高18.4公分,广l1.8公分,半叶9行, 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线装。干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并择其中之罕见书籍,编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由户部侍郎金简负责刊印。金简创制木活字25万多个,并总结经验,将木活字印书工作程序及作法,分别条款,一一绘图说明,撰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本书即用这套聚珍版木活字佰印,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09:3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